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小儿诊视门
34095700000001

第1章

论疾诊尺

婴儿病,其头毛皆逆上者,必死。

【注 此论人之血气,本于先天所生,而上下环转者也。婴儿者,始生之儿。毛发者血之余,少****血之所生也。发复下垂,以应人之血气从下而升,复从巅而下。若发上逆,是惟升而无降矣。升降息,故不免于死亡。】

耳间青脉起者掣痛。【《甲乙经》作瘈腹痛。】

【注 肾主骨而开窍于耳,故耳间青脉起者,当主筋骨掣痛。此承上文而言人之血气,始于先天肾脏之所生。】

大便赤辨, 【《甲乙经》作青辨。】飧泄脉小者, 【《甲乙经》作脉大。】 手足寒,难已。飧泄脉小,手足温,泄易已。

【注 辨,别也。大便赤辨者,谓黄赤之间别也。盖中焦泌糟粕,蒸津液,乃化而为血,独行于经隧,命曰荣气。水谷常并居于胃,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济泌别汁而渗入于膀胱。如大便赤辨,乃中焦之血,与糟粕并下矣。飧泄,大肠虚而不能济泌矣。此肠胃虚泄于下,中焦之汁不能荣于脉中,故脉小也。若手足温者,得下焦之生气,故泄易已。此言中焦水谷之精微,有借下焦之生气以合化。】

相儿经 【晋 严助】

寿夭

儿初生,叫声连延相属者,寿。 声绝而复扬急者,不寿。 啼声散者,不成人。 啼声深者,不成人。脐中无血者,好。 脐小者,不寿。 通身软弱如无骨者,不寿。 鲜白长大者,寿。 自开目者,不成人。 目视不正,数动者,大非佳。 汗血者,多厄不寿。 汗不流,不成人。 小便凝如脂膏,不成人。 头四破,不成人。 常摇手足者,不成人。 早坐早行,早齿早语,皆恶性,非佳人。 头毛不周匝者,不成人。 发稀少者,强不听人。【一作不聪。】   额上有旋毛者,早妨父母。 儿生枕骨不成者,能言语而死。 尻骨不成者,能踞而死。 掌骨不成者,能匍匐而死。 踵骨不成者,能行而死。 膑骨不成者,能立而死。 身不收者,死。 鱼口者,死。 股间无生肉者,死。 颐下破者,死。 阴不起者,死。 ****下白者死,赤者死。 卵缝通达黑者,寿。

