书城童书《地球知识篇》(下)
34205800000004

第4章 丰富的矿藏(2)

锡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0.004%。目前已发现的含锡矿物50余种,具工业意义的矿物只有5种。其中以锡石(成分为二氧化锡)为最重要。

科学家用一种手提式γ-谐振锡探测器,可以在几分钟内测定矿石中的含锡量。这种探测器只对锡石起作用,而对没有工业价值的黄锡矿则毫无反应。

原生锡矿床主要与SiO2含量大于65%的花岗岩类岩石有关,成矿时代主要有2.3亿年以来的中生代和新生代。

原生锡矿床经风化破坏后,锡石转移到砂石中可形成砂锡矿床。冲积砂锡矿床一般离原生锡矿床3~5公里,很少达8~10公里,沿海地区可能形成滨海砂锡矿。砂锡矿储量大、埋藏浅、勘探和开采较容易,锡矿质量高,含有害杂质少,所以具有很大的工业价值。

锡与其他金属容易友好相处,所以是最重要的合金金属。锡在古代与铜组成青铜,在人类文明史上有显赫的功勋。现代,世界锡总产量的几乎一半是生产制造罐头用的白铁皮,有人趣称为“罐头金属”。锡又是千家万户的常客:牙膏皮、高级糖果和精装香烟的包装纸、锡酒壶。用含67%的铅和33%的锡可组成焊锡。

中国锡矿的储量占世界首位,主要产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和内蒙古。自古闻名的云南个旧,号称“锡都”。广西大厂探明一个特大型锡矿,锡的储量超过个旧而跃居全国首位。

世界上产锡较多的国家还有马来西亚、玻利维来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

光明的使者——钨矿

中国江西大庾,是世界著名的“钨都”。那里有四百多处星罗棋布的钨矿点。鸦片战争后,德国人曾在那里首先发现了钨,当时只花500元钱就秘密地收买了矿权。爱国民众发现后,纷纷起来保矿、护矿。经多方交涉,终于在1908年以1000元收回矿权,并集资开采。这便是赣南最早的钨矿开发业。

钨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01%。已发现含钨的矿物有20余种。钨矿床一般伴随着花岗质岩浆活动而形成。世界钨的年产量中,65%是黑钨矿,35%是白钨矿。黑钨矿的化学成分是钨酸铁锰。晶体板状或板状,颜色为褐黑至黑色,半金属光泽或树脂状光泽。硬度与小刀差不多;比同体积的水重7.5倍,古代人叫它“重石”。它常与白色石英一起以脉络的形式充填在花岗岩及其附近的岩石裂缝中。白钨矿又称钨酸钙矿,灰白色,油脂光泽,小刀可以刻动,与石英有些相似。但白钨矿比石英软,而比石英重两倍多,重量是同体积水的6倍。用荧光灯照射,白钨矿会发出美丽的浅蓝色荧光。这是简便检验白钨矿的有效手段。

经过冶炼后的钨是银白色金属。它的熔点高达3410℃。这个温度高得足以使大多数金属蒸发。过去,由于我国缺乏冶炼钨的设备和技术,只能生产钨精矿砂,以廉价卖给外国,再以高价向资本主义国家买深加工钨产品,受双重剥削。国外在1906年就研究成功以钨丝作电灯泡中的发光灯丝。1929年,美国算了一笔账:仅用钨生产白炽灯丝一项,就节约了40万美元。世界80%的钨用于优质钢冶炼;15%生产硬质钢,可用于制造枪械、火箭推进器的喷嘴、切削金属等。

中国钨矿储量居世界首位,为国外30多个国家总储量(130万吨)的3倍多。另外的主要产钨国是加拿大和美国。

我国湖南省郴县柿竹园是个“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拥有140多种矿物。其中钨矿储量就占了当前世界总储量的四分之一。

工业维生素——稀土金属矿

1894年,芬兰化学家约翰·加德林,在分析瑞典首都附近依特尔比村的乌黑发亮的石头(1789年已发现)时,有38%的元素叫不出名字。当时看来极为稀少,不溶于水,又无金属光泽,很像土族元素氧化物,因此取名“稀土”。

