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本手册管公司
33676900000060

第60章 行政办公管理(22)

第三阶段——将可能产生污染的污染源清理干净。

第四阶段——对设备进行清扫、润滑,对电器和操作设备进行彻底检修。

第五阶段——制订作业现场的清扫规程并实施。

1打扫地面、墙壁和窗户

在作业环境的清扫中,地面、墙壁和窗户的清扫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地面干净就足以使人的心情变得很愉快,更何况是墙壁和窗户的清洁干净。

清扫时,要探讨作业场地的最佳清扫方法。了解过去清扫时出现的问题,明确清扫后要达到的目的。清理整顿地面安置的物品,处理不需要的东西。全体人员用扫帚清扫地面,将垃圾清除,将附着涂料和油污等污垢清除。分析地面、墙壁、窗户的污垢来源,想办法杜绝污染源,并研究以后的清扫方法。

2画出区域和界线

将地面、窗户等地方清洁以后,要将放置物品的场所明确地予以区分。对什么物品放置在什么位置,应明白无误地予以确认和标志。

标志时,首先要明确决定作业的场地、通道,然后要画定区域界线,因为什么物品放置在什么位置,这是在整理和整顿阶段就要予以确定的。

其次,要注意在决定了消防器材、工具、备件等的位置后,需在相关物上也记上相应的标志。

再次,对空闲区域、小件物品区域、危险和贵重物品区域等也要设法用颜色予以区别。

3杜绝污染源

一说起清扫,常常想的是除去污垢而成为洁净的状态,其实,最有效的清扫是杜绝污染源。清扫一般是用手来进行,而杜绝污染源则需手摸、眼看、耳听、鼻闻,动脑筋,想办法才能实现。只有调动了人体五官的各项功能,才能做到一旦发现污染,就会从难以清扫和有待改善的地方,找到产生污染的源头。

为杜绝外来污染,首先要将窗户密封,不留缝隙;在搬运切屑和废弃物时,要设法使其不要撒落;在运送水和油料等液体时,要准备合适的容器;在作业现场,要检查各种管道以防止泄漏;对擦拭用的棉纱、材料、工具等,要定点放置。

如今,设备的电子化和精密的程度越来越高,为了保持设备能正常地运行,必须要有洁净的环境,所以,必须经常地进行清扫。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人员——行政总监不能将清扫简单地理解为打扫卫生,而应该将其看做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4清扫设备

设备一旦被污染,就容易出现故障,并缩短使用寿命,这是设备运行不灵和发生事故的原因。为了防止这类情况的发生,必须杜绝污染源。污染源大致同设备和日常工作有关。要定期地进行设备和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等方面的检查,经常细心地进行清扫。

要经常对设备和机械、装置内部进行清扫,不要有死角。要了解每台设备的构造和性能,明确其检查的方法;用棉纱和碎布片等擦拭机械设备,检查原来脏的地方;清除注油口和仪表、表面操作部分的灰尘和污垢。

对设备环境检查时要注意:

①所有的设备是否都安置在合适的位置。

②设备的各个方位是否都有充足的照明。

③必要的工、模具的放置场所是否都已明确。

④同周围设备的间隔是否有充足的空间。

⑤通道间的隔断对防止危险是否有益。

设备日常保养时要不定期地进行核查,具体要注意:

①核查注油口周围有无污垢和锈迹。

②表面操作部分有无磨损、灰尘、污垢和异物。

③操作部分、旋转部分和螺丝连接部分有无松动和磨损。

④运转部分有没有发热的现象。

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少量的料头和切屑,灰尘和各种油污也会给现场检修带来一些麻烦。如果采取预防措施,就可大大地减少今后清扫的时间。

预防垃圾和灰尘有些小窍门。例如:

①为防止粉尘和油污飞溅,最好的方法是在可能会发生的部位添加防护罩。

②在油路有渗漏的地方要设法修复;在灰尘排出的地方安装灰尘吸附装置,防止灰尘到处扩散。

③作业时容易产生的废弃物,作业部门要设法进行回收,在作业点安装泻槽或吸收装置。

④要设法杜绝外来污染。

5制订和实施清扫规则

清扫不仅仅是将工作现场打扫干净,还要明确地制订好由谁来打扫;何时打扫;打扫哪里;怎样打扫;用什么工具来打扫;要打扫到什么样的程度(5W1H)等一系列的程序和规则,这是非常重要的。

(1)制订清扫规则的内容。清扫污垢的要点是“从大到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角落到中央”。制订清扫规则要包括以下的内容:

①清扫对象——明确清扫范围(科室、车间等)。

②清扫场所——窗户、通道、设备、工作现场、车床等等。

③清扫的责任人——姓名、小组等。

④清扫的时间——从哪天的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等等。

⑤使用的工具——棉纱、拖布、扫帚、吸尘器、清洗剂等等。

⑥清扫到什么样的程度——制订每台设备和车间的标准。

⑦按照什么方法清扫——清扫的程序。

难以清扫的地方,常常是最容易遗漏的地方。如果对难以清扫的部分不是有意识地去进行专门的清扫,那就永远被忽视了。在清扫计划中应该对难以清扫的部分作出专门的清扫计划。

(2)明确责任人。如果要确保清扫的效果,那么全员参加的意识就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明确各自的责任,就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和值班制,这是特别有效的方法。这会对其中共同使用的工装和工具等物品的管理产生良好的效果,因为这些往往会由于大家都有“应该由别人来做”的疑惑而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将作业现场的空地和设备、备件等进行区分后,必须确定责任人;要求被任命的责任人和执行者要有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对每个空地和设备、备件都要规定清扫方法和程序的手册;进行定期的检查。

(3)检查清扫结果。清扫后要检查效果,具体可以检查以下内容:

①污垢是否清除了。

②是否杜绝了机械设备产生污垢的来源。

③是否对地面(机械设备的周围、通道、堆放物品的场所、办公室、楼梯等)进行了彻底的清扫。

④对地面损坏的地方是否进行了修补和涂覆。

⑤对机械设备是否进行了擦拭和检查等。

五、清洁活动的方法

清洁的目的就是维持洁净的状态,而为了保持清洁,就要不断地进行整理、整顿和清扫,这是最基本的5S活动(换言之,搞好5S是从整理、整顿和清扫的3S开始的)。

1制定专门的手册

整理、整顿、清扫的最终结果是形成“清洁”的作业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动员全体员工参加整理、整顿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人都要清楚应该干些什么,在此基础上将大家都认可的各项应做工作和应保持的状态汇集成文,形成专门的手册,从而达到确认的目的。

清洁手册要明确以下内容:

(1)作业场所地面的清洁程序、方法和清扫后的状态。

(2)确立区域和界线,规定完成后的状态。

(3)设备的清扫、检查的进程和完成后的状态。

(4)设备的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润滑油、油压、气压等部位的清扫、检查进程及完成后的状态。

(5)工厂的清扫计划和责任者,规定清扫实施后及日常的检查方法。

2明确“清洁的状态”

所谓清洁的状态,它包含有三个要素。

第一是“干净”;

第二是“高效”;

第三是“安全”。

这就是缺一不可的“清洁的状态”的三个要素。

在开始时,要对“清洁度”进行检查,制订出详细的明细检查表,以明确“清洁的状态”。例如:

(1)地面的清洁状态应该是怎样的状态。

(2)窗户和墙壁的清洁状态应该是怎样的状态。

(3)操作台上的清洁状态应该是怎样的状态。

(4)工具和工装的清洁状态应该是怎样的状态。

(5)设备的清洁状态应该是怎样的状态。

(6)货架和放置物资场所的清洁状态应该是怎样的状态。

只有明确了这些清洁的状态之后,才可以进行清洁检查。

3定期检查

同清洁的状态相适应的,比保持清洁更重要的要素是保持场地高效率作业。为此,不仅在日常的工作中检查,还要定期地进行检查。检查对象虽然和检查表的相同,但是这些不仅仅是单指“清洁度”,而且是要检查“高效的程度”,效率是定期检查的要点,这同样需要制订检查表。

检查要求现场的图表和指示牌设置位置合适;揭示的内容合适;安置的位置和方法有利于现场高效率运作;现场的物品数量合适,没有不需要的物品。

4环境色彩化

色彩化是指厂房、车间、设备、工作服都采用明亮的色彩。因为一旦产生污渍,就显得很显眼,容易被发现,同时,员工工作的环境也变得生动活泼,工作的情绪也会由此受到良好的影响。

另外,个人着装要朴实洁净,保持个人卫生;对作业现场的区域、设备的安置场所、部件和过道等等要制订相关的清洁规定;要形成“将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的好习惯。

六、清扫与清洁活动的检查

一、购置新车

购置新车必须按合同和有关文件的规定,对车辆清单或装箱清单以及原厂说明书等进行验收并清点附件、随车工具,如有不符应拒绝验收。接收新型车辆时,组织驾驶员、保修工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使用应注意的维修事项和各种需调整的数据。

新车在制造厂规定的保用期限内发现属于制造厂责任的损坏,应由车队或修理厂作出初步分析,请有关单位作出技术鉴定,及时向制造厂申请索赔。赔偿或处理情况应记入车辆技术档案。

新车购进后要及时建立登记卡片,将车辆型号、牌号、车况等各项数据,逐一登记。

二、车辆选购应注意的问题

车辆要不断增加、更新,但车辆的选购并不是越多、越高级越好,而应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适用、经济、配套的原则,有比例地选择各种类型的车辆,以适应多层次、多方面的用车需要。选购车辆既要考虑到车辆的外形美观大方,乘坐舒适,更要考虑到选购车型的质量及技术性能。车辆选购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应考虑现有车辆的利用率能否提高,能否不买新车,而靠提高现有车辆的利用率来解决运输需要。