脉诀 【晋 王叔和】

小儿生死候歌

小儿乳后辄呕逆,更兼脉乱无忧虑。

【注 变蒸未定,气息未调,呕逆脉乱,不得为病。】

弦急之时被气缠,脉缓即是不消乳。

【注 小儿之脉弦急,乃风邪寒气所缠,则脾病而乳食不消。】

紧数细快亦少苦,虚濡邪气惊风助。

【注 数而细快乃小儿平脉,加之以紧,亦有些须表邪。若虚而濡,乃邪气惊风之候。】

痢下宣肠急痛时,浮大之脉归泉路。

【注 下痢之脉,不宜浮大故也。】

外证十五候歌

眼上赤脉,下贯瞳人。

【注 池氏曰:赤脉属心,瞳人属肾,乃心火胜肾水,水干则不能生木,致肾肝皆绝故也。《入门》曰:水火困绝。】

顖门肿起,兼及作坑。

【注 热胜则肿,热极则陷,皆热侯也。《入门》曰:心绝。】

鼻干黑燥。

【注 火克金也。《入门》曰:肺绝。】

肚大筋青。

【注 木克土也。《入门》曰:脾绝气不荣。】

目多直视,睹不转睛。

【注 经曰:回则不转是也。《入门》曰:目直视则五脏俱绝。】

指甲青黑,忽作鸦声。

【注 肺肝已绝。《入门》曰:指甲青黑肝绝,鸦声气有出无入,脉绝也。】

舒舌出口,啮齿咬人。

【注 心气已绝。《入门》曰:舒舌心绝,咬人肾绝。】

鱼口气急,啼不作声。

【注 鱼口张而不合也,是谓脾绝。气急作喘,哭而无声,是谓肺绝。】

蛔虫既出,必是死形。

【注 蛔虫生于胃中,借谷食以养,胃绝而谷食不入,虫故出也。】

用药速救,十无一生。

【注 总结上文十五证而言也。小儿有是证者,十中莫治其一。】

千金方 【唐 孙思邈】

小儿总论

儿三岁已上,一岁已下,视其性气高下,即可知其夭寿大略。儿小时识悟通敏过人者,多夭。大则项橐、颜回之流是也。小儿骨法成就威仪,回转迟舒,稍费人精神雕琢者,寿。其预知人意,回旋敏速者,亦夭。即杨修、孔融之徒是也。由此观之,夭寿大略可知也。亦犹梅花早发,不睹岁寒;甘菊晚成,终于年事。是知晚成者,寿之兆也。

小儿直诀 【宋 钱乙】

脉法

脉弦急,气不和;脉沉缓,伤食;脉促结,虚惊;脉浮为风,脉沉细为寒;脉乱,不治。

【注 夫脉也者,人身之造化,病机之先见,用药之准绳,不可不先明诸心者也。《全幼心鉴》云:小儿一岁以前,看虎口食指寅卯辰三关,以验其病。脉纹从寅关起不至卯关者,易治;若连卯关者,难治;若寅侵卯、卯侵过辰者,十不救一。其脉纹见有五色,如因惊必青,泻痢色紫,当以类而推之。一岁后则可用一指转侧,辨其三部脉弦急浮沉。四五岁后,脉七八至而细数者为平,九至者伤,十至者困。六至、五至者为虚为寒,弦紧者为风癎,弦急为客忤。其变蒸者脉必散乱。骨间有热,脉则沉数。若浮而不调为鬼祟,浮大而数为风热,伏结为物聚,微细为疳积、为腹痛,浮而洪为有虫,浮而迟为胃寒。此论脉之大要耳。然小儿血气未实,惊则气散,气散则脉乱矣。又当参以三部五脉。三部者,乃看面上气色,虎口脉纹,寸口一指脉。五脉者,上按额前,下诊太冲,并前三部,谓之五脉也。治法虽分虚实,然实者病气实而形气虚也,虚者形气病气俱虚也。经云:真气夺则虚,邪气胜则实。又云: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东垣先生云:形病俱实当泻之,形病俱虚当补之。】

面部证

左腮为肝,右脾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若色赤者热也,宜随证治之。

【注 左腮属肝,其色青者为顺,白者为逆。若色赤主肝经风热、发热拘急,青黑主惊风腹痛,淡赤主潮热痰嗽。右腮属肺,其色白者为顺,赤者为逆。若赤色甚者,主咳嗽喘急闷乱,饮水传于肾则小便赤濇,或淋闭不通。额上属心,其色赤者为顺,黑者为逆。若青黑主惊风腹痛瘈瘲啼哭,微黄主盗汗头发干燥惊疳骨热。鼻属脾,其色黄者为顺,青者为逆。若色赤主脾经虚热,饮食少思,深黄主小便秘而鼻燥衄血。颏属肾,其色黑者为顺,黄者为逆。若色赤主肾与膀胱有热,而小便不通。】

目部证

目内色赤者,心实热,导赤散;淡红者,心虚热,生犀散。青者肝实热,泻青丸;淡青者,肝虚热,地黄丸;黄者,脾实热,泻黄散;微黄者,脾虚热,益黄散;白而混者,肺实热,泻白散。目无睛光者,肾虚也,地黄丸主之。

【注 夫目者五脏之精华,各有所主。白睛属肺,黑睛属肝,上下眼泡属脾,红脉属心,瞳人属肾,此五脏之正色也。然白睛本属肺而见红色,此心克肺之贼邪也;见青色,此肝乘侮之微邪也;见黑色,此肾乘肺之实邪也;见黄色,此脾乘肺之虚邪也。余仿此。】

