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稻盛和夫全传
34167200000033

第33章 附录

附录一:稻盛和夫的社会任职

1.京都工艺纤维大学经营协议会委员

2.财团法人稻盛财团理事长

3.财团法人日独文化研究所理事

4.财团法人京都大学教育研究振兴财团理事

5.财团法人日本经济研究奖励财团评议员

6.社团法人日本躾之会副会长

7.财团法人松下政经塾顾问

8.财团法人大河内纪念会顾问

9.财团法人国立京都国际会馆副理事长

10.社团法人京都モデルフォレスト协会特别顾问

11.财团法人花と绿的农艺财团评议员

12.财团法人鹿儿岛县文化振兴财团理事长

13.上贺茂神社崇敬会顾问

14.京都福祉法人盛和福祉会理事长

附录二:稻盛和夫的主要著作

1.《干法》

2.《稻盛和夫自传》

3.《人为什么活着》

4.《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

5.《拯救人类的哲学》

6.《稻盛和夫的哲学》

7.《企业家成功之道》

8.《追求成功的热情》

9.《敬爱天人》

10.《提高心性,拓展经营》

11.《愣头青的自传》

12.《稻盛和夫的应用哲学》

13.《你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14.《活法》

15.《活法2:稻盛和夫说企业人的“活法”》

16.《活法3:寻找你自己的人生王道》

17.《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六项精进》

18.《阿米巴经营》

19.《创造高收益 壹》

20.《创造高收益 贰》

附录三:稻盛和夫大事记

1932年1月21日,稻盛和夫于出生在甲突川河畔的药师町,是家中次子,此外稻盛和夫还有两个弟弟和三个妹妹。家庭共有9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家庭。

1938年春天,在母亲姬美的带领下,稻盛和夫前往距离家里不远的西田小学就读。

1944年,稻盛和夫从鹿儿岛市立西田小学毕业后,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一所名校——鹿儿岛第一中学。因好几门成绩都是B而未能如愿。

1945年的4月份,稻盛和夫进入鹿儿岛中学。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200多万人口死亡或失踪。

1948年,稻盛和夫完成了在鹿儿岛中学的学业。

1950年,稻盛和夫升入了玉龙高中三年级,这一年,玉龙高中的垒球队参加了全国运动会的县预赛并且进入决赛,垒球队的核心人物正是与稻盛和夫关系密切的川上满洲夫。

1951年稻盛和夫报考大阪大学,但是事与愿违,他并没有进入大阪大学而是进入鹿儿岛大学继续学习。

1952年,稻盛和夫升入了大学二年级。这一年,稻盛和夫遇上人生中的大变故,他的母亲姬美病倒了。

1954年春天,毕业和就业成了稻盛和夫迫切需要考虑的两大问题。当时,朝鲜战争军需的旺盛势头已经有了明显的减退,经济开始衰退,稻盛和夫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

1955年4月,稻盛和夫从鹿儿岛踏上了远赴东京的路程,并进入松风公司工作。

1957年春天,松风工业公司的罢工问题更为严重,稻盛和夫因罢工事件而深感忧虑。

1958年12月13日,稻盛和夫正式向松风工业公司递交了辞呈。并且开始自主创业。

1964年(昭和39年),由28名员工起步的街道公司已经扩展到拥有150人。

1963年,工程师出生的稻盛和夫推出了“单位时间核算制度”。

1965年春天,京瓷公司正式导入阿米巴经营管理体系,“单位时间核算制度”作为衡量经营状况和员工价值的重要标准纳入阿米巴经营体系。

1965年7月,稻盛和夫决定投资1亿日元扩建滋贺工厂。

1966年4月,IBM集团向京瓷公司下单2500万个用于IC的氧化铝电路基板,这批订单金额高达1.5亿日元。

1968年,京瓷获得了第一届“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奖”。

1968年夏天,稻盛和夫在洛杉矶的丸红饭田内开办了事务所,贸易部长上西和工作人员梅村正广被派去常驻。

1969年,事务所升级为现地法人,成立了京瓷国际(KII)。稻盛和夫出任社长,上西任董事总经理,与梅村一起掌控KII的运营。

1971年10月,稻盛和夫决定让公司在大阪第二分部证券交易所和京都证券交易所上市。

1971年5月,稻盛和夫收购了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陶瓷封装厂。

1972年京瓷生产技术得到了电子商界的广泛肯定,荣获了大河内纪念制造特别奖。

1973年1月,稻盛和夫带领13000多名员工乘包机飞往香港。此后,稻盛和夫又不断提出“18亿日元去关岛”等口号,全体员工都在朝着这些目标竭力奋斗。

1974年年底,稻盛和夫遇到了创业以来最严重的困境,他思考再三,最后提出“希望冻结一年的加薪要求”,京瓷工会内部经过商讨,一致表示接受稻盛和夫的提议。

1975年,稻盛和夫将“冻结一年的加薪要求”解冻,还提高了员工的薪酬,而提高的这一部分远远超过了当时工会前线同盟提出的加薪百分比。

1975年,稻盛和夫于成立了“日本太阳能株式会社(JSEC),并广泛动员相关行业内的各家公司加入到这一技术的研发过程中来。

1979年,京瓷成立20周年,也正是在这一年里,京瓷接到了日本电气的委托,负责安装8千瓦的太阳能电池。

1980年,稻盛和夫把Trident的业务整合进了Cybernet。

1981年,稻盛和夫接到了东京理科大学的伴五纪教授授予的“伴纪念奖”,这一奖项是专为表彰对技术开发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所设立的。

