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领袖判断力
34161800000013

第13章 判断力与行动

判断力与实践感——这两种特质是近亲;但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判断力和行动才不能混为一谈。

判断力适用于生活中的所有环境,实践感只适用于有益的事物上。

判断力承认一个非常微妙的逻辑,这个逻辑有时显得有点儿复杂。

实践感用来推理,只源于一点:即物质上的便利。

如果判断力不从旁协助,那么很可能实践感就会被利己主义破坏了。

我们可以通过把推理训练应用到实践感上,结合逻辑改变简单判断的观点,实现思想与感情理智的结合。

源赖朝认为,为了产生新的形式,同时又把想象限制在最精确的推理和最公平的判断范围中,判断力和实践感的结合是必要的。

实际上,科学是一种利用推理原则所进行的判断,实践感会指导人进入富有成果的途径,这个观点一直支持着科学论断。

所谓杰出的判断力正是一种人们被赋予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无论何时面对解决重大难题,都显示出的强大精神平衡。

被赋予这种能力的人经常是乡下人或者是地位卑微的人,在他们智力教育不受重视的情况下,身体机能得到开发,他们实际上是获得判断力的完美人选,尽管没有受到教育。

他们的天资得益于持续性的条件反射习惯,在这些条件反射中他们注意力集中,使得他们可以观察到最微妙的细节。因此,当遇到一个熟悉的问题时,他们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一个受教于大自然的农民,肯定比其他人更能准确地预测天气。

他也会知道如何为日常的工作设定一个限制,同时他还会知道一个人可以付出的时间极限,他在这个极限内不会因为过分工作而产生排斥感。

在他的思想里,很简单但又非常直接地作出以下完美的推理:

健康是最重要的恩赐,没有了健康我不能享受生活的其他乐趣。

如果我损害了自己的健康,那么我就会对其他的恩赐感觉麻木。

因此,不可避免地,我应该衡量自己的努力。虽然必须承认一定程度的更多努力会给我带来财富,但是如果疾病也随之而来,我就无法享用这笔财富了。

这种逻辑被称为实践感。

源赖朝继续指出,在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之间有着很密切的联系。

当实践感倾向于拒绝一系列类推时,其表现往往是频繁地把一个话题引向距离原始话题很远的地方。实践感会结合判断力,前者辅助后者。

实践感使思想协调、清晰和简洁。

实践感知道如何考虑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总是对相关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为了阐述他的理论,他引证了一个很多当代的年轻人都知道的例子。

在富艾舍村,有一个文人,能写漂亮的诗句。他独自隐居,要不是因为我的老师朗侯,没有人会感觉到他的存在。那天我的老师漫步在丛林里,他被悦耳的诗歌朗诵声所吸引。这个年轻人正在朗诵一首诗,他没有想到除了丛林中的鸟儿之外,还有其他的听众。

朗侯向他作了自我介绍,然后开始问他。

朗侯得知这个年轻人虽有雄心,但是由于家境贫寒,没有办法接触到那些能够资助他的人,所以他歌唱大自然以自娱。他耐心等候,直到他能够感动一位世界上最著名的人,来分享他对大自然的鉴赏。

朗侯被他的年轻和热情所打动,告诉他王子住在什么地方,指明王子是个艺术家赞助人。同时也提醒他应该在贵族面前去演讲或朗读,自己是王子的信使,会帮助他打开通往王宫的门。

第二天,这个年轻诗人来到王子的家。这位王子知道对方是朗侯介绍来的,尽管自己正在遭受剧烈的头痛,还是接见了他。

王子了解到这个年轻人是个诗人,就极为关切地对待他。然而,也告诉他,自己当天无法忍受持久的脑力劳动。

但是,诗人没有注意到王子真实的想法,展开他的手稿,开始朗诵一篇没完没了的长诗,根本没洞悉到这位威严的听者所表现出的不耐烦迹象。王子没有兴趣听他念完。王子看出朗读者没明白自己的意思,于是一敲锣,叫了仆人来。仆人把年轻人带走了。之后,王子说朗侯的学生根本没有才华,而且朗侯由于把这个诗人介绍到王宫里而受到了严厉的责备。

但是我的老师不喜欢就此被人批评。所以,在那不久后的一天,同这位王子处于愉快的精神状态时,朗侯邀请他聆听自己一个作品的朗读。

这位贵族宣称,从来没有听到过比这更优美的东西了。

“您说得对呀,”朗侯说道,“但是您应该在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就这样说。”

他向王子表明,这些诗句正是出于王子匆匆下定论的那个年轻人之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学到两个教训:第一个是,如果判断力指明:每逢面对一个目标相同的问题时,判断不会从不屑变为热情。而实践感却坚称,一个人应该避免受到周围环境相关因素的影响,保证判断的公正。

第二个涉及时机。我们已经有机会说,在一定情况下看来很有利的某些东西,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就不一定了。糟糕的笑话会产生反感;因此,当笑话已经被证明很糟糕时,仍然要激起反感的表现,那是多么的愚蠢啊。

为了使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之间有一个联结点,基本上要避免让任何事物介入这论证的这两个方面。

