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浙江省最新三年中考满分作文荟萃
33673900000053

第53章 浙江省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卷作文题

(注:浙江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卷均由各地市自主命题,省卷没有命,没有考场作文)

根据要求作文。

先哲曾把读书喻为“灵魂的壮游”,一卷在手,日月山川、兴衰变迁、悲欢离合便如沿途的风景扑面而来,铸就人类仰望的姿态,从而达到精神的高度。在满目风景中,人们更可以执书对酒,偃仰歌啸,为佳词妙句、昔人情怀而击节称叹。但是,假如有一天,世上的书籍突然消失,我们的生活将走向何方?我们的心灵又将栖居何处?

请以“假如世上没有了书”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大胆想象,讲述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等。

要求:(1)文体自选。(2)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考场作文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

“读书破万卷”,书如同我们的精神食粮,填补我们心灵的空虚,修补我们心灵的创伤。我不敢想像假如世上没有了书,我们的生活将如何继续,我们的心灵将如何得到满足。

我推开历史之门,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涛涛。我站在海边,凝望海的壮阔,感受风的恣肆。我忽然领悟了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面对如此豪情,我无法不惊叹,假如世上没有了书,我该如何领略这一切。

我站在岳阳楼前,目睹范仲俺笔下的豪迈,体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岳阳楼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雄壮,仰头望去,它仿佛欲遮苍穹。面对如此胸襟,我无法不惊叹,假如世上没有了书,我该如何领略这一切。

我不敢想象,假如世上没有了书,历史会与我们脱节,像这样的情怀,这样的精神胸襟会与我们擦肩而去。

我借助书推开时空之门,我感慨我激动我思索。

鲁滨孙从孤岛向我走来。我不禁同情他的遭遇,可是我更为他不屈不挠,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所折服。我仿佛拿着猎枪与鲁滨孙一起战斗,一起抵抗,一起仰着头,不向命运妥协。面对这样一幅坚毅的画面,我无法不惊叹,假如世上没有了书,我该如何感受这一切。

祥子从一条破旧的小巷子挣扎而来。我看到了祥子悲惨的命运,看着他从努力闯荡只想要过上好生活到背弃理想放弃努力,变成一个终日浑浑噩噩的行尸走肉。引发我对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的思考。我感谢老舍先生,更要惊叹,假如世上没有了书,我该如何感悟这一切。

我无法想象,假如世上没有了书,世界会远离我们,关上入口,从此我们无法看到世界,感受世界。

我顿悟,原来书是如此重要,假如世上没有了书,我们的生活会少了许多色彩,人会少了许多性灵。

亮点看台

本文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把自己融入了历史。这个历史时空是书营造的特殊的空间,比起自然空间更具有震慑人心,洗涤灵魂的力量。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崭新而有意义的阅读方式,那就是与书中的人物同命运,共呼吸,去他们到过的地方,更真切地感受那时那景那情愫,更加能感受创作者那悲悯历史民族的博大胸怀,更能体会书中的人物在现实社会里的意义。文章的结构同样是采用并列式,但是句法多变,看得出作者具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

斗转星移的世界,兀自旋转着的地球,万象安然自得其乐……

忽然间,手边的书本突然消失,无处寻迹!顿时,我感到一阵惶恐!

我四处寻觅,没有发现一本书!我想找寻历史,我想看看鲁迅感叹的“无韵离骚”,我想听听中华五千年的壮歌,可是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没有书的世界何谈历史的踪迹,没有书,哪里去寻找或苦难或辉煌或悲壮的昨天啊!

我想听听易安的哭诉,那惆怅离人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一腔愁苦。可是哪里还有那莲花丛里惊鸥鹭的孤寂,哪里还有帘卷西风半夜凉彻透的冷清啊!

没有书的世界何处去寻古人的悲欢,没有书的世界哪里去寻找精神的依偎!

我想悠游世界,我想看尽大千万物。可是没有书,撒哈拉沙漠的荒芜寂聊,五岳的恢弘壮丽何处去寻;鲁滨孙的智慧和坚毅哪里感悟,格列佛精彩奇遇哪里去体验!

没有书的世界,何谈走遍千山万水!没有书,哪里还有诗意的生活!

唉,没有书的世界,我不知李白的对月饮酒愁绪,不懂苏轼的悲欢离合的人生况味!没有书的世界,我的心中怎会有孤独敲钟人与吉普赛姑娘的美丽相遇?怎会有丑小鸭锐变成天鹅的惊叹……

苍黄的午后,我安然独坐在老椅上,空洞的眼神,迷离地看着庭前的花开花落,孤独地望着漫天的云卷云舒……,没有书,我是精神的囚徒。歌德说:“一书一世界”,没有了书,我丢失了我的世界,我怆惶地逃离着世界的步伐,没有书的我,就这样悲哀地老去……

没有了书的世界,兀自旋转的地球,更显苍老;没有了书的世界,万象皆会黯然失色!