(2)应考虑买车时资金的来源及资金的多少以及购车后的上牌、燃料供应、配件供应等一系列问题能否得到解决。

(3)应掌握生产用车和生活用车的比例,用有限的资金解决好生产用车的需求是首要的。

(4)应根据车辆的使用性能合理选择车辆。要根据本企业所在地区的道路条件、气候条件等选择合适的车辆,同时还要考虑到本企业、本地区的保修能力,使用经验。根据本企业的使用对象确定选购车型。

三、建立车辆技术档案

车辆技术档案主要记载车辆的来源、投产日期、车辆原值、基本装备、技术性能、逐年行驶里程、修理次数和间隔里程等。

车辆建立技术档案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有利于掌握车辆的使用性能的变化情况,以便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技术措施,充分发挥车辆性能和保证行车安全;有利于掌握车辆的不同使用条件下的技术状况和机件的磨损规律,以便更好地调整保养作业的项目和周期;有利于掌握车辆保修和运行物料的消耗规律,从中找出节约人力、物力的最好途径;有利于为车辆保养、修理和原材料供应计划的编制和对车辆进行技术鉴定提供依据;有利于为改进车辆结构、性能和配件生产以及科研工作提供有关的技术资料和数据。车辆使用与保养管理

一、车辆的启用

新购车辆及经过大修的车辆在正式投入使用前,需要办理申报牌照、领取行驶证、上缴养路费、车船使用税、买车辆保险等手续。同时应根据厂家说明书或有关技术规定对车辆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紧固、润滑、调整后,严格按照定车、定人的原则投入磨合期的适应性使用。

二、制订汽车管理、使用规定

汽车使用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车辆调度、使用和管理的章程和规范。汽车管理、使用制度应当包括本企业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使用的范围和对象(即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车,什么人可以坐车),车辆调度的原则和程序,运输费用的管理和使用,汽车队的机构、编制,领导体制和职责任务以及特殊情况的用车、外部门用车、私人用车、车辆外租的审批权限和收费标准等。

三、车辆的计划调度方法

车辆的调度是指根据本企业的车辆使用管理规定和当天的用车量的大小,包括:乘车人数、次数、行车线路和急缓程度,有计划地安排使用车辆。调度在企业车辆使用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调度工作的程序:

(1)做好用车预约。如在当班用车一小时前预约,下午用车上午预约,次日用车当日预约,夜间用车下班前预约,集体活动用车两天(或3天)前预约,长途用车3天或一周前预约,拉运生活物资用车5天前预约等。调度时对每日用车要做到心中有数。预约车辆要做好登记。

(2)做好派车计划。根据掌握的用车时间、等车地点、乘车人单位、乘车人姓名、乘车人数、行车路线等情况,作出计划安排。

(3)做好解释工作。对未能安排上车辆或变更出车时间的用户应及时说明情况,做好解释工作,以减少误会,避免造成误车、误事。

调度工作应做到原则性强,科学合理,灵活机动。也就是坚持按制度办事,掌握企业车辆使用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没有明确规定而确实需要用车的紧急情况,要从实际出发,灵活机动,恰当处理,不能误时、误事。

四、汽车保养的管理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零件的磨损也不断增大,车辆技术状态逐渐变坏,其结果是使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不断降低。为了及时恢复车辆的技术性能,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其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使用的可靠性,减少燃料器材的消耗,延长车辆大修的间隔里程,必须及时对车辆进行修理和保养。

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和按照汽车计划预防保养制度的要求,车辆的技术保养分为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

一级保养以润滑、紧固为中心。其主要内容是:检查车辆外露部位的螺栓、螺母,按规定在润滑部位加注润滑脂。检查各总成内润滑油平面,加添润滑油,清洗各个空气滤清器,排除发现的故障。汽车在一级保养后,应达到车容整洁、装备齐全、连接牢固、滤清器畅通、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电、油嘴齐全、润滑良好。

二级保养以检查、调整为中心。二级保养除执行一级保养的作业项目以外,主要检查、调整发动机底盘及电器设备的工作状况并完成一些附加的小修项目。

三级保养是以总成解体、清洗、检查、调整、消除隐患为中心,以便改善其技术状况并做好技术鉴定。

车辆调度与封存管理

车辆的调度就是车队负责人或专职调度人员根据企业车辆使用管理规定和当天的用车量大小,包括乘车人数、次数、行车线路和急缓程度,有计划地安排使用车辆。调度在车辆的使用管理中十分重要。解决企业普遍存在的用车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除了严格控制无关人员乘车,压缩用车量之外,最主要的是充分发挥调度在连接、协调用车部门同车队之间的关系上的纽带作用。调度工作做好了,就可以充分发挥汽车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的用车要求。

一、车辆调度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