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
友情提示:○沟通,据《辞海》解释,意为“使彼此相通”。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2)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500个。(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考场作文
沟通
黄老汉种了一辈子的地,没想到竟然也培养出了一个当局长的儿子。
儿子工作于县城,又忙,一年中难得回家一趟。
这年中秋,又恰逢黄老汉生日,于是局长儿子百忙之中偷闲赶回老家为黄老汉祝寿。
爷儿俩饭罢,就坐在院子里葡萄架下聊了起来。儿子端起茶杯说:“爸,咱俩好长时间没在一起……。”“别叫‘爸’,听着耳生,叫‘爹’!”儿子的脸阴了一下,但马上又恢复了正常。“爹,咱爷儿俩好久没在一起说说话了。今晚上,咱爷儿俩就说点掏心窝子的话,沟通沟通。”
黄老汉点燃烟杆子,默默地听着。于是儿子问道:“爹,你这一辈子最高兴、最幸福的事是在什么时候?”
黄老汉把烟杆子一放说:“嗯,那得算粮食大丰收的时候。”
“爹,这叫空话、大话、套话,当农民的谁不希望粮食大丰收。”
“那,儿子,你什么时候最幸福、最高兴呢?”黄老汉反问。
儿子答道:“爹,我这辈子最幸福、最高兴的时候嘛,就是下属给我汇报工作情况时。”
黄老汉又点燃烟杆子,叭嗒叭嗒抽了几口后说:“那有什么可高兴的,一个人坐着,听一群人在哪里叽哩呱啦讲个不停。”
儿子马上接口道:“哪里啊,他们都是拣我喜欢听的话,只要他们稍一讲错,那我就敲敲桌子,碰碰茶杯或‘唉’一声什么的,他们就不敢说下去了。”
黄老汉把烟杆子放在石凳上,使劲敲了两下。儿子问:“爹,你咋了?生气了?我没惹您老人家呀?”
黄老汉接口道:“小子,你爹刚才说得不好,现在我重说。我这一辈子最高兴、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你这个第一个成为村里的大学生的儿子,而现在你却使我失望,你没当几年官,官气倒长了不少,真没想到……。”
说完,黄老汉站起来要回里屋。突然,黄局长激动地站起来,厉声喝到:“同志,你这是什么态度?我还没说散会呢!”
亮点看台
文章主题明确,用小小说的笔调,鲜明地表达了黄老汉和儿子之间对“幸福、高兴”存在无法沟通(其实是官民之间)的看法,作者关注现实,针砭时弊,新意迭出。文章在环境、气氛、人物对话和神态描写方面具体形象,入木三分,语言简练而准确。
全文行文流畅,结构和谐完美。
沟通
21世纪需要沟通,21世纪需要合作,21世纪不再是“人”,而是“众”。
——题记
《高山流水》洋洋洒洒流淌数百年,俞伯牙与钟子期传为友谊的千古佳话。我认为,这又何尝不是一曲“沟通”的赞歌?弦虽已断,人虽已故,但那幅琴吟人和,相知相笑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不需言语,相视一笑心意早通。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血液里与生俱来就渴望交流、渴望尊重、渴望理解。俞伯牙可以摔琴谢知音,只因他知此生再也无人可解其曲了。知音难遇,知己难求。
正如没有百花争艳的春天只是灰色的,没有交流的人生同样只能是黑白二色。
我国古代的妇女,被“三从四德”的礼教束缚,囚禁在三尺闺房之内。目光流转,空有铜镜、木床、几案等等没有生命的物体,怎能不“高堂明镜悲白发”?独守香闺,寂寞一生。《红楼梦》中形形色色的众多女子,个个锦衣遮体,养尊处优,但上至贾母,下至丫环,又有哪一个不是红楼之内得不到自由的小鸟?红楼梦难续,只因不见楼外人。
《故乡》中的闰土,与“我”之间有堵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非常气闷。当“我”听见闰土的一声“老爷”时,“我”心中又是何种滋味?怅然吧,彷徨吧,悲哀吧,只因这又是一出缺少沟通的悲剧。
去罢!跨出红楼,踢破高墙,我们是21世纪的弄潮儿,我们渴望沟通!
