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赚钱不难—轻松赚钱的108法
33675300000013

第13章 把握机遇,致富靠信息(3)

1982年是美国钢铁工业严重衰退的一年,粗钢产量比1981年下降了401%。美国当年7家最大的钢铁公司亏损总额达16亿多美元。其中第七大钢铁公司——伯利恒钢铁公司因为不堪亏损重负,不得不关闭其在纽约的拉卡丽纳分厂及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约翰斯顿分厂,结果导致近万工人失业。当时排第11位的麦克罗斯钢铁厂因当年亏损2亿多美元,不得不在当年7月宣布倒闭,使4000多名员工失业。此时,钟新华却乘势买下麦克罗斯钢铁公司,壮大了自己的钢铁经营实力。

那么,在美国钢铁工业处于一片哀鸣之时,为何钟新华却收购钢铁厂,扩展业务呢?这说明钟新华有超人的“识势”和“驭势”的本领。用一位熟悉他的人的说法,谭氏致富的秘诀在于在“葬礼”时买下公司,在“婚礼”时卖出产权。

起初,人们普遍对钟新华花大笔钱收购面临倒闭企业的做法,感到莫名其妙,有人称他是“喜欢冒险的赌徒”。事实上,钟新华有其独到的谋算。他在全美国钢铁业萧条之时买下倒闭的钢铁厂,是经过深入观察和分析后才采取的行动。其一,他认识到当时的萧条是个暂时现象,乌云过后总会有晴天;其二,他认真核算过,在萧条时期买下倒闭的钢铁厂,其价格仅是兴旺时期的10%~20%,非常合算。

此外,钟新华还有善于运用贷款创业的技巧。他每次收购一家公司或一个工厂,都能从银行争取到相当多的贷款。他的手法是用第一家自有工厂作抵押,向银行取得贷款来收购第二个厂,然后又用第二个工厂向银行抵押贷款买下第三个厂;如此不断延伸扩展,使他从白手起家,发展成为拥有20多家工厂和公司的大集团。

【赚钱心法】

看完郭芳枫和钟新华的发迹史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一个善于“识势驭势”的经营者,是不可能不发达的。因此,作为商家很有必要对其加深了解,以便在实践中能更好地加以应用。

所谓识势,指的是发现、分析形势的能力;驭势,指的是利用、支配形势的能力,两者合二为一,形成赚钱的能力。

那么,该如何应用呢?

其一,要做一个有心人,多关心时势,多积累知识。知识是识势、驭势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市场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用此招才能得心应手。

其二,要有胆识,敢想敢做。胆识是识势、驭势的支点,只有知识没有胆识就难以有驭势的胆量或气魄,难以应用此招。

其三,出手要快,否则先机只会被别人抢占了。

乘虚而入,抢占先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生意场上就是要独具慧眼,目光敏锐,随时准备乘虚而入。通常,只要敢于投资尚未投资的领域,乘虚而进,主动填补市场空缺,就可以取得成功。

台湾“塑料大王”王永庆就是一个很善于乘虚而入的经营者,他敢于主动挑战困难,承受压力,最终促进了自己事业的大跃进。

1973年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经过周密考虑,王永庆在心中形成了先在美国投资建厂、掌握原材料、再瞄准机会杀回台湾的创业构想。

当时,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美国政府为吸引外资,采取了许多鼓励外商前来投资的措施。加之美国有丰富的原油、电力和天然气资源,是投资的好去处。王永庆乘其他投资者还在观望之时,力排众议,决定乘虚而入,向海外投资。

1978年,王永庆在收购了路易斯安那州一家化工厂后,又在得克萨斯州自行建厂。这样,王永庆可以年产化工原料EDC(二氯乙烷)20万吨、VCM氯乙烯单体用PVC(聚氯乙烯)各24万吨。随后,他又在美国投巨资先后买下了可生产PVC树脂和可以制造PVC的化学原料的10家工厂,总交易额高达5000万美元。

1978年,王永庆获得了向日本出口PVC树脂的合约,他抓住机会,很快占领了日本市场。不久以后,台湾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允许本岛引进PVC粉,王永庆乘机杀回台湾,占领了台湾市场,把外国的同类产品挤出了台湾。

结果,王永庆获得了一笔厚利。

【赚钱心法】

这个成功案例很有启发性。对于小企业来说,可以利用自己“船小好掉头”的优势,乘虚而入,投资那些别人尚在观望的行业,迅速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增强自己的实力。

诚然,现在市场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但市场不是铁板一块,空虚之处自然存在。乘市场之空虚或其他商家没有准备的时候,大胆地闯入,拼搏一番,实为赚钱的高招。此招往往被弱小商家所用,收到以小搏大、以弱制强之奇效。

那么,如何应用“乘虚而入”这一高招呢?