科学家从1751年发现铈矿物开始,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在铀的裂变产物中找到钷为止,花了200多年才把稀土家族的17个成员全部找齐。原子量较轻的镧、铈、镨、钕、钷、钐、铕,叫做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的原子量较重,又称为钇族稀土,它们是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钇、钪。

其实,稀土元素并不“稀”,也不是“土”。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比铅、锌、铜、锡、钨的含量还多。这些元素全部是金属,所以人们就叫稀土金属。

世界上,已知稀土元素可以进入到250多种矿物之中,其中含稀土量大于5.8%的矿物有65种。有开采价值的矿物主要有:独居石、氟碳铈矿、氟菱钙铈矿、氟碳铈镧矿、褐帘石、烧绿石、磷钇矿、硅铍钇矿、褐钇铌矿、钛钇矿等。

全世界已探明稀土氧化物储量约5000万吨,其中中国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0%。另外主要产于美国、印度、俄罗斯、南非等国1935年,著名矿物学家何作霖教授在研究我国内蒙古白云鄂博萤石型矿石标本时,发现了稀土矿物——白云矿和鄂博矿(即氟碳铈矿和铈磷灰石),证实了铁矿中伴生有另外许多宝物。

后经系统勘探、研究,探明是一个世界上罕见的特大铁、稀土金属矿床。稀土矿产储量占全国的95%。

四川、广西、广东都有稀土金属矿。近年,江西南部发现了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金属矿床。海南岛、广东、山东、浙江沿海的滨海砂矿中有磷钇矿和磷铈镧矿产出。

稀土元素“十七姐妹”的性质十分相似。化学家利用它们之间的微小差异,采用有机溶液、离子交换、电解等方法一一进行分离。稀土金属的新切面大多呈银白色;暴露在空气中后会迅速变暗。通常把它们放在煤油中保存。

稀土各元素的独特性质,如催化性质、光学性质、磁性和核性质,决定了它们的不同用途。

少而精地应用于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从而被誉为现代“工业维生素”。目前世界上开发的新产品,每100个中有4个是和稀土金属有关的。

航天金属之母——钛矿

1795年,德国化学家马丁·克拉普罗斯,借用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之子的名字“泰坦”命名钛。由于钛强度大,重量较轻,抗腐蚀,既耐低温又耐高温,因而成了制造火箭、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理想的“空间金属”材料。

钛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64%,仅次于铝、铁、镁,而占第4位,比铜、铅、锌、锡等常用的有色金属元素含量的总和还要多好几倍。在已勘探的800种矿石中含钛的就有784种。所以说,自然界中不含钛元素的矿石是很少的。提炼钛的主要工业矿物原料是金红石、钛铁矿、钙钛矿、钛磁铁矿和锐钛矿。金红石的成分是二氧化钛。晶体呈粒状或针状,常见有膝状双晶,集合体为粒状或致密块状。褐红色或棕红色,金刚光泽。比铁硬而比水晶软。比同体积的水重4.3倍。原生矿产于变质岩中。我国湖北省枣阳县,河南省西峡县、方城县,陕西省商南县等发现了大型(超过20万吨)金红石矿。

最重要的原生钛矿床工业类型是钒铁磁铁矿矿床。四川省西南部的攀枝花有一个世界上少有的特大型含钒钛磁铁矿,它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矿床长几十公里,宽几公里,矿床总厚几十米到二三百米不等,二氧化钛含量3~16%。除铁、钛、钒之外,还伴生有铬、铜、钴、镍、镓、锰、磷、硒、碲、钪及铂族元素。简直是一座百宝山。

原生钛矿床遭受风化破坏后,常转移到平稳的地方重新聚集起来形成金红石砂矿和钛铁矿砂矿。

世界上约有150个钛矿产地。中国的钛矿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四川攀枝花的钛资源占全国总储量的92.7%。但是,我国资源利用率很低。

