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读者朋友讲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子粟如何不迟到”,这是一位老师写的。故事写班级一位小女孩,爱迟到,不吃早餐。爷爷带孙女到我办公室,请我帮助。
作为一名老师,我每天都面对着孩子们给我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常想怎样才能从容面对,怎样才能让教育变得更美。
最近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周一早上,班里有位小女孩儿直至两节课后升旗仪式时,才在爷爷的陪伴下匆匆赶来。升完国旗我在包祥老师的办公室见到了孩子的爷爷,与爷爷交流后了解到孩子晚上睡觉晚,早上睡不醒起床晚,想和学校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于是,在包老师家一样的办公室里,有了这席温馨的对话。
“包老师好!”
“子粟好!在这里过的开心吗,孩子?”
“开心。”
“开心就好,樊老师刚才还夸你呢,爷爷也夸你在家是个好孩子!小姑娘真好!”
“呵呵。”子粟脸上露出了微笑。
“子粟,你知道人晚上为什么要睡觉吗?”
“不知道。”
“咱们都居住在地球上,地球在不停地运转,白天我们在地球的上面,晚上我们就在地球的背面了,”包老师边说边用手势辅助讲解,“因为地球有吸引力,所以我们掉不下来。可是,到了晚上我们头朝下,我们得躺到床上睡觉,否则就会头晕。所以,到了晚上我们得早点躺在床上睡觉,早上按时起床。你说对吗?”
“对。”孩子听得入了神,我和爷爷也听得入了神。
“如果晚上睡觉晚,早上就会睡不醒导致起床晚,这样就不能按时到校学习,就做不到守时。对吗,子粟?”
“对。”
“一天三餐对我们很重要,每一顿饭都要吃。尤其是早餐。早餐是我们每一天的第一顿饭,含有我们一天所需的大部分营养,所以对我们很重要。如果早上起床晚的话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吃早餐,所以早睡早起不仅能让我们守时,还能有充足的时间吃早餐,使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吗,子粟?”
“对。”
“那么,请我们的子粟来当我们学校的守时宣传员,将这个道理告诉大家,让每一个老师和学生都明白这个道理,都做到守时,好吗?”
“好。”孩子眼中的包老师是那么的和蔼可亲。
“谢谢你,孩子!”
原来教育可以这么美好,潜移默化中将真理告诉孩子,用真理的魅力感染孩子,影响孩子。教育真美!
点评:故事讲了郑州女孩子粟没有在上学前建立时间概念,没有生成包括吃早餐等好习惯。学前教育是习惯的教育。孩子上学前,要建立时间概念。
子粟的妈妈是优秀的高级白领。后来,子粟的妈妈听我讲学,也多次同我聊家教,聊读书,聊孩子生长,并注意孩子的守时等好习惯的生成。
俊宝走入大自然
这是自然生长教育经典案例之四的第二个故事。北京6岁男孩儿俊宝妈妈王莉写带孩子走入大自然的故事,读者朋友一定会非常欣赏的。
俊宝,你6岁了,即将迈进小学的门槛,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妈妈深深地祝福你!这6年来,妈妈没给你报任何课外学习班,没有教你写字、数数、弹钢琴,但是妈妈对你信心百倍。我们带你到大自然里,看花看草,看自然的画卷;听鸟鸣听海涛听风吹树叶的沙啦啦,天籁之音;捡树叶认植物,观察蚂蚁认识动物……自然就是最大最美的课堂,免费的课外班!俊宝,你的童年,学的不是钢琴知识不是绘画知识不是英语单词,但却听到了最美的天籁之音——蛙声鸟鸣,风吹过树林子的乐章!看到了最美的天然画卷——小桥流水春芽夏花秋叶冬雪!学到了最美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你的心灵得到了最美的润泽——大自然的阳光雨露的滋润!
俊宝,你6岁了,长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小男子汉。你活泼开朗,聪慧敏捷,善良诚信,遵守规则,爱读书,爱奔跑,爱爬山,爱大自然……这些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你不弹钢琴,不看电视,不玩手机,不玩iPad,你也很淘气,也很调皮,也爱打闹,跑得飞快,你每天很开心很快乐很奔放!你多么特别!我对你的方式多么特别!我们母子的交流很充分、沟通很顺畅,时不时抱在一起开怀大笑!
