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金刚经、心经“是”注——佛教哲学的本体论
33684400000029

第29章 神学分第二十(1)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①色身②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③见。”

“何以故?”④

“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⑤,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⑥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⑦见。”

“何以故?”⑧

“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⑨,是名诸相具足。”

①具足:具备满足,即完整的、统一的。从“具足”的角度来认识事物,揭示了古印度的理性思维中也存在着从有条件的事物开始去追溯它的完全根据的思维倾向。

②色身:佛教把由地、水、风、火等“四大”合成之身叫色身。色身应相当于现代哲学“实体”这一概念。

③具足色身:圆满无缺、身形完备的物质之身。这是由我所发现、所经验、所报道的全部物质的总和,也即由时空中所有是者组成的最完满的实体。因此,这是一个由所有是者的总和所界定的世界,世界也就成为我所发现的那个样子。也即是说,具足色身意味着把“是”当成是事物完满的理想存在。

④何以故:追问了如来为什么不是最完满的实体。

⑤即非具足色身:即非之后、具足色身之前可能有一定冠词指代实体性。

⑥诸相:指观念,或命题。

⑦具足诸相:当人们将世界整体的一切属性作合目的性的扩张,直到完满的程度,这样形成了一个概念,就是具足诸相。这是一个由所有被原命题即基本命题的总和所界定的世界。或者说,这是一个由语言的界限所界定了的世界。也即是说,具足诸相意味着指“是”当成理性认识的对象。

⑧何以故:追问了如来为什么不是最伟大的观念。

⑨即非具足:即非之后、具足之前可能有一定冠词指代语言性。

【译文】

“须菩提,你是什么看法,如来是最完满的实体吗?”

“不是,世尊,如来不应是最完满的实体。”

“为什么如来不是最完满的实体?”

“如来是完满的,但它不是最完满实体。”

“须菩提,你是什么看法,如来是语言性的最伟大观念吗?”

“不是,世尊,如来不应是语言性的最伟大观念。”

“为什么如来不应是语言性的最伟大观念?”

“如来是最伟大‘是’,但不是语言性的最伟大观念。”

【评析】

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是为了建立一门形而上学来论证上帝的存在和灵魂不灭,说明上帝的无限完满和灵魂的特性。在他看来,关于上帝和灵魂的问题便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上帝的存在不仅可以从《圣经》中推论出来,也可以通过自然理性来证明,但只有通过自然理性的证明才能使更多的人信服。本品似乎是大乘佛教对试图通过自然理性来论证上帝存在的批判。

“是”论问题被以本体论的方式进行追问时,通常采用了两种互不相同而又互有联系的方式,或以抽象的逻辑范畴推演来建立某种先验原理的思辨体系,这便是从具足诸相的角度来追问;或以追求普遍本质的方式试图为经验世界的统一性提供先验的基础,这即是从具足色身的角度来追问;二者的统一便构成了传统本体论哲学的基本宗旨:以提供关于世界统一性的图像为己任。在佛教哲学史上,部派佛教时期是一个理性发达的时期,它提出了许多认识论,如十二处学说、十八界学说和五蕴学说等,并使本体论与认识论结合,通过认识论来论证本体的存在。但由此可能出现了这样一种认识,即在本体论上持实体主义的观点,将宇宙万物之绝对存在归之于精神或物质实体,而且通过概念的逻辑推演不断求知的途径而达到最高实体。如缘觉乘将“是”当作是者来追问时,由于须从整体的角度来追问是者,便把物质结合在一起时,这就产生了物质实体的观念。并进一步把它当成为最伟大的是者,即具足色身。同理,当声闻乘思考人们心灵的活动时,就自然地设想这些性质的背后或底下有一个支持者,可以把诸如思维、认识和愿望联结在这一支持者之上,就形成了灵魂实体的观念。并进一步把“是”当成最伟大的观念,“是”就具足诸相。可见,具足诸相、具足色身即是将一切经验性的各种可能性都加到“是”之上,而成为所有现象的综合统一,并实体化为一个最高对象,当成一个绝对完善的是者,是一个不可能更伟大的实体,一个高于一般是者的最高和最优越的是者。由此,“是”便普遍化为一个全、大,成为了最伟大的“是”。本品把如来当成是最高最大的是者及最伟大的观念,具有了最高最大的完满性应是这一认识的反映。这是因为人们的理智只能在灵魂和肉体的复合体所限定的条件下活动,只能在有形事物之抽象形式中获得概念,而不能直接认识纯形式,而人们在领会任何纯粹理智的“东西”时,人们的思维倾向总是很容易地将其思维为物质性的东西,如来便具有最高最大的完满性。而大乘佛教认为,如来不是时空中所有是者组成的全体,我们不能把时空中所有是者都归属为一个东西就认为它是如来;也不能仅凭观念的确信性便推导出如来在观念上必定具体地存在。换句话说,如来的完满性只能是原则的完满性,而不是经验对象的完满性。因此,我们在对非物体性的如来作思考时,不能运用感觉和想像,而应运用纯粹理智。这种纯粹理智是独立于全部物理过程的,任何心理的研究都与之无关。即非具足色身和即非具足诸相便是对这种实体性的否定,而把如来当作是事物完满的理想存在和作为纯形式而存在。所以,纯形式的具足色身、具足诸相即非经验的具足色身、具足诸相。大众部“如来色身,实无边际;如来威力,实无边际”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福建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1992:72.实质上也是认为,如来具足色身,即非具足;如来具足诸相,即非具足。昭明太子称本品为“离色离相”,也应是认识到如来的具足色身、具足诸相,即非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