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寒风文集
33679200000074

第74章

说罢微微一笑:“现在陈再道和王近山是我们的左膀右臂,保证你胜利地登上大别山。你一上大别山,我们马上向中央发报,向全世界广播,这对全国战场是有力的鼓舞,让蒋介石白白地辛苦一场。”

邓上马,向包信集驰去。刘伯承司令员望着政委的背影。政委的担子太重了,战斗的艰巨是可以想像的。断后,掩护全军,难道没有别的办法,尽快地把六万人渡过淮河吗?三十三怎么摆脱困境,想什么办法迅速把六万人渡过淮河?即使能顶住敌人的追兵,可是在淮河北岸拖的时间越长越不利。敌人会先我进人大别山。急的所有的人都团团打转。忽然一只小船驶离北岸,冲向汹浦的波涛中去。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水手使船,一个人手拿长竿,挺直地站在船头上。这么大的水,这么高的浪,平常是不会有人出船的。谁也不会在这种时候去冒生命危险。人们定晴一看,惊得呆了。船上站的不是别人,是司令员。急得李达参谋长躲脚,军政处长杨宇急得满头大汗,怎么一下子疏忽,让司令员冒这种危险。警卫员急哭了,他急忙脱衣,准备冲下水去追司令员。因为司令员不是一般的人,是全军德高望重的统帅,而现在正是需要他的时刻,如果司令员有什么好歹,他没法向全军交代。但是被李达参谋长阻住。这时人们看见司令员向岸上的人挥手。表示不须多虑,一如往常。船越驶越远,像一片干了的叶子漂在滚滚波涛之上,由北向南驶去,冲向淮河中流风急浪高的去处。刘伯承司令员不慌不忙,用长竽伸进水里试探。一只长长的竹竿几乎全部插人水中,然后把竿子从水中抽出来,试水的深浅。随船前进,走一步试一步。不紧不慢,持续试探,看水有多深,中流水有多深多宽,水流的速度多大,和河底的硬度。任凭风吹浪打,密雨打湿衣衫。船到中流剧烈地颠簸起来。随波上下,有时被巨浪掩住,小船失去了踪迹,有时被巨浪高高地抛起,好像被掷出水面。岸上的人把心揪得紧紧的,没注意到雨小起来,雨点也稀疏了。忘了左近轰轰的炮声,忘了紧张的敌情,忘了儿万人渡不过河的焦虑。都为司令员捍一把汗。虽然司令员会水,但年近花甲,比不得年轻后生,淮河水涨起来不比寻常,而司令员身边乂没有保驾的人。刘伯承司令员却是安闲自在,一面试探水的深浅,一面和老水手攀谈。探问淮河情况。“老人家,河底是沙底,泥底,还是石底?”

老人说:你是问河底稳不稳,会不会陷人吧?“司令员说:“是的,黄河没底,人一踩上就往下陷,会把人陷下去。”

老人说广淮河不会陷,河底平稳。”

司令员问:“河水涨一次几天才落?”

老人说广随涨随落,主要看上边天气。”

老人指着西边的天际。司令员抬头望去,西面天际已经不是浓黑的雨云了,云层出现了裂隙,变得明朗了,雨也小了,河上吹起了西北风,随风传来了隆隆炮声。当小船驶过中流之后,司令员请老人继续往前划。老人留神起乘船的人来,问道:“后边国民党的军队是追你们的吗?”

司令员说广是的广老人问广你们是当年的红军吗?”

浏令员说:“是的。”

‘老人惊讶地问:你们到哪儿去?”司令员说:上大别山”。

老人感慨地说:釭军在大别山上已经是两进两出!”

司令员说:“事不过三。这次进去就站住了。占住大别山和老蒋争中原,解放中原父老。”老人睁大眼睛望着司令员问道:“你是大官?贵姓大名?”刘伯承司令员说:“我叫刘伯承。”

老人怔住了。他就是刘伯承,一只眼睛的刘伯承。河南人早就传说:国民党六个刘,斗不过共产党的一个刘。十二只眼斗不过剡伯承的一只眼。这六个刘就是刘峙、刘戡、刘湘、刘安琪、刘汝明,刘汝珍……原来这就是刘伯承,他问:“你这是干什么?”

司令员说:探水。”

老人说:“为什么不让你下边的人干,你手下有的是年轻人。”

从知道他的小船上载的是大人物。老人的眼从没有移开过,一迕端详着这仪闻名已久的人,他高高的个子,态度慈祥、和善、忠厚,不像带兵的人,像个年大的长者,引起老水手的好奇。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这样的事,他关心地说:“你年纪也不轻?!”司令员笑笑说:“年轻人可以干,可是做不了主,我要亲自试试水的深浅,看它流的急不急,河底稳不稳。人在水里能不能站注脚?”

