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明伦汇编官常典刑部部
34125300000001

第1章 汇考一

上古

太昊伏羲氏始立秋官

按外纪太昊时有龙马负图出于河之瑞因而名官

始以龙纪号曰龙师命五官秋官为白龙氏

炎帝神农氏号秋官为西火

按外纪神农氏因火德王故以火纪官为火帝秋官

为西火

黄帝有熊氏以云纪官秋官为白云而命后土为李

按史记五帝本纪不载按外纪帝初受命适有云

瑞之应仍以云名官号为云师应劭曰秋官为白

云又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后土辨乎北

方故为李

释义曰李古官即大理之职也管子曰黄帝得

后土辨于四方使为李春秋元命包曰尧得皋陶

聘为大理舜时为士师韩诗外传有晋文公使李

离为大理刘向新序楚平王以伍奢为大理大理

之名自古有矣秦为廷尉汉初因之至景帝中元

更名大理盖复古号也

少昊金天氏设爽鸠氏为司寇

按左传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

焉曰少囗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

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

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

名大囗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囗摰

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

历正也元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

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氏鸠氏

司马也鸣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

也五鸠鸠民者也

爽鸠鹰也鸷故为司寇主盗贼

颛顼高阳氏以秋官为金正

按左传五行之官金正曰蓐收少囗氏有四叔曰重

曰该曰修曰熙该实能金使为蓐收

按杜佑通典颛顼五官秋官金正曰蓐收

陶唐氏

帝尧命皋陶作士

按书经舜典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

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商之五官有司寇之职

按礼记曲礼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

寇典司五众

此五官与天官列而为六五众者五官属吏之

群众也已上旧说为殷制

周制设秋官大司寇以掌邦刑小司寇士师率其属

佐之

按书经周官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

秋官卿主寇贼法禁****攻劫曰寇诘奸慝刑

强暴作乱者掌刑不曰刑而曰禁者禁于未然也

陈氏经曰虞礼乐分为二官周合为一虞以士

兼兵周分为二帝世详于化而略于政王世详于

政而略于教世道升降之异也

按洪范八政六曰司寇

司寇掌禁所以治其奸也

按周礼秋官司寇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

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秋官司寇使率其属而掌邦

禁以佐王刑邦国刑官之属大司寇卿一人小司寇

中大夫二人士师下大夫四人乡士上士八人中士

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

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

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

典法也诘谨也

一曰刑新国用轻典

新国者新辟地立君之国用轻法者为其民未

习于教

二曰刑平国用中典

平国承平守成之国也用中典者常行之法

三曰刑乱国用重典

乱国篡弒叛逆之国用重典者伐灭之

以五刑纠万民

刑亦法也纠犹察异之

一曰野刑上功纠力

功农功力勤力

二曰军刑上命纠守

命将命也守不失部伍

三曰乡刑上德纠孝

德六德也

四曰官刑上能纠职

能能其事也职职事修理

五曰国刑上愿纠暴

愿悫慎也暴当为恭字之误也

以圜土聚教罢民

圜土狱城也聚罢民其中困苦以教之为善也

民不愍作劳有似于罢

凡害人者置之圜土而施职事焉以明刑耻之

害人谓为邪恶已有过失丽于法者以其无故

犯法置之圜土系教之庶其困悔而能改也置置

也施职事以所能役使之明刑书其罪恶于大方

版着其背

其能改者反于中国不齿三年

反于中国谓舍之还于故乡里也司圜职曰上

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不齿

者不得以年次列于平民

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

