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本手册管公司
33676900000091

第91章 财务管理(11)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投资决策指标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类型的决策指标计算方法、决策规则及地位作用各不相同。

1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按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将决策指标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两类。静态指标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直接将不同期间的现金收支进行对比,计算经济效果,因而又称非折现现金流量指标,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等指标。动态指标在计算过程中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采用统一的折现尺度,将不同期间的现金流量换算到一个可比的基础之上,进而计算出项目的经济效果,因而又称折现现金流量指标,包括净现值、获利指数、动态投资回收期和内含报酬率等。

2正指标和反指标

按指标的性质和范围不同,可将决策指标分为正指标和反指标两类。指标数值在一定范围内越大越好的称为正指标,例如平均报酬率、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和获利指数等均属正指标;指标数值在一定范围内越小越好的称为反指标,例如投资回收期即属该类指标。

3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

按指标的数量特征,可将决策指标分为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绝对量指标是指以单一量纲表示的、以绝对数指标值大小为判断优劣标准的决策指标,如以时间为计量单位的投资回收期和以价值量为计量单位的净现值指标即属此列。相对量指标是指由两个相同或不同量纲的指标进行对比而形成的、以对比值(相对数)大小为判断优劣标准的决策指标,如获利指数指标和内含报酬率指标即属相对量指标。

4主要指标、次要指标和辅助指标

按决策指标在项目决策中的重要性和相对地位,可将决策指标区分为主要指标、次要指标和辅助指标三类。例如,在常用的项目投资决策指标中,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为主要指标,获利指数、投资回收期为次要指标,平均报酬率为辅助指标。

五、投资决策指标比较

按照决策过程中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将项目投资决策指标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两大类,并分别对这两类指标中常用的决策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作了介绍。那么这些指标之间有何区别?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呢?现对这些指标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一)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的比较

(1)静态指标忽视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将不同时点上的现金流量简单对比,对于跨期的项目投资决策来说是不科学的;而动态指标则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将不同时点上的现金流量折现处理后再进行比较,比较科学。

(2)静态投资回收期只能反映投资回收的速度,不能反映项目盈利水平,并且忽略了资金时间价值,因而夸大了投资的回收速度。

(3)对于有效寿命期不同、现金流量发生时间不同的投资项目,静态指标由于忽视资金时间价值而缺乏鉴别能力;而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和获利指数等动态指标却可以合理鉴别。

(4)静态指标中的平均报酬率由于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而夸大了项目的盈利水平;而内含报酬率IRR是在预计现金流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后计算的真实报酬率,相对比较客观。

(5)作为静态指标中静态投资回收期的判别标准——目标投资回收期的确定具有较大的主观性;而动态指标中的净现值、内含报酬率都可以以企业的资金成本为比较对象,而企业的资金成本是可以通过分析、计算得到的,因而这一取舍标准符合客观实际。

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在项目投资决策的客观性、准确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对于长期投资决策来说,动态指标更加可靠。但静态指标具有简明、易懂、操作简便等特点,因此在项目的初选阶段往往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动态指标比较

1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的比较

在单个项目采纳与否的决策中,两者的评价结论是一致的。但在互斥决策中,当初始投资额不同或现金流量分布不同时,二者的评价结论有时会有所差别。因为内含报酬率是相对数,仅反映项目本身的收益水平,而净现值是项目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绝对额,获得最大收益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因此,在互斥方案选择时,若二者存在差异,应以净现值指标为主。另外,两个指标下,企业的再投资回报率是不相同的,净现值以资金成本或必要报酬率为再投资回报率,而内含报酬率法下则假设再投资按内含报酬率水平增值,因此在互斥决策中,当项目现金流量分布不同时,也会出现不同的结论。

2净现值与获利指数的比较

两个指标计算过程中使用的信息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单个项目采纳与否的决策中二者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但当初始投资额不相等时,两者的评价结论会出现分歧,因为净现值是绝对数,而获利指数是相对数,只反映投资回收的程度,最高的净现值符合企业的最大利益。所以,在无资金限量的互斥方案决策中,应选择净现值较大的项目。