俊宝,这些年,爸爸妈妈带你去看大海之美。中国的海几乎看遍。你6岁走游中国三十多个城市,中国的大部分海滨城市你都到过:大连、营口、秦皇岛、北戴河、天津、青岛、威海、烟台、蓬莱、上海、厦门、海口、三亚……在海滩,你是那么地爱玩沙子,每次就能坐那专注地玩沙子一玩就半天。我们就坐在旁边静静陪伴,不打扰你,不给你设限,让你自己发挥想象力,任由你自己玩出各种花样,搭建各种你自己想象出来的城堡。
俊宝,这些年,爸爸妈妈带你去领略大山之美。几乎每到一地旅行都要爬山:青岛的崂山,厦门的五指峰、日光岩,福建长汀的卧龙山、朝斗岩,秦皇岛的联峰山,天津蓟县的盘山,烟台的蓬莱阁,三亚的南山……你都跟着我们一一爬过。你爬得最多的当属北京的山了:香山、八大处、蟒山、红螺寺、黑龙潭、桃源仙谷、鹫峰、凤凰岭……从你3岁半登顶崂山起,之后爬山你不再要我们抱,都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爬上去。你是小小男子汉!在山巅,你知道了什么叫“一览众山小”,什么叫“山高人为峰”,你体会了什么叫豪气干云,什么叫胸怀天下!
俊宝,这些年,爸爸妈妈带你欣赏公园之美。把北京一百多个公园几乎都逛遍。一到周末,只要天气情况不是特别恶劣,只要不是大风或雾霾,我一定是带着你疯跑。跑过春天跑过夏天跑过秋天跑过冬天,从你满月,一直跑到了你6岁的今天!每个周末,我们如果不是在外地旅行的路上,就一定在北京各大郊区或公园。妈妈每年给你做的《俊宝周末记录》里,记载着你到过的上百个公园。真的是一百个啊,可以一个周末去玩两个公园,玩一年都不重样!从市属公园到郊野公园,从附近公园到远郊公园,不断尝试和体验新的公园,不断有新的发现!在公园里,你看花看树,在草地上摸爬滚打,和虫子们悄悄对话……我最喜欢你跑得红扑扑的脸,大汗淋漓的脸,那是何其鲜活奔放的生命力啊!
俊宝,这些年,爸爸妈妈带你看月亮之美。看全国各地甚至外国的月亮。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城市,只要有机会,我就带着你看月亮!在哈尔滨,细雨让我们错过了八月十五的月亮,但第二天我们看到了十六的月亮比十五圆;在厦门,我们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济州岛,我们看到了韩国的月亮不比中国圆;在青岛,我们在八大关看月出;在大连,我们在老虎滩边晒月亮边踏浪;在从北京回家乡福建长汀的火车上,看着月亮,我们吟诵“春风又绿汀江岸,明月今夜照我还”……
俊宝,这些年,爸爸妈妈带你赏星星之美。一年四季看星星,祖国各地看星星:春天夜晚的星星,柔和的,青涩的;夏天夜晚的星星,俏丽的,奔放的;秋天夜晚的星星,安静的,成熟的;冬天夜晚的星星,冷峻的,沉思的……在自家阳台上,在小区草地上,在密云水库旁,在怀柔雁栖湖畔,在厦门鼓浪屿,在青岛八大关,在大连老虎滩,在九寨沟,在三亚亚龙湾……我们都一起欣赏过星星。我抱着你,你仰着头,久久地不说话,专注地看着天上的星星,我轻轻地给你哼着“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你看得如痴如醉,就那么静静地看着,许久许久。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我什么也不问,我让你完全浸入这一刻,美美地享受!
俊宝,这些年,爸爸妈妈带你体验动物植物之美。带你去各地的动物园: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威海野生动物园、青岛中山公园动物园、厦门动物园……带你摸大象,喂山羊,逗海豚。我们带你去赏花、品叶、摘果、植树,带你看过北京中山公园的郁金香展、北海的菊花展、丰台园博会的百花展。你是个幸运的孩子,体验过各个季节的采摘:春天去昌平采草莓,夏天去怀柔采樱桃,秋天去平谷摘大桃,冬天去密云摘柿子。每年植树节还带你参加植树活动,让你亲手种下小树苗,种下希望!
