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稻盛和夫全传
34167200000022

第22章 哲人风范,把人生哲学与企业经营结合起来(3)

紧接着,稻盛和夫又找到京瓷集团的森山信吾副社长商议,他说:“京瓷的股票上市后,我已经拥有了巨额财富,我觉得,现在是用这些财富回报社会的时候了。为了京瓷对世人、对社会鞠躬尽瘁的根本目的,我想成立一个财团,设立一个国际性奖项,想听听你的意见。”森山信吾当即表示支持稻盛和夫这一做法。稻盛和夫又说:“我现在才刚过50岁,这样做是否显得有些为时过早?”森山信吾则鼓励稻盛和夫说:“只要是为社会做好事,就没有早晚之分,况且好事宜早不宜迟,就由我来协助你负责建立财团吧!”

1982年,稻盛和夫为了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率,决定把Cybernet株式会社、日本CAST株式会社、CRESCENT VERT株式会社以及NEW MEDICAL(新型医疗)株式会社共4家公司进行了并购,并借此机会将公司由原来的“京都陶瓷”改名为“京瓷”(当时的俗称)。

由于此次集团实力的大型整合,公司的各种设备领域都涌现出了许多跨时代的高新技术产品。不但如此,在公司的通信设备方面,也诞生了诸如激光打印机和掌上电脑等尖端技术产品,特别是公司开发的非晶硅硒鼓“ECOSYS”的安装使用,这种被介绍为“只需要更换炭粉,不用更换感光鼓”的打印机,因为这一特性在消费者中受到了一致好评和欢迎,并在全球各地得到了广泛推广。不但如此,京瓷在通信技术上也取得了出色成就,制造出的无绳电话机、手机、PHS和DDI适配器等产品也大受欢迎。

并购初期,稻盛和夫根本没有想到这些技术会给京瓷后来的发展带来如此重大的帮助,现在,这些技术为京瓷的通信事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并被大规模使用,同时也为京瓷效率和业绩的提高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看到用心换来的大好局面,稻盛和夫曾欣慰地说:“好心自有好报”。在企业经营中,他时常这样对员工讲:“经营企业不能一味地谋取财富,其最终目的应该是贡献给社会,在利人、利己的同时,竭尽全力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利他之心的回报,为对方着想看似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但却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1983年,雅西卡电子公司的远藤良三社长(后任京瓷副社长)经朋友引见来到京瓷公司,恳请稻盛和夫无论如何也要帮帮雅西卡公司。雅西卡创立于1949年,所开发生产的“雅西卡Electro”是世界首部电子照相机,曾一度畅销。实际上,在1982年时,雅西卡公司财政收入已经达到了226亿元,但由于受到全球石油危机的冲击及日元升值的影响,经营状况在第二年急剧恶化,负债累累。

由于雅西卡与京瓷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公司,况且,在此之前,雅西卡曾是相机行业内的佼佼者,一旦合并,势必会引发电子商界的巨大反响。为此,稻盛和夫犹豫不决。在远藤良三社长再三恳切要求下,稻盛和夫决定去参观雅西卡在京都的总部和位于长野县的冈谷工厂。参观过程中,稻盛和夫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一边走一边看,还不时地停下来,神情专注,像是在思考什么。远藤良三社长内心无比焦急,终于等到参观结束,他迫不及待又小心翼翼地询问意见,稻盛和夫回答说:“请给我一点时间考虑,相信我,我会尽快给您答复。”

事实上,在刚刚参观的途中,雅西卡员工的敬业精神深深地触动了稻盛和夫,无论是研发室的技术人员,还是生产线上的员工,都让稻盛和夫感觉受到了一种祥和的气氛。即便是在面临公司即将倒闭的时刻,他们依旧敬业而专注地工作。稻盛和夫在想,除了对公司无比深沉的爱,还有什么可以解释这一切?

虽然稻盛和夫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但在对待企业的重大决策问题上,他又是很理性的。因为他一直认为“做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得正确更重要”。对于是否要援助雅西卡,稻盛和夫拜访了京都八幡圆福寺西片担雪法师,法师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鼓励稻盛和夫说:“人生总需要不断的挑战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经验,你既已有助人之心,也具备最重要的那股干劲,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走出寺院后,稻盛和夫终于做出了决定。

稻盛和夫对远藤良三社长说:“如果你有意与我们公司联姻,那么我就买下雅西卡的一部分股份。”达成协议后,雅西卡正式合并到京瓷集团。稻盛和夫开始致力于雅西卡事业的复兴和品牌的重塑。为此,稻盛和夫做了一系列重大的调整——将“YASHICA”国内品牌改名为“KYOCERA”,竭力拓展市场销路;紧接着又推出了新产品“SAMURAI”,并一度畅销;另外,推动雅西卡秉承顶级品牌“CONTAX”的传统技术,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开发新产品,努力使之成为相机行业的核心品牌。

事业的重建与品牌的塑造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其艰难曲折可想而知。然而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稻盛和夫也绝不裁员。京瓷在稻盛和夫的领导下,从未辞退过一名员工。即便是在1974年年底,京瓷遭遇到了最严重的困境,稻盛和夫也只是把一部分员工暂调去后勤部门,等公司订单正常,再回到各自的岗位工作。

在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中,有一条铁定的规律,那就是——“无论如何,决不裁员,除非员工自愿离开。”稻盛和夫认为,员工是企业的根基,是企业的衣食父母,裁员或许可以一解公司燃眉之急,但如此循环下去,只会令员工对公司失去信任。在公司陷入困境的时候,经营者明智的选择不是裁员,而是和员工结成一条心,携手共渡难关,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对公司产生一种归属感,并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将才华倾力奉献给公司。稻盛和夫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这样说:“任何困难都只是暂时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挺一挺,就过去了。”

