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可以把各种物料基本分成四类:战略性物料、瓶颈物料、重要物料和一般物料。针对这四种不同的物料,可以考虑采取表5-1所示的不同的管理策略组合。下面就这四种不同物料的特点以及相应的管理策略作更详细的讨论。
(一)战略性物料
战略性物料的特点是:采购量大,本身价值昂贵,其质量的好坏对企业产品会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能够提供这种物料的合格供应商不多,企业要想从外购改为自制也不是能简单做到的,因此这类物料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战略性意义。基于这些特点,企业对于战略性物料的采购管理策略首先必须致力于与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的、战略伙伴式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基本特点是保持“双赢”,即通过致力于合作使供应商也得到应有的好处。唯有这样,才有可能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在具体的管理策略上,由于这种物料本身价值昂贵、库存占用资金大,必须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和需求预测,并尽可能地进行严格的库存控制。同时,由于有一定的供应风险,还必须设置一定量的安全库存,对突发事件有所准备。
(二)瓶颈物料
瓶颈物料的基本特点是这种物料本身的价值可能不太昂贵,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并不高,但是获取这种物料有一定难度。例如,难以找到合格的供应商;供应商的距离较远,而又缺乏可靠的运输保障;该物料属于专利产品,供应商占优势地位等。因此,对于这种物料的供应商,应该根据情况采取灵活的策略,例如,对于供应物料质量有问题的供应商,致力于帮助他们改进;对于占优势地位的供应商,致力于与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等。在采购和库存策略上,需要考虑设置较高的安全库存,并采用较大的订购批量。此外,还应在企业的整体生产运作安排上考虑替代方案,并预先制订备用计划。
(三)重要物料
重要物料的基本特点是供应市场比较充足,但该种物料本身价值昂贵、库存占用资金大。因此,这种物料的基本管理策略应该是总成本最小,为此,需要在库存管理上多下工夫,尽量减少总库存量。对于供应商管理来说,没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与供应商建立密切关系,保持一般合作关系即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买方还有可能建立采购优势地位。
(四)一般物料
一般物料的基本特点是小件物料,本身价值不高,市场上也容易获得,但这类物料往往种类繁多,能够占到企业全部采购种类的一半以上。因此,对于这类物料,所应采用的基本管理策略是管理成本最小化。在库存管理上,有可能采用经济批量等优化方法,并尽量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简化管理程序,提高业务效率。在企业的整体生产运作安排上,应致力于标准化,以减少物料的种类。
四、准时采购管理
(一)准时采购的概念
准时采购是与供应商签订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数量的原材料的协议。这意味着可能一天一次、一天两次甚至每小时好几次提供采购物资,这个方法与传统的早在生产之前就把采购物资大批量送到的方法形成鲜明对比。准时采购减少了采购批量、压缩了采购提前期,有效地降低了物流成本、缩短了采购周期。
(二)实施准时采购的好处
准时采购的最终目标是为每种物资或几种物资建立单一可靠的供应渠道,其结果是从总体上大大减少了供应商的数量。通过减少供应商数量实施准时采购的公司可以获得以下好处:
1保证质量
在产品设计的早期阶段,供应商的参与保证了其一贯地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2节约资源
供应商数量有限时,买方在时间、出差和工程上的花费能够大大减少。
3降低成本
向同一个供应商采购的物资数量越多,买方的最终成本越低。
4赢得供方关注
在准时采购情况下,供应商会更加留心买方的需要,因为买方代表了大笔的交易。
5节省工具成本
因为买方经常提供工具给其供应商,所以集中向一个供应商采购必然能节省大笔工具成本。
6减少风险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关系能够鼓励供应商对买方的忠诚,减少买方零件供应中断的风险。这也许是最重要的一个好处。
(三)企业如何进行准时采购
企业进行准时采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供应商的选择
(1)供应商数量很少。
(2)供应商与公司邻近。
(3)从同一供应商那里持续进货。
(4)积极采取措施使满意的供应商在价格上富有并保持竞争力,使距离较远的供应商在分布上相对集中。
(5)投标竞争主要限于新设计的零部件。
(6)抵制供应商业务的纵向集成和转产。
(7)鼓励采购部门向其供应商准时采购。
2数量要求
(1)平稳的产出率(起码的先决条件)。
(2)小批量、多批次交货。