出谓逃亡

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

讼谓以财货相告者造至也使讼者两至既两

至使入束矢乃治之也不至不入束矢则是自服

不直者也必入矢者取其直也诗曰其直如矢古

者一弓百矢束矢其百个与

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

狱谓相告以罪名者剂今券书也使狱者各赍

券书既两券书使入钧金又三日乃治之重刑也

不券书不入金则是亦自服不直者也必入金者

取其坚也三十斤曰钧

以嘉石平罢民

嘉石文石也树之外朝门左平成也成之使善

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桎梏

而坐诸嘉石役诸司空重罪旬有三日坐囗役其次

九日坐九月役其次七日坐七月役其次五日坐五

月役其次下罪三日坐三月役使州里任之则宥而

舍之

有罪过谓邪恶之人所罪过者也丽附也未附

于法未着于法也木在足曰桎在手曰梏役诸司

空坐日讫使给百工之役也役月讫使其州里之

人任之乃赦之宥宽也

以肺石达穷民

肺石赤石也穷民天民之穷而无告者

凡远近惸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

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无兄弟曰惸无子孙曰独复犹报也上谓王与

六卿也报之者若上书诣公府言事矣长谓诸侯

若乡遂大夫

正月之吉始和布刑于邦国都鄙乃县刑象之法于

象魏使万民观刑象挟日而敛之

正月朔日布五刑于天下正岁又县其书重之

凡邦之大盟约囗其盟书而登之于天府

囗临也天府祖庙之藏

太史内史司会及六官皆受其贰而藏之

六官六卿之官也贰副也

凡诸侯之狱讼以邦典定之

邦典六典也以六典待邦国之治

凡卿大夫之狱讼以邦法断之

邦法八法也以八法待官府之治

凡庶民之狱讼以邦成弊之

邦成八成也以官成待万民之治故书弊为憋

郑司农云憋当为弊邦成谓若今时决事比也弊

之断其狱讼也故春秋传曰弊狱邢侯

大祭祀奉犬牲

奉犹进也

若禋祀五帝则戒之日囗誓百官戒于百族

戒之日卜之日也百族谓府史以下也郊特牲

曰卜之日王立于泽亲听誓命受教谏之义也献

命库门之内戒百官也太庙之内戒百姓也

及纳亨前王祭之日亦如之

纳亨致牲

奉其明水火

明水火所取于日月者

凡朝觐会同前王大丧亦如之

大丧所前或嗣王

大军旅囗戮于社

社谓社主在军者也郑司农说以书曰用命赏

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凡邦之大事使其属跸

属士师以下也故书跸作避杜子春云避当为

辟谓辟除奸人也郑元谓跸止行也

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

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外朝朝在雉门之外者也国危谓有兵寇之难

国迁谓徙都改邑也立君谓无冢适选于庶也

其位王南乡三公及州长百姓北面群臣西面群吏

东面

群臣卿大夫士也群吏府史也其孤不见者孤

从群臣卿大夫在公后

小司寇摈以叙进而问焉以众辅志而弊谋

摈谓揖之使前也叙更也辅志者尊王贤明也

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附于刑用情讯之至于旬乃

弊之读书则用法

附犹着也故书附作付讯言也用情理言之冀

有可以出之者卜日乃断之王制曰刑者侀也侀

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郑司农云

读书则用法如今时读鞫已乃论之

凡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

为治狱吏尊者也躬身也不身坐者必使其

属若子弟也

凡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

郑司农云刑诸甸师氏礼记曰刑于隐者不与

国人虑兄弟

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

观其出言不直则烦

二曰色听

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

三曰气听

观其气息不直则喘

四曰耳听

观其听聆不直则惑

五曰目听

观其眸子视不直则眊然

以八辟丽邦法附刑罚

辟法也杜子春读丽为罗郑元谓丽附也

一曰议亲之辟

郑司农云若今时宗室有罪先请是也

二曰议故之辟

故谓旧知也郑司农云故旧不遗****不偷

三曰议贤之辟

郑司农云若今时廉吏有罪先请是也郑元谓

贤有德行者

四曰议能之辟

能谓有道艺者

五曰议功之辟

谓有大勋劳立功者

六曰议贵之辟

郑司农云若今时吏墨绶有罪先请是也

七曰议勤之辟

谓憔悴以事国

八曰议宾之辟

谓所不臣者三恪三代之后与

以三刺断庶民狱讼之中

中谓罪正所定

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

刺杀也三讯罪定则杀之讯言也

听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

