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拯救大地
34199500000035

第35章 多突多难而又源远流长的(8)

一种可想而知的毫不夸张的后果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如果我们的社会不牢固地树立水的忧患意识,任凭污泥浊水流向江河湖库,那么,过不了多少年,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将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回头你看淮河流域你就看见了,这网络似的使豫、皖、苏、鲁四省连结并使之成为生机勃发、从而才是美丽、稳固之大地的,原来也就是水——条大河的枝桠纵横的水系。

你当然可以想象,这是命脉,这是血昝,它能使土地丰腴、庄稼茂盛、林木繁华、家园温馨。这一切只是因为在这命脉中,血管里流淌着的是水、是洁净的水,命脉因之而诗意地搏动,血管因之而庄严地畅通。这时候,农人的田地会变得湿润,弥漫着生命的气息,放水,开犁,播种,耕耘。南方棉朵似雪,北国大豆摇铃,虫鸣鸟语,芳草花香,草原上是成群结队的黄羊,森林中有踽踽独行的虎豹,这就是中华大地的完整的集合。

在生命之水被污染之后一一不仅仅是淮河流域一我们的大地的完整性已经荡然无存了!怎么希望这一血管里流淌着污水毒液的大地,依然是生机勃发的呢?委顿、变异、蒺藜丛生乃至癌症逼人,这是一个破碎的过程,结果是崩溃,是生态环境被彻底破坏之后的人的自我毁灭,或许还有逃亡的机会,你逃到哪儿都得有水,有水的地方都在污染。

中国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是在世界缺水,中国又是绝对贫水的前提下发生并仍在发展中的,现在,我们要散漫地谈谈地球村和水的一般情况一1996年8月29日美国《商业日报》载文谈用袋子解决运水问题,9月1日《参考消息》即以《水:新型国际流通商品》为题,作了转载。

文章说:一种新的在国际上进行交易的商品出现在地平线上:水。就全球来说,分配给每个人的水比二十五年前少了三分之一。官员们估计,在今后三十年内,世界水的需求量将增加6倍以上。为了解决水的供需不平衡状态,少数企业家正在研制一种新的运输形式,把水从“水的富裕国家”,运到“水的贫困国家”中去。

世界银行负责北非、中东地区的高级水专家约翰%海沃德说,水将像现在的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今后五年内,我们将看到水是一种国际商品。

加利福尼亚州曼哈顿比奇的一位发明家特里%斯普拉格说,用水袋拖运水就像用油轮运石油一样,是一种革命性的观念。斯普拉格水袋设计的关键是一种获得专利的拉链,这种拉链使水袋彼此连接在一起,与火车的运货车厢非常相似。他说一条4500匹马力的拖船可以拖运50%60只水袋。

人们可以自由平等地享受阳光、空气和水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所有的商品都是因着市场的呼唤而出现的。

水,将要在今后五年内走向市场,消费者将不得不在超级市场的货架上。寻找各种品牌的水,日用开支的负担和手中的菜篮子同时变得更加沉重。

1997年1月25日,英国《独立报》文章:世界面临水资源缺乏的危险。

文章表示:全世界总的水消耗量年增长率为2.5%,比人口增长率快1倍。本世纪全世界总的水消耗量增加了6倍。在未来三十年内,预计将有27个国家被列入联合国所说的“水资源高度紧张”之列。

联合国的两份报告说,缺水问题与全球其它环保问题一样紧迫。

由于有大约300条主要河流穿越一些国家的边界,所以未来发生争夺水资源战争的可能性非常大。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其中包括印度、中国、墨西哥、美国和前苏联南部一些共和国,现在对地下水采用的速度远远超过雨水的贮存,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的来源主要雨水,一旦耗尽很难得到补充。

联合国的报告说,建造海水淡化的工厂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只有像沙特阿拉伯这样的国家才能选择这样的办法。

低收人国家的15亿人最有可能面临缺水的危险。

农业用水消耗掉人类的大部分水源,为了满足迅速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就要大大增加农田作物的生产,农田灌溉用水便同时急速增加。由此而带来的结果是许多大河的水难于流人海中,沼泽湿地纷纷干涸。

当一百年前,人口、工业化程度、人的消费方式还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时,水仍然是富足的,而且是清洁的。本忸纪初,世界人口为16亿,本世纪末已近60亿,人均拥有的水资源量下降到只有原先的四分之一,而人均用水量又比本世纪初增加了好多倍,人和水就是这样相距日益遥远了。

世界淡水需要量最大的三个门类分别是工业、农业和城乡生活用水。在追求产值的今天,炼一吨钢需淡水150吨,生产一吨纸需用水250吨,生产一吨人造丝则用水量更是高达2000—3000吨。不难想见,在各个冒烟和不冒烟的工厂里,水是如何倾泻的。

然而工业用水还只是世界淡水用量的20%;农业灌溉用水才是真正的大户,它占了总耗量的70%。这至少部分地说明,追求产值和财富虽然是最时髦的,但,人还不得不吃饭,而钢铁和汽车不能当饭吃。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绿色革命”至今,世界农田的面积增加了1倍,而在过去四十五年中灌溉用水的总需求量增加了2倍。

