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先声夺人”策略的运用,一般都是投资人对有题材的板块悄悄建仓,当其达到一定仓位需要拉高出货时,就利用证券类报刊、电视的证券频道发表文章、述评,对该板块进行做多的煽动性宣传,让后来投资人追涨买入,而自己则获利退出,从中获取收益。例如,2007年证券市场上发生的杭萧钢构股票案,掌握了公司与非洲安哥拉签有344多亿元巨大订单的信息的几个人,指使关联人在信息未披露时巨资买入杭萧钢构的股票,然后借故将天价大单信息向市场扩散,引发市场热议,仅仅两个月时间,该股经历了17个涨停,股价从启动时4.24元涨到最高时的19.70元,被股民戏称,杭萧钢构是中国证券市场上最牛的钉子户。但巨资购入杭萧钢构的神秘人,却在市场对杭萧钢构天价订单一片叫好之时,获得10个涨停板后成功获利出逃。这一典型案例,就是大户利用信息不对称,巧妙运用先声夺人的谋略在股市获利的做法。通常情况下,机构大户凭借其人脉资讯优势,往往也能较早捕捉到市场信息,探听得市场跳跃的脉搏。例如,市场准备推出融资融券业务,有的机构大户较早了解到这方面的信息,早早开始布局相关板块的相关个股,他们以较低的价格买入有这方面题材的证券类股票。然后通过媒体连篇累牍热议融资融券这一重大题材,引发散户纷纷跟进,推动了证券类股票股价起飞上涨,机构大户从中大发其财。“先声夺人”的策略在股市中运用,一般来说,实力强大的机构投资者运用该策略比散户相对方便。因为实力强大的机构投资者,对媒体有一定的话语权,其对市场的看法能够通过媒体予以扩散,而散户要做到这一步,相对就有不少困难。但在科技资讯发达的今天,也有散户在股市中找到黑马,建仓买入,然后“先声夺人”,利用互联网到处发表对该股票正面信息,引发其他股民也投入资金追涨买入,而自己趁机获利了结。这是散户股民“先声夺人”策略的运用方法。
2.2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六计,归类为攻战计。是强势之计。该计原文是:“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追,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意思是:逼得敌人无路可走,就会遭其反扑,让其逃跑,就会削减敌人气势。所以要紧紧跟踪敌人,但不要逼迫他,借以消耗他的力量,瓦解他的斗志,等他的兵力溃散了,再行加以捕捉,这样用兵可以避免血刃。不逼迫敌人,放缓行事,瓦解敌人,使其相信我而归降,是有利的。
《三十六计》的“欲擒故纵”的解语原文则是:“所谓纵者,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穷寇勿追’亦即此意。盖不追者,非不随也,不迫之而也。武侯之七纵七擒,即纵而蹑之,故辗转推进,至于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纵,其意在拓地,在借孟获以服诸蛮,非兵法也。若论战,则擒者不可复纵。”解语的意思是:这里说的“纵”,对敌人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后边追随,只是追得不要太紧罢了。孙子说:“敌人已到穷困绝境的时候,不要过分逼迫他。”也是这个意思。讲不追,不是不去追击,只是不要过分逼迫他罢了。三国时,诸葛亮运用的七擒七纵计谋,就是放了孟获,又追踪他,逐渐把军队推进到边远的地方。诸葛亮的七纵,他的目的是为了扩大领土,拿孟获做样子以降服其他蛮族。这种做法是为了实现政治谋略,但不符合作战要求。按照作战要求,对抓住的敌人是不能轻易放走的。
