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经络穴位养生祛病法
33632900000008

第8章 督脉

循行路线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

分支: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

分支: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再向上到两眼下部的中央。

基本功能

督脉的“督”字,有总督、督促、统率之意。

(1)监脉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及调节阳经气血,故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相交会,如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会于大椎;与足太阳会于百会、脑户等;与阳维脉会于风府、哑门。所以督脉与各阳经都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对全身阳经气血起调节作用。

(2)反应脑、髓和肾的功能:因督脉循行于脊里,人络于脑,与脑和脊髓有密切的联系。《本草纲目》称:“脑为元神之府”,经脉的神气活动与脑有密切关系。体腔内的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的腧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因此,脏腑的功能活动均与督脉有关。《素问·骨空论》说:“督脉为病,脊强反折。”《难经·二十九难》说:“督之为病,脊强而厥。”“脊强”和“厥”是脊髓和脑的病变,皆归督脉,与督脉的循行过脊络脑有关。督脉又络肾,故与肾也有密切关系。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所以历代医家多认为精冷不孕等生殖系统疾患与督脉有关,常以补督脉之法治之。

常用穴位

1、强腰补肾来壮阳——命门

命门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处,与肚脐在同一水平高度,可以沿着肚脐向后找,到了背后正中的棘突下面的凹陷就是了。

命门有什么作用呢?命门在腰部,可以壮腰补虚,温补脾肾,可以治疗腰部虚冷疼痛、遗尿、腹泻、男性的遗精、阳痿以及女性虚寒性的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前面我们说了,督脉是“阳脉之海”,那它就能补阳气。现在大多数电视广告宣传的保健品的壮阳功效无比神奇,实际上那种所谓的“壮阳”其实就是拔苗助长。而按揉穴位或者灸才是真正的壮阳之道,每天花3分钟用手掌来回擦命门,直到有一股热感透过皮肤向里渗透为止,这种擦法其实连膀胱经的穴位也一起刺激了,效果非常好。如果再加上摩揉任脉的关元、气海,最多1个月,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穴歌

督脉穴行脉之中 二十八穴起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 悬枢脊中中枢长

筋缩至阳归灵台 神道身柱陶道开

大椎哑门连风府 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门 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 龈交上齿缝之内

2、祛除头痛太轻松——风府

风府在后发际正中以上一横指的凹陷中,顺着脖子后面正中间向上摸,到脖子和头交接的地方有个凹陷的“坑儿”,就是了。

风府穴对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头重等,以及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颈椎病引起的颈部神经、肌肉疼痛等都有作用。此穴是督脉穴,与脑相通,也可以治中风、癫痫等神志病。如果你有颈椎病或高血压,或者低头工作太久颈部酸痛、头晕眼花,或者不明缘由地突然头痛,试试点揉风府或胆经的风池穴,或者沿前额的神庭→头顶的百会穴→风府穴按揉,瞬间就能轻松许多。

《针灸资生经》里说:“风府者,固伤寒所自起也;北人皆以毛裹之,南人怯弱者,亦以帛护其项。”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风府穴的保暖,尤其是在秋冬季节这种“虚邪贼风”正盛的时候。

3、降血压不健忘,提升阳气防下陷——百会

找此穴时,首先,将大拇指插进耳洞中,两手的中指朝头顶伸直。然后,像是环抱头顶似的,两手手指按住头部。此时,两手中指指尖相触之处,就是百会穴。用指施压,会感到轻微的疼痛。

百会有“三阳五会”之称,即足三阳经与督脉、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其功能是开窍醒脑,回阳固脱,升阳举陷。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失语、癫狂、泄泻、健忘、不寐、阴挺等。现在治疗中风、记忆力下降等老年病时都要选百会穴。

◆百会还有以下一些妙用

(1)降血压。手掌紧贴百会穴呈顺时针旋转,每次做36圈,可以宁神清脑,降低血压。

(2美发。将示指或中指按压在百会穴上,逐渐用力深压捻动或做轻柔和缓的揉动,然后用空拳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进行3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头皮的抵抗力,从而减少脱发、断发。它和正确的梳头方式一样关键,比如梳头时应顺着毛囊和毛发的自然生长方向,切忌胡乱用力拉扯。因为头部有督脉、膀胱经、胆经等多条经脉循行,所以最好顺着经络的循行梳头,这样轻而易举就能调理多经。

