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金刚经、心经“是”注——佛教哲学的本体论
33684400000051

第51章 参考文献

[1]林晓辉.是的佛教哲学[M].北京:线装书局,2009.

[2]高楠顺次郎等.大正藏[M].东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昭和五年.

[3]雅斯贝斯.哲学之信仰.英译《哲学之常青的领域》,纽约,1949.

[4]亚里士多德著,方书春译.范畴篇解释篇[M].北京:三联书店,1957.

[5]康德著,蓝公武译.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6]托马斯著,谢扶雅译.神学大全[M].香港:基督教辅仁出版社,1965.

[7]康德著,庞景仁译.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8]黑格尔著,贺麟、王玖兴译.精神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9]黑格尔著,贺麟译.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0]黑格尔著,杨之一译.逻辑学(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1]陈康译注.柏拉图:巴门尼德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2]海森伯.物理学和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3]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4]陈村富.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巴门尼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

[15]斯图加特.费希特全集(第二辑第八卷)[M].1985.

[16]笛卡儿著,庞景仁译.第一哲学沉思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7]费希特著,王玖兴译.全部知识学的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8]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19]萨特著,陈宣良等译.存在与虚无[M].北京:三联书店,1987.

[20]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21]陶德麟.中国当代哲学问题探索[M].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

[22]洪谦主编.逻辑经验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23]铃木大拙著,耿仁秋译.禅风禅骨[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

[24]孙周兴译.海德格尔全集[M].上海:三联书店,1989.

[25]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书局,1991.

[26]颐藏编.古尊宿语录[M].上海:上海古籍,1991.

[27]胡塞尔著,李幼蒸译.纯粹现象学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28]邓晓芒.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9]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M].福建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1992.

[30]悟真子辑校.金刚经全注全解[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1]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译.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M].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4.

[32]悌利著,葛力译.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3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4]维特根斯坦著,李步楼译.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5]维特根斯坦著,张申府译.逻辑哲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36]海德格尔著,熊伟、王庆节译.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7]舍尔巴茨基著,宋立道,舒晓炜译.佛教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8]熊伟主编.存在主义哲学资料选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9]金克木.梵佛探[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40]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等译.存在与时间(修订译本)[M].北京:三联书店,1999.

[41]伽达默尔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下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42]巫白慧.印度哲学——吠陀经探义和奥义书解释[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43]倪梁康选篇.面对事实本身——现象学经典文选[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44]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路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5]福柯著,莫伟民译.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M].上海:三联书店,2001.

[46]吴言生.禅宗思想渊源[M].北京:中华书局,2001.

[47]沈剑英主编.中国佛教逻辑史[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8]亚里士多德.物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9]韦伯著,康乐,简慧美译.韦伯作品集: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