俊宝啊,这些年爸爸妈妈带你在大自然里度过的几百个周末,是我们一家人最快乐的欢聚时光!也是俊爸俊妈最朴实的亲子方式!这么贴近自然的方式,那得带给孩子多少滋养、滋润啊!这是孩子受用一生的营养!是在教室里十几年也得不到的另一种灌溉!
俊宝啊,自然是仰望星空,是对月吟诗,是看红叶看白雪,是欣赏每一朵花的怒放!是有一双善意于发现美的眼睛——发现星星,发现月亮,发现红叶甚至枯叶之美!自然是美育,是美的体验和享受!一个从小知道美的孩子,会珍惜生活,会热爱生活,会创造生活!一个善于发现美的孩子,会从自然中、生活中享受更多的、高雅的乐趣,他往后的日子会拥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俊宝,日后当你在枯燥繁琐的现实世界里,遭到挫折,遇到烦闷时,儿时大自然带给你的美的享受,有时候很可能就是一道亮光射进来,给你清亮,让你清醒清新起来……美是爱的源泉,是善的源泉,是智慧的源泉,是幸福的源泉!
俊宝,这些年,妈妈带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带你到大自然摸爬滚打蹦蹦跳跳,带你爬过高山看过大海上过高原,带你经历困难又克服困难。你身上充满一个男孩子应有的男子气:好奇、勇敢、聪明、坚韧、宽容。你真诚、善良,你看到弱小是那么怜悯,你男子气的外表下是一颗何其柔软的心!妈妈有什么理由不自信不自豪?包祥老师说,俊宝有幸在俊妈的自然生长教育理念和实践中茁壮成长。这样的孩子会健康,会健壮,会后劲十足!
俊宝,我爱你!我很欣慰,在你的童年,我陪你回归大自然,我没有剥夺你本该有的童年本真和乐趣。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功利心和焦虑感而逼迫你或诱导你学这学那。我就是用一颗最本真的母亲的心,给了你一个最朴实、最美好、最值得回味、最给你力量的童年!这就是一个母亲能做到的!这就是一个母亲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妈妈给你尊重,给你呵护,给你认同,给你发自内心的接纳与欣赏,给你高品质的爱;妈妈尽心尽力,尽善尽美,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俊宝,妈妈带你走入大自然,你的童年,浸润在大自然里。在大自然里,你观察着,倾听着,欣赏着,发现着……浸润在大自然里的你,是那么地感官敏锐,动作敏捷,热情奔放,大汗淋漓,灵气逗人而幸福洋溢!你在大自然里,不断地有新发现,有新惊喜,有新创意要和妈妈分享。原以为,是妈妈带着你在阅读大自然,走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却发现,是你在引领着我们品味大自然,回归大自然,重新爱上大自然!
童年,是属于大自然的!生命,是属于大自然的!秩序在大自然里,带孩子走入大自然,就有好习惯,好智慧。拥抱大自然吧,生活如此美好!