死证

泻不定,精神好。大渴不止,止之又渴。吹鼻不喷。病重口干,不睡。时气,唇上青黑点,颊深赤如涂胭脂,鼻孔开张,喘急不定。面有五色,不常不泽。

活人书 【宋 朱肱】

论小儿治法

小儿大人,治法一般,但小分剂药性差凉耳。寻常风壅发热,鼻涕痰嗽烦渴,惺惺散主之。咽喉不利,痰实咳嗽,鼠粘子汤主之。头额身体温热,大便黄赤,腹中有热,四顺散、连翘饮、三黄丸主之。头额身体温热,大便白而酸臭者,胃中有食积,双丸主之。小儿无异疾,唯饮食过度,不能自节,心腹胀满,身热头痛,此双丸悉治之。小儿身体潮热,头目碎痛,心神烦躁,小便赤,大便秘,此热剧也,洗心散、调胃承气汤主之。头疼发热而畏人恶寒者,此伤寒证也,升麻汤主之。无汗者麻黄黄苓汤,有汗者升麻黄芩汤,皆要药也。小儿寻常不可过当服凉药,胃冷虫动,其证与惊相类,医人不能辨,往往复进惊药,如脑麝之类,遂发吐胃虚而成慢惊者多矣。小儿须有热证,方可疏转,仍慎用丸子药利之,当以大黄、川芎等(口父)咀作汤液,以荡涤蕴热。盖丸子巴豆,乃攻食积耳。

本事方 【宋 许叔微】

小儿脉

候儿脉,当以大指按三部,一息六七至为平和,八九至为发热,五至为内寒,脉弦为风癎,沉缓为伤食,促急为虚惊,弦急为气不和,沉细为冷,浮为风,大小不匀为恶候、为鬼祟,浮大数为风、为热伏结,为物聚,单细为疳劳。凡腹痛多喘呕而脉洪者为有虫。沉而迟潮热者胃寒也,温之则愈。诀曰:小儿脉紧风癎候,沉缓食伤多呕吐。弦急因知气不和,急促急惊神不守。冷则沉细风则浮,牢实大便应秘久。腹痛之候紧而弦,脉乱不治安可救。变蒸之时脉必乱,不治自然无过缪。单细疳劳洪有虫,大小不匀为恶候。脉沉而迟有潮热,此必胃寒来内寇。泻利脉大不可医,仔细酌量宜审究。

云岐子云:未及五岁不可视听者,未可别脉。五岁已上,方可以脉别浮沉迟数。按钱氏论文不拘五岁上下也。

河间六书 【金 刘完素】

小儿论

《素问》:身热恶寒,战栗惊惑,皆属热证,为少阴君火。暴强直支緛戾,里急筋缩,皆属风证,为厥阴风木。夫小儿,六岁之上为小儿,十八岁已上为少年。其六岁以下者诸经不载,是以乳下婴儿,有病难治,无可定也。然小儿与大人,不可一例,各异治之。虽小儿诞坐襁褓之后,骨肉脆软,肠胃细微;可以乳食,调和脏腑,乃得平安。肌肤滋润,筋骨轻嫩,以绵衣之,故生壅滞,内有积热,热乘于心,心受邪热,乃发为惊,惊不止返为潮搐。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也。

平治会萃 【元 朱震亨】

小儿病

小儿食积痰热,伤乳为病,大概肝与脾病多。

小儿肝病多,肝只是有余,肾只是不足。

幼科全书 【元 朱震亨】

观形察色

额上属心火,左颊属肝木,右颊属肺金,鼻准属脾土,下颏属肾水。

色紫者热盛,色红者热主外感,色青者多惊,色白者主虫,色青黑者腹痛,色白者主疳,色黄者脾虚,色黄白而唇青者疟疾,色黄者食积,面紫黑者中恶,面青白者主肝恶,面黄色黑者主湿热。

