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
这段文字出自《素问·灵兰秘典论》,为什么叫《灵兰秘典论》呢?据说,“灵兰”在这里分别指的是灵台和兰室,是传说中黄帝藏珍贵书籍的地方。
在这样的地方放的“秘典”究竟记载了怎样的内容呢?
在本篇中,黄帝说:“我想听听十二脏的相互作用,(在地位上的)贵贱是怎么样的?”而岐伯回答时,将十二脏的功能和地位讲述了一遍。这里的“脏”,是泛指人胸腹腔内部的器官,依次为心、肺、肝、胆、膻中、脾胃、大肠、小肠、肾、三焦和膀胱。
可以说,这篇关于“十二脏相使”内容的论述,是中医对人体脏腑功能和关系的总括。每一脏都以脏腑的实际功能为基础加以概括,冠以官名,既形象生动,又带有浓厚的古代“帝制”色彩,从写作方法上也是一项创举。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现代医学的肝,是指解剖意义上的一个器官——两片约重达1.5公斤,没有神经。默默工作的肝脏,是人体唯一可以再生的器官。
中医的“肝”,则不只是肝脏而已,还包括与“肝”相关的各种表现。
肝被称为“将军之官”,中医理论认为,肝是将军,是统帅,负责谋虑、思考,管理身体各部门运作(这话说出来可能又要遭受很多“科学家”的抨击,但是我还是选择写在这里,向大家还原中医学的肝的“本来面目”),有点类似西医学中的自主神经系统,像眩晕、中风等,在中医里都被归类成肝系疾病。
下面这个病例我想能说明一二吧!
还记得是几年前一个冬天,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走进诊室,旁边陪伴着一位年长的女性——这是他的母亲。患者本人眼神木讷,我问他问题也不回答。一时间问诊很难进行下去,他的母亲于是开始介绍病情:患者一年前到国外自费留学,学习电子专业。今年初,在打工时因与当地青年发生争执,受到恐吓,被迫跪地求饶。事情过去后,他觉得深受屈辱,心情压抑,逐渐不愿见人,失眠,常常恐惧外界事物,食欲不振,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看到棍棒一类的长条状物体时,就会激动,甚至全身颤抖,病情上午重,不能继续学习。于是家人将他接回北京治疗,西医建议去精神科就诊,为孩子前途考虑,家人不愿意,于是带来中医门诊就医。自回国至今,患者已不再失眠,反而嗜睡多梦,行为懒散,仍不愿出门,整日呆坐于家中。
听罢,我对他说:“你年纪轻轻,还有很多机会。何苦为一两件事情钻牛角尖呢?”
他“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边哭边说道:“我就是不知道我现在的状况还能不能回去念书,那些人和我是一个学院的,我怕见他们,我的专业还能继续下去吗?我女朋友还在那里,她说我这个样子人不人鬼不鬼,不想和我继续交往了,可我给她租房,假期打工赚钱给她买衣服,陪她到处游玩,我不想和她断绝关系啊!您说我是不是要再回去追她?要是真的断了,那我为她花的那些钱、租的房子,能不能要回来?”
小伙子求助地看着我,情绪已然比刚才激动了许多,我趁势问了问他现在身体有什么不适,大体与他的母亲说的一致,脉象弦,舌苔薄黄腻,大便三日一行。
“肝主谋虑,胆主决断”是肝、胆的正常生理,本例中,患者先是受到了屈辱,心情必不畅快,肝气郁郁,而后又为学业问题,与女友之间的关系而犹豫不决,惶惶不可终日,这就是明显的“日久生病”了。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要负责藏血和疏泄。藏血是储存身体的养分,疏泄则是指身体的疏通调节(新陈代谢)功能。我们可以把肝理解为一个物流系统的控制管理中心,负责管理身体各种物质的流通及运输。既然负责流通和运输,大家也就不难理解肝喜顺畅了,试想,如果你是一个搞物流、运输的人,你会喜欢每天路上都堵车吗?而情绪、睡眠、饮食及药物等,均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特别是当抑郁情绪出现时,肝受的影响尤其之大。
所以,辨证为肝胆气郁,痰浊内阻。治以疏肝理气,利胆化痰为主。对这位患者,我采取了下面的穴位处方进行针灸:
主穴:合谷太冲
配穴:膻中期门蠡沟阳陵泉丰隆百会
双手虎口处的合谷穴与双脚对应位置上的太冲穴,合称四关穴。这四个位置是人体气机通畅的关键位置,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均是脏腑原气留止的部位,原有本原之义,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阳明多气多血,故合谷擅理气活血。肝主疏泄喜顺畅,则太冲可疏肝理气。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金元时期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提出:“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明代徐凤在《针灸大全》注:“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自金元时期窦汉卿提出四关穴之名至今,跨越数个历史时期,因其在针灸临床上的适应证广且疗效好,而为历代针灸医家及学者所推崇,被视为调畅气机的经典组穴处方。
在临床上,针刺双侧的合谷、太冲被统称为“开四关”。我以此为主穴,旨在调畅全身气机。
为了加强疗效,我又配合了其他的几个穴位。
两乳之间、胸部正中线上的膻中穴,又称为气会,是人体宗气会聚的地方。宗者,总也,也就是说膻中是人体各种各样的气所会聚的特殊部位,此处当然必须通畅起来才行。
乳头直下,第六肋间的期门穴,正位于胸胁交界之处,是肝之募穴,肝的脏腑之气结聚于此,针之以助肝的疏泄作用。
蠡沟,位于小腿内侧胫骨面的中央,为足厥阴肝经的络穴,可将肝经与胆经相互沟通。
阳陵泉为胆经合穴,是胆经的经气深入,进而合会于脏腑的特殊部位,配合肝经穴位,以收疏肝利胆之功。
丰隆,小腿外侧中间,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为人体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化痰的穴位,除了化可以咳唾而出的、传统意义上的有形之痰外,还可以清理人体多余的营养或代谢后产生的废物垃圾,堵塞、流滞于经脉之中而形成的无形之痰,保证人体经脉的通畅。
最后配以百会,以安其神明,收其情志。
除此以外,我还在他背部第七胸椎至第十胸椎两侧做了刮痧治疗,这里分布着膈俞、肝俞、胆俞几个背俞穴,都是与人体气机调畅、与肝之疏泄功能密切相关的穴位。
针刺进行了大约一个月后,患者再未来诊,他的母亲特意过来说他的症状基本痊愈,已经赶回学校继续读书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当你左右为难、情绪激动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肝火旺盛、肝阳上亢,这就是肝的疏泄功能过度亢奋的表现。“肝火”顺着联络着肝的经脉一路蔓延:头晕、失眠、口干、耳鸣、眼睛干涩、头痛,甚至肝炎及更严重的病变就一一出现了。
所以中医所谓保肝养肝,从根本上讲,就是改善身体内环境,使肝这个“将军之官”能够保持正常的疏通调节功能,以增强肌体对抗疾病的能力。“减轻肝脏负担”这一中心思想,是现代中医学和西医学共同认可的保肝养肝原理,要做好这一点,中医比之西医,更为擅长。
TIPS:特定穴
前面介绍的针灸处方中所用穴位,多为特定穴,它们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来归类,包括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在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在四肢躯干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上的交会穴,一共有十类之多。
特定穴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且临床应用也因为使用频繁、作用广泛而备受重视。对一个穴位养生爱好者来说,熟练掌握几十个重要特定穴的取法和功用主治,就足以处理许多常见症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