水资源危机中最令人不安乃至惊慌的,则是水污染广。

全世界目前工业和城市排放的废水已达五百多立方公里,到2000年将达到3000立方公里,整个世界已经很难找到一条完全没有污染的、清澈纯净的河流了。

世界上共有12亿人生活在缺水区,14亿人的生活环境中没有污水排放设施。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中有8义是因为饮用了不洁水而传播的,每年有2500万人死于水中的病原体与污染物,占所有发展中国家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十亿多人喝不到清洁水。

联合国的一项全球性调查也表明,在愈是贫困的国家和地区,人们一尤其是穷人获得清洁饮用水的机会愈少。与农村相比,发展中国家日益膨胀的城市中饮水问题更加急迫而严重。撒哈拉沙漠以南农村人口获得洁净饮用水的比例,在近几年中增加了3倍;但在城市里,只能饮用被污染的水的人口比例却增加了别0。

我们现在看见的,还只是高速、盲目城市化运动所产生的巨大阴影的一角。

实际上在你我寄居的都市,或者中小城市里,不乏这样的情形:在卫生条件差的居民区,城市的几个角落,堆放着带有病原体的垃圾,蝇蚊飞舞,污水漫溢,那些陈旧的房屋或临建屋便被垃圾、污浊包围着,所有的污浊或者散发到空气中或者渗透进地下水或者汇流到河道中。而空气便由我们呼吸着,自来水厂正在抽取地下水及河道中的水,我们别无选择地呼吸城市的肮脏,再把自来水龙头打开,淘米洗菜烧水,再别无选择地把城市的污浊和鸡鸭鱼肉一起吃到肚子里,毫不夸张地说,每分每秒,一天三餐,我们不仅吸毒而且食毒!

每当一种病原体从污水进人单独的水体时,这水体就成了传染病的载体,并且创造了流行的环境,从痢疾到甲肝、伤寒、霍乱、沙门氏菌、蛔虫等等无不如此。

1993年,全世界患痢疾的人超过18亿人次。就连联合国的医学专家也惊讶莫名:带有痢疾菌的水量怎样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每年,仅痢疾就使300万5岁以下的儿童在世界各地走向死亡%在他们的生命刚刚开始的时候。

污染的水除了传播微生物疾病,也一样传播工业疾病。

清纯的水已经变得愈来愈复杂。水吸收了工厂排出的各种有毒化学物质,化肥中的硝酸盐,农药中的剧毒物,清洁剂中的磷酸盐,事实上我们现在不少人喝的水是化学合成自杀剂,而不是本原意义上的清水、淡水了。

简单明了的氏0已经难得寻到了!

一个和人类认识世界的起始一样古老的比喻一“充满生命的河流”一在二十世纪由人类彻底废弃并改写了一“疾病和死亡的流动的积蓄地。”

即使富裕发达如美国,也已经有近40%的河流、小溪不再能够捕捞和游泳,更别提适宜饮用了。

水的污染和清洁水的稀缺,已经成为世界话题,或者说是基本的文化和环境难题。

环境问题从来不仅仅只是环境的问题,而是影响全方位的生存问题。

中国淡水资源的状况又如何呢?

1996年7月16日,《科技日报》发表了对水利部长钮茂生的长篇访谈,并发出了政府官员迄今为止最直率也是最严重的关于水的警告:如果0前的状况得不到改变。“那么再过三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中国人就有可能喝不到纯净的水了。”

二十年前,1977年8月,联合国水资源会议上发出了一个使人震惊且多少有些不解的信息:继石油危机之后,水,将成为一场世界性的深刻的社会危机。

真的到了滴水如油,水比油贵的年代吗?

大河小川不是照样在流吗?

1977年8月以后的每时每刻都在证明着联合国这一判断的精确度,进人九十年代之后,再也没有人对此有任何怀疑了,因为缺水的阴影正在向我们袭来,专家们的警告还在不断升级:今后的岁月里,人类的战争很可能会因为水而爆发,人曾经为土地而战,为石油而战,现在和将来则是为淡水而战。随着湖泊缩小、江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此种危机已逼近到我们身边了!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

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二千三百多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数的1/4,也是美国的1/5,前苏联的1/7,为世界第109位。

中国是世界人均水资源极少的13个贫水国之一。

中国有18个省(市、区)人均占有水量低于全国人均数。

人均水量少于2000立方米的,国际社会称之为严重缺水边缘,中国有9个省(市、区)人均占有水量为500立方米!

中国六百多个城市中,缺水的近400个,严重缺水的为108个。焦渴的城与人啊,焦渴的中国。

中国首都北京是极度缺水的、又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且是仍在日益膨胀的大都市。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不足4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数的1/28,中国平均水平的1/7,比起一些沙漠中的干旱的阿拉伯国家还要干旱;北京的地表水远远不能解北京之渴,便开采地下水每年达26亿一27亿立方米。北京的地下不知打了多少井,仅1983年为水荒所胁迫便一口气打了4万眼并。说北京千疮百孔,说北京失去平衡不是危言耸听,北京的地下蓄水层已经从1950年的低于海平面5米,降低到1993年的低于海平面50米;地下水无度的严重超采使北京市的地层出现了2100多平方公里的漏斗区,占全市总面积的1/8。局部地区出现地面沉降,有的已沉降60厘米。

这一切,似乎丝毫也未曾影响到北京高楼大厦的崛起,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们早已忘记北京的土地是千疮百孔失去平衡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地面上的多少高大建筑其实是壮观的危楼一一因为没有稳固的大地作依托一一不久以后的塌陷在情理之中。

到2010年,北京的年缺水量仍高达10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