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本手册管公司
33676900000084

第84章 财务管理(4)

事实上,现在的海信集团已步入了高速扩张期,由原来单一生产彩电扩展到家电、计算机、通信等三大主导产业。其中海信空调在变频空调市场中占有8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家用计算机排名第三,彩电排名第四。同时,海信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从1993年的84%降到了2001年年初的57%,到2001年6月,又降了2个百分点,远低于国内绝大多数同行70%左右的资产负债率水平。

运用古代兵法中以战养战,步步为营的策略,海信集团采取以项目养项目,稳扎稳打的步骤。上面所谈到的海信集团的空调项目就是成功之举。现在,这一项目已成为会下金鸡蛋的母鸡。现在母鸡开始带小鸡了。

当年,海信集团由原来的彩电单一类产品起家,借空调项目切入市场,海信空调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海信电视的利润积累。在争得家电、计算机市场一席之地后,海信集团现在又把下一个主要目标放在通信产业。今天,海信空调这只会下金鸡蛋的母鸡,又开始为第三代移动通信专案项目(CDMA)贡献资金。

在海信集团,对财务的分析和考核是家常便饭的事。每月经营会议的管理层讲评,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财务分析讲评。“我们财务分析的原则是:从财务的角度来看经营,从经营的观点看财务”。分析内容包括,主要产品的毛利率及其分布、新产品的试制情况、存货周转情况、经营活动收支情况、应收款项账龄分析、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指标,通过这些数据来对集团总体财务状况以及各子公司的特点及共同性进行分析,进而了解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在财务讲评时,海信集团注意抓典型、抓两头,做得好的公司和不好的公司都要在会上分析各自的原因和问题,收到学习、提高之效。

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经过高速发展阶段后,海信集团始终坚持着稳健的财务战略,其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也曾强调,在企业发展速度和财务健康选择上,海信宁可牺牲前者,也要保持企业财务的健康。我们认为这样的财务管理战略是比较传统的,尤其是在高端技术产品的行业,采取这种财务管理战略是比较保守的,但它却能保持公司的长远的发展,使得公司成功地从彩电类单一产品起家,快速扩展到家电、计算机、通信等三大产业,而且还成功地利用这个项目为第三代移动通信专案项目(CDMA)贡献资金。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财务管理是保证企业长治久安和迅速发展的关键管理环节之一。基于环境和发展阶段的不同,企业可能有不同的财务管理风格,采用不同的财务管理策略,或是稳健,或是激进,但无论如何,企业要想做到生存和发展的“鱼”与“熊掌”兼得,就必须有正确的理财战略和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体制

一、财务管理体制的含义及其属性

这里所讲的财务管理体制是指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协调企业同各方面财务关系的制度。一般而言,涉及财务责任、财务权限、财务利益等方面,主要包括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和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两部分。

财务管理就其本质而言是对各种财务关系的处理。处理和协调各种财务关系必须依据一定的规则,当这种规则制度化时,就形成了财务管理体制。财务关系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财务关系就是财权和财力的分配问题、集中与分散的问题,因此,财务关系的实质,也就是通过为财权和财力分配建立一定的制度化规则,处理和协调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

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主要应规范企业对外财务行为和财务关系,规范企业内部的财务运行方式和财务关系,确定企业财务法规制度体系。

二、我国宏观财务管理体制变革

宏观财务管理体制是指企业总体财务管理体制,它主要是解决企业对外的财务行为和财务关系问题,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方面。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一直处于变动之中,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着力解决政企不分,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离的问题,使企业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依据,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变革也非常剧烈。

1993年实施“两则”前我国宏观财务管理体制的变革内容。①国有企业流动资金供应和管理体制的改革:1959—1960年,实行全额信贷,停止财政银行“两口供应”制度;1961—1982年,恢复“两口供应、分别管理”制度;1983—1992年,实行银行统一管理流动资金的制度。②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资金管理体制:1958—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曲折发展;1979—1992年全面改革折旧制度和扩大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来源。③成本补偿制度的改革:1984年以前和1984年—1992年两个阶段。

我国自1993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这是建国以来财务、会计制度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改革。与原来的财务、会计制度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重大突破:①统一规范了境内所有企业(不同所有制)的财务、会计制度;统一规范了承包、租赁等不同经营形式的财务、会计制度。②建立了资本金制度,实行资本保全原则。③取消专用基金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制度,企业的资金不再划分为固定基金、流动基金和专用基金,改由企业统筹运用、统一管理。④改革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简化归并了固定资产的分类,实行分类折旧,适当缩短了折旧年限。⑤改革了成本管理和核算制度。⑥实行备抵法,建立了坏账准备金制度。⑦规范了企业利润分配顺序。⑧采用国际通用的财务报表体系。

随后又进一步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从1994年1月起,国家全面推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改革,具体途径为统一企业所得税率,实行比例税制,统一、规范企业所得税税基;逐步建立国有资产收益按资分利、按股分红的分配制度;取消对国有企业征收的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国家预算调节基金;取消企业包税,强化税收征管,等等。

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已经在企业流动资金供应、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开支范围、利润分配制度方面已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我国的财务管理体制目前还处在一个不断完善的阶段,研究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不仅对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和配合财税、金融、投资、计划等体制的改革也有重要的意义。

三、企业微观财务管理体制

(一)企业微观财务管理体制的内涵

企业微观财务管理体制是指企业内部的财务行为和财务关系问题,其实质是通过财权和财力分配建立一定的制度化规则,以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

