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自己是最后的医生
33747400000005

第5章 实习医生VS针灸狂热者

那一年,我刚刚开始实习,碰到的第一个病人,却是个中医狂热者。

“您能给我讲讲中医吗?”刚刚查完房,他就追出来问我。

我奇怪地看着他,难道他在考察我的水平?

“中医?”

“是呀!”他的嗓音高了起来,“我这个膝盖真是老毛病了,看了很多西医,打封闭,怎么也不好。结果上个星期陪朋友来这里看病,主任知道后,给我膝盖也扎了一次针,感觉就好很多,我才决心开始在这里治疗的。”他笑笑,“以前上学的时候,学过鲁迅的文章我便再也不相信中医能治病了。”

我点头表示理解:“那么您想知道什么呢?”

“我想知道什么叫脏腑,什么叫阴阳,什么叫经络。”他收起笑容,严肃地看着我,“我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治好了我的腿。”

脏腑是人体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其主要是人体内视之可见、触之可及的实体脏器,它是在古代的历史条件下,运用解剖学的方法,实际观察、测量而来的。

我脑海中,脏腑的概念清晰可见:“脏腑,就是指人的五脏六腑啊,肝、心、脾、肺、肾五脏,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六腑。”我决定省略奇恒之府——虽然这是极其不合适的,但涉及奇恒之府时,问题通常就会变得很奇怪,我怕我难以驾驭。

“三焦是什么?”他思考了一会儿又问,“你说的其他我都知道在哪,三焦是什么?”

三焦,是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称。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属脏腑中最大的腑,又称外腑、孤脏。主升降诸气和通行水液,在五行属火,其阴阳属性为阳。对三焦解剖形态的认识,历史上有“有名无形”和“有名有形”之争,至今尚无统一看法。但对三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致的:作为六腑之一,一般认为三焦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正如张景岳所说:“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类经·脏象类》)

关于三焦的形态,因为脏腑概念与解剖学的脏器概念不同,中医学将三焦单独列为一腑,并非仅仅是根据解剖,更重要的是根据生理病理现象的联系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功能系统。

总观三焦,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横膈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其中肝脏,按其部位来说,应划归中焦,但因它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和肾一同划归下焦。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

三焦是我在开始学习中医时费了很多时间才弄清楚的概念,书本对它的描述,我背得滚瓜烂熟,但是这样转述给他,他又能得到什么呢?思索再三,我决定化繁为简:“三焦是中医学的特有名称,简单说呢,它就是分布在胸腹腔里的一个大腑……”

“也就是说,我肚子里除了肝、心、脾、肺、肾、胆、胃、大小肠和膀胱之外,都称作三焦?”他疑惑地看着我,“那胆是三焦里的?我肚子里的肌肉、神经,还有骨骼都算三焦?”

我顿时觉得这个问题不能这么简单地讨论了,如果上学的时候老师都这样讲课,我恐怕一生都无法入中医的门了。更何况我发现他已经拿出了笔和本子,似乎准备记笔记了。

做了一次深呼吸,我示意他坐回病床上,自己也拉了一个凳子坐在他的床前——虽然我知道这对医生来讲是不允许的,但是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可能不止花一二十分钟就能解决。

“把刚才我告诉你的都忘掉吧,”我抱歉地说,“刚才是我想得简单了。”

他看看我,笑了。“没关系,我也问过前几天来的实习医生,他们都和你说的一样,”他叹气,“但是我知道中医没有这么简单,他们只是敷衍我一个外行人罢了。除了主任,你是第一个用这样坚定的眼神跟我谈论中医的针灸师。”

