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让孩子听话的心理学
34168600000029

第29章 因势利导,让孩子打心眼儿里爱上学习(1)

韩国人人皆知的哈佛博士、学习研究专家李昌烈曾说:“真正决定孩子未来几十年的,是孩子的学习力。而这些学习力,又构成了孩子立足社会所不可缺少的竞争力。”学习力,不单是指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指孩子学习的能力。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也都认识到了学习力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因此在学习上为孩子操碎了心。但孩子在学习上的一系列问题往往很让父母头疼,比如: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上进心,精力不集中,学得慢……其实,学习力的问题,跟孩子的心理状况有很大的联系,只要父母能够找到背后的心理因素,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用“椰壳效应”克服孩子厌学心理

一个孩子总不好好吃饭,苦恼的父母用了多种方法也不见效。一天,父亲带回一只新颖别致的椰壳,把它锯开来盛饭。没想到孩子抢过“椰碗”吃得有滋有味,食欲和食量大增。用椰壳盛饭给孩子吃,仅仅是变了下形式,但孩子吃起来味道与感觉就是不一样!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椰壳效应”。

用椰壳当碗,为什么就能立刻改善孩子不爱吃饭的情况呢?这是因为椰壳抓住了孩子的眼睛和心思,令他产生了兴趣,当然吃饭也就不那么难了。

令很多父母头疼的孩子厌学问题,其实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有些孩子不喜欢上学,听到“学习”两个字就觉得烦,其实跟厌食的原因是差不多的,都是对面对的东西没有兴趣,同时又在外界的长期逼迫之下产生了抗拒的心理。这时的解决办法,是应用“椰壳效应”,让孩子摆脱厌烦心理,爱上学习。

妍妍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最近,妈妈发现妍妍有些不爱学习了,回到家之后,总是先把作业扔到一边,看会儿动画片、找楼下的小朋友玩一会儿,最后才开始磨磨蹭蹭地写作业,并且常常边写边玩,总是要到夜里10点多钟才能写完。后来,爸爸觉得妍妍这样下去不行,就和她谈了一次话,但效果却不太好。

这天,眼看都快十点半了,妍妍还在边写作业边玩,爸爸有点生气,正打算训斥妍妍,妈妈拦住了他,她走上前对妍妍说:“妍妍,妈妈今天听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想把它讲给你听。但是这个故事太长了,妍妍得赶快把作业做好,不然这个故事就得拖到明天才能讲了。”妍妍听了,眼睛一亮,立刻开始集中精力做作业。果然,没过多久,妍妍就又快又好地做完了作业。

用一种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或者他喜欢的方式,让孩子主动地、快速地完成学习,这就是“椰壳效应”给父母们的启示。

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消除孩子的厌学情绪,以下几种是不错的方法:

第一,孩子不喜欢学习,多半都是因为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他们从中感觉不到任何乐趣。这时,父母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些有趣的学习情境,设计一些游戏,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

珠珠今年9岁,上小学三年级。妈妈发现,珠珠的英语和数学成绩还可以,但语文却不怎么样,好几次都只考了70多分。妈妈有些着急:小学语文成绩不好,打不下好的基础,将来岂不是会更糟。但无论妈妈怎么跟珠珠沟通,她都一副对语文没什么兴趣的样子,每次读课文、背生词时,都像是睡着了一样没精神。妈妈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于是就想了一个让珠珠爱上语文的办法。

这天晚上,妈妈对珠珠说:“珠珠,咱们闲着也是闲着,来玩会儿‘成语接龙’怎么样?”珠珠答应了。开始,珠珠只是应付着跟妈妈玩,但当她接不上来的时候,看着妈妈那副“得意”的神情,就开始急切地想要赢了;有时,妈妈说一个她不懂的成语,她也很想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但又不能立刻详细地去问。这天的比赛,珠珠惨败。比赛一结束,珠珠就立刻拿出成语词典,翻看妈妈说出的那几个自己听不懂的词,并试着查找自己没接上来的有没有答案。妈妈看这一招有了效果,就每天晚上和珠珠比一会儿,有时是比成语接龙,有时只比接词语。听着妈妈解释那些意义巧妙的词语,珠珠逐渐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很快,她的语文成绩就有了不小的进步。

