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投机在民国
3386800000013

第13章 我的中国心

办理完ZIPPO打火机的发明专利、品牌专利,以及公司的注册等事项,到ZIPPO打火机投入生产,直至购地,建立实验室,招募人员,添置设备等一系列的事情忙完,时间就已经进入了1925年。

1925年1月30日,农历甲子年正月初七,刚刚在纽约的家里过完年的魏华又匆忙的来到了波士顿参加次日“留美中国学生联合会”联谊会。

留学生们观看了由我国的传统戏《琵琶记》改编的话剧。剧本顾毓琇改编,梁实秋将剧本翻译成英语。剧中梁实秋扮演蔡中郎、顾毓秀扮演宰相、冰心扮演宰相之女。多才多艺的闻一多则帮忙将剧中的布景画出来并亲手为冰心等演员化妆。演出后,留学生们开始自发登台表演,闻一多用炽热的情感,朗诵了“祈祷”(把这首诗的时间稍作提前):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

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

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

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

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

还告诉我这歌声的节奏,

原是九苞凤凰的传授。

请告诉我戈壁的沉默,

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

泰山的石溜还滴着忍耐,

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

再告诉我,那一滴清泪

是孔子吊唁死麟的伤悲?

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

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笑。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和谐的音律,让大家涌起了民族自豪感,也把联谊推向了高潮。魏华深深感到这一时期的中国留学生才是真正的精英,他们不但多才多艺,更有那拳拳爱国之心。

这时,一个婉若天仙的女生走到台前,闪动着她那好似能洞穿所有男人心扉的眼睛,喊了一声:“欢迎魏华博士来一个!”

这立刻得到大家的响应,“魏华,来一个!魏华,来一个!”喊声此起彼伏……

隐约的“她就是林微因。”夹杂在喊声中。魏华终于见到了在柏林就常常被人念叨的,后来让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个男人刻骨铭心的民国第一美女兼才女林徽因。

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作为“留美中国学生联合会”发起人及赞助人的魏华,不得不走到台前。魏华不敢正视林微因,因为对于才貌双全的绝代佳人,他相信自己同样没有免疫力。平时可以在众人面前能侃侃而谈,博学多才的魏华博士好似一个小学生站在林微因的面前,低声说:“我不会诗。”

林微因双眼眨了眨,嘴角翘了一下,“你好没有诗意哟!那你会什么?”

…………

魏华如此的窘态,引得大家一阵哄笑,这也成了后来众人愉笑魏华的一个笑料。

思索片刻,转过身,魏华面对大家又恢复了往日镇定的神态,说:“我为大家唱首歌吧,歌曲的名字就叫‘我的中国心’。”魏华舒展起他那低沉的歌喉,

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

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

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身在他乡

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唱着、唱着,魏华的声音有些哽咽,眼中情不自禁地浸满了泪水……

【我的中国心】后来被顾毓琇记谱整理,在【探索】中刊出,在留学生中、以及海外华人中广泛传唱。

1925年的中国,似乎格外的不平静。3月1日,由ZG和GM党左派共同发起的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同月中旬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S先生在北京逝世,8月下旬,孙中山的遗嘱继承人之一,他最为忠实的战友,得力助手,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K被暗杀。围绕着廖仲K被暗杀的事件,GM党内部左派与右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唯一能够使他们暂时放弃争论的,就是正在筹备的与北洋军阀的最后决战,统一当时处于四分五裂中的中国。

魏华虽然每时每刻都在关心国内的局势,但回到纽约后,魏华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实验室的筹建。

在实验设备采购上,魏华的原则是不考虑价钱,所选设备必须是最先进的和最好的设备。首先建设的是庄长恭的化工研究室。

化工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化工设备的完善程度,而化工机械本身的特点必须能适应化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高温、高压、高真空、超低压、易燃、易爆以及强腐蚀性等特殊条件。

魏华为化工研究室购置了功能齐全、性能先进的化工机器,如各种过滤机,破碎机,离心分离机、搅拌机、旋转干燥机以及流体输送机械等。还有齐全的化工设备,如各种容器(槽、罐、釜等)、反应器、换热器、普通干燥器、蒸发器,反应炉、电解槽、结晶设备、传质设备、吸附设备、流态化设备、普通分离设备等。这就为后来化工方面的一些列发明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有些发明会被转让,如尼龙,获得了丰厚的收益;还有一些重要的发明肯定会被雪藏了起来。

在那次联谊后,受到魏华影响,原本1926年回国的石志仁也来到了实验室。石志仁1909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考入香港大学机械科公费生,1922年毕业获工程科学士学位。旋即考取公费留美,入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科研究生,192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因受当时“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毅然放弃撰写中的博士论文,深入工厂,现场考察。魏华为此设立了动力研究室,仿制、研制汽油、柴油发动机,后来又发展到研究航空发动机。当然这些研究发明基本属于保密、非卖的项目。

通过观察,石志仁的管理、组织能力很强,最后,魏华把试验室和打火机厂的管理交给了石志仁打理。

华为实验室为在实验室实习、工作或参观的中国留学生一律提供免费食宿,除了一些特殊的项目保密之外,大部分都对中国学生开放,并鼓励中国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因此也诞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发明创造。华为实验室的工作为后来国内的即将展开的工业建设提前做了充分的人员及物资准备。

在华为实验室搬迁国内之后,这里成了中国留美学生之家,在这里不但可以学习、工作,还可以娱乐、放松。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在这里又办起了滑翔机俱乐部,许多中国留学生和华侨到这里接受飞行训练,培养了大量的飞行员。

当时,美国是一个做生意的国家,以至于各种各样在美国所能买到的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在实验室基本都可以见到。1930年,实验室整体搬迁回国内的时候,雇用了两艘5000吨的货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