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经典阅读(四年级上)
33756300000020

第20章 在阅读中转换心情

白岩松

小说——中长篇最能出彩

读小说是阅读中最好的从现实中逃离的方法,拿起或厚或薄的一本,几页下去,生活的时空便与小说中的同步,然后和主人公同喜同悲,深深地投入后,还会时常感觉自己变成主人公,那种感觉就更加刻骨铭心。

不过,读长篇小说的时候毕竟少了,那种很长时间不知肉味的快乐也因此变少,但不长的小说却似乎精品更多。这几年中,以余华的《活着》、《许三现卖血记》,刘恒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作品最让我读后拥有再读的冲动。也许目前的中国作家,在不到20万字的中长篇小说的创作中功力最深,作品的水平也最高,因此阅读这个长度的小说,自己最有信心,结果也往往是这样。

散文——读它有五忌

现在读散文并不是件太轻松的事,散文一热,写散文的人就多,而写的人一多,水平就参差不齐了。时间本来宝贵,如果很多闲暇被劣质散文占了去,那享受就成了苦涩。也因此,我在读散文之前,选择时常是慎重的。那些在好几个地方开专栏的作家,他们的散文我不读,小女人散文不读,过分风花雪月的不读,急就章的不读,太前卫的不读……虽然如此慎重,但也时常看走眼,不过往往读过几段,劣质的也就让你断了往下读的念头。

但千万别因为没遇到真货就躲开散文,在诸种文体中,散文是最容易让人找到读书乐趣的。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无论是深秋还是初春,一篇好的散文,读过之后,都会让窗外的平常景致变得美丽起来。

诗歌——可读的慢慢没了

在所有的文学作品里,诗歌是最为浓缩的,与其说它是由笔写成的,不如说是由诗人们的血和泪浓缩而成的。也因此,读诗便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心灵碰撞。“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膀上痛哭一晚。”……这样的诗句早已刻进生命中,思考也因此而产生,读诗的时候,血是热的,也因此,诗歌多属于青春岁月。

由于和诗歌深深地结过缘,便时常想在新诗中找感动,但遗憾的是,可读的诗却慢慢没了。于是知道,读诗的快乐与震撼只能在回忆中寻找。

纪实——应先天下之忧而忧

读纪实文学读到的总是一种内心的忧患,歌功颂德的纪实作品少有优秀之作。近20年来,打动人心的纪实作品都是拥有一种或悲壮或让人忧患的内在气质。

1996年是“**********”30周年。在那一年的前后,我读了大量记录从“反右”到“****”这一阶段的纪实作品。历史才隔了不长的岁月,当初的真实在今天就已经有了荒诞的感觉。可怕的是,那样一段灾难岁月,正有着一种被故意遗忘的倾向,而阅读是如今唯一可以靠近那段历史的机会。

读这样的纪实作品,心情总不会很好,与其说是带着乐趣去读,不如说是带着责任去读。这样的作品很多,读起来也让人感慨万千。如果说好的散文是读过之后让人有种灵魂升空的愉悦感,那么好的纪实作品则会让人在读过之后有种双脚再次着地的沉重感:我们毕竟不能遗忘过去,哪怕无法提醒别人,但通过阅读提醒自己也是好的。

传记——体验不同人生

读传记是体验不同人生的最好方法。可惜,读人物传记在我们国内并没有成为一种阅读的时尚,这一点和国外大不相同。杨振宁在接受采访时就告诉我:闲暇时最爱读人物传记,而在国外图书排行榜上,各种人物传记也时常名列其中。

可能是由于工作的关系,时常要采访东方之子,要和不同的人生打交道,因此各种人物传记也看了许多。看传记不是看人的一帆风顺,而恰恰是看传记中的人物在苦难面前是如何走过的,人生最关键的几步又是如何定夺的。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重来,因此关键处也就那么几步。看多了别人的传记,关键时自己的主意也就好拿些,会避免一些错误和失误,当然这是一种实用性的做法,而更多的,在优秀人物传记中,我们会读到一种人生观,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这正是开卷有益之处。

佳句品读

佳句:读小说是阅读中最好的从现实中逃离的方法;散文是最容易让人找到读书乐趣的;读传记是体验不同人生的最好方法……品读:在阅读中能转换人的心情,阅读小说可以吸引我们进入书中的情境,与主人公同喜同悲;读散文,还有诗歌,能陶冶人的情操,获得智慧;读传记,可以借鉴别人的成功之处,走好人生最关键的几步……

赏析感悟

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分类介绍,形式活泼,语言简洁,内容却很有含量,给我们很多有价值的启示。小说要读中长篇,读散文要做到五忌等,都是非常中肯的建议。

(特级教师梁中凯推荐评析)

王冕僧寺夜读

(元)宋濂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①牛陇上,窃②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③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④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⑤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⑥出坐佛膝上,执策⑦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⑧。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⑨,冕小儿,恬⑩若不知。(《宋学士文集》)

注释

①牧:放牧牲畜。

②窃:偷偷地,暗中。

③辄:总是(常常)、就。

④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⑤曷:通“何”,为什么。

⑥潜:暗暗地、悄悄地步。

⑦执策:拿着书。

⑧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⑨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⑩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赏析解读

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得益于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家高雯推荐评析)

读点·点睛

人要交好朋友,更要看好书,好书就是人最好的朋友。读书,就是与作家相知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