让孩子对讨厌的学科产生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这一学科与游戏联系起来,寓教于乐。除了例子里说的“成语接龙”之外,讲故事、造句比赛,也是不错的提高孩子对语文的兴趣的方法。另外,如果孩子讨厌学数学,父母不妨多和孩子进行一些算数竞赛,想一些有趣的题目来达到让孩子做算术题的目的。如果孩子不喜欢学习英语,那么不妨给孩子买一些简单的英语故事书,每天晚上讲给孩子听,顺便将一些好玩的单词、有趣的美国文化一并讲给孩子听,相信几次下来孩子就会产生兴趣。

第二,如果孩子厌烦了枯燥的书本和课堂,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到博物馆、展厅去参观,或者带孩子参加一些相应的社会活动、外出旅游,让孩子在课外的活动中放松心情,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

齐齐今年上六年级,眼看就要小学毕业了,妈妈却发现他最近的学习状况不怎么好,回到家做作业时总是心不在焉的。妈妈向老师打听他在学校的情况,老师也反映齐齐有时上课会走神。妈妈想,这是个关键时期,齐齐的学习可不能出什么岔子。于是,她跟齐齐认真地谈了一次,发现齐齐并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只不过对日复一日的学校生活产生了一些厌烦,甚至觉得在学校学的东西好像没多大用处。

妈妈想,这看似没有大问题的状况,却可能给齐齐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她和齐齐爸爸商量了很久,决定带齐齐出去露营一晚,让他放松一下心情。

露营的这一天,齐齐的精神状态果然不一样,他跑前跑后帮忙搭帐篷,弄好帐篷之后,又帮忙摆烤肉用的炉子。一切弄好之后,齐齐和爸爸、妈妈一块开心地烤着肉,妈妈问齐齐:“齐齐,你弄的帐篷和炉子真不错,是从哪学的呢?”齐齐说:“我们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三角形是很稳定的结构,所以我把帐篷的支架都搭成了三角形;上自然课的时候,老师说野外的地面会很潮,所以我铺了两层防潮垫……”齐齐喋喋不休地介绍着。妈妈和爸爸不由得笑了起来:“孩子,你真棒!不过,现在你能理解上学的意义了吗?你看,你学到了好多能在生活中用的知识!”齐齐想了一下,这才恍然大悟。

如果说书本和课堂是正统的教育,能让孩子学到系统的知识,那么必要的室外活动就是孩子应用自己的知识的最佳场合。这不仅能让孩子体会知识的重要性,还能让孩子的心情在娱乐中放松。可见,父母带孩子进行必要的室外游玩,也是对孩子学习的一种帮助,是改善孩子厌学情绪的很好的方式。

父母小贴士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那些科学界、技术领域的知名人士,其成功都少不了兴趣的支持。兴趣是支持一个人不断学习的原动力,没有兴趣,一切学习都像是“填鸭”,达不到好的效果。所以,父母与其将重点放在对孩子成绩的考查上,不如放在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上。

2.培养孩子主动埋头学习的动机

如果说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原动力的话,那么什么是他努力的直接动机呢?是目标,并且是近期的、容易实现的目标。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就曾指出:人的积极性不仅仅来源于他所要实现的目标的价值,更取决于实现目标的概率。也就是说,越是认为一件事情完成的概率大,人们就越容易实现目标。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因此常常会对孩子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比如:“最好能得年级第一”,“最差也要班里前三名”,“下次争取考满分”等。父母有这样的期望当然是好的,但给孩子设立这么高的目标,并不是在给孩子增加动力,反而是在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如果学习目标远远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就很可能会导致孩子不断冲击目标却又不断失败,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当然也就在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一个过高、过难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既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一些难度较低的、容易完成的任务,而且,在完成了较容易的任务之后,人们也能慢慢地接受较难的挑战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作“登门槛效应”。

灿灿的老师发现,原本活泼可爱的灿灿,最近愁眉苦脸的,上课的时候好像很认真,但又经常走神;好像对自己的成绩很在乎,但每次成绩下来却又不那么理想。为了弄清楚灿灿变化的原因,老师找她谈了一次话。原来,灿灿的妈妈很不满意她处于班里中游的成绩,要求她这次考试必须每门功课都达到90分以上,否则暑假时爸爸妈妈去海边旅游,她就只能待在家里。妈妈的这个决定把灿灿吓坏了,但她又对自己没有太大的信心,觉得自己无法达到妈妈的要求,因此变得神情恍惚,每天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但成绩却丝毫没有起色。