当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改革开放”那一刻,我们中华民族仿佛冲破了千年来身上的束缚,正昂首欲立,雄姿勃发。
WTO的加入,APEC会议的召开,世博会举办权的取得……中国,不再是洋人眼中的“东亚病夫”,抛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
在这大环境的感召下,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重视“沟通”,崇尚“沟通”,学习“沟通”,小至班长的竞选演说,大到国际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缪斯女神杯”的取得,再看学会与父母谈心,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去日本交流,到美国与那里的学生联欢……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昭示着这样一个真理:21世纪,沟通与合作将成为永恒的主旋律。
回首历史,中华民族的沧桑困迫依然在目;展望未来,新一辈们早已抛弃了“独善其身”“闭门造车”的封建观念,昂首阔步,冲击在时代潮流的最前锋,我们相信:
举杯邀群雄,弄潮于碧波之上。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亮点看台
读罢这篇考场作文,我为考生如此的写作才华所惊诧了。一是惊诧于考生敏捷的思维和宽广的阅读面。短短一小时写下千字文,时而《高山流水》,时而《红楼梦》,时而APEC,时而世博会,时而“缪斯女神”杯英语演讲赛,谈古论今,运用自如,感情真切。用“上接千载,视通万里”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在应试教育氛围还比较浓烈的背景下,考生能做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实属不易。二是惊诧于考生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老练的文笔。习作行文流畅,用词精当,整散结合,不乏佳句。单是一个题记就先声夺人,颇有见地。三是惊诧于考生高超的布局谋篇的能力。全文由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开笔,其间以时间为顺序,以沟通为线索,纵横捭阖,娓娓道来,最后结合当今时势,彰显主题,收束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沟通
真心面对彼此,心灵交汇,真情沟通。
——题记
我们村是有名的“名人村”,各色人物都有:迅哥儿、闰土、陈毅市长……有了这些名人儿,村里经济日益发展。然而在几年前还是贫困村呢!想知道为什么,听我细细道来。
等级观念离远点
话说迅哥儿远离故乡后,搬到了我们村上。事儿巧了,几个月后,闰土也拎着包裹来到了我们“名人村”。一经询问,闰土无奈地向迅哥儿述苦:“老爷,去年洪水泛滥,我爷俩颠沛流离了大半年,才打听着来到这村上……”说着,便是老泪纵横了。迅哥儿一把拉住他:“闰土,没事儿的,依靠我的才干,加上你的勤劳,我们一定能致富。”“可是,老爷,您身价那么高,我一介布衣……”“别这么说,你我都是人,哪分什么贵贱,叫我迅哥儿就是!改革开放后,封建礼教都被推翻了,你我地位平等,不分贵贱!”闰土听后,更是涕泪满面,哽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就这样,他们俩彼此沟通,消除了隔膜,一起创办的隆昌皮革厂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能出头
改革开放不仅化解了迅哥儿与闰土的隔膜,也拗过了齐仰之的牛脾气。齐仰之住在村口的小屋里,几乎从不出门。两年前,陈毅市长才叩开了他的门,也叩开了他的心门。陈毅市长和他的那次交谈,触动了两个人的心。彼此的沟通使穷酸老头的迂腐化为了一种为国家作贡献的热情。瞧,他们俩走来了。谈什么呢?那么起劲。“我们中华制药厂最近要研制新药了。是治疗SARS的!”“哇,那太棒了!”……
取经也需要沟通
大家也许想不到,唐僧师徒四人也住在我们名人村。怎么样?名气够大吧!话说那唐僧仨徒弟取经回来后,修得不老之身,也决定住在我们名人村的“西游庙”里。那大徒弟孙悟空却总与二徒弟朱悟能过不去。他俩老是吵架,唐僧建议他俩真心交谈一次,化干戈为玉帛。孙悟空与猪八戒各自反省了缺点,提出纠正的办法。怪了,两人现在竟成了最要好的朋友,还互相帮助了呢!瞧:只要肯沟通,没有过不了的坎。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村上还有不少,大家共同生活在一方土地上,彼此互通意见,心灵交换心灵,经过几年,就改变了贫困面貌,奋力奔向小康。可见,沟通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改革开放进程中人们不可或缺的。
让我们一起推翻心灵的后障壁,向美好的明天、美好的未来奋力前进吧!