亮点看台

作者用饱满感情的笔调,抒写自己对读书的理解和感悟——读书是寻找“精神的依偎”和“诗意的生活”,没书可读,是对精神的囚禁和背弃。这是小作者自身可贵的阅读体验,读来感同身受。另外,富有诗意的优美语言也是文章成功的又一个因素,文中精彩的句子俯拾皆是。如“哪里还有那莲花丛里惊鸥鹭的孤寂,哪里还有帘卷西风半夜凉彻透的冷清”、“空洞的眼神,迷离地看着庭前的花开花落,孤独地望着漫天的云卷云舒”等等,可以这样说,没有平时的阅读积淀是难以写出此文的。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这将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我们民族的伟大作家将不复存在,我们的灵魂、思想将没有指路的明灯,我们的行为将没有任何约束,孩子们将不再纯真,大人们将不再彬彬有礼,老人们将不再慈祥,啊,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这将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我们将永远也不会知道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的悲壮,永远不会知道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愁绪,永远不会知道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如果没有了书,这些优秀的古代文化,悠长的诗词河流,将像天上的大雁一样,飞过无痕,啊!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这将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我们将永远不会知道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尊严,永远不会知道诸葛亮死而后已的忠心,永远不会知道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惨烈……这些感性壮丽的历史将如风如雾如烟一样消散。啊,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这将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我们将不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们将胡作非为,不知悔改。世界将混乱不堪,所有的坏事一起发生,所有的好事一起消亡,这样,地球将成为一个大监狱,里面的犯人——整个人类,将在丑恶中灭亡。啊,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这将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我们将在无知中长大,在愚昧中死去,我们的世界混沌一片。不识字,没有任何礼数,麻木不仁,冷漠无情,粗俗不堪,这就是人类吗?是的,没有书的人类,正是这个样子。啊,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

我们将随着这些书,

一起,

离去。

一起,

消亡。

亮点看台

本文结构相当简洁明晰,开头就直奔主题,每一段都由“糟糕”起始,“可怕”收笔,通过描述加深认识,让读者认识到,没有书表面看上去只是糟糕,实际上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结构上看似并列,实际上也体现出层次感,由历史上文人们用书记载高尚的情操,到直接描述没有书的后果,让人产生惊怵的感觉,以唤醒人们爱书的意识。文章的结尾,句法新颖,点题更是欲擒故纵,让人回味。文中巧妙地引用了大量的古诗,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展示了作为中学生的良好的文化积淀。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

没有灵魂的躯体,如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组织,如散兵游勇;没有灵魂的民族,那就称不上是一个真正的民族。

书使行尸走肉得到灵魂。

宋濂不畏风雨,百里借书,匡衡凿壁偷光,只为看书;毛泽东批注藏书,只为了解书。他们想尽了各种方法是为了看书,更是他们充实灵魂的需要。假若没有书,宋濂也只是个乡氓村夫,大明朝廷上便少了一位出谋划策的良相;假如没有书,匡衡也只是个碌碌无为之徒,我们的书中就少了个勤勉励志的形象;假如没有书,中国工人阶级的咆哮晚来几年。书能使人的灵魂和智慧释放光芒。

书使散兵游勇凝聚成团。

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却说,书中自有志同道合之士。面对外敌的侵略,仁人志士自发地组织起来,保卫祖国。像岳飞的岳家军,戚继光的抗倭军队,孙中山的同盟会,东北的抗日义勇军,这些不都是在同一志向的召唤下集聚起来的吗?假若没有书,哪有志同道合的人会走在一起吗?

书使民族坚不可摧。

书是文化的传承者,是文化的载体,没有书就没有文化的延续。当蒙古铁骑踏遍西夏的每一寸土地,烧毁西夏的每一本书籍,消灭西夏的每一种文化,这预示着这光耀一时的党项民族的灭亡。历史是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如果我们大肆照搬外来文化,抛弃传统文化,我们的民族是少有希望的。

书,只有书,它能记载文化,传承文化,并将文化传播光大。这样,民族才可凝聚。

假若没有书,只留下行尸走肉;假若没有书,只有散民游勇;假若没有书,一个民族会行将灭亡。

亮点看台

总体来看,本文的立意起点较高。文章开头用一组排比渲染了“灵魂”之重要,为下文“书”的重要性蓄势,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对全文有极强的统领作用。主体部分针对开头提出的观点,有条理地展开描述。材料的运用也不是机械地堆砌,而是选择了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及事件,述与议结合,说明这些人之所以能成为民族的魂,为民族的希望而奋斗,就是因为有了书,书中的信念使他们成为了民族的灵魂。这样,中心观点——书,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就自然彰显。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但作者避免了简单重复,而是由书直接代替了灵魂,更是显得坚定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