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外资企业问题与新闻媒体相关报道研究
33679900000011

第11章 外资企业问题报道的意义与方式(4)

第四,政务信息也是新闻传媒的重要信息源,信息公开,使得政务信息能够更加准确地在新闻媒介中得到反映。新闻媒介从产生起,就开始履行传播政务信息的职责。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新闻媒介是政治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的晴雨表。它通过“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起到一种政治沟通的作用。

(四)介绍外资企业先进经验

外资企业的存在促进了本地企业的近距离学习和面对面竞争。从技术上,FDI所带来的产品和技术,开启了国内企业产品开发和生产的思路,国内企业可以了解这些产品的基本特性和设计方向等,针对本土市场加以改进,在产品的开发中建立了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

特别要强调的是,跨国企业为国内企业显示了高技术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模式。从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以及相关的融资策略、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政策等,国内企业都可以向跨国公司学习。这是市场经济知识向国内转移的最佳渠道。更传播了产业研究开发的理念,使国内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学会了研究选题、规划、实施等产业研发的组织实施。以美国GE医疗公司为例,该公司在中国共有200多家供应商,包括国企、合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商独资企业,国有企业主要提供机械方面,外企主要提供电子方面的零部件。有一些大的国有企业如:沈飞、哈尔滨汽轮机厂等也加入了GE提供零部件企业行列。选择供应商的标准是:质量、服务和信誉。零部件本地化从跨国公司角度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我国配套企业的成长,并且有助于这些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被认可,成长为国际性企业。在汽车、家用电器等价值链长的行业中,跨国公司投资企业对于中国当地企业技术提升的带动作用也十分明显。

三、构建和谐投资环境

2004年9月19日,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2005年以来,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和谐”的理念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新闻传媒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宣传者和促进者;而社会和谐又是新闻传媒的奋斗目标和工作动力,同时,和谐的传媒与和谐的舆论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郑保卫:《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建设》,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页。)现代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既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又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新闻传媒在这个系统中同样也发挥着这两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过程中,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尤其需要新闻传媒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在社会转型期,权力和利益处在再分配和再调整的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会明显地凸现出来,消极腐败现象、社会丑恶现象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有时甚至相当严重。因此,就需要通过新闻媒介将这些矛盾、问题和现象揭示出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舆论的谴责,降低其带来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同时找出解决的途径,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建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同时也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这说明新闻传媒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好社会监督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招商引资白热化的今天,良好的招商引资软环境已成为区域竞争、形象竞争和社会竞争的焦点。国务委员吴仪就曾在改善投资软环境会议上要求各地各部门通过不懈努力,使我国的整体投资环境有一个新的转变。

软环境是相对于硬环境而言的。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主要属于硬环境的范畴,社会条件则属于软环境的范畴。对经济来说,软环境就是政策、制度、规范、服务;对社会来说,软环境是就文化、教育、卫生;对区域来说,软环境就是治安、民风、人气等。(注:宋贤卓:《中国经济发展软环境理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软硬环境相辅相成,只有两者俱佳,地区的发展才能具有生机和活力。而若在硬环境建设相对滞后的条件下,加强软环境建设,则可大大改善整体的投资环境。

建设招商引资软环境,首当其冲的即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部门,特别是一线的工作人员,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如政府职能部门注重实效,注重效率,则可形成一种张开双臂欢迎投资者的主动姿态,有利于良好投资环境的形成;反之若拖着计划经济的影子和官僚主义的尾巴,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甚至推诿扯皮,吃拿卡要,自然会成为招商引资工作的制掣,严重污染投资环境。辽宁通过政务公开,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口岸效率等措施,进一步改善了投资软环境。例如,2004年大连市成立了市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跟踪软环境建设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起草了《大连市2004年软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其他收费、审批权力集中部门处室干部交流、完善部门和公务员的考核机制、全面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行网上行政审批、规范各类行业协会管理、加强举报投诉中心建设、加强通关环境建设、加强司法环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优化发展环境,是政府基于对自身职能与责任的深刻认识。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的形成往往得益于科学有序的行政行为。招商引资工作联系面广,涉及部门多,一旦某个地方“卡”住,就有可能使一切化为泡影。面对“门难进,脸难看,程序烦”,投资者盼望的是“审批少,收费低,服务优,效率高”。政府要拿出勇气,敢于对投资者和企业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标本兼治的改革,建立效能型政府,营造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

构建和谐社会,新闻媒体是一支重要的建设力量。当今社会,媒体对人们的观念、心理包括政治立场的影响很大,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主导力量,没有新闻舆论的和谐,社会和谐就无从谈起。同时,新闻舆论又是重要的发展资源和工作环境,是执掌政权、治理社会的重要手段,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各类发展的和谐、各类建设力量的和谐、各种思想观念的和谐、各种利益关系的和谐,都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供保证。新闻媒体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把全省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建设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想上来。

1.新闻传媒可以倡导文明、教化道德、促进道德养成

一个社会要保持正常运行、和谐运行,需要建立起相应的社会秩序,而维持这种社会秩序的主要是社会规范。社会规范包括软性的道德规范和硬性的法律规范两种。法律规范属于具有强制性的社会规范,是对人的外部关系的调整,是国家权力机构所实施的强制性社会规范,是保证社会维持正常秩序的基本条件。道德规范属于一种非强制性的社会规范,它不像法律规范那样具有强制性,而是主要靠行为人的自我约束。道德是建立在社会多数成员自觉的基础之上的,它靠的是一种社会习惯的养成。而道德的养成需要依靠人通过内心信念进行自我约束。

