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论语·中庸·大学
34152300000005

第5章 论语里仁篇第四

【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①,择不处仁②,焉得知③?”

【注释】

①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②处:居住。

③知(zhì):同“智”。

【译文】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②。”

【注释】

①约:穷困、困窘。

②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原文】

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恶②人。”

【注释】

①好(hào):喜爱的意思。作动词。

②恶(wù):憎恶、讨厌。作动词。

【译文】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正确爱人和恨人。”

【原文】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①;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不仁,恶乎成名②?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③,颠沛必于是④。”

【注释】

①恶:厌恶。

②恶乎:于何处。

③造次:仓促,急遽。

④颠沛:倾覆,仆倒。引申为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

【译文】

孔子说:“富有和尊贵,是人们所期望的;不用正当的方法获得它,君子不居有。贫穷和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抛弃它,君子不摆脱。君子离开了仁德,怎样还能成就自己的名声呢?君子不会在哪怕是一顿饭那么短的时间里远离仁德,紧急的时候也一定遵循仁德,困顿的时候也一定遵循仁德。”

【原文】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他的仁德已经达到了极限,不能再增加什么;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整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的人吗?我还没有看见这种人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原文】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①。观过,斯知仁矣。”

【注释】

①党:类。

【译文】

孔子说:“人们的过错,各属于一定的类型。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原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如果早晨悟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原文】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①,无莫也②,义之与比③。”

【注释】

①适:可以。

②莫:不可。

③比:依靠。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必须怎样的想法,也没有必不能怎样的想法,一切都按照义的规定为依据。”

【原文】

子曰:“君子怀①德,小人怀土②;君子怀刑③,小人怀惠。”

【注释】

①怀:思念。

②土:乡土。

③刑:法制惩罚。

【译文】

孔子说:“君子想的是道德,小人想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原文】

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②。”

【注释】

①放:同“仿”,效法,引申为追求。

②怨:别人的怨恨。

【译文】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原文】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①?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②?”

【注释】

①何有:全意为“何难之有”,即不难的意思。

②如礼何:把礼怎么办?

【译文】

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原文】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求的是做的事能够让人了解。”

【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①。”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②!”

【注释】

①贯:统贯。

②忠:这里指真心诚意地为别人着想和做有利于别人的事。恕:这里指不要让有害的事发生在别人身上。

【译文】

孔子说:“参呀,我的学说有一个中心思想贯穿其中。”曾子说:“是。”

孔子出去以后,学生们问曾子:“这话是什么意思?”曾子说:“先生的学说,忠、恕两个字罢了。”

【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原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原文】

子曰:“事父母几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②而不怨。”

【注释】

①几(jī):轻微、婉转的意思。

②劳:忧愁、烦劳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原文】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①,游必有方②。”

【注释】

①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

②方:一定的地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原文】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多年不改变父亲传下来的正道的话,可以说是尽孝了。”

【原文】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父母亲的年龄不可以不记在心里。一方面因为他们高寿而高兴,一方面因为他们年事已高而忧惧。”

【原文】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

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原文】

子曰:“以约①,失之者鲜②矣。”

【注释】

①约:约束。这里指“约之以礼”。

②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所犯的错误就少了。”

【原文】

子曰:“君子欲讷①于言而敏②于行。”

【注释】

①讷: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

②敏:敏捷、快速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原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原文】

子游曰:“事君数①,斯②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

①数(shuò):屡次、多次,引申为烦琐的意思。

②斯:就。

【译文】

子游说:“侍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