(3)长期供货协议。
(4)很少或免除文书工作。
(5)每次交货数量有所变化但合同期内总数一定。
(6)很少或不允许超量送货或送货不足。
(7)鼓励供应商以准确的数量进行包装。
(8)鼓励供应商减少生产批量(或存储未加工原料)。
3质量要求
(1)很少强迫供应商提供不必要的产品说明。
(2)帮助供应商达到质量要求。
(3)与供应商质量保证人员关系密切。
(4)鼓励供应商使用过程控制图代替抽样检验来保证产品质量。
4装运要求
(1)制订国内货运计划。
(2)尽量取得公司自有装运设备的控制权或者签订装运合同;仓储合同,尽量使用专用车进行存储而不是普通的装载工具。
(四)实施准时采购应采取的关键措施
采购部门实施准时采购策略时采取的关键措施有:
(1)减少供应商的数量,单一供应商策略就是从单个供应商那里采购给定类别的全部零件。
(2)让供应商就近设厂,供应商位置邻近对于频繁、按件送货非常必要。
采购部门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些要求取决于公司与供应商建立的关系。供应商是公司长期运营的宝贵财富,是外部合伙人,而不是外部的竞争对手。过去,采购和物料管理的目标总是设法保持两个或更多的供应商,其想法是通过竞争来降低价格并减少供应中断的风险。现今,这种传统的观念正在逐步改变。
库存管理
一、库存的含义
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而言,库存是指企业用于生产或服务所使用的以及用于销售的储备物资。
库存,既是生产、服务系统合理存在的基础,又是合理组织生产、服务过程的保证。即使企业现代化程度很高,周围环境稳定,条件优越,也不能完全实现零库存。至于库存量的多少,应据市场条件及企业的管理水平来决定。一般来说,供应渠道、货源以及运输条件等因素保证程度越差,保持库存的时间应越长,数量应越多;反之,则应该减少。另外,库存的多少还应该考虑库存总费用,库存量的确定应该是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库存总费用最少。
二、库存的种类
对库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种不同的分类:
(一)按库存在生产过程和配送过程中所处的状态进行划分
按库存在生产过程和配送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库存可分为原料库存、在制品库存和产成品库存。
1原材料库存
原材料库存是指企业通过采购和其他方式取得的用于制造产品并构成产品实体的物品,以及供生产耗用但不构成产品实体的辅助材料、修理用备件、燃料以及外购半成品等,是用于支持企业内制造或装配过程的库存。
2在制品库存
在制品库存是指已经经过了一定生产过程但尚未全部完工、在销售以前还要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和正在加工中的产品。
3产成品库存
产成品库存是指已经制造完成并等待装运,可以对外销售的制成品的库存。
(二)按库存的作用进行划分
按库存的作用,库存分为周转库存、安全库存、调节库存和在途库存。
1周转库存
由批量周期性形成的库存称为周转库存。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订货周期,一个是订货批量。由于周转库存的大小与订货的频率成反比,因此如何在订货成本和库存成本之间进行权衡选择是决策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在实践中可采用降低订货费用、缩短作业交替时间和利用相似性扩大生产批量等措施来降低周转库存。
2安全库存
安全库存,又称缓冲库存,是生产者为了应付需求、生产周期或供应周期的不测变化,防止缺货造成损失而设置的一定数量的库存。安全库存的数量除受需求和供应的不确定性影响外,还与企业希望达到的顾客服务水平有关,这些是安全库存决策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在实践中可通过缩短生产周期与订货周期、减少供应的不稳定性、改善需求预测工作和加强设备与人员的柔性来降低安全库存。
3调节库存
调节库存是为了调节需求或供应的不均衡、生产速度与供应速度的不均衡、各个生产阶段的产出不均衡而设置的一定数量的库存。例如,空调、电扇等季节性需求产品。有些季节性较强的原材料或供应商供应能力不均衡时,也需要设置调节库存。
4在途库存
在途库存指正处于运输的以及停放在两个工作地之间或相邻组织之间的库存。在途库存的大小取决于运输时间以及该时间内的平均需求。降低在途库存,可采取缩短生产配送周期的基本策略。
(三)按用户对库存的需求进行划分
按用户对库存的需求特性,库存可分为独立需求库存和相关需求库存。
1独立需求库存
独立需求指用户对各种物品的需求之间没有关系,可以分别确定,其需求很难预测。此库存在制造业中只占很小部分,但在医院、商品批发和零售业中却占有重要地位。
2相关需求库存
相关需求指与其他需求有内在相关性的需求,可以根据对最终产品的独立需求精确地计算出它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是一种确定型的需求。
三、库存成本
库存的本质就是可以用于未来的资源在一定时期内的闲置,这种闲置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就是库存成本。库存成本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一)置存成本