其一,要有胆识。运用此招必须以“敢”字当头,对空虚的市场一定要敢于进入,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其二,进入空虚的市场之后,应该先立住脚,牢牢地占领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抢占商机、占领市场,大把地赚钱。

其三,出手要快。毕竟,被你看上的空虚的市场,别人也可能会发现。因此,乘虚而入必须要迅速,以快取胜。否则,一旦进的人多了,虚处也就成了实处,这时再进入就变得艰难多了。

抓住怀旧心理巧赚钱

赚钱有时其实很简单,只要巧妙利用一下人的怀旧心理就可。

布瓦拉那是法国巴黎人,他父亲是一名面包师。

“二战”期间,由于战火蔓延,面包的主要原料——小麦产量急剧下降,已经难以满足面包大量制作的需求。为了解决原料不足问题,法国面包师们不得不在面粉中加入大量马铃薯、荞麦等代用品。这样一来,面包自然变得越来越黑,到后来竟成了黑褐色。

当时的黑面包令人生厌,公众的购买欲越来越低。面包制作业也随之愈来愈萧条。

“二战”后,法国经济得到复苏,小麦产量也提高了,面包业也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此时白面包逐渐取代了那种象征苦难的“黑面包”,手工制作也被电烤箱所取代。

这时,在整个巴黎城,只剩下一个继续用手工制作黑面包的面包师,他就是布瓦拉那的父亲。

许多朋友不理解老布瓦拉那的做法,纷纷劝他适应市场潮流,改换面粉,再买一台电烤箱,像其他面包师一样做些不费劲的面包,以提高效益。但是老布瓦拉那总是耸耸肩膀,付之一笑,依然我行我素。因此,他被称为“痴人”、“呆子”,并被当做一个笑料。但他毫不在乎,执拗地为自己辩解:“白面包既无味,又不好看,也缺乏褐色面包的营养价值,对身体无益,我决不做白面包!”

自此,这种独有的褐色面包便被称为“布瓦拉那面包”。

布瓦拉那对父亲这种执著和自信的性格,十分崇敬和赞叹。因此,当他出道后,便坚定地继承了父亲的风格。

那年,布瓦拉那终于有了自己的面包店。所谓“店”,其实不过是一个门面狭窄、设备简陋、很不起眼的小铺子。他生产的面包,仍然是从父亲遗留下来的那个陈旧的烤炉中烘烤出来的褐色面包。

就像所有人当初劝说他的父亲那样,此时也有人对布瓦拉那的抱残守缺、食古不化感到不解,劝他改进技术。但他却坚持自己的看法:“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固然令人高兴,可是要做面包,尤其是人们爱吃的面包,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经过长时间训练出来的一双手。”

他认为,传统的面包,像陈年老酒和奶酪一样,只有精巧的手工制作,才能制出精美的产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布瓦拉那的观点得到了事实的证明。

在20世纪初,法国每天人均面包消费量为800克,但是,渐渐地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待“二战”结束时,人均面包消费量下降到400克。面对这种情形,许多面包制作商纷纷因效益不佳而另寻出路,唯独布瓦拉那的“天然”面包的销售量却以每年30%的增长率递增,而且销量持久不衰。

没过几年,布瓦拉那的面包源源不断地送到四面八方,进入千家万户,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法国面包中的佼佼者。布瓦拉那的名字也随着他的面包传遍世界各地,从而赢得了“面包大师”的美名。

【赚钱心法】

布瓦拉那的成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在初步了解了布瓦拉那的故事之后,也许会有很多人将他的成功归于偶然,纯属运气好。但只要你进一步了解的话,就会发现,其实他的成功是一种必然。他是一位“抓住怀旧心理巧赚钱”的高手。

众所周知,人总是在不断追求新奇的东西,抛弃旧有的、过时的东西。相对人类不断变化的欲求来说,世间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新的,时间久了都会变成旧的。不论是得不到的新东西,还是失去的旧东西,都会给人带来一定的缺憾。这种缺憾使人们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一种是希望得到更新、更好的东西,一种是留恋旧有的、失去的东西。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无论是通过创新造出新的产品,还是保持旧有的产品,只要能满足人们的某种心理需求,就会有销售市场。

当然,不是所有旧的东西都会让人们留恋。有些陈腐的东西,比如旧社会妇女所使用过的裹脚布,是被人们彻底抛弃的。如果继续珍藏或拿来出售已经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勾不起人们任何的美好回忆,相反只会让人们想起无尽的痛苦。布瓦拉那的褐色面包之所以在后来能旺销,是因为它比其他的普遍面包更有营养、更具艺术性和纪念意义。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抓住怀旧心理巧赚钱呢?

其实,用好“抓住怀旧心理巧赚钱”这个点子也不是很难。生活中,我们许多旧有的东西都可以借助这个点子使其身价倍增。前些日子,在某报纸上看到一则这样的报道:在云南某偏僻地区,如今仍生活着一群“原始居民”,几乎与世隔绝,吃的用的全靠自己双手加工或种植,甚至连住的房子也没有,随便在树丫上搭一个木屋之类的就算是家了。政府为改善当地的生活状况,不仅拨款为其改善生活设施,还倡议全社会为之捐款捐物。其实,当地人只要继续保持原来的生活品貌,也可以发大财。

具体怎么做呢?搞旅游开发呀。试想一下,生活在到处都是高楼耸立的都市人,对偶尔体验一下“原始人”的生活会有多么的向往。如果当地人在树丫上搭一些“旅馆”,其生意肯定火暴,如此一来也就不愁没钱花了。

总而言之,赚钱其实不难,关键是要找到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