还有就是灸百会,虽然自己操作时有点难度,但还是可以做的。因为百会可以升提阳气,所以对那些脱肛和子宫脱垂以及胃下垂的病很有作用。因为这些病的病因在中医看来是一样的,统称“中气下陷”,就是本来有东西向上提托着这些脏器,现在提东西的没劲儿了,它们就往下坠了。

百会穴更对治疗头痛十分有效,古时候就有评定。“顶门一针”这句谚语大家都知道吧,“抓住致病处,痛下针砭”是这句话的意义,就是用针刺头顶上的百会穴后,头痛立马好转。至今有关史料仍保存着古代皇帝头剧痛,因针刺百会穴而治愈的记载。唐高宗时就曾请御医为自己的头部扎针放血,从而治愈了头痛的顽疾。

4、安神醒脑不眩晕——神庭

神庭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一寸为一横指)。

前面讲风府穴时提过,神庭对头痛、眩晕有效,此外,神庭穴之“神”并非徒有虚名,它在治疗精神、心理等疾病方面有显著的疗效。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使用神庭穴呢?用两手的示指或者中指的指肚交替从印堂穴向上推至神庭,并在印堂和神庭上加重力度点按,可以宁神定志,治疗失眠、心悸、缓解疲劳。像工作久了头昏脑胀,从印堂到神庭向上推几次,马上就缓解,整个头都会感到轻松得不得了。坚持每天睡前揉上20次,像什么多梦、失眠都会远离我们。

5、水样带请找命门与肾俞

带下量多,清稀如水,淋漓不断,小腹发凉,有下坠的感觉,腰酸疼,头晕,耳鸣,夜尿多,大便稀,平时手脚发凉。

有一些人天生体质不好,肾阳虚损,大多是父母遗传的或者胎儿的时候失养;还有些人是因为经期或者产后受到了冷刺激,比如淋雨、做家务时碰了冷水,最后损伤肾阳。肾阳又叫命门之火,生殖系统的活力全靠它。

火不足了,体内的寒湿就盛,带脉没力气约束,所以带下变多,清冷如水;肾在后腰,小腹和腰是“近火楼台”,火不旺了,这儿就会发冷、酸疼;唇亡齿寒,小腹内的膀胱、肠道也是一派寒相。体内火不足,所以身体特别怕冷。

中医诊断为肾虚带下,可分为肾阳虚与肾阴虚两种。补命门之火就要找命门穴、肾俞穴。

命门,可以解释为“生命的门户”,它是督脉上的穴位,对应两肾中间。《黄帝内经》认为两肾之间是生命之源,是男女生殖系统的精华所在。所以命门穴是补肾培阳、补命门之火首选。它在身体后正中,第二腰椎下的凹陷,与肚脐处在同一高度上。

肾俞,是肾的背俞穴,它可以补肾阳,治肾虚,还能检验肾是不是有问题。它在命门旁1.5寸,也就是两个手指的宽度,里面对应的正是长得跟大蚕豆似的肾脏。

操作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艾灸,下午3~5时先艾灸关元和带脉,再艾灸命门和两侧肾俞,每个穴3分钟。平时经常用两手掌来回搓肾俞或者命门,直到暖烘烘的,也是很好的辅助方法,而且时间、地点不拘,很方便。

经络病候

督脉循身之背,入络于脑。如果督脉脉气失调,就会出现“实则脊强,虚则头重”的病证。这都是督脉经络之气受阻,清阳之气不能上升之故。由于督总统一身之阳气,络一身之阴气,不仅发生腰脊强痛,而且也能“大人癫疾、小儿惊痫”。同时,督脉的别络由小腹上行,如脉气失调,亦发生从少腹气上冲心的冲疝,以及癃闭、痔疾、遗尿、妇女子不育等证。

据《针灸大全》载八脉八穴,后溪通于督脉,其主治证有手足拘挛、震颤、抽搐、中风不语,痫疾、癫狂、头部疼痛、目赤肿痛流泪、腿膝腰背疼痛、颈项强直、伤寒、咽喉牙齿肿痛、手足麻木、破伤风、盗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