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本手册管公司
33676900000115

第115章 财务管理(35)

现金股利是以现金支付的股利,它是股利支付的主要方式。公司支付现金股利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公司要有足够的未指定用途的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二是公司要有足够的现金。

由于现金股利会减少公司的现金,影响到资产的变现能力,所以公司在发放现金的同时,应该采取措施吸引投资者将其获得的股利再次投资到公司中来。比如说服股东将分得的现金股利购买公司的新股,用于公司再投资等。

现金股利按发放的稳定性与规律性,可以分为正常股利、额外股利、清算股利三种形式。

(1)正常股利。指公司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有把握确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能够按时、按量支付股利。这部分股利也称股息,因为其稳定性与债券的债息相似。

(2)额外股利。由于某种原因公司不愿意对某些股利定期支付做出保证,或者没有能力做出保证,因而这部分股利称为额外股利,又称为分红,表示与股息的区别。额外股利的发放与否、发放多少完全由当期的收益状况和投资决策决定,正常股利与额外股利都是对股东权益和税后利润的分配。

(3)清算股利。指公司清算资产时,将偿付债权人之后的剩余部分在股东之间所进行的分配。清算股利不是来源于公司的现金和留存收益,而是来源于公司资产的减少。

2股票股利

股票股利是公司以股票形式发放的股利,即按股东股份的比例发放股票作为股利的形式,其实质是增发股票。有两种情况:一是公司以新发行的股票分配给股东;二是当企业注册资本尚未足额时,以其未被认购的股票作为股利分配给股东。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在增资发行新股时,预先扣除当年应分配的股利,再配售给老股东们;也可以在发行新股时增资配股,即股东在不用支付现金及资产的情况下就能得到公司新发行的股票。

3财产股利

企业分配股利的原因在于企业实现了净利润(包括现时净利润和累计净利润)。通常情况下,企业在现金支付能力不足时,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就是发放财产股利。但发放财产股利,可能会掩盖产品的销售过程,规避流转税。西方财务管理中在处理财产股利时首先将财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市价,即视同债券出售,然后按市价作为应付的股利,即视同以出售价款支付股利。在派发财产股利时,需要对用于派发股利的财产进行分割,但企业都有大量的零星股份存在,财产分割往往很难办理,因此,财产股利的形式很少见。

公司采用财产股利支付形式,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减轻现金支付压力。采用财产股利支付形式,不会增加公司的现金流出,因而可以减轻公司的现金支付压力。二是保持公司股利政策的稳定性。当公司财务出现暂时困难,不支付股利势必会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支付现金股利又缺少现金时,采用财产股利支付形式,可以保持公司股利政策的稳定性,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三是保持对其他公司的控制权。当公司为达到对其他公司进行控制的目的,用大量现金购买其股票后,无多余现金发放股利,将所购股票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有利于保持对其他公司的控制权。

财产股利形式会给公司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1)公司中难免有一些股东可能主要靠定期分得的股利维持生计,若公司以财产形式支付股利,他们会将收到的财产出售以获取现金收入。财产在出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会付出代价(即便是有价证券也需向经纪人支付手续费和佣金),这会减少他们的实际收益。他们有可能因此出售手中持有的股票,转而进行别的投资。

(2)财产股利支付形式往往是潜在投资者选择股票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司采用财产股利支付形式,表面上是公司现金短缺的一种表现,但也有可能会被一些投资者认为是公司财务状况陷于困境的先兆,从而会损害公司的财务形象,还会间接影响公司的股价。

公司在选择财产股利支付形式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1)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司为保持股利政策的稳定性,需要发放股利,而又因现金短缺,可选择以财产股利支付形式来减轻现金支付压力。若公司有较多的现金则一般不宜选择财产股利支付形式。

(2)两种具体形式的选择。由于财产股利有两种具体形式,公司在具体确定股利支付形式时应认真思考。一般说来,若公司资金短缺,选择实物股利比较合适,如房地产公司在商品房销售不景气时,以积压的商品房作为股利支付给股东,既可满足股东对股利的分配要求,又可减轻公司的销售压力,缓解公司资金紧张的矛盾。若公司具有支付现金的能力,但为了影响和控制别的公司,可将现金用于购买别的公司的股票,再将股票以证券股利形式支付给股东,以实现投资目的。