凡观小儿形色,青筋脾热生风。两腮红赤热相攻,黄色脾虚取用。黑气腹疼中恶,白为疳瘦生虫。如逢两眼黑重重。此是南柯一梦。

要识小儿证侯,但将外貌推求。黄浮肌削痞瘕留,唇撮面青痛楚。吐舌唇焦内热,目昏好睡脾枯。手掀足掣是惊由,疳疾青筋大肚。

眼角眵生肝热,口边涎出脾寒。头毛稀竖血将干,泡肿脾家湿显。鼻孔黑焦肺热,耳轮枯燥肾传。胸高气促肺炎炎,热惫顖门肿陷。

小儿精神忽减,面皮黄白无常。必然乳食内成伤,生冷油腻阻当。或至肠鸣泄利,或为疟疾相当。忽然膨胀渐羸尩,症积虫疳四样。

小儿面皮红色,两腮恰似涂朱。风寒外感事何如,潮热无时来去。或作惊风证治,或为斑毒驱除。口干啼哭泪如珠,睡困昏昏不乳。

小儿病形各样,慢凭眼力猜详。怀中偎缩怯风凉,合面睡时热瘴。夜啼热烦腹痛,目直惊搐须防。长吁短气热中藏,痰喘上冲火旺。

要辨小儿死证,顖门下陷成坑。喉中拽锯气和痰,目闭无神拘管。口唇牙龈粉白,手足恰似冰寒。鸦声口紧眼常翻,不乳遗尿闷乱。

辨脉

小儿一岁以上,可以看脉,以六至为平和,七八至为数为实热,一二三四至者为迟为虚弱。

小儿寻常脉侯,一息六至平和。七至八至热生多,三四虚寒病作。九十连来雀啄,一二动指成疴。微寒紧数不差讹,补泻分明用药。

身热脉浮可汗,身寒脉细休攻。喘咳紧数药无功,肿胀细微堪痛。泄泻沉迟勿愈,痘疹洪数宜从。若还吐衄怕浮洪,腹痛沉微拈弄。

论治法

如足胫热,两腮红,烦渴不止,头面好露,扬手掷足,大便闭,小便黄,身壮热不退,凡此皆宜凉解,不可服热药补药也。

小儿不宜热药,两腮浑似桃红。手足壮热火烘烘,六脉浮洪乱动,小便赤黄又濇,大便秘结难通。掀衣饮水喜当风,烦渴鼻流血涌。

如足胫冷,面晃白,口中气冷热进退不定,身常偎人,眼珠青,吐泻不止,肚腹作痛,凡此皆宜温补,不可用凉药利药也。

小儿不宜凉药,面容晃白无精。四肢厥冷似寒冰,六脉微沉隐隐。食乳不消呕吐,粪如鸭屎频频。神虚腹痛目睛青,病久成疳诸证。

凡小儿一岁以下有病者,多是胎毒,并宜解毒为急。二岁以上有病者,多是食积,并宜消积补脾。余法散见各条,此不述。

若带风寒外感,惺惺散子堪行。内伤乳食不安宁,和中消导兼进。咳嗽参苏可饮,吐泻理中最灵。惊手搐掣却关心,导赤泻青勿混。

论胎气有余不足以知寿夭

凡小儿生下,有身破裂者,必死。****白者,必死。阴不起者,乃死。腹间无肉者,必死。哭如鸦声者,必死。周岁之时,头颅骨开解,齿发未生,手足挛缩,膝如鹤节,身体瘦弱,长大不能行立者,此皆胎气不足也,多夭。若筋实则多力,骨实则早行,血实则形瘦多发,肉实则少病,精实则伶俐多笑语,不怕寒暑,气实则少发而体肥,此皆胎气之有余,多寿。

审手冷热

五指梢头冷,惊来不可当。若逢中指热,必定是伤寒。中指独自冷,麻痘证相传。男左女右手,分明仔细看。

法古辨小儿三关手筋脉

夫婴儿生下一月至三岁,若有疾患,须看虎口脉,次指表节为命关,次气关,次风关。古人所谓初得风关病犹可,传入气关定难治是也。

辨手经脉形色

男看左手食指,女看右手食指,第一节风关易治,第二节气关病深,第三节命关死侯。

三关青,四足惊。三关黑,水惊。三关紫白,人捧抱惊。红是被犬吓。有此通度三候脉,是极重之候,必死。余病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