“欲擒故纵”与欲取先予,两谋略其内涵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夺与予、擒与纵范畴所含的哲理却是相通的。在这里,“予”与“纵”只是一种手段,是为实现“取”与“擒”的目的服务的。“予”与“纵”所说的都绝不是放虎归山,而是有目的地松懈敌人,网开一面,以防敌人狗急跳墙,作困兽之斗。这也是《孙子兵法》所告诫的“穷寇勿追”。所谓勿追,说的就是有限度勿追,不要紧逼而追,目的也是使敌人放松警惕,伺机再全歼敌人。
解语中提及的诸葛亮使用“欲擒故纵”谋略,七擒七纵孟获之战例。说的是在公元225年(蜀后主建兴三年),蛮王孟获起兵10万反蜀,建郡太守雍阎、群舸郡太守朱褒、越窗郡太守高定相继投降。蜀丞相诸葛亮奉旨领兵50万南征。连破三郡叛军之后,继续向泸水挺进。适逢马谡奉后主之命前来劳军。诸葛亮久闻马谡才智超群,便虚心问计。马谡曰:“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师之日,必北伐曹丕;蛮兵若知内虚,其反必速。夫之兵之道,攻心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诸葛亮也十分赞同马谡的见地,更坚定了心战制伏孟获的决心。第一次两军对阵,孟获战败,被蜀将魏延活捉。诸葛亮问他是否心服?孟获却说:山僻路狭,误遭汝手,如何肯服?你若放我回营,整军再战,再被擒获,我便肯服。诸葛亮当即下令放了他,并送给他鞍马、衣服、酒食,派人送他上路。第二次诸葛亮派马岱夜渡泸水,断了蛮军粮道,孟获被部将董茶那、阿会喃等缚送蜀营。诸葛亮再次对孟获说:你上次说,若再次被擒,便肯降服。今日如何?孟获说:这次是我部下人自相残杀,以致如此,如何肯服?诸葛亮又将他放了,并领他参观蜀军营寨,亲自送至泸水边,派船送回。孟获回营后,不思悔改,首先杀掉发动兵变的部将董茶那、阿会喃,然后与其弟孟优商议以假降方式夜袭蜀营。又被诸葛亮识破,将计就计,第三次将孟获活捉。但孟获又不服说:这怪我弟贪杯,误饮你们的毒酒,并非我无能,如何肯服?诸葛亮见孟获不服,又第三次放了他。孟获愤愤回营后,派人带上金银珠宝送给各部族首领,借得精强蛮兵数十万,一路杀气腾腾与蜀军再战。诸葛亮避其锋芒,领军退至西洱河北岸扎营,然后派精兵抄了蛮兵后路,第四次活擒孟获。诸葛亮对其怒斥:这次又被擒获,你还有何话可说?诸葛亮声言要将其斩首。可是,孟获全无惧色,又辩说,我误中诡计,死不瞑目。你若有能耐,放了我来日再战。诸葛亮第四次放了孟获。第五次,诸葛亮引军由险径直取秃龙洞将孟获擒获。可是,这个孟获借口秃龙洞不是他祖居有重关之固、三江之险的银坑山,要是在他祖居的银坑山抓到,便子子孙孙,倾心服侍。诸葛亮深谋远虑,又第五次放他回银坑山老巢。孟获凭借老巢易守难攻的天险,又请来八纳洞洞主木鹿3万驱兽兵助战。诸葛亮布假兽战胜木鹿兽兵,识破孟获妻弟带来洞主假缚孟获夫妻献降诡计,第六次生擒孟获。但孟获却说,这一次是我等自来送死,称不上你们本领,如第七次被擒,则倾心归服,誓不再反。诸葛亮又将其放还。孟获回去后,从乌戈国请来3万刀剑不入、渡水不沉的藤甲兵,屯于桃花渡。诸葛亮一计还一计,特设疑兵,一步一步将藤甲兵诱入堆满干柴、火药的蛇盘谷,然后这边收紧袋口,那边派兵火攻,将3万藤甲兵烧得片甲不留,第七次将孟获活捉。诸葛亮令人设酒宴招待孟获夫妇及其宗室,让孟获可以再回去招人马来决战。这一次,孟获却再也不走了。感慨地说:七擒七纵,自古未有。我等虽是化外之人,也懂礼义。并表示:一定领各洞蛮民诚心归顺。后来,孟获仕蜀,官至御史中丞。终蜀之世,蛮方一直太平无事。诸葛亮七擒七纵,“纵”的是孟获其人,而最终擒得的是蛮王及其蛮民百姓之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从此蜀国有了巩固的南方,可以放心致力于伐魏。