置存成本属于库存物品所花的直接费用,包括占用资金的利息、储藏保管费用(仓库折旧和维修费用、搬运费用、管理人员的费用等)、保险费用、库存物的价值损失费用(各种原因造成的损坏与变质,如虫蛀、鼠咬、锈蚀、霉变、干枯、挥发等)。
(二)机会成本
将资金用于库存,企业就失去了将这些资金用于其他项目投资的机会;另外,由于库存量不足造成缺货损失也是另一种机会成本。
(三)质量成本
因为库存数量过大,待用物料质量问题将被延时到使用过程中才能被发现,从而造成产品质量方面机会成本的增大,这被称为库存质量成本。
(四)协调成本
生产企业各工序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在制品、相关制品和物料,缓慢的移动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参与协调,增加了管理费用,这被称为库存协调成本。
(五)订货成本
订货成本指每次订货所需的联系、谈判、运输、检验、准备以及处理各种文件的费用总称。
四、库存的利弊
(一)库存的作用
库存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改善了服务质量
持有一定量的库存有利于调节供需间的不平衡,保证企业按时、快速交货,能避免或减少由于库存短缺或供货延迟带来的损失,从而改善了客户服务质量。
2保持生产的均衡性,提高人员与设备的利用率
一定的库存减少了作业更换时间,防止某个环节原料供应短缺导致生产中断,当需求波动或季节性变动时,使生产均衡化。
3节省了订货费用和作业交换费用
如果通过持有一定量的库存增大订货批量,就可以减少订货次数,从而减少订货费用;如果加大生产批量,就可以减少作业交换次数,从而节省作业交换费用。
4防止缺货
维持一定量的库存,可以防止缺货的发生。商店没有一定量的货物库存,顾客就买不到东西;酒店没有一定的床位库存,游客就不能入住;在生产过程中维持一定量的在制品,可以防止因缺货而中断生产。
5避免因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
企业对有涨价可能的物资会加大库存量,也会通过加大订货量以获取数量折扣。
(二)库存的代价
库存的作用是相对的。客观地说,任何企业都想把库存压到最低,无论是原材料、在制品还是成品,这是因为库存还会给企业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库存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占用大量资金
通常情况下,库存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为20%~40%,库存管理不当会形成大量的资金沉淀。
2掩盖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库存可能被用来掩盖产品、零部件的质量问题以及工作中的失误等,如计划不周、采购不力、生产不均衡、市场销售不力等管理问题。
3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与管理成本
库存材料的成本增加直接增加了产品成本,而相关库存设备、管理人员的增加也加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五、库存管理方法和策略
(一)库存管理的衡量指标
衡量库存的方法有许多种,但在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衡量指标有:平均库存值、可供应时间和库存周转率。
平均库存值是指全部库存物品的价值之和。之所以用平均,是因为这一指标是指某一段时间内(而不是某一时刻)库存所占用的资金。这一指标可以告诉管理者,企业资产中有多大部分是与库存相关联的。企业管理人员可根据历史数据或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来衡量企业的情况。
可供应时间是指现有库存能够满足多长时间的需求。这一指标可用平均库存值除以相应时段内单位时间的需求得到,也可以分别用每种物资的平均库存量除以相应时段内单位时间的需求得到。
库存周转率可用下式表示:
库存周转率=年销售额年平均库存值
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式中分子、分母的数值均应指相同时间段内的数值。库存周转越快表明库存管理的效率越高。库存周转率对企业经营中至关重要的资金周转率指标也有极大的影响作用。
(二)库存管理方法
1定期库存控制法
定期库存控制法是以固定盘点和订购周期为基础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它是按规定时间检查库存量并随即提出订购,补充至库存储备定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订购批量=平均每日需要量×订购周期+订购时间间隔+保险储备量-现有库存量-已订购未交量
此法适用于生产稳定、有一定供货周期的特殊物料以及集中订购的少量需要物料。
2定量库存控制法
定量库存控制法是以固定订购点和订购批量为基础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即当实际库存量降低到订购点时提出订购,每次订购数量相同,但订购时间不固定。其计算公式如下:
订购点=平均每日需要量×备用天数+保险储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