宥宽也民言杀杀之言宽宽之上服劓墨也下

服宫刖也

及大比登民数自生齿以上登于天府

大比三年大数民之众寡也人生齿而体备男

八月而生齿女七月而生齿

内史司会冢宰贰之以制国用

人数定而九赋可知国用乃可制耳

小祭祀奉犬牲

奉犹进也

凡禋祀五帝实镬水纳亨亦如之

纳亨致牲也其时镬水当以洗解牲体肉

大宾客前王而辟

郑司农云小司寇为王道辟除奸人也若今时

执金吾下至令尉奉引矣

小师囗戮

小师王不自出之师

凡国之大事使其属跸

属士师以下

孟冬祀司民献民数于王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

退之

司民星名谓轩辕角也小司寇于祀司民而献

民数于王重民也进退犹损益也国用民众则益

民寡则损

岁终则令群士计狱弊讼登中于天府

上其所断狱讼之数

正岁帅其属而观刑象令以木铎曰不用法者国有

常刑令群士

群士遂士以下

乃宣布于四方宪刑禁

宣遍也宪表也谓县之也刑禁士师之五禁

乃命其属入会乃致事

得其属之计乃令致之于王

士师之职掌国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罚一曰宫禁

二曰官禁三曰国禁四曰野禁五曰军禁皆以木铎

徇之于朝书而县于门闾

左右助也助刑罚者助其禁民为非也宫王宫

也官官府也国城中也古之禁尽亡矣今宫门有

簿籍官府有无故擅入城门有离载下帷野有田

律军有囗讙夜行之禁其觕可言者

以五戒先后刑罚毋使罪丽于民一曰誓用之于军

旅二曰诰用之于会同三曰禁用诸田役四曰纠用

诸国中五曰宪用诸都鄙

先后犹左右也誓诰于书则甘誓汤誓大诰康

诰之属禁则军礼曰无干车无自后射此其类也

纠宪未有闻焉

掌乡合州党族闾比之联与其民人之什伍使之相

安相受以比追胥之事以施刑罚庆赏

乡合乡所合也追追寇也胥读如宿囗之囗囗

谓司搏盗贼也

掌官中之政令

大司寇之官府中也

察狱讼之辞以诏司寇断狱弊讼致邦令

诏司寇若今白听政法解也致邦令者以法报

掌士之八成

郑司农云八成者行事有八篇若今时决事比

一曰邦汋

郑司农云汋读如酌酒尊中之酌国酌者斟酌

盗取国家密事若今时刺探尚书事

二曰邦贼

为逆乱者

三曰邦谍

为异国反间

四曰犯邦令

干冒王教令者

五曰挢邦令

称诈以有为者

六曰为邦盗

窃取国之宝藏者

七曰为邦朋

朋党相阿使政不平者故书朋作傰郑司农云

朋读如朋友之朋

八曰为邦诬

诬罔君臣使事失实

若邦凶荒则以荒辩之法治之

郑司农云辩读为风别之别救荒之政十有二

而士师别受其教条是为荒别之法郑元谓辩当

为贬声之误也遭饥荒不明判国事有所贬损作

权时法也朝士职曰若邦凶荒札丧寇戎之故则

令邦国都家县鄙虑刑贬

令移民通财纠守缓刑

移民就贱救困也通财补不足也纠守卫盗贼

也缓刑纾民心也

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

傅别中别手书也约剂各所持券也故书别为

辩郑司农云傅或为付辩读为风别之别若今时

市买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正之

若祭胜国之社稷则为之尸

以刑官为尸略之也周谓亡殷之社为亳社

王燕出入则前驱而辟

道王且辟行人

祀五帝则沃尸及王盥洎镬水

洎谓增其沃汁

凡刉珥则奉犬牲

珥读为衈刉衈衅礼之事用牲毛者曰刉羽者

曰衈

诸侯为宾则帅其属而跸于王宫

谓诸侯来朝若燕飨时

大师帅其属而禁逆军旅者与犯师禁者而戮之

逆军旅反将命也犯师禁干行陈也

岁终则令正要会

定计簿

正岁帅其属而宪禁令于国及郊野

去国百里为郊郊外谓之野

乡士掌国中

郑司农云谓国中至百里郊也郑元谓其地则

距王城百里内也言掌国中此主国中狱也六卿

之狱在国中

各掌其乡之民数而纠戒之

乡士八人言各者四人而分主三乡

听其狱讼察其辞

察审也

辩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旬而职听于朝

辩异谓殊其文书也要之为其罪法之要辞如

今劾矣十日乃以职事治之于外朝容其自反复

司寇听之断其狱弊其讼于朝群士司刑皆在各丽

其法以议狱讼

丽附也各附致其法以成议也

狱讼成士师受中协日刑杀肆之三日

受中谓受狱讼之成也郑司农云士师受中若

今二千石受其狱也中者刑罚之中也故论语曰

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协日刑杀协合也和

也和合支干善日若今时望后利日也肆之三日

故春秋传曰三日弃疾请尸论语曰肆诸市朝郑

元谓士师既受狱讼之成乡士则择可刑杀之日

至其时而往囗之尸之三日乃反也

若欲免之则王会其期

免犹赦也期谓乡士职听于朝司寇听之日王

欲赦之则用此时亲往议之

大祭祀大丧纪大军旅大宾客则各掌其乡之禁令

帅其属夹道而跸

属中士以下

三公若有邦事则为之前驱而辟其丧亦如之

郑司农云乡士为三公道也若今时三公出城

郡督邮盗贼道也

凡国有大事则戮其犯命者

遂士中士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三

人徒百有二十人遂士掌四郊

郑司农云谓百里外至三百里也郑元谓其地

则距王城百里以外至二百里言掌四郊者此主

四郊狱也六遂之狱在四郊

各掌其遂之民数而纠其戒令

遂士十二人言各者二人而分主一遂