拿破仑最为得意的指挥杰作——奥斯特利茨会战,也是一次成功使用“欲擒故纵”谋略的经典范例。1805年10月,法国为了打破英国、沙俄、奥地利、瑞典和丹麦等国结成的反法联盟,拿破仑放弃原定渡海攻击英国的作战计划,转而将矛头指向俄奥联军。11月,法军在攻占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后,继续北进追敌。是月下旬,俄国增派部队到达前线,俄奥联军兵力达到8.7万余人。而拿破仑所率追击奥军的部队只有4万余人,且奥地利卡尔大公所率奥军主力又从意大利战场北返,火速驰援联军,普鲁士军队也由西北开来,企图袭击法军后方。形势的发展对孤军深入的法军极为不利。拿破仑在综合分析各方情报后认为,法军若要击败联军,必须赶在奥军主力从意大利战场回师之前打败当面的俄奥联军。为此,拿破仑立即命令法军就地停止追击,立即转入阵地防御,并多方散布法军兵力薄弱的虚假情报,还派信使表示愿意进行停战谈判,故意示弱诱骗俄奥联军主动出击。同时,拿破仑火速从后方向前方调遣兵力,使法军在决战时达到7.3万人。由于俄奥联军对法军作战企图判断错误,误认为法军兵力薄弱,怯于交战,遂于11月27日,兵分五路向奥斯特利茨地区开进,企图从南面迂回攻击法军。法军为诱使联军加速发起进攻,故意命令前沿防御部队后撤,放弃有利于防御的普拉岑高地,诱使联军迂回,以便乘机攻击联军的侧后。12月2日,俄奥联军到达奥斯特利茨后,见法军从普拉岑高地撤退,更加确信拿破仑惧战收缩,于是以刚刚抢占的普位岑高地及其以北地域的部分兵力牵制法军左翼,而以主力向法军右翼发起攻击,企图切断法军通往维也纳的退路,将其聚歼于奥斯特利茨西南地区。针对这一态势,拿破仑只以少部分兵力(约1万人)在其右翼阻击俄奥联军主力,而以主力6万余人的局部优势兵力集中部署在中央和左翼。早上7时许,俄奥联军主力向法军右翼展开猛攻,法军仅以一部兵力顽强抵抗俄奥联军的进攻。沙皇亚历山大急于求成,见联军主力进攻受挫,遂干预指挥,9时刚过,他不通过统帅库图佐夫而急调据守普拉岑高地的部队去向法军右翼加强进攻。这样,造成了联军普拉岑高地的防御空虚。拿破仑抓住战机,挥军迅速抢占普拉岑高地,战场态势随之改观。法军主力遂以大纵深的战斗队形向俄奥联军部署的中央实施突击,将俄奥联军切成两段,而后便从普拉岑高地向联军主力侧后实施猛击,将俄奥联军主力压缩到湖泊沼泽地带,拥挤在刚刚结冰的湖面上。在法军炮火猛攻下,联军除极少部分正面突围逃生外,或葬身湖底,或缴械投降。与此同时,抢占普拉岑高地的法军左翼,在顽强击退俄奥联军右翼的进攻后,也转入反击,将俄奥联军追赶到了奥斯特利茨。黄昏时分,整个战役以法军大胜而结束。该次会战,拿破仑使用了“欲擒故纵”的策略,采取多种办法示弱,引诱俄奥联军不等奥军主力和普鲁士军队的到达就进行决战。结果,法军以损失约1.2万人的代价,换得俄奥联军2.6万人的损失。俄皇奥帝侥幸脱逃,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却受伤不轻。奥帝被迫求和,与法国签订《普雷斯堡和约》。俄军随后撤离奥境,第三次反法联盟宣告解体。