此刻,我仿佛觉得自己是一个投机取巧被人发现的小孩子,正在接受长辈的劝慰,而这样的认知让我更加惭愧。

“中医学的脏腑和西医学说的脏腑不是一个概念。”我清清嗓子,开始把我对脏腑的认识一一道出。

中医学说的脏腑,其实是一个功能的概念,并不是从解剖学的脏腑实体器官出发的,就像如果我说我在写字,你马上会知道我拿着一支笔,中医不分这支笔是签字笔还是圆珠笔,只要它具备笔的基本特征,它能写字,那就可以称之为笔。同理,脏腑是一个形态与功能的综合概念,不仅具有解剖学意义,更重要的是描述了功能。

我们在讲脏腑概念的时候,有一个沿用了几千年的词,叫‘藏象’,请注意,不是脏腑的‘脏’,而是收藏的‘藏’,读‘脏’音。这个‘藏’的意思,就是隐藏在体内的脏器。而‘象’呢?它一是指脏腑的形态——这与现代解剖学一样都指的外形,更为重要的是它也指脏腑的生理病理功能表现在外的征象。而这一征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症状’。因此,藏象的本来含义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根据人体内脏器的不同生理功能特点,分为五脏、六腑及奇恒之腑三类。心、肝、脾、肺、肾合称五脏。从形象上看,五脏属于实体性器官。从功能上看,五脏是主‘藏精气’的,可以化生和贮藏人体的精微物质,正常情况下,五脏的精气是充盈的。但因为它贮藏的是精气,不是实体的物质,所以也称五脏‘满而不能实’。”

看他低头记录,并没提出疑问,我又继续说道:“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腑’有仓库的意思。从形象上看,六腑是管腔性器官。它在功能上对饮食物质起消化、吸收、输送、排泄的作用,与五脏恰恰相反,通过六腑的都是实体的物质,物质接续不断地通过,所以说六腑‘实而不能满’。脑、髓、骨、脉、胆、子宫合称奇恒之府。奇恒之府,从外形上讲和六腑相似,是中空的脏器,但是功能却与腑相近,内藏精气,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所以叫‘奇恒之府’。”

“现在你明白什么是中医讲的脏腑了吗?”我问他,“至于你刚才问的三焦在哪,现在如果我不说三焦具体的解剖概念,只说三焦是关系到饮食消化吸收与排泄的脏腑,是通行元气、运行物质的通道,你能确认它的存在吗?”

“我想可以,三焦就是身体物质传输的一种通道,对吗?”他看着自己的记录,“其实中医的脏腑和西医的是完全不同的,西医所说的就是解剖形态,而中医更注重描述功能,对吧?”得到我的肯定后,他又问:“我明白一些了。可是中医有好几千年的历史,西医只有几百年,现在医学这么发达还没有研究明白人体,为什么中医在几千年前就能断定这些脏腑的功能呢?”

“因为中医学是以古代自然哲学作为理论支持的呀。古代医务工作者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将医疗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材料加工整理,形成概念理论,然后再把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以验证这些理论是否正确。如此反复,正确的概念和判断方法就被留了下来,逐步上升为医学理论。这其实和现代医学的研究手法是一样的,都是先从实践建立假设,然后再去验证这个假设是否正确,正确的就被留下来,错误的就被遗弃;只不过,中医的‘实验品’——这么说有点残忍,但却是事实——是活生生的病人,几千年来的患者及医生对患者的治疗都是中医理论形成的坚实实践基础。”

“所以说,中医也是科学,”他的表情有些不自然,“以前总听说蜂巢啦、水蛭啦,甚至黄土都是中药,我觉得太荒谬了,这样的东西怎么能治病呢?所以一直认为中医和封建迷信没什么两样,却忘记了几千年来它存在就是因为它是真实有效的。”

我笑笑:“实践出真知嘛!”

著名的哈雷彗星,中国从春秋到清末完整的记录共有31次之多,相对于几百年的现代文明史,这些实践性的观察记录无疑具有非常珍贵的科学价值,而大量的实践观察记录则有助于认识现象之后的规律。几千年的医学实践,从千变万化的疾病表象中总结出来的人体健康的大道理,能说是不科学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