总之,在采纳与否的决策中,3个指标的结论相同,均可以采用。但在原始投资额不相等的互斥决策中,内含报酬率和获利指数两个指标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而净现值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正确的。

证券投资管理

证券投资是一门学问,它包括证券投资的理论、程序、方法等。证券投资者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合理地投资,使投资收益最大化。

一、证券的特点和分类

证券是用以表明各类财产所有权或债权的凭证或证书的统称。证券持有人有权按其券面所载内容取得应有权益。在广义上,主要包括金融证券(如股票、债券、基金证券等)、货币证券(如存款单、银行券、票据、支票等)、财务证券(如货物单、提货单等)、凭证债券(如收据、借据等);在狭义上,特指金融证券。本章所涉及的证券也是特指金融证券。

证券的基本特征包括法律特征和书面特征。前者指证券反映的某种法律的行为结果,其出现、存在、使用以及所包括的特定内容都由法律规定并受法律保护;后者指证券一般采用书面形式,具有一定的格式。

(一)有价证券的特点

有价证券是代表资产所有权或债券的法律证书,即代表一种经济权利。有价证券的持有者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有价证券同时是金融工具、投资工具,也是一种投资凭证。公众通过有价证券的买卖、转让、抵押、继承,来参与投资。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权益性。证券是资本所有权或债权的书面证明,它表明持券人拥有与证券相对应的经济权利。

(2)流通性。证券可以在市场上不断转让和变现,证券投资者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买卖证券。所以,证券总是在市场上不断流通。

(3)机会性。证券市场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证券市场呈现价格差异并且不断变化。正是因为证券市场价格的这种差异和变化,给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或投机时机。

(4)风险性。由于证券市场的变化或证券发行者的原因,使投资者获得预期的收益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使得证券市场上的投资活动都存在着风险。

(二)证券的分类

为了加强对证券投资管理,提高对外投资收益,必须分清证券的性质。下面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证券进行分类。

1按证券发行主体分类

按证券发行主体的不同,证券可分为公司证券、金融机构证券和政府证券。

公司证券是指公司为筹集投资资金或与筹集投资资金直接相关的行为而发行的证券。其主要包括公司股票、公司债券、优先认股权证和认股权证等,其中认股权证是证明持有者拥有购买公司发行的一定数量股票的专有权凭证。

金融机构证券是指银行、保险公司、信用社、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为筹集经营资金而发行的证券。其主要包括金融机构股票、金融债券、定期存款单、可转让大额存款单和其他储蓄证券等。

政府证券是指政府财政部门或其他代理机构为筹集资金,以政府名义发行的证券。从形式上分,政府证券主要包括国库券和公债券两大类。国库券一般由财政部发行,用以弥补财政收支暂时性的不平衡。公债是指为筹集建设资金或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一种债券,有时也将两者统称为公债。中央政府发行的证券称国家公债或国债,地方政府发行的证券称地方公债或地方债。

2按证券收益分类

按收益的固定与否,证券可分为固定收益证券和变动收益证券。

固定收益证券是指持券人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取得固定的收益,并预先知道取得收益的数量和时间,如固定利率债券、优先股股票等。

变动收益证券是指因发行公司或机构经营业绩的变化或其他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使其收益也随之变化的证券。如普通股、浮动利率债券等皆属此类证券。

一般来说,变动收益证券比固定收益证券的收益高、风险大,但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固定收益证券的风险要比变动收益证券的风险大。

3按证券所体现的权益关系分类

按证券所体现的权益关系的不同可分为债权性证券、权益性证券、混合性证券和投资基金。

债权性证券即债券是一种必须定期支付利息、按期偿还的证券,如公司债券、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等。