拥有400多个座位的波音747巨型喷气式客机,F-14型战斗机和米格-31型高速战斗机都用钛制造。一艘核潜艇,要用几千吨钛。

银白色的液体——汞矿

人们常见的金属矿物,都是固体的,唯一例外的是汞在常温下呈液体状态。它要在零下39℃时才会变成固态。汞又叫“白银”,因为它流动似水,色泽如银而得名。

汞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009%。含汞的矿物有20多种。自然界存在天然水银(自然汞),不过,主要开采对象是辰砂。饶有趣味的是水银和辰砂之间可以互相转变。史籍记载,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能大量生产水银。

辰砂也叫朱砂、丹砂,是一种硫化汞的结晶。猩红色,金刚光泽。比手指甲略硬,小刀能轻易刻动。比同体积的水重8倍。以前,以湖南辰州(今沅陵)所产者最佳,所以取名为辰砂。

贵州省东部的万山汞矿,是我国的“汞都”。

西方中世纪的炼金术士和中国古代的炼丹家,为什么对辰砂那么感兴趣呢?因为用火把辰砂煅烧之后,其中所含的硫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跑掉,剩下的便是水银。假如再把水银掺和硫磺共同加热,则会得到黑色的硫化汞粉末。经过隔火煅烧,在器皿内壁上方又会凝结出红色辰砂。他们把辰砂叫“丹”,并且当成长生不老药。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等五个皇帝妄想长生不地第,因服用大量的含汞“仙丹”而丧命。

汞在冶金、仪表、化工、医学、防俯等方面的用途很广。汞的化合物(甘汞、升汞、红药水)外搽可杀灭细菌和医治皮肤病;但进入人休中积累就有毒性,会破坏神经中枢。1953年,震惊世界的日本水俣病,就是工厂排放物含甲基汞,为鱼虾吸收,人畜吃了鱼和贝类而中毒的。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默林·翁尼斯,把水银冷却到4K(零下269℃)时,首次观察到超导现象(失去电阻)。

日光灯里有一两滴水银,当水银蒸气受电子流冲击,发出紫外线,照射到涂有白色荧光物质硫化锌的灯管内壁上时,便发出明亮的荧光。汞能溶解黄金和白银,可以用来提炼贵金属。

全世界已探明汞的储量为15.5万吨,其中西班牙储量近三分之一,那里还发现一个体积0.5立方米的“水银坑”,内有近2吨天然水银。

我国的汞矿主要产于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和陕西。贵州一省探明储量和年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近年,四川、湖南新发现了几个大型汞矿床。

热缩冷胀的宝藏——锑矿

“锑”的原意是“反对僧侣”。据说,在古代西方国家的一些僧侣中,曾经有许多人患有癞病,他们服用一种含锑的矿物(即辉锑矿)来治疗。可是事与愿违,服用锑矿物的僧侣不但没有恢复健康,病情反而恶化甚至死亡。

湖南省冷水江市锡矿山是著名的“世界锑都”。

锑在地壳中的含量不算多,大约占地壳总重量的0.0001%。已知含锑矿物120余种。自然界里有含锑100%的天然锑。锑的主要工业矿物有辉锑矿、方锑矿、锑华和锑赭石等。

辉锑矿的化学成分是硫化锑。晶体呈长柱状,柱面具纵条纹。集合体常呈放射状或粒状。铅灰色,金属光泽。硬度不大,比指甲稍硬。比同体积的水重4.6倍。熔点为630.5℃。

湖南锡矿山采矿过程中发现一个扁圆形晶洞,直径0.8~1.2米,长约0.8米。洞壁长满参差的像宝剑样的辉锑矿晶体,犹如一座藏龙泉宝剑宝库的缩影。那些带竖纹而闪耀银灰色光辉的大晶体,是稀世之宝。