听其狱讼察其辞辨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

二旬而职听于朝司寇听之断其狱弊其讼于朝群

士司刑皆在各丽其法以议狱讼狱讼成士师受中

协日就郊而刑杀各于其遂肆之三日

就郊而刑杀者遂士也遂士择刑杀日至其时

往囗之如乡士为之矣言各于其遂者四郊六遂

遂处不同

若欲免之则王令三公会其期

令犹命也王欲赦之则用遂士职听之时命三

公往议之

若邦有大事聚众庶则各掌其遂之禁令帅其属而

大事王所亲也

六卿若有邦事则为之前驱而辟其丧亦如之凡郊

有大事则戮其犯命者

县士中士三十有二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

六人徒百有六十人县士掌野

郑司农云掌三百里至四百里大夫所食晋韩

须为公族大夫食县郑元谓地距王城二百里以

外至三百里曰野三百里以外至四百里曰县四

百里以外至五百里曰都都县野之地其邑非王

子弟公卿大夫之采地则皆公邑也谓之县县士

掌其狱焉言掌野者郊外曰野大总言之也狱居

近野之县狱在二百里上县之县狱在三百里上

都之县狱在四百里上

各掌其县之民数纠其戒令而听其狱讼察其辞辨

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三旬而职听于朝司

寇听之断其狱弊其讼于朝群士司刑皆在各丽其

法以议狱讼狱讼成士师受中协日刑杀各就其县

肆之三日

刑杀各就其县者亦谓县士也

若欲免之则王命六卿会其期

期亦谓县士职听之时

若邦有大役聚众庶则各掌其县之禁令若大夫有

邦事则为之前驱而辟其丧亦如之凡野有大事则

戮其犯命者

野距王城二百里以外及县都

方士中士十有六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

人徒百有六十人方士掌都家

郑司农云掌四百里至五百里公所食鲁季氏

食于都郑元谓都王子弟及公卿之采地家大夫

之采地大都在囗地小都在县地家邑在稍地不

言掌其民数民不纯属王

听其狱讼之辞辨其死刑之罪而要之三月而上狱

讼于国

三月乃上要者又变朝言国以其自有君异之

司寇听其成于朝群士司刑皆在各丽其法以议狱

成平也郑司农说以春秋传曰晋邢侯与雍子

争鄐田久而无成

狱讼成士师受中书其刑杀之成与其听狱讼者

都家之吏自协日刑杀但书其成与治狱之吏

姓名备反复有失实者

凡都家之大事聚众庶则各掌其方之禁令

方士十六人言各掌其方者四人而主一方也

其方以王之事动众则为班禁令焉

以时修其县法若岁终则省之而诛赏焉

县法县师之职也其职掌邦国都鄙稍甸郊野

之地域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莱之数及其六畜车

辇之稽方士以四时修此法岁终又省之则与掌

民数亦相近

凡都家之士所上治则主之

都家之士都士家士也所上治者谓狱讼之小

事不附罪者也主之告于司寇听平之

讶士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讶

士掌四方之狱讼

郑司农云四方诸侯之狱讼

谕罪刑于邦国

告晓以丽罪及制刑之本意

凡四方之有治于士者造焉

谓谳疑辨事先来诣乃通之于士也士王谓士

师也如今郡国亦时遣主者吏诣廷尉议者

四方有乱狱则往而成之

乱狱谓若君臣宣淫上下相虐者也往而成之

犹吕步舒使治淮南狱

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入于国则为之前驱而

辟野亦如之居馆则帅其属而为之跸诛戮暴客者

客出入则道之有治则赞之

送逆谓始来及去也出入谓朝觐于王时也春

秋传曰晋侯受策以出出入三觐入国入野自以

时事

凡邦之大事聚众庶则读其誓禁

朝士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朝

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

其后右九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

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左嘉石平罢民焉右肺

石达穷民焉

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

刺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群吏谓

府史也州长乡遂之官郑司农云王有五门外曰

皋门二曰雉门三曰库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路

门一曰毕门外朝在路门外内朝在路门内左九

棘右九棘故易曰系用徽纆置于丛棘王五门雉

门为中门雉门设两观与今之宫门同阍人几出

入者穷民盖不得入也

帅其属而以鞭呼趋且辟

趋朝辟行人执鞭以威之

禁慢朝错立族谈者

慢朝谓临朝不肃敬也错立族谈违其位僔语

凡得获货贿人民六畜者委于朝告于士旬而举之

大者公之小者庶民私之

俘而取之曰获委于朝十日待来识之者人民

谓刑人奴隶逃亡者司隶职曰帅其民而搏盗贼

郑司农云若今时得遗物及放失六畜持诣乡亭

县廷大者公之大物没入公家也小者私之小物

