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球知识篇》(下)
34205800000001

第1章 地球奇观(1)

火山与海浪作祟

格雷海姆岛是被海浪吞掉的。其实,类似格雷海姆岛的例子不少,它们都说明有些由火山碎屑物堆积而成的海岛是经不起风浪的。

1973年7月1日,日本东海大学的调查船在考察日本所属西之岛附近的火山活动时,发现由于火山活动形成了两个高度分别为1米和1.5米的岩岛。这件事吸引了日本各界。

可是,等到记者们于7月4日急急忙忙赶往现场时,这两个岛却不知去向。总算后来火山继续活动,岛屿重新出现,并与旧岛合并发展成为一个较大的新岛,仍称西之岛。

但是,有些海岛的消失却不能怪罪于海浪,而应从火山本身寻找原因。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的爆发,就使面积达80平方千米的喀拉喀托岛的2/3陷入海底,留下一个深达300多米的大坑。

东京城的厄运

这里的“东京”不是日本的东京,而是我国的东京。我国的地名有北京、南京和西京(即今西安),唯独没有听说过“东京”。原来,这个东京在今福建省东南隅的东山岛外。据说,南宋末年,为逃避元兵的入侵,宰相陆秀夫曾抱着小皇帝赵来到这里。随着南宋遗民的流入,东京日渐繁华;可是,正当盛极一时之际,东京却突然消失了。

据《铜山志》(东山县旧名铜山)记载:“苏峰山(东山岛东面一座海拔四百多米高的临海大山)对面文华山,俗传宋帝南临,将都南澳(今广东省南澳县),筑此为东京。地遂缺陷为海。自山腹下向海,莫穷其际,今城堞犹存,海中尚有木头竹节,潮退海静,海滨人驾舟往取之”。

这样看来,东京城是沉入大海了。据查南宋末年曾有一次大地震,地震带是通过东京岛的。

由于地震引起的地面沉陷,无论是在地质历史时期还是在近现代都有发生。1605年7月13日午夜琼州发生大地震,就引起海南岛北部的琼山、澄迈、临高、文昌四县的许多沿海区地陷村沉,陆地成海。1960年,智利发生的8.5级大地震,曾使从艾森到瓦尔的维亚,南北长480千米、宽19~29千米的一个狭长地带,在几分钟之内沉陷了2米。

可是,拉普帖夫海中的那个岛的失踪与地震也没有任何关系。

“冰岛”即将失踪

随着现代极地考察活动的深入,人们又在拉普帖夫海和太梅尔半岛以东,发现一系列的被称为利亚霍夫群岛的岛屿。

这些岛屿的结构非常有趣,它的基底是由冰块构成的。

当北冰洋上的冰盖破裂以后,巨大的冰块便顺着洋流向南飘移。在飘到拉普帖夫海域时,由于那里的海不深,巨大浮冰很容易搁浅,那里距极地又近,寒冷的气候使冰块得以长期保留。在漫长的年月里,巨大的风暴不停地从西伯利亚高原吹送来大量的沙土,堆积在这些冰块上面,使这些搁浅的浮冰表面覆盖上一层厚厚的土壤。风和偶尔飞来的鸟类带来了植物的种子。植物开始在这里生根发芽,把这块浮冰打扮成岛屿的模样,蒙骗着世人。其实,它们都是名副其实的冰岛哩!

气候在变化,冰盖在后退,海水也相应转暖,由冰构成基底的岛屿经不起考验了,基底开始融化,进而是“冰岛”破裂和消失。拉普帖夫海中的那个失踪的海岛,就是最先被融化掉的一个,而目前尚存的利亚霍夫群岛也正受到融化的威胁。

有人风趣地说:“凡是希望到利亚霍夫群岛旅游的人们,应该早些光临才好。这个群岛就像是放在茶杯里的糖块一样,寿命已不太长了。”

地球表面的伤痕

非洲东部的大裂谷,从赞比西河口北延至红海南端,大致为南北走向,绵延4500千米以上。这条地球上的大裂口从东非高原上切出了深逾千米的狭长谷地,谷宽数十到三百千米,两壁高悬,陡直如削。如果从高空遥望,东非裂谷宛如被利斧劈开的地球上的一道巨大伤痕。裂谷底部有些地方深不见底,积水成湖。这种位于地球伤口上的湖泊,形似一条长带,它的深度大得吓人,东非坦噶尼喀湖水深超过1400米。全球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深1700米),也是位于地壳的巨大裂缝(贝加尔裂谷)中。