冶炼出来的锑,是一种银白色的脆性金属。一般金属是热胀冷缩的,而锑和铋却是热缩冷胀。在铅里加入10~20%的锑后,铅的硬度加大,可用来制造枪弹和炮弹。

世界已探明锑矿的总储量为400多万吨,其中我国的储量占一半多。

湖南冷水江市不仅锑矿资源丰富,而且锑产品的生产量居全国第一。甘肃也有丰富的锑矿资源,年获锑白500吨,用作塑料和纺织品的阻燃剂。贵州省东部近年探明一个大型(储量大于10万吨)锑矿——半破锑矿。广西省南丹县大厂矿山的锑矿储量现已跃居全国首位。

能织布的石头——石棉

你知道石头能织布吗?石棉布就是用石棉这种石头织成的。它不怕火烧,也不怕酸碱的腐蚀,还能隔音、绝缘。

相传,东汉顺帝梁皇后的哥哥、大将军梁冀得到了一件“仙衣”。一次,他穿上这件“仙衣”大宴宾客,故意碰翻了酒盏碗碟,“仙衣”上沾满了斑斑油迹。正当客人们为此宝物惋惜时,梁冀叫家人拿出一盆熊熊烈火,说是以火洗衣。在客人们瞠目结舌的目光下,这件“仙衣”被大火洗得干干净净,完整如新。这就是我国历史上轰动一时的稀世之宝——“火浣布”。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仙衣”,而是用石棉织成的衣服。

石棉具有隔热、保温、耐酸、绝缘、防腐等特性。现在,利用石棉制成的产品近3000种,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化工、电器设备方面。飞机、坦克、潜水艇中的隔热装置和隔音材料用的是温石棉。

石棉是可分裂成富有弹性的纤维状硅酸盐矿物的总称。石棉家族中分立两户:一户是单身汉,叫蛇纹石石棉,又称温石棉;另一户叫闪石石棉,它有5个家庭成员:蓝石棉、透闪石石棉、阳起石石棉、铁石棉和直闪石石棉。其中蓝石棉特具防化学毒物和净化放射性微粒污染空气的能力,被选用为原子核反应堆的过滤器。我国云南省的特大型蓝石棉矿,可与世界蓝石棉产量最多的玻利维亚并驾齐驱。

中国的青海、新疆、甘肃、陕西、湖北、辽宁、台湾等省都产石棉。四川中部大渡河沿岸,有一个县以“石棉”命名,这里曾采出纤维长达240厘米的石棉矿物,号称世界“石棉之王”。

石棉虽好,但它的粉尘对人体有害,所以早在70年代,美国便有禁止石棉加工的法律。

会发光的蛇眼石——萤石

古代印度人发现,有个小山岗上的眼镜蛇特别多,它们老是在一块大石头周围转悠。奇异的自然现象引起了人们探索奥秘的兴趣。原来,每当夜幕降临,这里的大石头会闪烁微蓝色的亮光,许多具有趋光性的昆虫便纷纷到亮石头上空飞舞,青蛙跳出来竞相捕食昆虫,躲在不远处的眼镜蛇也纷纷赶来捕食青蛙。于是,人们把这种石头叫作“蛇眼石”。后来才知道蛇眼石就是萤石。

萤石的成分是氟化钙,又称氟石、砩石、莹石等,因含各种稀有元素而常呈紫红、翠绿、浅蓝色,无色透明的萤石稀少而珍贵。晶形有立方体、八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如果把萤石放到紫外线荧光灯下照一照,它会发出美丽的荧光。在荧光灯下会发光的还有白钨矿和金刚石等。

萤石及其加工品的用途已涉足30多个工业部门。炼钢铁加入萤石,能提高为熔液的流动性,除去有害杂质硫和磷。

世界萤石产量的一半用以制造氢氟酸,进而发展制造冰晶石,用于炼铝工业等。电冰箱里的冷却剂(氟里昂)要用萤石;1986年,我国第一代人造血液也要用萤石。近年,科学家正在研制氟化物玻璃,也可能制成新型光导纤维通讯材料,能传过2万公里宽的太平洋而不设重发站。

世界萤石总储量约10亿吨,中国占世界储量的35%。据考古发掘得知,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人,已选用萤石作装饰品了。河姆渡之南确有萤石矿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