孩子上学前,三件事非常重要,
重要到影响孩子一生孩子要入学了。家长忙得很,做很多准备工作。或者说,家长在几年前就在准备了。那么,孩子上学前什么事最重要呢?家长们纷纷求教于我。
我与家长讨论,或在许多讲学场所向家长提出问题交流。
一般家长以为,学习知识有积累重要,于是在学前,大量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等。其实,孩子上学前,三件事非常重要,重要到影响孩子一生。
一是做,即游戏、故事和出游。妈妈善于带孩子做游戏,妈妈善于讲故事,妈妈要带孩子走进大自然。
二是时位。是时间和组织。家长帮助孩子建立时间概念和组织概念。
三是期待。美好的期待,对上学前的孩子是憧憬;美好的期待,是学习的原始动力。
一是做,即做游戏、讲故事和带孩子游走。
教育是育美的过程,美在大自然里。
妈妈善于带孩子做游戏;妈妈善于讲故事,妈妈要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妈妈要能讲至少50个故事,能做30个游戏,每月至少带孩子出游一次。旅行是家长对孩子最好的陪伴。北京6岁男孩子家长王莉同我说,她已经带孩子走进了我国的35个城市了。何等的好,走万里路从学前就开始了。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是儿时的游戏。国学大师王国维是浙江海宁人,孩提时是观“海宁潮”长大的。
我去过爱琴海,它浩大而不失威严,温和而不失柔美。海边的房屋比较简朴,静静地维护着一个远古的海。我去过巴黎,在塞纳河两边欣赏艺术。我去过波罗的海,喜欢海边的小镇,如同画里一般。我多么希望家长们带孩子走出去,走入大自然。
地球是美好的家园。我们知道,地球不过是茫茫宇宙中一个普通的星宿。然而,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们有另外的体验,他们从太空中看地球是那样的超凡脱俗,一个在深邃的天幕上发出蓝色光辉的透亮球体,是太阳通过大气圈和水将我们的家园装扮得如此动人魂魄。请妈妈带孩子走出去,欣赏我们的美丽家园吧。无论是白天,是夜晚;无论是在家乡,在异地;无论是童年,还是青少年。
我去过美国华盛顿,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三句儿童语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儿童天生善于发现,更愿意动手,并善于动手。而很多妈妈们替代孩子做事,限制孩子做事,我们的基础教育又把学生挤压在教室里,作业里,考试中。
一位年轻的母亲向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请教:“怎样才能教育好我的孩子?”苏氏回答说,先教会你的孩子剥鸡蛋壳吧!
这是发生在苏联的教育经典故事,在几十年后的中国找到了原型。北京某小学一位四年级的孩子,每天上学母亲总给他一个剥好了的熟鸡蛋放在书包里的饭盒中,以便在课间时给孩子充饥。有一天,孩子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鸡蛋怎么有坚硬的外壳呢,而且一点缝都没有?无奈之下,孩子只好将鸡蛋带回家中,交给了母亲。也许这位母亲还后悔那天怎么忘记剥掉鸡蛋壳哩,可她不知道自己不仅是在剥夺孩子剥鸡蛋的权利,而且是在剥夺孩子的劳动权利,进而剥夺了孩子独立生存的权利。
我经常看到在朋友们聚会就餐时,妈妈们帮助5岁的孩子吃饭,帮助7岁的孩子吃饭,帮助9岁的孩子吃饭。妈妈们帮助他们脱衣服,穿衣服。
生活需要自己去做,去体验,去感悟,去经受挫折和失败。妈妈要把属于孩子们的时间,动手、思维的空间还给他们。这无异于还给孩子们独立生存的权利,体现孩子们生长在真实的生活的每一个时空之中。
一位5岁男孩儿的妈妈,在我讲学互动时,分享她的经验:“我每周带孩子出去,我们在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孩子像个小松鼠般快乐地捡松果。我以他周末不用挤在教室里上这班那班而自豪。为自己不用呆若木鸡等在教室门口玩手机而欣慰。”
我在读小学五年级时,放暑假了,妈妈竟然让我一人坐火车去千里外的大哥家。一个暑假结束了,大哥又让我千里一人回家。现在回忆,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还是有些害怕。中间要换乘火车,我请一位穿白色衣服的大学生模样的姐姐帮忙。后来再出行,就不胆怯了。
古人鲁班小时调皮贪玩,善于用树枝搭建房子,用砖石垒小桥。邻里不喜欢他,说这孩子不读书,将来成不了大器。鲁班妈妈却说他玩的很有意义,鼓励他。后来鲁班果然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如锯、刨等。儿时的玩、游戏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例胜千理,这是化学教学的道理。化学用做实验来验证科学知识,胜过多少唇舌。妈妈给孩子讲故事,要好于讲道理、故事里就含有道理。
几则外国教育的故事,启发我们知道孩子上学前应该做什么。
1.《孩子给老师的请求书》[法]雅克·萨洛美(舒子译)