权益性证券是一种既不定期支付利息,也无偿还期的证券。它以投资者所持此种证券的比例来代表在被投资企业所占权益的份额。在被投资企业盈利的情况下,投资者可按其权益比例分享企业净收益,获得股利收入,主要是指普通股票。

混合性证券是兼有股票的特点和债券特点两重性的证券,主要指优先股。一方面它和债券相似,定期获得固定的收入,另一方面它却没有偿还期,也表示占有被投资企业一定的权益,在特定条件下,也可分享被投资企业的部分红利。

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制度,由基金发起人以信托、契约或公司的形式,通过发行基金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委托由投资专家组成的专门投资机构来进行专业的资金投放和投资管理,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分享投资收益,并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一种证券。

4按募集方式分类

按募集方式的不同,证券可分为公募证券和私募证券。

公募证券是指发行人通过中介机构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的证券。这种证券的发行交易审批比较严格,并采取公示制度。

私募证券是指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发行的证券,其审查条件相对宽松,也不采取公示制度。私募证券的投资者多为与发行者有特定关系的机构投资者,也有的是发行公司企业的内部职工。

由上可知,证券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企业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应根据不同的投资目的、具体的资金规模和风险承受能力作出有效的决策,确保获得最佳的投资收益。

二、证券投资的目的

证券投资的目的指导投资行为,企业进行证券投资,首先要明确投资的目的。一般来讲,常见证券投资的目的如下。

1进行多样化投资,分散投资风险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认为,“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即要将资金投放于多个相关程度不同的项目,实行多元化经营,能够有效地分散投资风险。当某个项目的经营出现不景气状况,其他项目可能会获取较高的收益。

2利用闲置资金,增加企业收益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有时会出现资金闲置、现金结余较多的情况,这时就可以将资金投资于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谋取投资收益。投资收益主要表现在股利收入、债券利息收入、证券买卖价差的资本利得等方面。同时,有时企业资金的闲置是暂时性的,投资于流通性较强的有价证券,能够随时变现并增加收益。

3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增强偿债能力

资产流动性强弱是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安全性的主要因素。除现金等货币资金外,有价证券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在企业需要支付大量现金,而现有现金储备不足时,可以通过变卖有价证券来迅速取得大量现金,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及时支付。

4扩大影响,增加市场份额

企业为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增加市场份额或影响力,需要控制某些特定企业。如果企业的控制目标是上市公司,就可以通过在证券市场上购入目标公司的股票,最终通过股权控制目标公司。

三、证券投资的方式

进行证券投资,通常有四个步骤,它们分别是:选择投资对象、开户与委托、交割、过户。

1选择投资对象

为能够达到投资目的,首先要选择好正确的投资对象。一般来讲,如果企业进行证券投资的目的是寻求未来稳定的收益,就应该选择那些收益稳定、信誉较高的债券(如国债)或优先股作为投资对象。如果企业进行证券投资是为了分散投资风险,就应该在重视投资行业选择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企业股票作为投资对象。如果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强,又有专业的投资人才,投资的主要目的又是为了盈利,则可以适当地选择某些盈利能力较强的股票。

选择投资对象时,除考虑投资对象本身的特点外,还应该注意政治、经济环境对投资对象的影响。比如,如果企业希望投资能够取得较高的收益水平,则应该适当地选择经济增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的地区的企业所发行的证券等等。

2开户与委托

证券投资大多要通过证券交易所进行(如我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等),而一般的投资者不能直接进入证券交易所,因此,其证券交易必须通过那些有资格进入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证券商(作为经纪人)代为进行。这样,证券投资者就面临着一个选择适当的证券商作为自己的经纪人的问题。选择经纪人时,要考虑经纪人的资金实力、操作经验和特长、服务水平和信誉等多方面的因素。选定经纪人后,投资者要在经纪人处开立户头,从而确立委托买卖关系。投资者开立的户头分为现金账户和保证金账户两种,其中现金账户要求投资者在购入证券时,必须支付所需的全部资金;而保证金账户的开立者在购入证券时,只要支付一定数量的资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