(3)股东的意见和要求。与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相比较,股东通常不愿意获取财产股利。由于公司的股利政策最终需经股东大会批准方能实施,因此,在确定选择财产股利支付形式时,应注意公司股东的构成以及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4负债股利

负债股利,是企业以负债形式所确定的一种延期支付股利的方式。公司通常以应付票据的负债形式,确定延期支付股利的责任。股东因手中持有带息的期票,补偿了股利没有即期支付的时间价值,公司则因此而承担相应的利息。此种股利形式通常是在股份公司宣布发放股利后,发生难以预测的财务困难,为维护公司信誉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公司很少用长期债券来抵付股利。如果公司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要以发行公司债券来抵付股利,那就必须事先征得股东大会的批准。

派发负债股利,一方面会相应的减少留存收益,另一方面会相应的增加负债,其实质是权益间的一种转换,即将股东权益转换为债权人权益。因此,派发负债股利后,股东权益总额将减少,负债总额将增加。负债股利事实上很少,董事会在作出分派股利的决定时,若已预见到可能要用负债股利支付的方式,往往会推迟做出分派股利的宣告,或推迟支付股利的日期,甚至不支付股利。

可见,财产股利和负债股利实际上是现金股利的替代。这两种股利方式目前在我国公司实务中很少使用,但并非法律所禁止。

三、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

(一)股票股利

1股票股利

股票股利是公司以发行的股票作为股利的支付方式。股票股利并不是直接增加股东的财富,不会导致公司资产的流出或负债的增加,但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结构发生变化。

股票股利习惯上以现有股票的百分率表示,如某公司宣告发放2%的股票股利,则股东每拥有100股股票就会获得2股新股。

2发放股票股利对股东和公司的意义

公司发放股票股利并没有向股东支付任何资金,对于股东来说,也不可能直接从公司手中收到任何财富。股票股利发放的前后相比,尽管股东手中的股票数量增加,但每一股东对公司权益占有的份额并没有丝毫的改变。每一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权益额不变。因此,从表面上而言,发放股票股利对公司和投资者没有显著的影响,既不增加公司的账面价值,也不增加股票财富。但是实际上,股票股利对公司和投资者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1)对股东而言,股票股利的意义在于:

第一,有时公司发放股票股利后其股价并不成比例下降,这可使股东得到股票价值相对上升的好处。

第二,发放股票股利通常由成长中的公司所为,因此投资者往往认为发放股票股利预示着公司将有较大发展,盈余将大幅度增长,足以抵消增发股票带来的消极影响,这种心理会稳定住股价甚至略有上升。

)税率比收到现金股利所需缴纳的所得税率低,这使得股东可以从中获得纳税上的好处。

(2)对公司而言,股票股利的意义在于:

第一,发放股票股利可使股东分享公司的盈余无须分配现金,这使公司留存了大量现金,便于进行再投资,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

第二,在盈余和现金股利不变的情况下,发放股票股利可以降低每股价格,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第三,发放股票股利往往会向社会传递公司将会继续发展的信息,从而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股票价格。但在某些情况下,发放股票股利也会被认为是公司资金周转不灵的征兆,从而降低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加速股价的下跌。

(二)股票分割

1股票分割及其影响

股票分割是指将某一特定数额的新股按一定比例交换一定数额的流通在外的股份的行为。例如,两股换一股的股票分割是指两股新股换取一股旧股。有时也有逆向分割存在,如两股并为一股,这种方法叫做股票反分割,也叫做股票合并。

股票分割与股票股利非常接近,所以一般根据证券管理部门的具体规定对二者加以区分。例如,有的国家证券交易机构规定,发放25%以上的股票股利即属于股票分割。股票分割后对公司的股本结构和股东权益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股票分割时,发行在外的股数增加,使得每股面额降低,每股盈余下降,但公司价值不变,股东权益总额、股东权益各项目金额及其相互间的比例也不会改变。

假定股票分割后的公司的盈利总额不变,则分割后的每股市价会因此而下降。又由于股票分割对公司的现金流量没有产生效应,它仅仅是改变了股票的发行数目,因此不会对公司的现金流量和股本的总价值产生影响。

2股票分割的主要目的和动机

(1)可以降低股票市价。一般来说,股票价格过高,不利于股票交易活动,通过股票分割降低股价,使公司股票更广泛地分散到投资者手中,增强股票的流通性。

(2)为发行新股作准备。股票价格过高使许多潜在的投资者力不从心,而不敢轻意对股票进行投资。在新股发行之前,利用股票分割降低股票价格,有利于提高股票的可转让性和促进市场交易活动,由此增加投资者对股票的兴趣,促进新股票的畅销。