现代社会,加剧了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人的社会角色形成的过程,其中包含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就是道德的养成。今天,我们在遇到一些问题难以解决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法制不健全,需要不断完善法律,似乎一切都只有靠法律才能解决。法律固然重要,但是,如同道德不是万能的一样,法律也并不是万能的,一个社会的和谐、良性运行,需要多种保障,不能单靠其中的一种因素。道德是养成的一种习惯。人之初本无性善性恶之分,人的善恶等道德内涵的形成是在后天养成的,而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对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在现代新闻传播媒介出现以前,道德的养成主要靠家庭、学校、社会。这个时期,家庭在道德的养成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一个家庭中,长者通过言传身教,向后辈传播风俗、习惯、礼仪等方面所表现出的道德规范。而当现代新闻传播媒介出现后,由于它的巨大影响力,使得它与家庭、学校、社会一起承担起道德养成的任务。美国社会学家赫伯特·甘斯把新闻所包含的价值观称作“持久的价值观”,他认为:“新闻本身不局限于对真实的判断,它也包含了价值观,或者说,关于倾向的声明。”(注:郑保卫:《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建设》,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3页。)这种价值观是关于国家和社会应该如何的图景。社会道德是这种社会图景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人们行为的一种自我约束,使得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能够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事实上,新闻传媒对事实选择、加工和传播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价值影响的过程。不论是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都包含着社会应该是怎样的价值判断,包含着对各种社会角色的社会期待:为官者应该清廉勤政,为商者应该诚实守信,为医者应该救死扶伤,为师者应该传道授业解惑等。新闻传媒应该通过连续不断的内容传播,实现其道德功能的养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闻传媒通过报道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大量先进模范人物,为社会树立了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楷模,对于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新闻传媒在道德养成中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

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一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道德是一种社会价值判断体系,是与法律等共同构成的社会规范,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内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实行的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表现方式就是全民所有或者集体所有,全体人民每天是在为国家和集体工作,因此,在道德上,要求人们要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今天,我们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经济,尽管公有制经济仍然占有相当的份额,但是,不可忽视私人所有、外资所有、合资、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被物质利益所驱动,可以发挥出很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当然,这同时也为人的“恶”的一面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标准。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标准是诚实、信用、公平、公正、平等、秩序等,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道德的基本底线,而大公无私、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则是社会、对人们的一种更高的道德要求,是人生的一种更高的道德境界。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在道德建设方面,当务之急是要建立起以诚实、信用、公平、公正、平等、秩序为基础的道德标准,使社会各种角色有所遵循,使社会进入良性运行的状态。新闻传媒在发挥社会道德养成功能时,首先需要适应这种变化,搞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内涵和社会价值体系的标准是什么,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自觉地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发挥好社会道德养成功能。有人说,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种社会道德缺失、道德混乱的状态。应当看到,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价值判断体系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新闻传媒一定要适应这种变化,要注意探索这种变化了的社会,探索正在形成中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价值标准、社会道德的内涵,发挥新闻传媒在重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作用。

3.新闻传媒促进道德养成的方式

人们的道德的养成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新闻传媒是促进人们道德养成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它通过连续不断地向公众提供社会道德榜样、揭露社会偏离轨道的行为,来促进人们道德的养成,强化社会的道德规范。

新闻传媒提供社会道德榜样通常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显在的、直接的,一种是潜在的、间接的。

显在的方式就是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正面或者负面事实或者人物的行为,通过事实性信息和观点性信息,为国民提供可以学习的楷模。如中央电视台曾经开设的“广而告之”专栏、在新闻联播中新近开设的“社会公德”栏目、北京电视台在北京新闻中播出的“文明30秒”等,目的明确,就是为了促进社会道德建设,这些栏目表现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可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德养成具有积极的作用。潜在的方式虽然不像显在的方式那样即时显露效果,但是,其作用是隐含在新闻信息中,潜移默化地对受众发生影响,比起直接的显在的传播方式可能更有效。如新闻传播媒介以什么样的态度去报道、评价,对受众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新闻传媒要更好地承担起社会道德养成的责任,需要自身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职业伦理道德。新闻工作者与医生、教师、律师等自由职业者都是一种特别需要有道德良心的职业,他们的工作业绩是不能以简单的数量衡量的,正如他们在社会上起到的作用无法简单地以金钱为尺度进行衡量一样。因此,新闻传播工作者尤其应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应为权势和金钱所左右,也不应利用媒介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不当利益。

总之,新闻传媒在促进人们的道德养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任务,这些任务完成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一切有责任感的媒体,一切想有所作为的媒体,都应当在这方面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外资企业问题报道的方式研究

一、外资企业问题报道的媒体选择

截至2010年末,我国共出版各类报纸437亿份,各类期刊31亿册,图书70亿册。广播电台227座,电视台247座,广播电视台2120座,教育电视台44个。(注:www.stats.gov.cn国家统计局网站)媒体的快速增长,大大加快了传播速度,提升了传播效果,同时,为媒介的细分与选择提供了基础。

1.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