自畀也郑元谓人民之小者来囗七岁以下

凡士之治有期日国中一旬郊二旬野三旬都三月

邦国囗期内之治听期外不听

郑司农云谓在期内者听期外者不听若今时

徒论决满三月不得乞鞫

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

判半分而合者故书判为辨郑司农云谓若今

时辞讼有券书者为治之辨读为别谓别券也郑

元谓古者出责之息亦如其国服与

凡民同货财者令以国法行之犯令者刑罚之

郑司农云同货财者谓合钱共贾者也以国法

行之司市为节以遣之郑元谓同货财者富人蓄

积者多时收敛之乏时以国服之法出之虽有腾

跃其赢不得过此以利出者与取者过此则罚之

若今时加贵取息坐臧

凡属责者以其地傅而听其辞

郑司农云谓讼地畔界者田地町畔相比属故

谓之属资以地傅而听其辞以其比畔为证也郑

元谓属责转责使人归之而本主死亡归后之数

相抵冒者也以其地之人相比近能为证者来乃

乃受其辞为治之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

郑司农云谓盗贼群辈若军共攻盗乡邑及家

人者杀之无罪若今时无故入人室宅庐舍上人

车船牵引人欲犯法者其时格杀之无罪

凡报仇雠者书于士杀之无罪

谓同国不相辟者将杀之必先言之于士

若邦凶荒札丧寇戎之故则令邦国都家县鄙虑刑

故书虑为宪贬为窆杜子春窆当为禁宪谓幡

书以明之郑元谓虑谋也贬犹减也谓当图谋缓

刑且减国用谓民困也所贬视时为多少之法

司民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三人徒三十人司

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辨其国中

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

登上也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齿版今户籍也下

犹去也每岁更着生去死

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

民之日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司会

冢宰贰之以赞王治

郑司农云文昌宫三能属轩辕角相与为体近

文昌为司命次司禄次司民郑元谓司民轩辕角

也天府主祖庙之藏者赞佐也三官以贰佐王治

者当以民多少黜陟主民之吏能吐才反

司刑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司

刑掌五刑之法以丽万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

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

墨黥也劓截其鼻也宫者丈夫则割其势女子

闭于宫中刖断足也杀死刑也

若司寇断狱弊讼则以五刑之法诏刑罚而以辨罪

之轻重

诏刑罚者处其所应不如今律家所署法矣

司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司刺掌三刺

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

刺杀也讯而有罪则杀之宥宽也赦舍也

壹刺曰讯群臣再刺曰讯群吏三刺曰讯万民

讯言

壹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

郑司农云不识谓愚民无所识则宥之遗忘若

间帷薄忘其在处而以兵矢投射之

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惷愚

惷愚生而痴騃童昏者

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断民中而施上服下服之罪然

后刑杀

上服杀与墨劓下服宫刖也司约职曰其不信

者服墨刑凡行刑必先规识所刑之处乃后行之

司约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司约掌邦国

及万民之约剂治神之约为上治民之约次之治地

之约次之治功之约次之治器之约次之治摰之约

次之

此六约者诸侯以下至于民皆有焉剂谓券书

也治者理其相抵冒上下之差也神约谓命祀郊

社群望及所祖宗也民约谓征税迁移仇雠既和

若怀姓九宗在晋殷民八族七族在鲁卫皆是也

地约谓经界所至田莱之比也功约谓王功国功

之属实爵所及也器约谓礼乐吉凶车服所得用

也摰约谓玉帛禽鸟相与往来也

凡大约剂书于宗彝小约剂书于丹图

大约剂邦国约也书于宗庙之六彝欲神监焉

小约剂万民约也

若有讼者则珥而辟藏其不信者服墨刑

郑司农云谓有争讼罪罚刑书谬误不正者为

之开藏取本刑书以正之当开时先祭之郑元谓

讼讼约若宋仲几薛宰者也辟藏开府视约书不

信不如约也珥读曰衈谓杀囗取血衅其户

若大乱则六官辟藏其不信者杀

大乱谓僭约若吴楚之君晋文公请隧以葬者

六官辟藏明罪大也六官初受盟约之贰

司盟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司盟掌盟载

之法

载盟辞也盟者书其辞于策杀牲取血坎其牲

加书于上而埋之谓之载书