事实证明,稻盛和夫“决不裁员”的经营哲学是极其明智的思想,在雅西卡事业复兴中受到了保护的员工,在此后的创业以及新事业的开展中发挥出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稻盛和夫比谁都明白,在京瓷追求的企业多元化中,Cybernet和雅西卡的合并都是险棋。但他一直坚信,只要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并怀着一颗坦荡无私的利他之心,竭尽全力地走下去,终有一天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人说京瓷是一家通过积极并购不断拓展事业的公司。对此,稻盛和夫只是坦然一笑。他内心很清楚,并购都是源于一种利他之心,还有就是难得的缘分。

稻盛和夫认为,商界乃至于整个社会都是以一种互惠的关系存在。从稻盛和夫“为世人、为社会而鞠躬尽瘁”的人生观角度来看,利他之心不仅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需要。“利他”不仅是个人成功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他始终认为,人活着,就应该感恩,感恩他人、感恩社会。不懂得感恩的人,即使富可敌国,也是个贫穷的人;懂得感恩回报的人,才是天下最富有的人。

稻盛和夫坚信,一切因果关系都源于心中对善念的执著,坚持到最后,只有这样,人生才会得到圆满。

4 .生命贵在不断思考

什么是我们需要的哲学呢?用一句话表达,就是“作为人,何为正确?”也就是父母教给小孩的简单质朴的做人的道理,也就是人类自古以来倡导的伦理道德。

——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不仅是一位企业家,还是一位出色的哲学家。他所经营的企业之所以会取得辉煌的成就,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将经营与哲学有效地融合在了一起。因此,他被人们誉为迄今世界史上“哲学家中最伟大的企业家,企业家中最伟大的哲学家。”

在一次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报告会上,当谈到是如何用哲学思想经营企业时,他坦诚地说:“我的经营特点就是将我的梦想与激情、思想与思维不断地传递给员工,在整个心灵传输过程中,彼此的内心将会形成一种共同的信念甚至哲学观念,在企业的各个层面、各种场合将其体现出来,形成一种团体的共鸣、信任及尊敬,进而成就团体的向心力与竞争力,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文化,这样才能给企业与社会带来更高的价值。在我本人看来,企业经营与企业文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需要同时进行才能平衡发展。”

有人起身询问稻盛先生:“您所说的经营哲学,我本人非常赞同,只是,如何才能做到让别人对自己信任甚至于尊敬呢?”

稻盛和夫毫不犹豫地回答:“要想获得别人的信任,首先得信任别人;要想赢得别人的尊敬,那就必须具备优秀的人格,即做人的道德。何为道德?道德不分国界。对企业而言,经营者不具备高尚的道德,又怎能以德服人?”

报告会快要结束时,稻盛和夫说:“其实,归根到底,我的经营哲学就一句话,那就是‘做人,何为正确?’每一位企业家都更应该思考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与责任是什么,有多少,并且永远持有一颗利他之心,为之而不懈努力,这就是我的企业经营和人生经营的核心。”

在今天的社会里,全球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渐意识到社会的文明不仅仅体现在拥有多少财富上,而是取决于整个社会,特别是社会上一些人士和群体对于思想和信仰的坚守与追求。信仰是思想得以持续发展的支撑点,一个人的思想会慢慢上升为一种社会的信仰。

就如稻盛和夫提出的“共生循环”思想,它的基本理念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存的基础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必须控制在使其能够循环再生或替代的范围里,这是人类应该用智慧企及的一种平衡。”为此,稻盛和夫还制定了《京瓷环境宪章》,并致力于开发节能环保产品。

稻盛和夫在一次自述中曾这样说道:“京瓷集团为何能够持续发展且一直保持成功?我认为,根本在于它拥有坚定的经营哲学,并将之与员工共享。”也正是因为这样,稻盛和夫在缔造京瓷“神话”的艰难时期里,不断地对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疑问进行思考和解答,从而使京瓷从腾飞到辉煌并一直保持长青。

“做人,何为正确”是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基点。稻盛和夫认为,衡量这一准则的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良心,也就是人类判断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观的标准。它是众所周知也是最简单的人生规范,是每个人在孩提时代就应该遵守的做人基本原则。

在“良心”这一基础上,稻盛和夫确立了公司“以心为本”的核心哲学经营理念。在公司创立初期,京瓷公司街道小工厂的面貌体现了它是一个没有实力、没有资金的公司,仅有的一点点落后的技术设备和28名员工是它的全部财产。在此种情况下,稻盛和夫深深地认识到,能够发挥作用的只有人力。但是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唯有28名员工连成一条心,彼此建立起信赖与合作的关系,竭尽全力地工作,公司才有望发展下去。

但是,在上苍赋予人类肉体与精神的同时,也赋予了人类私心杂念。稻盛和夫想,如何才能让员工做到相互信任,不唯利是图,抛开个人欲望,真正做到“以心为本”,并为了谋取公司的整体利益而携手奋进呢?

佛教信奉“自利利他”,日本也有这样一句话“人情并不是为别人”。对于这些宗教与社会文化,稻盛和夫认为是“要想自己获利首先得造福他人”。因此,他将“利他之心”作为哲学经营理念的根本。他觉得,没有什么比拥有一颗“利他之心”的崇高思想更重要了。

稻盛和夫同样认为“在要求别人之前,必先要求自己”。他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从身边的事做起。事实上,稻盛和夫也一直这样做着。他对待每个人都很友善,在员工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奋力相助。当员工或朋友经济上遇到困难向他借钱的时候,他向来都是毫不犹豫,对于刚进公司的新员工也是如此。稻盛和夫觉得,在自己还有能力帮别人的时候,就应该尽量去帮助。事实上,“助人为乐”也是稻盛和夫人生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