近代历史上,使用“欲擒故纵”谋略的也不乏其例。1947年7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纵和六纵将国民党整编70师一个半旅及由独山集北上接应70师南下的整编32师主力围在只有200户人家的六营集小镇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的刘邓首长分析:敌两个师部和两个半旅被围困该独山集,由于该处固守困难,敌不敢与我恋战,极有可能向整编师后方济宁突围。若是采取四面包围,敌有可能作困兽之斗,部队会增加损失。为此,刘邓首长决定使用“围三阙一”、“欲擒故纵”之计。将一纵撤至六营集以东至纸坊一带的开阔地,部署成口袋形阵地。然后由六纵数千人,以西面为主攻方向,南、北两面夹击,设防阻止敌人逃跑。一切部署完毕后,于7月14日晚向敌发起攻击。不出所料,敌70师、32师的师部及所辖两个半旅,经不住我军西面方向凌厉攻势,分左右两路向东夺路而逃,企图向济宁方向靠拢寻求解救。结果全部进入我军预设摆布的口袋形阵地。一夜之间,六营集小镇的敌人被我军全歼,敌70师师长、副师长被俘。敌32师师长趁黑夜逃脱,却被蒋介石以临阵逃脱罪投入监狱。刘邓在强势的力量对比下,故意给敌留出一条生路,诱导敌军进入布袋阵,既避免了敌军背水一战、困兽之斗给我军增加的伤亡,又实现了全歼敌军,这仰仗刘邓使用“欲擒故纵”谋略之妙!
在商战中,国美集团为了和家电厂商形成的共生关系能够继续发展,不要节外生枝、渐行渐远,就多次使用“欲擒故纵”的谋略。在2006年11月22日,国美与永乐的合并庆典仪式上,国美的负责人发表国美发展战略时,就曾大谈特谈国美与广大家电零售商和谐协作关系的解决方案,大谈特谈建立“行业利益共同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遍又一遍地向供应商释放和谐发展的善意。当国美在资源渠道关键区域得到巩固,对家电供应商话语得到相应加强后,国美永乐就“发布了”打压市场价格10%的信息,给家电供应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紧接着,国美集团总裁又表示,新国美本着维护共同体利益为原则,进行流通零售资源的整合和完善,打造高效的供应链价值,服务上游厂。这些言语又给广大供应商吃了一颗定心丸。国美通过“欲擒故纵”的谋略,就是让厂家在充满希冀以及被压低价格的压力中,被牢牢掌控在以国美为首的利益共同体中,始终由国美主导着商品的议价权。即使家电供应商对国美存在抵触情绪,但还是让你离不开,保证了国美金融经营模式能够成功地实现。
在股市上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当你想要更好地控制一个股票,或者预计它将要跌价时,就故意先抛出这个股票,等到股价下跌以后,再趁低补回,这样不仅可以赚到差价,而且可以更牢固地掌握该股份公司的控股权。在香港股坛号称一流“杀手”的刘銮雄,就曾玩过这种绝招。刘銮雄于1974年创办爱美高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电风扇,由于经营得法,事业蒸蒸日上,获得了“风扇刘”的美誉。到了1983年,工业股在香港上市进入热潮阶段,爱美高也成了上市公司并以每股2元的价格发行新股。半年后,该股即升至每股4.4元。就在工业股票炒得热火朝天之际,刘銮雄趁机将所持股票大量抛出,至1985年2月全部抛空,同时又辞去爱美高公司主席的职位。众股东群龙无首,连忙推举副主席梁英伟接任主席。这时,爱美高股价已跌至每股1.5元,这意味着刘已从中赚到了一批差价。不久,工业股票由热转冷,爱美高更是连连下跌,最低点是每股0.7元。这时,刘銮雄乘机又在市场上大批购进爱美高股票,重掌帅印,进而把梁英伟轰出董事局。这一役,刘銮雄不仅赚得肚满肠肥,而且更加牢固地掌握了爱美高的控股权。他这种胆识和手段,让人不得不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