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及其礼仪北面

诏明神既盟则贰之

有疑不协也明神神之明察者谓日月山川也

觐礼加方明于坛上所以依之也诏之者读其载

书以告之也贰之者写副当以授六官

盟万民之犯命者诅其不信者亦如之

盟诅者欲相与共恶之也犯命犯君教令也不

信违约者也

凡民之有约剂者其贰在司盟

贰之者检其自相违约

有狱讼者则使之盟诅

不信则不敢听此盟诅所以省狱讼

职金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

八十人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

掌受士之金罚货罚入于司兵

给治兵及工直也货泉贝也罚罚赎也书曰金

作赎刑

司厉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司厉掌盗贼之

任器货贿辨其物皆有数量贾而楬之入于司兵

郑司农云任器货贿谓盗贼所用伤人兵器及

所盗财物也入于司兵若今时伤杀人所用兵器

盗贼赃加责没入县官

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囗

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囗者皆不为奴

有爵谓命士以上也囗毁齿也男八岁女七岁

而毁齿

司圜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十

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司圜掌收教罢民凡害人者

弗使冠饰而加明刑焉任之以事而收教之能改者

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其不

能改而出圜土者杀虽出三年不齿

弗使冠饰者着墨若古之象刑与舍释之也

郑司农云罢民谓恶人不从化为百姓所患苦而

未入五刑者也故曰凡害人者不使冠饰任之以

事若今时罚作矣

凡圜土之刑人也不亏体其罚人也不亏财

言其刑人但加以明刑罚人但任之以事耳

掌囚下士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徒百有二

十人掌囚掌守盗贼凡囚者上罪梏拲而桎中罪桎

梏下罪梏王之同族拲有爵者桎以待弊罪

音拱

凡囚者谓非盗贼自以他罪拘者也郑司农云

拲者两手共一木也桎梏者两手各一木也郑元

谓在手曰梏在足曰桎

及刑杀告刑于王奉而适朝士加明梏以适市而刑

杀之

告刑于王告王以今日当行刑及所刑姓名也

凡有爵者与王之同族奉而适甸师氏以待刑杀

适甸师氏亦由朝乃往也待刑杀者掌戮将自

市来也文王世子曰虽亲不以犯有司正术也所

以体异姓也刑于隐者不与国人虑兄弟也

掌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掌戮掌斩杀贼

谍而搏之

斩以鈇钺若今要斩也杀以刀刃若今弃市也

谍谓奸寇反间者贼与谍罪大者斩之小者杀之

搏当为膊诸城上之膊字之误也膊谓去衣磔之

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之

亲缌服以内也焚烧也易曰焚如死如弃如辜

之言枯也谓磔之

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刑盗于市

踣僵尸也肆犹申也陈也凡言刑盗罪恶莫大

凡罪之丽于法者亦如之唯王之同族与有爵者杀

之于甸师氏

罪二千五百条上附下附刑五而子于刑同科

者其刑杀之一也

凡军旅田役斩杀刑戮亦如之

戮谓膊焚辜肆

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囿

髡者使守积

司隶中士二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五人史十人胥二

十人徒二百人司隶掌五隶之辨其物而掌其政

五隶谓罪隶四翟之隶也物衣服兵器之属

帅其民而搏盗贼役国中之辱事为百官积任器凡

囚执人之事

民五隶之民也郑司农云百官所当任持之器

物此官主为积聚之也

邦有祭祀宾客丧纪之事则役其烦辱之事

烦犹剧也士丧礼下篇曰隶人涅厕

掌帅四翟之隶使之皆服其邦之服执其邦之兵守

王宫与野舍之厉禁

野舍王者所止舍也厉遮例也

罪隶百有二十人罪隶掌役百官府与凡有守者掌

使令之小事

役给其小役

凡封国若家牛助为牵仿

郑司农云凡封国若家谓建诸侯立大夫家也

牛助为牵仿此官主为送致之也郑元谓牛助国

以牛助转徙也罪隶牵仿之在前曰牵在旁曰仿

其守王宫与其厉禁者如蛮隶之事

蛮隶百有二十人蛮隶掌役校人养马其在王宫者

执其国之兵以守王宫在野外则守厉禁

闽隶百有二十人闽隶掌役畜养鸟而阜蕃教扰之

掌子则取隶焉

杜子春云子当为祀郑元谓掌子者王立世子

置臣使掌其家事而以闽隶役之

夷隶百有二十人夷隶掌役牧人养牛马与鸟言

郑司农云夷狄之人或晓鸟兽之言故春秋传

曰介葛卢闻牛鸣曰是生三牺皆用矣是以貉隶

职掌与兽言

其守王宫者与其守厉禁者如蛮隶之事

貉隶百有二十人貉隶掌役服不氏而养战而教扰

之掌与兽言

不言阜藩者猛兽不可服又不生乳于圈槛也

其守王宫者与其守厉禁者如蛮隶之事