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包括作为所有者投资和作为债权人投资。债权人投资所引起的债权人与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仅仅是款项的借贷及利息的支付关系。债权人不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参与企业财务成果的分配。而所有者与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就比较复杂,所有者要承担企业经营和财务上的风险,企业的经营绩效和财务成果直接影响所有者的利益。因此,所有者就不能不要求以一定的方式制约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成果的分配。在股份制条件下,所有者对企业财务的制约,一方面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公司章程的相关条款等实现的;另一方面是通过股票市场上股票的买卖行为得以实现的。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聘请总经理组成经营者,他们直接参与企业各项重大财务决策,组织、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工作和业务,保证公司法人财产的完整和高效运作。显然,经营者对企业的财务运作受到所有者财务意识、要求的制约。

(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研究的内容

建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使企业内部纵向各层次之间、横向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职工个人之间的财务关系得到妥善处理,以便实现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化,进而促进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研究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财务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财务管理的组织体制。财务管理的组织机构,也称财务管理的组织形式,指的是财务管理机构的安排和设置。财务管理的组织体制,是指财务管理组织内部纵向各层次之间和横向各部门之间的财务责任与财务权力的关系及具体规定。

(三)设计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企业的各项财务关系。包括企业与投资者的财务关系,企业与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内部各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关系,企业集团公司与成员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特别是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应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具体明确企业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

2明确企业财务部门的权责。包括负责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检查、分析;具体制订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组织、指导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如实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监督财务收支,依法计算缴纳国家税收并向有关方面报送财务决算;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统一调度资金,统筹处理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包括配合财务部门落实财务预算,检查分析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组织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基层单位的财务控制制度;填报各种原始记录和报表,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4必须充分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及其管理要求。不同的企业其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不尽相同,其财务活动的内容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企业设计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时应充分考虑其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保证工作效率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筹资管理

公司筹资概述

任何一个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资金筹措既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又是企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保证。筹资的数量与结构直接影响企业效益的好坏,因此,筹资在公司理财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公司筹资的含义和动机

公司筹资是指公司作为筹资主体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等需要,通过筹资渠道,以一定的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措资本的活动。筹资活动是企业的一项基本财务活动,筹资管理解决为什么要筹资、从何种渠道以何种方式筹资、要筹集多少资本、如何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等问题。

公司筹资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公司在持续的生存与发展中,其具体的筹资活动通常受特定的筹资动机所驱使。在公司筹资的实际中,这些具体的筹资动机有时是单一的,有时是结合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1设立性筹资动机

资本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基本要素,是企业创建和生存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公司最初创建时就需要筹资,以获得设立一个企业必需的初始资本;在取得验资证明,到工商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后,才能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2扩张性筹资动机

企业因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增加对外投资会产生追加筹资的动机。处于成长时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通常会产生这种筹资动机。扩张性筹资动机所产生的直接结果,是企业资产总额和资本总额的增加。

3调整性筹资动机

企业因调整现有资本结构的需要而产生的筹资动机。资本结构是企业各种筹资方式的组合及其比例关系。一个企业在不同时期由于筹资方式的组合不同会形成不尽相同的资本结构。随着相关情况的变化,现有的资本结构可能不再合理,需要相应地予以调整,使之趋于合理。

4混合性筹资动机

企业同时既为扩张规模又为调整资本结构而产生的筹资动机。这种混合性筹资动机中兼容了扩张性筹资和调整性筹资两种筹资动机,在混合性筹资动机的驱使下,企业通过筹资,既扩大了资产和筹资的规模,又调整了资本结构。

二、筹资的分类

公司通过各种筹资渠道和采用各种筹资方式所筹集的资本,由于具体的属性、期限、范围和机制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类型。进而,不同类型资本的结合就构成具体的筹资组合。

(一)按资本的来源渠道不同,分为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

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内部积累等方式筹集的资本都属于企业的权益性资本或称为股权资本、自有资本。这部分资本是企业依法取得并长期拥有、可自主调配运用的资本。权益筹资的财务风险小,但付出的资本成本相对较高。

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的资本属于企业的债务资本或称借入资本。这部分资本是企业依法取得并依约运用、按期偿还的资本。负债筹资一般承担风险较大,但相对而言,付出的资本成本较低。

(二)按是否通过金融机构,分为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

直接筹资是指资本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筹资形式。在直接筹资活动过程中,筹资企业无须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而是直接与资本所有者协商,采用一定筹资方式取得资本。直接筹资主要有投入资本、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和商业信用等。

间接筹资是指资本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本融通的活动。这是一种传统的筹资类型。在间接筹资活动过程中,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挥着中介作用。它们先集聚资本,然后提供给筹资企业。间接筹资的基本方式是银行借款,此外还有租赁等筹资方式。

(三)按资本的取得方式不同,分为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

内部筹资是指企业在企业内部通过留用利润而形成的资本来源。内部筹资是在企业内部“自然地”形成的,因此被称为“自动化的资本来源”,一般无须花费筹资费用,其数量通常由企业可分配利润的规模和利润分配政策(或股利政策)所决定。

外部筹资是指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而形成的资本来源。企业应在充分利用了内部筹资来源之后,再考虑外部筹资问题。一般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内部筹资的可能性有限;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内部筹资往往难以满足需要。于是,企业就要广泛开展外部筹资。企业外部筹资的方式很多,包括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等,大多都需要花费筹资费用。

(四)按所筹资本使用期限的长短,分为短期资本筹集和长期资本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