请教我们热情,请教我们发现惊奇,请不要只给我们答案,请启发我们去发现问题,请接受我们的疑问,请教我们尊重生命,请让我们学会交流,分享和对话,请教我们所有的交流的可能。请不要只给予你们的知识,请让我们去发现真正的渴望,请接受我们的叛逆,和我们的探索。请教我们在生活中长大,请教我们找到最好的自己,请教我们去观察,去探究和触摸那些难以名状的东西。请不要只教我们知道如何去做,请让我们去体会、参与和负责任。请接受我们的创造力,为未来设立航标。请让我们与世界认识,请让我们的理解远远超越表象。请不要仅仅给我们一些逻辑和一点真理。请启发我们去探寻意义,请让我们去漂泊和探索,教我们投入一次更热烈的生命。请认真对待我们的梦想,请整理好你们的批评和结论,请不要反对任何障碍,而应帮助我们克服,最重要的是使你们有可能这样与我们一致。
家长朋友您读《孩子给老师的请求书》之后,一定会很惊讶,一定会受深刻的启发,一定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一定非常想建立家里新的家教。
2.德国立法禁止学前教育
德国的教育制度与美国、中国还是有些不同。德国立法禁止学前教育。
杨佩昌在德国弗赖堡大学做学术访问期间,住在湖边的一套公寓里。离公寓不远,有一个小沙坪,里面有一些儿童玩耍的设施。每次经过那个地方,总会看到三四个小孩在沙坪里面玩耍。旁边站着一位女士,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孩子,即使孩子满脸的泥沙,衣服上到处是沙子,她也并不干涉。一起散步的另一位中国同事不由自主地感叹:“老杨,你看这些孩子脸上好阳光,这在国内孩子的脸上几乎很难见到。”对此我也深有同感。我女儿在一所北京最好的小学之一上学,尽管才8岁,但说话和脸上的表情已经和成人已经没有多大差别。尽管孩子的妈妈感到很满意,但我却有些难过。
湖四周是宽阔的大草坪,不过还有些树木可以遮荫。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草坪上有人在打排球、网球、羽毛球,也有人在踢足球。有的人则在草地上铺上布,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不知道是有一搭无一搭的聊天还是只想晒晒太阳,有的则在烧烤。我习惯坐在咖啡馆的凉棚下观察草坪上的人,其中一幕至今难以忘怀:在离我不远处有一家子在踢足球,丈夫、妻子、大男孩和小男孩(大约四五岁的样子)。这四个人分成两组,一组是丈夫和小男孩,另外一组是妻子和大男孩。虽然被分为两对,实际上是丈夫和两个男孩在玩,妻子只是在一边有一搭无一搭地踢上一脚,并不上去争抢,但眼睛从来没有离开丈夫和两个孩子。父亲把球传递给小儿子,大儿子上前去抢球。父亲担心踢伤大儿子,所以动作很轻,有时故意出现失误,让大儿子把球抢到。小儿子比较勇猛,但球技不精,见哥哥跑来,远远就把球传给父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孩子玩耍的劲头十足,脸上的表情可以用阳光灿烂一词来形容。
出于好奇心我走过去和这一家子聊天。男士告诉我,两个孩子都在上幼儿园,周末带他们出来玩。我问:“你们不利于周末时间带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这位男士用不解的表情看着我:“参加什么学习班?”我说:“比如跳舞、体操、绘画、钢琴、外语、奥数之类的,我女儿在幼儿园期间,除了奥数,几乎把所有的课程都学了。”男士回答:“我们这里,学前教育是被禁止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不允许教授专业知识,社会上也没有类似的培训班。”
德国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道:“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计算机的硬盘,长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德国《基本法》(即宪法)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
德国的教育专家说,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生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生长规律。德国对上学前对孩子一定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
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三、培养孩子的情商,特别是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例如匈牙利立法规定,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
3.丹麦人的快乐童年
想象你是一位丹麦家长,学期末你会收到孩子怎么样的成绩单?答案是:你会收到一份没有“成绩”的成绩单。丹麦的孩子交给父母的是一份“四格成绩单”,上面没有语文、数学、社会、自然的分数,也没有老师的评语,更没有排名。事实上,这份成绩单是由孩子自己或写或画完成的,上面只有四个格子,分别是“最喜欢的事情”、“最讨厌的事”、“最擅长的事”、“最希望学习的事情”。
做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可以说他们天生爱游戏。
关于游戏,有这样一些说法,我们来认识它们吧。
柏拉图的游戏定义:游戏是一切幼子(动物的和人的)为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