布宪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

四十人布宪掌宪邦之刑禁正月之吉执旌节以宣

布于四方而宪邦之刑禁以诘四方邦国及其都鄙

达于四海

宪表也谓县之也刑禁者国之五禁所以左右

刑罚者司寇正月布刑于天下正岁又县其书于

象魏布宪于司寇布刑则以旌节出宣令之于司

寇县书则亦县之于门闾及都鄙邦国刑者王政

所重故屡丁宁焉诘谨也使四方谨行之尔雅曰

九夷八蛮六戎五狄谓之四海

凡邦之大事合众庶则以刑禁号令

禁杀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禁杀戮掌司

斩杀戮者凡伤人见血而不以告者攘狱者遏讼者

以告而诛之

司犹察也察此四者告于司寇罪之也斩杀戮

谓吏民相斩相杀相戮者伤人见血见血乃为伤

人耳郑司农云攘狱者距当狱者也遏讼者遏止

欲讼者也郑元谓攘犹却也郄狱者言不受也

禁暴氏下士六人史三人胥六人徒六十人禁暴氏

掌禁庶民之乱暴力正者挢诬犯禁者作言语而不

信者以告而诛之

民之好为侵陵称诈谩诞此三者亦刑所禁也

力正以力强得正也

凡国聚众庶则戮其犯禁者以徇凡奚隶聚而出入

者则司牧之戮其犯禁者

奚隶女奴男奴也其聚出入有所使

野庐氏下士六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野庐

反掌达国道路至于四畿

达谓巡行通之使不陷绝也去王城五百里曰

若有宾客则令守涂地之人聚之有相翔者诛之

守涂地之人道所生庐宿旁民也相翔犹昌翔

观伺者也郑司农云聚之聚击以宿卫之也

有奸人相翔于宾客之侧则诛之不得令寇盗宾

禁野之横行径逾者

皆为防奸也横行妄由田中径逾射邪趍疾越

堤渠也

掌凡道禁

禁谓若今绝蒙布巾持兵杖之属

邦之大师则令埽道路且以几禁行作不时者不物

不时谓不夙则莫者也不物谓衣服操持非此

常人也几禁之者备奸人内贼及反间

蜡氏下士四人徒四十人蜡氏掌除骴

曲礼四足死者曰渍故书骴作脊郑司农云脊

读为谓死人骨也月令曰掩胳埋胔骨之尚有

肉者也及禽兽之骨皆是

凡国之大祭祀令州里除不蠲禁刑者任人及凶服

者以及郊野大师大宾客亦如之

蠲读如吉圭惟饎之圭圭洁也刑者黥劓之属

任人司圜所收教罢民也凶服服衰绖也此所禁

除者皆为不欲见人所薉恶也

掌凡国之骴禁

禁谓孟春掩胳埋胔之属

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雍氏掌沟渎池之禁凡害

于国稼者春令为阱擭沟渎之利于民者秋令塞阱

杜擭

沟渎田间通水者也池谓陂障之水道也害

于国稼谓水潦及禽兽也阱穿地为堑所以御禽

兽其或超逾则陷焉世谓之陷阱擭柞鄂也坚地

阱浅则设柞鄂于其中秋而杜塞阱擭收刈之时

为其陷害人也

禁山之为苑泽之沈者

为其就禽兽鱼囗自然之居而害之郑司农云

不得擅为苑囿于山也泽之沈者谓毒鱼及水虫

之属

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萍氏掌国之水禁

水禁谓水中害人之处及入水捕鱼囗不时

几酒

苛察沽买过多及非时者

谨酒

使民节用酒也

禁川游者

备波洋卒至沈溺也

司寤氏下士二人徒八人司寤氏掌夜时

夜时谓夜晚早若今甲乙至戌亥

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

夜士主行夜侥候者如今都候之属

御晨行者禁宵行者夜游者

备其遭寇害及谋非公事御亦禁也谓遏止之

无刑法也晨先明也宵定昏也书曰宵中星虚春

秋传曰夜中星陨如雨

司烜氏下士六人徒十有二人司烜氏中春以木铎

修火禁于国中

为季春将出火也火禁谓用火之处及备风燥

军旅修火禁邦若屋诛则为明竁焉

郑司农云屋诛谓夷三族无亲属收葬者故为

葬之也三夫为屋一家田为一夫以此知三家也

郑元谓屋读如其刑剭之剭剭诛谓所杀不于市

而以适甸师氏者也明竁若今楬头明书其罪法

也司烜掌明竁则罪人夜葬与

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条狼氏掌执鞭

以趋辟王出入则八人夹道公则六人侯伯则四人

子男则二人凡誓执鞭以趋于前且命之誓仆右曰

杀誓驭曰车轘誓大夫曰敢不关鞭五百誓师曰三

百誓邦之大史曰杀誓小史曰墨

前谓所誓众之行前也有司读誓辞则大言其

刑以警所誓也誓者谓出军及将祭祀时也出军

之誓誓左右及驭郊特牲说祭祀之誓曰卜之日

王立于泽亲听誓命受教谏之义也车轘谓车裂

也师乐师也大史小史主礼事者郑司农云誓大

夫曰敢不关谓不关于君也

修闾氏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修闾氏掌比

国中宿互者与其国粥而比其追胥者而赏罚之

国中城中也粥养也国所游养谓羡卒也追逐

寇也胥读为囗故书互为巨郑司农云宿谓宿卫

也巨当为互谓行马所以障互禁止人也谓行

夜击

禁径逾者与以兵革趋行者与驰骋于国中者

皆为其惑众

庶氏下士一人徒四人庶氏掌除毒蛊以攻说禬之

嘉草攻之

毒蛊毒物而病害人者贼律曰敢蛊人及教合

者弃市攻说祈名祈其神求去之也嘉草药物其

状未闻攻之谓熏之郑司农云禬除也郑元谓此

禬读如溃痈之溃

凡驱蛊则令之比之

使为之又校次之

朝大夫每国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庶