(3)有助于公司兼并、合并政策的实施。当一个公司兼并或者合并另一个公司时,首先将自己的股票加以分割,可提高被兼并方股东的吸引力。假设甲公司准备通过股票交易实施对乙公司的兼并,设甲、乙公司目前的股票市场价格为30元和3元,根据对对方公司的价值分析,甲公司管理当局认为以1∶10的交换比例对于双方都是合理的。但是1∶10可能会使乙公司股东的心理上难以承受。为此,甲公司决定先按1股变5股对本公司的股票进行分割,然后再以1∶2的交换比例实施对乙公司的兼并。尽管实质并未改变,但1∶2的交换比例更易于使乙公司的股东接受。

四、股票回购

除正常支付股利外,公司还可以通过收回股票的方式向股东支付现金报酬。例如,1973年至1974年间,美国政府限制股利发放,但没有限制股票回收。于是,许多公司通过回收股票的方式向股东支付了大量现金。

(一)股份公司回收股票的方式

1在证券市场上收购

这是股票回收最常见的方法。该行动要受到有关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禁止同时进行新股票的发行和旧股票的回收,并且不允许私下协商回收股票。股票回收数额也有严格限制,不许超过公司已发行股票总额的一定比例。

2对全体或部分股东进行招标回收

即由公司确定一个价格,要求股东将股票售还给公司。这里的回收价格通常高于当时股票的市价,从而吸引股东。回收工作可委托金融机构办理,公司为此支付给金融机构必要的手续费。

3直接与某些主要股东协商收回

这种回收方式是公司采取与个别股东一对一谈判的形式,以适当的价格收回股东手中的股票。这里的价格应保持公正合理,不能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被收回的股票一般并不取消,而是保存在公司内作为库藏股。一旦需要,还可以重新出售。股东从公司股票回收中得到的收益称为资本收益。部分西方国家税法规定,股东的资本收益所得税税率低于股利收入的所得税税率。因此,股东愿意以资本收益形式获益,从而影响到公司的股利政策。

(二)股票回购的意义

对于股东来说股票回购与发放现金股利没太大的差别,是否有利还要具体分析股东所在国度的税收政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对于公司来说,股票回购有以下6个方面的意义。

1股票回购可以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

通过回购公司的股票,可以减少权益资本的比例,加大负债的比例,在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使股东获得更高的收益。当公司认为其股东权益资本所占比例过高而负债比例过低时,就可能通过对外举借债务,并用举债所得到的资金回购自己发行在外的股票,以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

2巩固或转移公司的控股权

有些公司的大股东为了使其所代表股份公司的控股权不被改变,以公司自身名义或通过自己的关联公司回购自己的股份。有些股份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了保证不改变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在公司管理中实现自己的意志,有些时候也采取回购股份的方式分散或削弱原控股股东的控股权。

3提高每股收益

由于财务上的每股收益指标以流通在外的股份数作为计算基础,不少股份公司基于自身形象、上市需求和投资者渴望高回报等原因,采取了股票回购并库存自身股份的方式来提高每股收益指标,减少实际应支付的红利的股票数量。

4稳定公司股价

过低的股价会降低人们对公司的信心,使消费者对公司产品产生怀疑,削弱公司的竞争力及在股票市场上的融资能力,影响未来的发展。公司在其股价过低时可以通过回购公司股票来维护公司的形象。此外,为使市价发行的新股顺利地被投资者接受,上市公司也经常在二级市场进行股票回购,以稳定交易和提高股价。

5避免股利波动

当公司拥有多余资金而又没有把握长期维持高股利政策时,以股票回购的方式将多余资金分给股东,可避免过大的股利波动。

6作为公司的反收购策略

股票回购可以减少流通在外的股份数,提高股票价格,使收购方收购难度加大。

(三)股票回购的缺陷

(1)公司回购股票会减少公司的投资机会,缩小公司的经营规模。

(2)股票回购,会让投资者产生公司管理当局无良好投资计划的印象,从而会损害公司的财务形象。

(3)公司在股票回购时,若价格定得不合理,会使公司在经济上蒙受损失。

(4)公司如果经常性地回购股票,会有操纵股价之嫌。

(四)股票回购应注意的问题

1遵守法律制度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