亚里士多德的游戏定义: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本身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活动。
拉夫·科斯特的游戏定义:游戏就是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
我国《辞海》的定义: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这个定义说明了游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一是以直接获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二是主体参与互动。主体参与互动是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联系。
游戏是伴动物而生。在动物世界里,游戏是各种动物熟悉生存环境,彼此相互了解,习练竞争技能,进而获得“天择”的一种本领活动;游戏,随人类而造。在人类社会中,游戏不仅仅保留着动物本能活动的特质,更重要的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游戏,并非为娱乐而生,而是一个严肃的人类自发活动,怀有生存技能培训和智力培养的目标。人类就游戏诞生了本能说,德国诗人和剧作家席勒认为,“人类在生活中要受到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束缚,在这些束缚中就失去了理想和自由。于是人们利用剩余的精神创造一个自由的世界,它就是游戏。这种创造活动,产生于人类的本能”。剩余能量说,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认为,“人类在完成了维持和延续生命的主要任务之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存在,这种剩余的精力的发泄,就是游戏。游戏本身并没有功利目的,游戏过程的本身就是游戏的目的”。练习理论,德国生物学家谷鲁斯认为,游戏不是没有目的的活动,游戏并非与实际生活没有关联。游戏是为了将来面临生活的一种准备活动。宣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被压抑欲望的一种替代行为。
也许妈妈们无需懂得许多游戏理论,但是游戏是孩子们天然的需要,生命的需要,生长的需要。做游戏是孩子入学前即上小学一年级前的重要活动。
妈妈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我的《童年是属于大自然的》书中讲了许多孩子走进大自然的故事。
大教育家卢梭就善于出行游历,他的教育思想很多来源于他见到的大自然。卢梭经由一位朋友的介绍,结识了华伦夫人。
卢梭听从华伦夫人的劝告,开始他的远途旅行。这也正适合他那早已形成的漫游癖好,他觉得这样的年纪就有机会爬山越岭,登临阿尔卑斯山的高峰,真是件美事。一路上,卢梭心情十分愉快,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这次旅程虽短,但卢梭喜爱自然风光,沿途的美景尽收眼底,他将感情寄托于大自然,虽然身处漂泊之中,却没有精神空虚之感。凡是映入卢梭眼帘的东西,都令他内心感到一种醉人的享受。大自然的奇伟、多彩和实际的美,深深地影响了卢梭的人生观。
以后他又经历了多次旅行,不论是旅途中的美景,还是乡村的田园生活,都使他陶醉着迷。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他最伟大的教师,并不是任何一种书籍,他的教师是‘自然’”。
从少年期起,卢梭便酷爱自然。这种热忱,他曾不厌其烦的摹写、表现于他的著作中。自然,渗透了他整个生命。他用华伦夫人的某些清醒而夺人心目的特质表现了自身,并使他陷入剧烈的情绪,这在他较晚的生活中显得特别明晰,且使他和东方的大神秘主义者呈现出相似之点。
二是时位,即时间和组织。
时间。为孩子建立时间概念。孩子小时没有时间概念,五岁、六岁慢慢地建立,比如早上起床、刷牙、洗脸等孩子的很多事情,都可以逐渐用时间来量化,给孩子一个时间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孩子上学了,小学一般是上课40分钟,下课10分钟。早上八点上课,下午四点放学。就是说,家长为孩子建立时间概念。下课,孩子知道先去洗手间,再玩儿。
孩子知道守时,守时是对他人的尊重。懂得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对现代社会的现代人尤为重要。
时间概念很重要。时间是宇宙制度,是宇宙秩序。时间对人类,也是制度和秩序,是天时。时间,人类改变不了,只有遵守。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年与时驰,意与岁去。”他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无法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唯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才是最佳方式。请您想一想,您有蹉跎岁月吗?
