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高分高能孩子的120种方法
33963600000037

第37章 方法正确理解“人才都偏币斗”的说法

在学生时期,偏科指的是某几门科目掌握得很好,甚至在全班或全校都是名列前茅,但有一门或者几门科目却处于中下水平或更低。也就是,一个孩子既有优势学科,又有弱势学科。

从人才发展的角度来看,偏科现象对于一个人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还是先了解一下当今什么样的人才能力最强,最能适应社会需要。

中国社科院的邹东涛研究员认为:人才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一”字型人才,这种人才的知识面虽然比较宽,但缺乏在某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创新;第二种是“1”型人才,这种人才在某一项专业知识方面比较深,但知识面太窄,很难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进行创造性研究;第三种是“T”字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知识面比较宽,而且在某一点上还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他们也有弱点,就是不能冒尖,难以创新;第四种是“十”字型人才,这种人才与第三种人才有些相似,他们比第三种人才强的地方是敢于出头、有创新。

由此看来,“十”字型人才是能够有大作为的人才。

“十”字型人才并不仅是简单的“文理结合”“学贯中西”。高层次的自然科学人才,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高层次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应具有较高的自然科学素养。也就是说,既要各科全面发展,也要有自己拔尖的强项。

所以说,一个人有点偏科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但是一个孩子在学习阶段过早偏科就不好了,因为人的知识结构有一个科学的构成成分,其中的某一部分过分偏低,另一部分也容易受到影响。

在学习中,一个孩子应该这样把握自己:尽量不偏科,各科学习齐头并进,力争门门优秀。一旦发现自己偏科,不要压制优势学科,而要重视自己忽视或者轻视的弱势学科。

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的时候,对优势学科的学习要继续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追求。在追求中不断获得成功,不断巩固兴趣,不断把兴趣倾向转化为志向。尽量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强化自己较弱学科的学习。

当孩子已经出现偏科,聪明家长不大惊小怪,他会先接纳孩子强势学科的特长,然后再纠正孩子的弱势学科。这样就会比较容易补上弱势学科的差距。通过尝甜头、找感觉的办法消除孩子对弱势科目的恐惧心理,使得孩子对该科有了感觉后,孩子的潜能激发出来就会势不可挡。

煜煜的数学和英语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虽然语文成绩差些,但也过得去。可是自从换了新的语文老师后,煜煜的语文成绩直线下滑。最近连其他的几门成绩都不怎么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妈妈很纳闷。

妈妈通过了解发现了这样一个小秘密:一次语文考试中,煜煜的作文和班里另一名同学的内容大同小异,老师便断定是煜煜抄袭了同桌的构思。煜煜很气愤,凭什么就断定是我抄袭了他的?就不可能是他抄袭了我的?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那天临考前,煜煜和另一名同学一起翻看一本作文书,共同读了一篇作文。考试的时候,正巧就碰上了。

这下妈妈明白了,孩子学习下滑就是因为被老师误解后,心里不服气。从而对老师不满,以上课不好好听讲抗拒老师。这样一个小小的打击女儿都没有经受住,说明孩子心智还不够强大。妈妈通过多次和孩子沟通,逐渐摆正了孩子的心态,学习成绩逐渐好了起来。

那么,当孩子出现偏科情况的时候,家长怎么办呢?首先,要正确认识偏科的现象。1偏科不一定是坏事如果孩子某门功课学得好,从认知角度看,表明孩子对某一科具有强烈的学习动力。他的思维形成了某种定向,符合那一科系统的认知结构,在学习这一科时就能体验到愉悦的感觉。

偏爱某一科是热爱的标志,热爱是使孩子真正出类拔萃的真正动力,所以偏科不见得是坏事。家长不要看到孩子出现偏科情况,就对孩子失去信心。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童话大王”郑渊洁,他小学没有毕业,四则运算不会做,在父亲的支持下,坚持写自己喜欢的童话,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怕别人说闲话,终于成为有名的故事大王。

郑渊洁的成功在于他最大化地发展了自己的长处,他的父母做到了教育的个性化。2取长补短只会害了孩子面对学习科目“一头沉”的孩子,有的家长态度粗暴,限制孩子在喜欢的科目上花费更多时间,以争取孩子更多的时间用在不擅长的科目上。其实,这种取长补短的改善方法并不值得提倡。

从人体的脑部结构来看,每个人的大脑思维都有七种不同的偏向,各有所长,不能一律强求。当孩子严重偏科以至于影响他的升学的时候,家长可以对孩子在学习时间的分配上进行适当调整,但一定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因为取长补短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孩子一无所长,而这与需要专长的社会是相悖的。3不要被偏科吓到偏科有真假之分,差别就在于孩子的信心上。信心不足的孩子往往属于假偏科,这样的孩子即便学习能力很强也难以考出好成绩。如果再受到一些不良刺激,比如家长的讽刺、打骂等,使得孩子在信心上先败了阵,就更难以学出好成绩了。如果家长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帮助孩子建立对科目的信心,“假偏科”并不是想象中的难以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