小船已经接近南岸,刘伯承司令员请老人往回划。老人不解:“你还屈去干嘛?我索性把你渡到对岸。反正国民党军队在后边追你。”

老人感触地说广伍子胥也渡过淮河,渡过淮河之后过的昭关,我渡你过去,不收你分文,为的是让你上大别山。不让遭殃军追上你。听说老蒋来的兵可多了,平汉线上都扎满了。后边的追兵楚几个军。你们这几只小船,渡到驴年马月,除非一夜之间淮河水落。菩萨保佑,可是现在菩萨都保佑有钱的,因为神也要吃供莩。”

令员问:这个河可以蹚过去吗?”

老人感动地说:“你是不愿丟下你的人啊〗所以你能打仗。这河能蹚看水的深浅,看水流可以知道河底平不平,拣着平稳的宽展的地方走,可以过去广几句话把对伯承司令员提醒[他想起老乡的俗语:远怕水,近怕鬼。为什么近不怕水呢?远路走来,不摸底细,不知哪里能)蹚,哪黾不能蹚,这就叫做“不知深浅”。

在水边长大的人,既识水性又识深浅。自己就是为不知深浅而发愁啊!小船往回驶,司令员惊奇地发现,水在急速地往下落,一来一回往返近一个小时,水落了一公尺。现在西面天际晴朗,暂时不会落雨,他想,很快找好向导,找四五十岁的人带路,徒涉淮河。刘伯承…令员高兴了,小船一靠岸大步跨匕岸来,一见李达参谋长就说:“迅速组织渡河。徒涉淮河,河水正往下落。”

他向张华说:请政委回来,并派人把这一情况告诉陈再道和王近山,天黑后和敌人脱离接触,连夜找向导渡河。”

人们正在为这事发愁,快要像伍子胥一样愁白了头发,幻想用神仙妙术,一夜之间把几万人马渡过淮河。现在仙术要变成现实了。军政处长杨宇长长吁了一口X在心底的气。刘伯承司令员对他说广我们忘了一句至理名言:有事找群众商量。我们常常在紧要关头,最需要群众的时候,却忘了依靠群众。群众却是在我们无可奈何的时候帮了我们大忙。快行动吧!”老水手走上岸来向司令员说:“我给你们带路,把你们带过淮河,跟我走吧!”部队开始徒涉淮河。几十路人组成一条宽带式的纵队下水。这条宽带伸进淮河,越伸越远,队伍越拉越长。跟着有几条宽带出现在水面上,弯弯曲曲在河上穿行,远看好像几条粗绳把淮河捆住。淮河被驯服,波浪也平稳了。刘伯承司令员不想马上渡河,他要等政治委员回来。邓小平政委驰马赶来,他刚刚赶到部队上,传达了前敌委员会的决定,被电话找回来。一见司令员就问广什么灵丹妙药可以转危为安?”在这之前,前委们的紧张情景,还深深地扣住人们的心啊!刘伯承司令员往河上一指,看到大队人马渡河的情况,两个人笑了。河上,是中原局、总部两万多人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的进军场面。先头部队已经到达彼岸,传来胜利的欢呼声。陈冉道、王近山两个纵队也在一夜之间渡过了淮河。蒋介石闻听刘伯承过了淮河,把他几个军甩在淮河北岸。大骂将领无能。刘伯承这么难对付,他简直不能想像。怎么会当国军即将合围之际,刘伯承一夜工夫把几万人渡过淮河上了大别山?蒋介石立即下令:张淦、罗广文、吴绍周南渡淮河,追击刘伯承。张淦自包信集,吴绍周自驴河店,罗广文自正阳分路南下。他们都是一夜工失找不到共军,天明一看,不知道共军到哪里去了?在蒋介石的命令下,三路大军向淮河迫近。准备南渡淮河追击刘伯承。淮河北岸大军云集,人山人海,乱乱纷纷,几个军涌在淮河边“吴绍周、罗广文、张淦乘车子赶来,小车艰难地在拥挤的人群串.开动,为什么人都涌在河岸上不想法渡河?把河岸挤得水泄不通。他们的车子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到达河边。只见淮河猛涨、奔腾咆哮,浊浪滔天。风大浪急,势不可当。廷绍周呆在那里了。廖运周面无表情。他命炮火猛烈射击,用虚张声势的办法瞒过了吴绍周。他担心的是刘邓大军过淮河这一道关。当他的部队受命追击刘伯承南渡淮河,他的师又走到最前边,他是多么为难啊!当走到淮河跟前,淮河水涨了、已经无法渡河,心中暗喜。他找到吴绍周广请军座指示。”

吴绍周问广河水什么时候涨的?”

廖运周说:“我们赶到,看到水头一丈多髙,呼啸着从上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