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语言的突破
34162000000009

第9章 演讲、演讲者和听众(5)

麦克米伦提到了自己的双亲和美国生活方式,立刻就在自己和听众之间建立了暂时的友谊。

还有一个办法也可以铸造沟通之路:使用听众中的人名。有一次晚宴时我恰好坐在主讲人旁边,我发现从始至终,他都不停地打听,穿蓝色西装的是谁啊?帽子上满是花朵的是谁啊?等到他走上演讲台后,我终于知道他为什么如此好奇了,原来,他巧妙地把这些名字编到了自己的演讲里。那些被提到名字的人脸上显出格外的快乐,同时我也感觉到,演讲者还通过这个方法获得了听众的友情。

通用动力公司的总裁小法兰克·佩斯仅仅简单地用了几个人的名字,就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美国生活宗教公司的年度酒会上,他说:“今晚对我而言,不仅愉快,还有更多的意义。首先,我的牧师罗伯特·艾波亚就坐在听众席里,他的言行对我和我的家人来说,都是一种指引和激励。其次,路易·施特劳斯和鲍·史蒂文斯对宗教的热忱和忠诚,从他们对工作的态度中就可见一斑。坐在他们之间的,是我个人最大的开心果……”

对于这个方法,有一点必须注意:既然演讲里要提到某些人的名字,首先必须保证名字正确无误;其次,要切实了解自己为什么用这些名字;第三,应该以一种友好的方式提到这些名字;并且还要注意节制。

还有一个办法可以令听众的注意力保持在巅峰状态:尽量用“你”而不是用“他们”,这种称呼方式可以令听众一直处于自我感知状态。我摘录纽约一个学员题为《硫酸》的演讲,你从中可以更直观地体会我介绍的办法:

大多数液体都是以品脱、夸脱、加仑或桶为计量单位的,例如我们会说,几夸脱酒、几加仑牛奶。不过有一种新的液体我们必须以吨作为单位,因为它的生产和消耗量实在是太大了,这种液体就是硫酸。

生活的许多方面都离不开硫酸。如果没有硫酸,汽车将无法开动,因为在提炼汽油和柴油时,必须用到硫酸。如果没有硫酸,你将无法旋转水龙头,因为在制造过程中,必须用到硫酸;如果没有硫酸,你将没有香皂可用,因为在制造过程中,必须在油脂上加入硫酸进行处理。另外,你的刮胡刀在亲吻你的脸颊前,也被浸入硫酸中处理过……

制造纽扣的人会告诉你,皮革制造者也会告诉你,硫酸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加工原料。你吃早餐时,如果使用的不是纯白色餐具,那也是硫酸的功劳,因为它被用来制造镀金和别的装饰性染料。如果你的叉子、刀子、盘子是镀银的,那它们一定事先在硫酸中浸过。

你可能想不到的是,用来制作面包或卷饼的小麦,是用磷酸盐肥料种出来的,要制造磷酸盐肥料,硫酸是不能缺少的一道工序。

可见,一天中,你生活的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硫酸,不管你去哪,也躲不开硫酸的追踪。没有硫酸,我们连一天和平的生活都过不下去。因此实在不应该忽视对人类如此重要的硫酸,但很不幸的是,事实恰恰如此。

这个演讲者在称呼别人时,通篇都用了“你”,把听众带进自己绘声绘色呈现的图画中,从而保持了听众经久不衰的注意力。不过有些情况下用“你”则不太合适,甚至是很危险的事,它可能会割裂演讲者和听众的联系。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我们以专家的口吻进行演讲时,如果称呼“你”,难免会让听众有被教训的感觉,此时用“我们”的效果会非常好。

美国医药协会健康教育组组长鲍尔博士在演讲中常常如此说:“我们都想知道怎样才能选个好医生,对不对?我们既想从医生那里获得一流的服务,又想得到全面的诊治,可是我们是否知道该如何做个好病人呢?”

