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舌门
34068800000016

第16章 证治准绳

舌部所属

属手少阴心经。

【注 《素问》曰:心在窍为舌,畏寒。《内经》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病则舌卷短,颧赤,其脉搏坚而长。乔岳曰:心绝则舌不能收,及不能语。】

又属足太阴脾经。

【注 李东垣曰:舌者,心也,复能知味,是舌中有脾也。《灵枢》曰:足太阴之正,贯舌中。《素问》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故病在舌本。《灵枢》又曰:足太阴是动则病舌本强,所生病者舌本痛。又曰: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喑。注舌下脉,脾脉也;瘖,不能言也。又孙景思曰:舌者,心气之所主,脾脉之所通,二脏不和,风邪中之则舌强不能言,壅热攻之则舌肿不能转。更有重舌、木舌、舌肿、出血等证,皆由心脾二经风热所乘而然也。】

又兼属足阳明胃经。

【注 张鸡峰曰:脾胃主四肢,其脉连舌本而络于唇口。胃为水谷之海,脾气磨而消之,由是水谷之精化为营卫以养四肢。若起居失节,饮食不时,则致脾胃之气不足,而营卫之养不周,风邪乘虚而干之,则四肢与唇口俱痹,语言蹇濇,久久不治,变为痿疾。经云:治痿独取阳明,谓足阳明也,治法宜多用脾胃药,少服去风药,则可安矣。】

又属足少阴肾经。

【注 《灵枢》曰:足少阴之正,直者系舌本。舌纵涎下烦悗,取足少阴。《元珠》曰:舌之下窍,肾之津液所朝也。注:下窍,廉泉穴也,一名舌本,在颔下结喉上 《素问》曰: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

又属足厥阴肝经。

【注 《灵枢》曰: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