子八人徒二十人朝大夫掌都家之国治

都家王子弟公卿及大夫之采地也主其国治

者平理其来文书于朝者

日朝以听国事故以告其君长

国事故天子之事当施于都家者也告其君长

使知而行之也君谓其国君长其卿大夫也

国有政令则令其朝大夫

使以告其都家之吏

凡都家之治于国者必因其朝大夫然后听之唯大

事弗因

谓以小事文书来者朝大夫先平理之乃以告

有司也大事者非朝大夫所能平理

凡都家之治有不及者则诛其朝大夫

不及谓有稽殿之诛

在军旅则诛其有司

有司都司马家司马

武王以苏忿生为司寇

按尚书立政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

以长我王国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

苏国名周公因言慎罚而以苏公敬狱之事告

之太史使其并书以为后世司狱之戒也

武王以卫侯康叔入继苏忿生为司寇

按尚书康诰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显

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

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时怙

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

越厥邦厥民惟时叙乃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兹东

土王曰呜呼封敬明乃罚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

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

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王曰呜

呼封有叙时乃大明服惟民其囗懋和若有疾惟民

其毕弃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非汝封刑人杀人

无或刑人杀人非汝封又曰劓刵人无或劓刵人王

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又曰要囚服念

五六日至于旬时丕蔽要囚王曰汝陈时臬事罚蔽

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乃汝尽逊曰时

叙惟曰未有逊事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

朕心朕德惟乃知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

货暋不畏死罔弗憝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

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

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

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吊兹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

与我民彝大泯乱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

不率大矧惟外庶子训人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

乃别播敷造民大誉弗念弗庸瘝厥君时乃引恶惟

朕憝已汝乃其速由兹义率杀亦惟君惟长不能厥

家人越厥小臣外正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

乂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

民曰我惟有及则予一人以怿

周克商以苏忿生为司寇康叔以卫侯入继苏

忿生为之

按史记卫康叔世家成王长举康叔为周司寇

穆王五十一年命吕侯为司寇

按书经吕刑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

四方

吕侯为天子司寇穆王命训刑以诘四方史录

为篇按书传引此多称甫刑史记作甫侯言于王

作修刑辟吕后为甫欤

王氏曰此书穆王之言

而名吕刑者吕侯为王司寇言于王王命之参定

刑书乃推作刑之意以训四方司政典刑者故以

吕刑名之临川吴氏曰吕侯为王司寇更定赎刑

新制具载刑书因诸侯来朝王使吕侯以书之意

告命诸侯也穆王嗣位时年已五十享国百年盖

在位五十年之后也

按书经序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

吕侯见命为天子司寇以穆王命作书训畅夏

禹赎刑之法更从轻以布告天下后为甫侯故称

甫刑

按竹书纪年穆王五十一年作吕刑命甫侯于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