聪明的妈妈不会给孩子一次性设立一个很高的目标,而是每次都给孩子设立一个比较容易的任务,待任务完成之后,再给孩子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这样,不仅能使孩子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还能使孩子在不断的进步当中找到自信。如此一来,孩子就能在学习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朝着更高处迈进。

给孩子设定一个较低的门槛,父母可以这么做:

当孩子的成绩需要提升的时候,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先赶上你前面的那个同学。”或者说:“咱们下次争取比这次高5分,好吗?”这样的目标是触手可及的,只要孩子努努力就能达到,因此能让孩子产生努力的动力,但又不会丧失自信心。

今天是蕾蕾发成绩单的日子,妈妈在家里烧了一桌子她最爱吃的菜。谁知蕾蕾进门的时候,垂着脑袋,一副犯了错的样子。妈妈还没开口问,蕾蕾就先说道:“妈妈,我辜负了你的希望,我这次数学测验才考了66分。妈妈,你是不是觉得今天的菜不应该做?”妈妈听了,有些心疼,立刻对蕾蕾说:“当然不是。妈妈今天做菜,并不是说只有你考好了才让你吃,前段时间准备考试的辛苦,妈妈是为了犒劳你。不管你考得好不好,只要你努力了就好。”虽然妈妈这么说,但蕾蕾看着自己66分的卷子,还是很不开心。妈妈又说:“妈妈知道,蕾蕾也想考一个好成绩。这样吧,下一次,蕾蕾争取考到71分,我们只要求这5分的进步,好吗?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做题的,只要我们努力了,有进步,就是最好的成绩。你说对吗?”蕾蕾的眼睛里似乎看见了希望,她说:“妈妈,进步5分我是有信心的!您下次就等着看我的成绩吧!”

果然,蕾蕾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变得很努力,上课听讲更认真了,晚上回家做作业更积极了,不会的问题还会主动问妈妈。期末考试的时候,蕾蕾拿了75的成绩,超过了原定计划4分。蕾蕾和妈妈都高兴极了。

当孩子真的达成了父母设定的目标之后,即使它再“小”、再“低”,父母也一定要及时奖励或表扬。这代表着对孩子进步的肯定,孩子受到了外界正面的刺激,下一次会更加愿意付出努力。

阳阳是一个很胆小的孩子,他上小学已经三年了,还是不敢站在讲台上说话,就连平时上课发言也很羞怯。为了让阳阳克服这个障碍,妈妈专门给阳阳报了一个“小小志愿者”的社团,这个社团每周都会有组织者带着孩子们到敬老院去陪老人玩耍,或者到一些贫困家庭中和那些令人同情的孩子交朋友。妈妈刚带阳阳参加这个社团的时候,给阳阳定了一个目标,一个月之内,只要结交一个小朋友就可以了。阳阳趁着刚参加社团的热情,鼓起勇气和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两个人还经常通电话。妈妈高兴极了,立刻表示了对阳阳的赞赏,还由衷地说:“阳阳,说实话,妈妈很佩服你呢!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能还没有你勇敢!你真棒!继续努力好吗?”阳阳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那之后变得胆大了很多、开朗了很多。

当然,父母也要注意,给孩子设立目标要留有余地。父母在制定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目标不但要在孩子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还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例如,如果孩子这次考试只考了40分,你即使给孩子定了一个60分的及格目标,可能对于他来说也是困难的。也就是说,这个目标与孩子的原本水平,不能有太大的差距。目标设定得低一些,可以让孩子通过自身努力轻松达到,在不知不觉中跨越一道道“门槛”,然后信心百倍地去迎接新的挑战,从而一步步走向成功。

另外,在制定目标的时候,父母也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让他根据自身的能力为自己量身打造一个目标,这样孩子有更大的决定权,他的积极性也会更大一些。如果孩子的目标没有达到,父母也不要失望,更不要责怪孩子,只有时刻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他才有向上奋发、脱离低谷的可能。

父母小贴士

给孩子设立一个较低的目标,就像是在给高楼大厦打第一个台阶,没有一个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台阶,大厦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孩子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一分一分的累积,孩子是不可能得到满分、得到第一名的。父母的任务,就是给孩子设立适合他的台阶,鼓励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层一层攀登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