1982年,稻盛和夫为了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率,决定把Cybernet、日本CAST株式会社、CRESCENT VERT株式会社以及NEW MEDICAL(新型医疗)株式会社共4家公司进行了并购,并借此机会将公司由原来的“京都陶瓷”改名为“京瓷”(当时的俗称)。

1983年,雅西卡电子公司的远藤良三社长(后任京瓷副社长)经朋友引见来到京瓷公司,恳请稻盛和夫帮助雅西卡公司。

1982年,日本政府对日本通信领域进行了“民营化经营”的改革。

在1984年6月,以稻盛和夫为领导人、以京瓷为核心的第二电信通话公司(第二电电,以下简称DDI)创立,牛尾电机、索尼、西科母及三菱商事这4家同为发起人,共有25家公司加入且成为DDI的股东。

1984年10月,稻盛和夫设立了国际性“京都奖”,并带领DDI突破了重重困难。

1987年6月,在关西电力的森井清二社长、三得利的佐治敬三社长的大力支持下,作为DDI首家运营商的关西株式会社通信服务公司(Cellular)正式启动运营。

1988年,DDI的民众使用数量超出130万。

1989年7月,关西Cellular正式为通信领域提供服务,资费形式制定为入网费47300日元,通话费用比NTT便宜30%,并且免收保证金。

1989年8月,在移动电话迅速发展的同时,“新一代移动电话系统调查研讨会”邮政省启动。

1991年5月,美国摩托罗拉电子公司总裁罗伯特·高尔文拜访稻盛和夫,强烈希望稻盛和夫能支持协助他们执行“铱星计划”。

1993年4月,以DDI和京瓷为主,牛尾电机、西科母和索尼等共同集资成立日本铱星,另外在印度、俄罗斯、中东和欧洲等地相继成立了公司。

1993年,DDI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第2交易所上市,最终把民众通信费用从原来的3分钟400日元降低至80日元。

1994年,DDI公司推出了手机数字化的网络服务。

1995年初,日本的移动手机用户数已经超过1000万。

1995年年底,DDI进入东京证券交易所第1市场交易部。

1997年,个人手提行动电话PHS公司已经拓展到3家,总计用户群体突破700万。

1997年6月,稻盛和夫在董事大会上宣布辞去京瓷及DDI的名誉会长职务,并开始准备出家。

1997年8月,稻盛和夫康复出院。在漫长的住院期间,稻盛和夫明白了一个道理,平凡的生活与伟大的事业都一样,都需要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精神——伟大中有平凡的一面,平凡中也有伟大的一面。

1997年9月7日,稻盛和夫在家人及朋友的陪同下,在京都八幡的圆福寺出家,尊圆福寺的西片担雪法师为师,赐法名“大和”。

1997年11月,稻盛和夫的身体恢复,决定在圆福寺里接受“大接心”的修行。

1998年,稻盛和夫再次手术。

1998年8月,由黑川纪章设计的京瓷总部新大楼在京都市南部顺利竣工。

1999年,稻盛和夫做了KTT假性拆分。

2000年10月1日,DDI和IDO及KDD这三家具有不同企业文化底蕴的公司合为一体,一家综合电气通信公司(KDDI)就此诞生了。

2001年,稻盛和夫正式辞职,挂名最高顾问。同时,京瓷集团和KDDI都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

2001年4月,京瓷集团迎来了42周年的纪念日。这个在创业初期由稻盛和夫提出“日本第一、世界第一”口号的零配件街道工厂,如今已成为销售额超过1万亿日元、在世界上拥有员工数量高达4万多名的全球化企业。

2001年6月,KDDI召开了第一届股东大会。稻盛和夫在会议上提出辞去董事会名誉会长一职的决定。

2001年,稻盛和夫创办的京瓷集团和KDDI都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其中“京瓷集团”位列451位,但其营业收益额却排在第19位,是日本企业中唯一一家位居世界营业收益率前30名的企业;其资本收益率排在第15位,而在日本企业中进入资本收益率的仅此一家。KDDI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32位。在日本富豪排行榜上,稻盛和夫排在第28位。

2010年1月13日,应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之邀,稻盛和夫于2010年1月19日正式接手了濒临破产的世界500强企业“日航公司”。

2010年1月19日,在美国夏威夷盛和塾第61家分塾举行的开塾仪式上,稻盛和夫惯例地演讲后,解答塾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2010年1月30日,稻盛和夫年满78岁高龄。

2010年2月1日,稻盛和夫带了两名随行人员正式入驻日航办公大楼,此刻,也正是他刚刚度过78岁生日的48小时后。

2010年8月,日航先后将旗下酒店业务中79.6%的股份向市场抛售,还将日航旗下的一些子公司出售,并计划将诸如分销和餐饮服务业等领域的非核心子公司出售。

2010年10月8日,日航开始大规模缩小经营,有50多条国际航班和部分国内航班停止飞行,关闭一些地方空港的基础设施。

2011年1月,日航将对机长的工资做30%的削减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