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高分高能孩子的120种方法
33963600000095

第95章 方法被尊重的孩子更独立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他人的尊重会带来一种人格与价值的满足感,让他们更努力地去做自己的工作。相反,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被人欺负、取笑,那么就可能沉沦下去,对学习很不在意。

潘晓金头上生了疮,经过治疗已经没有什么大碍,妈妈鼓励潘晓金去上学。可是潘晓金不肯,他说怕同学取笑。妈妈不解,头上生个疮也会被同学取笑吗?

于是母子二人商量,儿子在前面走,妈妈在后面看着,如果有谁欺负,妈妈来想办法。

妈妈远远地看着儿子一步一挨地向学校门口走去,快进入校门的时候,几个调皮的男孩赶过来,嘻嘻哈哈地走到潘晓金面前。

他们对着潘晓金的脑袋很诡秘地笑着,不停地喊着“疮疖”“桃子”“葡萄”“李子”等莫名其妙的话。潘晓金扭头向妈妈跑了过来。

妈妈觉得这些孩子太没有礼貌了,同学生病,已经够难受的了,他们不但不去关心,反而取笑!妈妈拉着潘晓金向那几位无礼的同学走去,想教训教训他们,但是潘晓金不肯。

以前这个孩子可不是这样呀?今天怎么这么窝囊呀?

潘晓金对妈妈说:“同学头上生疮我也是这样喊人家的!大冬天还偷偷把人家的帽子摘下来了!”

这下妈妈无话可说了,权衡再三,决定把儿子带回家。

回到家妈妈问儿子:“生病了,被人取笑,是不是很痛苦?”儿子点点头。妈妈说:“当别人生病的时候,你取笑别人,人家也会很痛苦的,你现在体会到了吧?”儿子点点头。妈妈问:“以后还会不会取笑别人?”儿子说:“一定不会了。”

妈妈把围绕潘晓金发生的事情跟老师讲述了一下,希望老师在班里讲讲关于同学之间互相尊重的事情。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

从那以后,在那个班级,同学之间再也没有拿着病痛开玩笑的事情了。

尊重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助推器。一个孩子只有赢得他人的尊重,特别是家长的尊重,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完善自我,塑造自我,走向独立。那么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尊重孩子呢?

1尊重孩子的人格日本著名学者池田大作说:“即使是孩子,也有人格,也是一个独立的人,这个前提必须明确。孩子绝不是父母的所用物,他的人格是构成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人格必须用充沛的爱来培育。”

尊重孩子的人格,表现在孩子犯错误,改正后家长就不要再提;家长不拿孩子的缺点和优势孩子比较,如果想让孩子争气,会私下里和孩子交流;孩子做错事,家长不当着他人的面批评孩子,宽容地一笑而过后,回到家里再和孩子理论;家长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不大吵大叫,而是保持语气的温和;如果孩子提出什么不同意见,认真考虑,并及时给予答复……总之,家长能够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孩子的人格。被尊重的孩子更能感受到自己被父母尊重,心中的独立意识就会慢慢增强。

2尊重孩子的兴趣当很多家长都试图尊重孩子的兴趣发展和特长的时候,有的家长却陷入了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只要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家长就给予满足和支持。结果一圈下来,投入了不少财力,连孩子自己都不知道孩子的兴趣是什么。

作为父母,千万不要把孩子一时的好奇当成他真正的兴趣所在,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发现孩子对此有一些天赋和执著,再和孩子商量要不要进一步发展。

3尊重孩子的想法当孩子有什么想法征求家长的意见的时候,如果父母给予一定的肯定,诚恳地和孩子交流,孩子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父母听,即使最后在父母的提示下,孩子选择了放弃,孩子也不会心生怨恨。

如果父母一开始就很武断地指出孩子的不成熟,孩子心里不舒服,就会讨厌父母的做法,以后有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使得亲子关系变得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