四、听众参与,宾主互动

很多演讲者都认为在自己和听众之间有一堵无形的墙,对此他们常常有束手无策的感觉。其实只要演讲者能使听众参与到演讲中来,就可以顺利打倒这堵墙。你可以让听众来协助自己展示某些道具,也可以让听众将某个理念表演出来,这样一来你会发现听众的注意力显著提升。

我记得曾经有个演讲者为了说明汽车刹车后还能走多远才会停下,请一位听众上台协助他作演示。这名听众手拿一个钢制卷尺,一边走一边把卷尺拉出来。当我看着这个过程时,我注意到全场听众无不全神贯注于演讲。那个卷尺,除了测量距离外,还在演讲者和听众之间架起了一个沟通的桥梁。

为了让听众参与到演讲中,我有一些自己喜欢的方法,其中一个是向现场听众提问,我喜欢请听众站起来和我共同重复一句话,也喜欢让他们举手回答问题。珀西·怀廷在《如何在演讲和写作中加入幽默》中专门就听众参与到演讲中提出了一些忠告,他认为让听众进行表决或帮助演讲者解决一些问题是不错的办法。他还把听众描绘成“企业里的合伙人”,我喜欢他这个说法,如果听众能参与到你的演讲中,他们就能成为你演讲的合伙人。

五、谦虚低调,收获好感

一天,有位牧师找到诺曼·文森特·皮尔,请教如何能让听众专注于他的讲道。皮尔博士让牧师反问自己,每星期天早晨面对听众时,他有什么感觉——他是否发自内心地喜欢他们?是否真心想帮助他们?是否认为听众的智力远不及自己?皮尔博士接着又谈到自己,他每次登上讲坛时,没有一次不对自己眼前的听众怀有强烈的情感,他从不认为自己高高在上,他一直保持平等的角度真诚想帮助自己的听众。的确,演讲者要想博得听众的好感,谦虚低调是个不错的办法。

埃德蒙·穆斯基深谙此道,他在担任缅因州参议员时曾在美国辩论协会发表演讲,充分展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高超技巧。

“今天早上我来履行自己的工作时,心里充满了疑虑。我知道在座各位在这个行业都卓有成就,我的演讲未免有班门弄斧之嫌。另外,早餐时是一个人警觉性最低的时候,如果我演讲失败了,对于一个政客来讲,这将是难以挽回的损失。最后,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我的政客生涯。由于我经常在媒体上出现,因此我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大众关注,难免会有分歧出现。”

“当我面对自己内心中的这些怀疑时,我就好像一个乡巴佬,突然闯进了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简直连手怎么放都不知道。”参议员穆斯基本着如此谦逊的态度,成功完成了一场演讲。

亚德莱·史蒂文森在大学生毕业典礼上演讲时也采取了同样的应对办法,他说:“面对你们这些即将步入社会的精英,我总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塞缪尔·巴特勒说:‘我不知道该如何利用好剩下的十五分钟。’现在,我也有同样的感觉,我不知道该如何度过下面的二十分钟。”

美国电视界中为了争夺季度收视率最高的宝座,艺人们都会争得头破血流,每年都幸运荣登榜首的是艾德·沙利文。他能长久受到欢迎,是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不怎么样,一直认为自己是个业余演员。他在镜头前举止不自然,托腮、弓肩、微微驼背,甚至有时说话还会结巴,可是这些缺陷并无损于他的形象。他经常请模仿高手到自己的节目里惟妙惟肖地模仿自己,大肆渲染自己的缺点。他欢迎大家的批评,观众就欢迎他。因为观众都希望在电视上看到谦逊的人,而非自高自大、喜欢卖弄的人。

亨利和李·托马斯在《现代宗教领袖》一书里这样形容孔子:“他从来不向别人炫耀已知的知识,他只是以自己博大的胸襟去启迪人们的智慧和心灵。”如果演讲者也能有这样博大的胸怀,那么他通向听众内心的道路也将无比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