在现代社会,时间概念尤其重要。工业文明就是建立在时间观念衡量事物发展进度,或说成效率。
孩子建立时间概念,一般在入小学前。孩子在学前几乎是“散养”状态,上学后学校上课下课,需要时间概念,或是非常强的时间概念。
在孩子3岁时,家里墙上挂上一个大钟表,让孩子慢慢认识时间。在孩子生活中,妈妈经常说我们穿衣服用了3分钟,我们吃饭用了30分钟,我们这一车程用了50分钟。无意识的听给孩子就可以了。孩子6岁了,接下来很快就要上学了,这时强化一下孩子的时间概念。主要是量的掌握,如1分钟有多长时间,5分钟、7分钟、10分钟等。孩子穿衣服需要几分钟,孩子整理书包需要几分钟。如此这般,约一年时间,孩子会逐渐建立起时间概念,也会成为遵守时间的孩子,成为孩子的好习惯。
时间概念不是孤立的,行为习惯好的人,会守时间;一个有时间观念的人,其他行为习惯也会很好。
一个守时的人,是尊敬他人的,是尊敬社会的,是敬畏大自然的。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很感动人,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并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而引起心理极度烦躁或逆反心理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很多学生都不喜欢老师“拖堂”,尤其是遇到急需如厕时,铃声响后,老师还余兴未了,那种滋味难以言喻。老师要为人师表,信守时间,妈妈不要没完没了地唠叨。
朱光潜的作息时间十分严格。如果家庭文化氛围的构建仅仅局限于知识文化氛围的设计,那是很不够的,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至少是很不健全的。因为家庭的文化氛围的设置是与家庭教育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而家庭教育目标的重大主题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学识、学问、做人”应是家庭文化氛围的三大模块,而这三大模块最终可以归结为做人这一主旋律。无论你有多大的学问,无论你多么会研究,会发明创造,都是为了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适应社会,为社会所接纳,又能够为社会有用的人。
朱光潜从小就接受了父亲关于“做真正的人”的熏陶。那还是年幼的时候,父亲教给朱光潜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光潜很喜欢朱熹的这首诗,把它当作做人、做学问的座右铭,时时加以吟咏,以此激励自己。“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光潜先生在治学方面不断求新,在做人方面也两袖清风,正直公正。他小时候就认为,要保证学问上的常新,要保证修养上的进步,就必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别人请教。
朱光潜先生喜欢常新——源头的活水,他总有做不完的工作。他对自己平时的作息时间十分严格,每天早晨出去慢跑或散步,时间算得很准确。朱光潜平日也用各种办法避免不必要的应酬,因为他认为这种应酬,对人对己都是一种无谓的浪费。小时候,他可以在父亲的书房里看书写字,但常常有人走动,于是,他更愿意一个人躲在草垛后看书,直到夜色降临。这种习惯到了成年时,就成了他的“隐居”工作方式,他常常到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工作、学习。因为他知道吸收新知识比什么都重要。
在营造家庭文化氛围时,做父亲的别忘了把我们祖祖辈辈积聚了长时间的做人做事的正确道理教育给孩子,把现代社会的做人做事的正确道理教给孩子。
位是为孩子建立组织概念。“位”是“立人”,右面是“立“字,左面是“人”字。把人立好,才有位。你的位置,在组织里,建立好组织概念。
孩子入学后是某小学一年级1班的学生。“组织”几乎跟随我们一生;或说我们一生都要有组织的。有组织观念的人,有责任,有爱,心中有他人。小孩子天生就无拘无束,他们的笑是发自内心的大笑,不要约束他们;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让他们渐渐欣赏艺术,懂得美,用微笑表达内心的美好,懂得礼貌;与他人交往学会适时地让步;经常给孩子展现自己的机会;学会鉴赏他拥有的东西;让孩子经常掌握新的技能;请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家长表扬孩子适度,鼓励孩子恰到好处。
一个没有组织概念的人,怎么能热爱他的事业,怎么能热爱他的家,怎么能热爱他的祖国。一个没有组织概念的人,怎么能有许多朋友,对朋友有约,有信心。
三是期待,美好的期待。
美好的期待对孩子上学是非常重要的。期待是理想,期待是愿景,期待是儿童生命的无穷的动力,期待是孩子对学校上学的无限向往。