——后记
亮点看台
这篇考场作文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构思颇具匠心。考生以“沟通”为线索,穿越时空的隧道,把中学生熟知的不同时代的人物巧妙地串联在一起,让他们上演了一出“沟通”的喜剧,颇具想象力。二是选材独到。考生善于从自己熟知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寻找题材,物色人物,活学活用,化平淡为神奇。三是行文亦庄亦谐,幽默风趣。习作中出现的人物既有历史的烙印,又有当今时代的印记。一声“老爷”,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创办隆昌皮革厂,研制SARS药,奋力奔小康,又使我们走进了新时代。习作虽没有叙述他们“进化”过程的笔墨,但读来仍觉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无杜撰之嫌疑。
沟通
“项羽,你降不降?”漫山遍野传来了汉兵的吼声。项羽冷笑着,缓缓拔出手中的长剑,就在这一刹那,宝剑的青锋伴随着血浆的腥红飞向天际,西楚霸王,一代英雄终于轰然倒下,但就在死去的那一刻,项羽也还充满了疑惑:“为什么?”
是啊,为什么?项羽英雄盖世,在与秦军巨鹿一战中,背水一搏,与士兵持三日粮,以示必死,绝无还心,终于九战,杀苏角大破秦军,但为什么却输在刘邦这市井之徒身上?原因只有一个,项羽缺乏与属下、谋士的沟通。
在鸿门宴中,项羽便体现出与自己人缺乏沟通,在杀与不杀刘邦之间,存在很大分歧,以至于放走刘邦后,亚父范曾破口大骂道:“竖子不足与谋。”与亚父范曾的失和是项羽的致命伤,项羽自恃百战百胜不听取他人意见,而亚父范曾,过于老气横秋,一味指责项羽,使两人关系产生裂痕,最后刘邦采用陈平的反间计,使项羽猜忌范曾从而气走范曾,使项羽无人辅佐,终于在乌江自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面对四面楚歌,独自一人悲吟着这首曲子,他输了。苏轼的《留侯论》中有这么一段话:“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也。”由此可见,刘邦对于谋臣下属是多么沟通,连项羽的季父项伯也被刘邦招笼过去,所以项羽必败无疑。
可见沟通是多么重要,有了沟通,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信任。记得李清照的绝句这样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想必也是为项羽失败而惋惜吧。缺乏沟通是项羽战败的根源,我想项羽在地下也一定会懊悔不已。
沟通成就了刘邦“大汉”的霸业,也终结了项羽“西楚的神话”。
亮点看台
刘邦、项羽楚汉之争,刘胜项败,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历代史学家对此早有论述,各有各的看法,但认为项羽兵败乃缺乏沟通所致,却是鲜见,读罢此文有“前无古人”之感。习作紧扣话题“沟通”,以现代中学生的视角审视刘邦、项羽成败之因,立论高远,体现了考生“读史有眼,立论有识”的功力。文章篇幅虽短,但史料翔实,能自圆其说,论证思维严密,语言上也很具特色,形象描绘与鞭辟入里的剖析有机结合。
文章开篇,考生以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项羽自刎乌江的悲壮和困惑,颇有气势,使读者产生先睹为快的阅读期待;结尾又以一整句作结,卒章显志,干净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