所有判断间的和谐都基于判断力,但正是实践感精确地指明了这种和谐的存在。

也正是实践感作为一名向导,将人们介绍给那位想打动听众的演说家。首先,他会努力选择一个听众感兴趣的话题。重要的是,在这次努力尝试中,他应该查看机会。

而且,正如我们已经多次谈论过的情况一样,源赖朝在这一话题下也表达了自己的理论,而这个话题是现代人不太关注的。

有的社会问题,比如说,穿着与习俗。随着时间流逝,人们对于外表和举止的看法发生改变,这是十分合理的。科学进程改善了社会的整体状况,文明引发了新的需要,摒弃了野蛮的习俗;一位武士的心态与一个农场经营者的心态是不一样的;一个经常考虑怎样利用财产赚钱的人,与一个想要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征服事业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倾向。养尊处优的生活会使人玩物丧志。

为了在推理控制的方向中引导注意力,对于演讲者来说就必须详述这样一个话题,话题的解释一定要满足时机的需要,可以对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影响力。

实践感会让他注意只提及自己彻底研究过的事物。

他以一种听者无须费力就能理解的方式,来详述他的学说。

晦涩的东西很容易受到批评,实践感会阻止讲者建立一个前提违背判断力的论证。

当事人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一意孤行会失败。

他的努力会受到局限,之后运用实践感,产生了可以帮助他获得成功的判断力。

源赖朝让我们想想这与抵抗迷信运动的联系。他说,迷信冒犯了判断力和实践感,因为迷信依托于错误的分析。

迷信总是基于一种被谬误玷污了的观察资料,会将两个没有关系的事联系在一起。有一群人回家,当他们走到门槛处时,发现某种鸟儿在那儿(有些人相信遇到一只白猫),就受到死亡的威胁。

我们不必追溯到源赖朝的时代,也会发现很多人是迷信的受害者,迷信可能与某些特定的事有关。人们遵守着废弃了的繁文缛节,而且历时多年仍然不忘。我们先前章节里曾经提到过,虽然习俗的目的性已经消失,但是习俗本身却没有被遗忘。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关于盐的迷信起源于罗马时代(那个时候,盐与当时的农业原则是相抵触的),人们把盐撒在敌人的田地里,并且认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敌人颗粒无收。

我们能够将撒盐的迷信起源追溯到那个遥远的年代。

不论其起因是什么,迷信总是判断力的敌人。因为迷信可能起源于已经废弃的习俗,或者是个人印象的产物,将两个不相干的事联系在一起。源赖朝继续说道,实践感,是一种非常值得开发的宝贵品质。因为实践感使我们的判断不受事物外表所迷惑。

轻率的头脑总是倾向于从转瞬即逝的印象中得出结论;他们不利用远见、预防措施或者大略估计这些能力。

有人会谴责一个国家,说它完全没有什么吸引力。因为他们参观这个国家的时候,碰巧当时某个条件不太好。

还有些人,没有参考该国曾给人的印象。当前的庄稼还没有种下,他就断言说:这个数月未开垦的土地很贫瘠。

另一方面,如果他们在晴朗的一天去一户人家,他们就不可能将这户人家与阴雨天联系在一起。

尽管有最为权威的结论、最为明显的证据,也很难改变这些人瞬间形成的判断,他们那些初始想法也会灌输给凡话都信的人。然而,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也会提供充足的理由使他们相信环境的变化和耕作的状况可以让一个国家、土地和人家某些方面发生变动。这一切的变化使得外貌完全不同于他们曾经给人的印象。

但是,喜欢通过事物外表作判断的人,为获得理智的能力而感到高兴。

这是一种天赋,由实践感开发出来,受到判断力正确的积极指导。

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可以在推理的帮助下,通过思考,将未来的事实建立在准确无误的判断之上。

不管有多么好的基础,这也不是一个假设的问题。

经验,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推理形成了一个预想的而又确定的想法。

通过开发实践感,我们可以避开理想主义的危险。理想主义与精神不稳定的人为伴。理想主义就像油画上人造的光环,不久就会斑驳脱落。

源赖朝促使我们留意另一点,为的是鼓励我们开发推理力量的双胞胎兄弟,我们在本章里努力向大家推荐它的优势:

他说:如果实际做事的时候,实践感没有受到判断力启发,就会明显地将判断力放在错误的一边。

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实践感的一种优势,为了让所有人都明白理解,考虑计划的完美平衡也应该保持在同样的高度上。

传说中,火焰一般的雪花降落在村子里一群正要参加宗教仪式的村民身上。

只有一个人,一位老智者,仍然待在家里。因为他刚要离开的时候,突然生病了。

当他的病略有好转的时候,他出来见大家,发现他们在做各样愚蠢的行为。

他们中有两个人在互相谩骂,每个人都说自己是国王。

有的则哭泣,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变成野兽了。其他人则毫无缘由地叫嚷,时而互相拥抱,时而疯狂地彼此攻击。不久,这位智者意识到他们受到了这场雪的影响。这场雪使他们疯狂,于是老人想要跟他们讲讲理。

但是,所有这些疯狂的人开始向着他叫嚷,说他失去理智了,他必须被关起来。

村民们开始用很粗暴的手段拉着他回家。因此,智者采用了实践感所启发的能力。他开始装疯卖傻。这些发疯的人看见这个有判断力的人和他们一样,就放了他,不再折磨他了。

这位老智者让他们的怒气平息下来,逃过一劫。渐渐地,他为了保护自己,也经常去做一些古怪的行为,也表现出人们那种精神错乱的样子。

这个故事难道不是大多数当代批评家的典型吗?

为了使推理的声音成为主旋律,难道一定要表现得没有判断力吗?

在源赖朝的寓言中,老智者虽然证明了自己对人心的深刻理解。但是,他正在用看似明显违背判断力的方式来使用实践感。

我们在本章一开始就说过:实践感与判断力是近亲,是两个个体,但不是一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