人由幼童走向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否从容、淡定、睿智、丰富、包容、宽厚,在于童年时的期待。
我欣赏愿景管理,在我的《教育原来如此美好》一书中,谈及自己做校长时就用愿景管理的文章,为学校的老师们描绘人生愿景,教育愿景。司马迁在《史记》里有一篇文章叫“货殖列传”,里面谈到“善者因之”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规章制度管理不出优秀老师,只有愿景引领。
我的儿子4岁时得病住院了,我陪他。孩子每天打针,输液,我鼓励他,男子汉要坚强,不能在护士姐姐面前哭,他攥紧小拳头,不哭。输完液后,我带他到院子里看花草树木、湖水,晚上看星星、月亮,给他讲故事。一位护士要考学,知道我是化学老师,空闲时请我给她补化学课。一段时间后,我的小儿子竟然也记住了许多化学知识。我讲化学,就是从美好的愿景开始,影响了孩子。
在孩子上学前,妈妈、爸爸为孩子描述学校的美好,给孩子以期待。妈妈和爸爸分别给孩子讲自己上学时的母校的美好故事,讲教过自己老师的美好故事。妈妈、爸爸经常流露出自己上学没有上够,以唤起孩子对学校美好的向往。
妈妈亲自教育他。“你们不了解我的孩子,他非常聪明,他不是在捣乱,而是好奇。你们不懂得教育,我来亲自教育他。”一个小男孩上小学时,对许多事物都好奇,看到气球能在充满气之后飞上天,就找来一些发酵粉,动员想上天的同学来吃。不幸的是,吃了发酵粉的同学疼得在地上打滚。校长知道后,非常生气:“又是你这个捣蛋大王,我把你开除了!”母亲知道后非常气愤,觉得学校不懂教育,将孩子接回家,亲自给他上课,鼓励他搞实验。这个男孩就是爱迪生。
在我们这个时代,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我们重视过了头,对孩子无疑是种伤害;如果我们的家教理念不正确,对国家和民族来说是场灾难。
做“人中人”。与当今的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高要求不同,不少名人、伟人对子女的期望很“低”。鲁迅先生就坚决反对孩子做“空头文学家”。作家老舍曾写道:“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作文艺写家,我决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作木匠、瓦匠或作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他期望子女粗通文墨,自食其力,不欺负别人也不为别人所欺负,仅此而已。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前勉励自己的孩子说:“既不做‘人上人’,也不做‘人下人’,而要做‘人中人’。要把自己所学得的东西贡献给老百姓。”不要高人一等,也不愿矮人一截。“人中人”是大众中的一员,平平凡凡,普普通通,堂堂正正,是浩瀚人海中的一“滴”。然而,“人中人”既普通,又非一般。这些人不慕地位,不逐名利,不搞特殊,纵然是身居庙堂,也能做到位高不减爱民情,权重不移公仆心,兢兢业业,尽心尽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仅要平等待人,服务大众,还要融入大众,与之和睦相处。
做“人中人”不是要你甘居中游,中途而废,不思进取,庸庸碌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做“人中人”,要有一种能耐,一种气度,一种胸襟,成为大家乐意与之相处和交往的众望所归之人。只有在脚踏实地、关心大众的平民价值和平民生活中,才能产生具有社会责任感、爱心和悲悯心,才能具有正直、理性、坚毅、宽容、合作等基本品质,具有大思路和大智慧,能够担当和“弘道”的栋梁之材。主张“读平民的书,说平民的话,做平民的事”,力倡平民教育的陶行知,成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嫉妒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诺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了头脑平静地生活。
亲爱的家长朋友,你的孩子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请妈妈还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孩子们天生爱思考,也会思考。后来让妈妈剥夺了。请妈妈们,老师们把孩子的独立思考的权利还给孩子们吧。请大人们面对孩子这样做:
1.常说:你先想想看;
2.遇到困难不立即帮助;
3.不管问题多荒唐都认真回答;
4.孩子想说说不出时,不立刻帮说出来;
5.不打扰孩子热衷或专心的事,即使到睡觉时间;
6.对孩子的“新发现“表示惊奇和赞叹;
7.教孩子做事,用语言解说,并要孩子复述。
久而久之,你的孩子就独立了,就善于独立思考了,就善于独立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