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要淡定,生活要从容
34153100000009

第9章 从容的人生,拿得起放得下(4)

从此,他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用自己的财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他快乐的身影常常出现在贫民窟、孤儿院等地方……认识他的人都对此感到非常惊讶,甚至有人认为他是不是生病了或中邪了,但不管别人怎么说,他都毫不理会,而他也开始变得充满朝气,抑郁症也不治而愈。一直到1990年,92岁的他在德拉华州的一个农场默默辞世,在中国禅院那晚的秘密才被世人得知。此时的他几乎已身无分文,被发现时他的手里握着一张羊皮卷手稿,上面有两行字——欲念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这两行字的下面则是他写的批注:真正的快乐和恒久的幸福是来源于心灵的。依赖外物所获取的快乐都不会长久,比如金钱、****……决定一个人是否感觉幸福主要还是他的心态。心态消极悲观的人,纵然锦衣玉食也会愁眉不展,心事满怀;而心态从容乐观的人,即使身居陋巷也会成日笑呵呵的,就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只要我们怀揣梦想,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用心感受蕴藏在平凡生活里最深的感动,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与幸福结伴而行。

缘来缘去缘如水

生活中,许多人总有这样的感慨和迷茫:为什么他不喜欢我?为何要开始,又为何要结束?为什么让我拥有,又让我失去?……其实一切追问都无必要,因为我们时时刻刻都身处缘中,缘分就是缘分,没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

世间万事万物都在相遇、相随、相离的过程里变化。缘便是如此,有聚就有散,有始就有终。而缘散缘终也是另一种缘,一段缘分的结束正是另一段缘分的开始。在人生的路途上,无论行进到哪里,缘分,如影随形。喜缘,福缘,人缘,财缘,善缘,恶缘……缘如同水,渗透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缝隙。亲人,朋友,同事,陌生人,多少人不断走进我们的生命,又有多少人不断淡出我们的生命,缘来的时候我们无从预期,缘走的时候我们也总难强留。而每一次聚散离合里,都写满了欢笑与泪水,每一段缘分也都在我们的心里刻下或深或浅的印迹。

缘究竟是什么?有人说缘是前生的修炼,有人说缘就是命,命就是缘。其实缘就像林间的风,天边的云,无状无形,自然生灭,不可捕捉。万丈红尘里,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都有机缘。生老病死是缘,聚散离合是缘,来去得失都是缘。

不解缘为何物、看不透缘来缘去的人总容易为缘所苦。而参透了缘的心,才能在生活里欢喜地结缘,也淡然地了缘,不再为缘去缘留之事羁绊。在《庄子.外篇 .至乐》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吊唁,只见庄子不但不悲伤,还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鼓盆而歌。惠子指责庄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她衰老而死,人死了你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居然还唱起歌来,也太过分了吧!”庄子却回答说:“不对哩。这个人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庄子的话反映了他超脱的人生观,同时也说明他参透了生死聚散皆是缘的道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与人没有永久的相聚,如同苏轼词中所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的一生,随着阅历的增加,在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相聚和离别后,我们终将逐渐领悟缘为何物,也会更加珍惜拥有的缘分。缘来自然欣喜,缘去亦应顺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不仅是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平和轻松的生存境界。拥有一颗随缘之心,将令我们心中长留一份平静和恬淡。随缘是一种待人处世的思维方式,也是一个成熟的人所具有的人生智慧。懂得随缘的人,总能在生活的起起伏伏间收放自如、游刃有余,也能在人生的逆境中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重新找到前行的方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样的生活境界是我们所向往的。既然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生与死,聚与散,得与失,一切都是自然的规律,那么不如万事随缘,安详自在地面对一切。看淡宠辱,也放下执著,以从容平淡的态度过每一天。

命中有时终会有,命中无时莫强求

面对感情上的变幻莫测,我们要学会惜缘、随缘,对于身外之物的去留,我们也要放下得失之心,来去两由之。缘来是一种福,值得善待,缘去之福同样值得细心品味。在龙山的善国寺有两个和尚,一个叫悟空,一个叫悟了,他们每天都会出去化缘。后来,悟了发现龙山下化缘十分方便,随便走走就能化到很多,就渐渐不去化缘了,反正一次化来的钱已可以买很多生活必需品存放着。悟了化一次缘就在寺里休息几天,成天睡懒觉。悟空仍然坚持每天去化缘,并且劝说悟了不要虚度时光。悟了听了很反感,反驳悟空说:“出家人岂可太贪?我化一次缘就够吃了,不用再出去劳碌奔波。”悟空说:“师弟,你化了这么多年缘,还没有参悟到化缘的妙处和真谛啊。”悟了不服气:“师兄,你倒是每天都去化缘,却总是空手而去,空手而回,你化的缘呢?”悟空答道:“我化的缘在心里。缘自心来,缘也要由心去。”悟了听不懂悟空话里的禅机,也懒得去琢磨,接下来的日子还是一如往常。可是,渐渐地,悟了化来的钱物一次比一次少,这让他烦恼极了。悟空呢,还是每天都笑呵呵地日出而出,日落而归,空手而去,空手而回。悟了望着悟空脸上的微笑,想起前日悟空说的话,不由心想是不是自己真的悟性太差,他决定跟悟空一起去化一次缘。这一天,悟了拿了个平日化缘用的布袋,准备跟悟空去化缘了。没想到,悟空却说:“师弟,放下布袋吧,你这布袋里装满私欲贪婪,拿出去,是化不来最好的缘的。”“那我们化来的东西装在哪里呢?”悟了不解。悟空说:“放在人心里。人心无所不容。”