从受力方向看来,东非这条伤口是地壳被撕裂开来的结果。地壳的拉裂活动一般是很缓慢的,它的速度甚至比树木生长速度还要慢得多。然而,在历时数千万年之后,还是形成了这么一道巨大的伤痕。有时,地壳也会剧烈地痉挛起来。

最惊人的一次活动发生在1978年11月,在东非裂谷与红海交界的阿法尔地区,火山、地震活动此起彼落,在几天之内地面就裂开了1米多。地下的熔岩从裂缝中狂奔出来,据估计,每小时涌出的岩浆多达几万吨。在东非裂谷中段有一座尼腊贡戈活火山,火山口里充满了岩浆。岩浆湖上,恶烟腾腾,热气弥漫;湖内的岩浆在翻滚着,呼啸着,有如沸腾的钢水,光耀夺目,极为壮观。

海底龙宫探奇

东非大裂谷虽然气势不凡,可是与海底深处的大裂谷比一比,又不免相形见绌了。

海底的裂谷一般顺大洋中央的海底山脉脊顶延伸,就好似鬼斧神凿,把庞大的海底山脉当顶劈开,劈出了一道一二千米深的大裂口。科学家们被地球表面上这条神秘的伤口深深地吸引住了,从1972年开始,就有人乘坐特制的深潜艇,一直沉落到海底裂谷当中。潜艇上装备的探照灯,在漆黑的谷底投下了“盘古开天地”以来第一道眩目的光芒。呈现在科学家面前的,真像是生机勃勃的海底龙宫世界。这里不但有五光十色的鱼虾,也有美丽的海绵和珊瑚。有一种蛤的直径差不多有30厘米长;其大无比的海蟹,挥舞着怕人的脚钳,俨然是身披盔甲的武士,有一种奇妙的红虫子正蜷缩在自己造的软管里向外探头探脑;还有一些眼睛长在长柄顶端的怪物从窗前匆匆穿过……。面对这许多色彩斑斓的海底生物,学者们简直惊呆了。因为在几千米深的海水里,通常生物是相当稀少的,这里却得天独厚,别有一番天地。这些奇特的生命在深渊里已经生活了多少个世代?为什么在这里会如此繁盛?是否海底裂谷从地底输送出了更多的地球内热和营养物质,还是别有原因?这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

潜水器里的科学家还吃惊地看到,裂谷底布满了奇形怪状的岩石,有的像蘑菇盖,有的像蜷伏的狮虎,还有的像流泻的瀑布。有时,谷壁上突兀的岩挡住了潜艇的去路。一根根神异的石柱,拔地而起,恍似古时宫殿的断柱残垣。其实,这许多嶙峋怪石,都是不久前从海底下喷涌出来的岩浆以及含金属的热泉凝结成的。在谷底还有无数深不可测的裂隙,一个个张着黑洞洞的骇人大口。有一次,“阿基米德”号深潜艇不慎陷身于一条裂缝中,它被卡在岩壁中动弹不得,险些不能生还。最后,驾驶员操纵潜艇外用来采集岩石样品的机械手,用它猛撑坚硬的岩壁,才使潜艇脱离了虎口。还有一次,“阿尔文”号潜水器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的洋底考察时,人们突然感到,潜水器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擒住了,它身不由己地被向上顶托着,还感到潜水器开始发热。原来,从3000米深的海底裂隙中冒出了一股灼热的喷泉。1979年人们潜入加利福尼亚以外的海底,竟见到几十股滚烫的泉水从海底裂口中涌出,有如翻滚着的乌云。测试水温时,水下温度计的塑料外壳都被熔化了,估计水温可达300℃以上。

要不是海底深处受到上覆水层的巨大压力,这里的海水早就沸腾不已了。

地下的岩浆与海底火山

陆上和海底的大裂谷,仿佛是直通到地底下的出入口。

那么,在地球表壳以下,这个被古人描绘为地狱的地方,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