于是,两人空着手上路了。悟了发现,悟空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很多人认识他,在悟空还没说话前,就主动拿出东西给他,并且说幸亏悟空大师上次的施舍,才使他们渡过难关,他们心里感激万分。他们一路往前走,化来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悟了一边欣喜一边忍不住嘀咕,你不让我拿布袋,看你把东西放在哪。悟空笑笑,没有说话。就在这时,前面走来一个抱着孩子的农夫,边走边哭。悟空走上前去问其缘由,原来农夫的孩子得了重病却没钱看病,所以正在发愁。悟空听了,就把手中化来的财物全给了农夫,农夫千恩万谢地接过,感动极了。就这样,悟空和悟了一路化缘,除了留下温饱所需的东西外,他们化了就舍,舍了再化。两人走了一天,回到寺庙后,悟空问悟了:“师弟,今天你跟我一起化缘化到了什么?”悟了苦笑着没有回答。

悟空说:“师弟,你只知道缘来之福,而不懂得缘去之福。看天地间,自然万物为何如此美丽,天地万物都在循环啊。师弟,风水、日夜、四季,哪一样不是在循环?光知道缘来之福的人,那只是片刻的欢愉,时间久了,就是一池死水。我们之间的区别就是,你把化来之物放在了充满私欲贪婪的布袋里,我则把化来之物放在人心里循环,让善良和爱在人间、在人们的心里循环。”悟了低头,羞愧不已。悟空则双手合十,念了声“阿弥陀佛”。

是的,已得是缘,未得亦是缘。紧抓住拥有的缘不见得就让人快乐,因为抓得太紧,看得太重,便不能承受失去。而有时候,缘的逝去反而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多。人也好,物也好,并不是一定要与自己结缘才叫圆满,能让缘自然地变迁和转化,为他人带去温暖和爱,我们的化缘布袋也会装得满满的,永不落空。然而,随缘并非意味着我们要放弃争取与把握,以消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因为缘虽如风如云如水,但缘的去留往往只在人一念之间,是善缘还是恶缘也在于人心的选择。

有一位良宽禅师住在山脚下的茅棚里,过着简单清贫的生活。有一晚,一个小偷来到了茅棚,却懊恼地发现根本没有一件东西可偷。小偷正欲走时,被禅师发现了。禅师没有对小偷的到来感到惊讶,而是平静地说:“既然你来到这里,不该空手而归,不如你先喝杯茶,然后我将身上的衣服当做礼物送给你吧。”说完,禅师给小偷倒茶,并真的将衣服脱下来递给小偷。小偷十分讶异,不知所措地拿着衣服走了。禅师望着小偷月光下离去的背影,感叹道:“可怜的人啊!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接着,禅师开始赤身打坐,伴着窗外的明月渐渐进入了空境。第二天早上,禅师意外地发现,他送给小偷的衣服被放在了门口,且叠得整整齐齐。良宽禅师笑了,知道自己终究是送了一轮明月给小偷。

良宽禅师和小偷的不期而遇也算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特别的缘分,与一般人不同的是,禅师没有用愤怒与嫌恶来对待它,而是寄予了小偷一份善良的理解与尊重。正是良宽禅师的这份善意,让小偷受到了感化,意识到自己错误的行为,将衣服还给了禅师。可以说,小偷放在门口的不仅仅是衣服,还有他重新皎洁如明月的心。良宽禅师的宽容与善良让禅师与小偷的这段缘从恶缘转换为善缘,小偷的愧疚与醒悟则为这段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人生是一道流动的风景,一路上,我们会遇见各式各样的人,结各种各样的缘,如何对待这所有的缘分,让它们将我们的生活点缀得更加美丽,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只要我们在每一次结缘时,付出善意,做出善行,他人也总会还我们一份善意,一份惊喜。如同故事里的良宽禅师,怀揣着送人一轮明月的大爱,自然也得到了小偷真心的感激。

有好人缘就会有好心情。当我们远离恶缘常结善缘,生命的天空自然也就远离阴霾阳光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