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感恩故事
33614900000010

第10章

玉山倾倒

“玉山倾倒”比喻醉酒、醉态。

此典出自《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嵇康,三国时期魏国谯郡人,字叔夜。学问渊博,喜欢《老子》、《庄子》,长于诗文,擅长弹琴,精通音律,与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同被称为“竹林七贤”。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英俊潇洒,风度翩翩,即使处在人群之中,人们也能立即看出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见到他的人都赞叹地说:“他竦立着,是那么庄重,又是那么明快开朗,举止是那么高洁。”也有人说:“他的气度,是那么劲烈,就像松林间的风声,高亢而轻缓。”“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说:“嵇康之为人,就像一株独立的松树,高高地耸立着;他喝醉了酒,就像巍峨的玉山倾倒下来。”

拄笏看山

“拄笏看山”形容官员的闲情雅兴;也可用以形容狂放不羁,不问世俗。

此典出自《晋书·王徽之传》:“徽之初不酬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耳。”

王徽之,字子猷,晋代会稽人,是着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才能卓绝出众,性情洒脱豪放,给大司马桓温当参军,他经常蓬乱着头发,松散着衣带,不过问府中的公事。后来,他又在车骑将军桓冲部下当骑兵参军,桓冲问他说:“您担当什么官职呢?”

王徽之回答道:“好像是管马的官儿。”桓冲又问道:“您管理多少匹马呢?”王徽之回答说:“我连马都没有见过,怎么会知道有多少匹马呢?”桓冲又问道:“马已经死了多少匹?”王徽之回答说:“我不知道有多少活马,又怎么会知道有多少死马呢?”

有一次,王徽之跟着桓冲外出,不料碰到天下暴雨,于是,王徽之立刻下了马,挤到桓冲乘坐的车中坐下,对桓冲说:“您怎么能一个人霸占一辆车呢?”桓冲便对王徽之说:“您在官府也很久了,早应料理公务了。”王徽之听了,没有回答,用手支撑着面颊,两只眼睛望着远处的山中的景色,答非所问地说:“早晨的西山,空气很新鲜么。”

走马章台

原指骑马经过章台,后指涉足妓间。

此典出自《汉书·张敞传》:“唯广汉及敞为久任职。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

汉代,有一个人叫张敞,字子高,河东平阳人。汉宣帝时期,张敞任太中大夫。

因为得罪了大将军霍光,所以他被派到函谷关做都尉,后又改任山阳太守。有一年,勃海、胶东地区盗贼并起,社会混乱不堪。张敞上书自荐,被任为胶东相,前去治理盗贼。结果,盗贼全部被治理了,国中太平。京兆尹赵广汉死后,朝廷先后委任数人担任京兆尹,但都不称职,京城长安疏于管理,盗贼极多,商人叫苦不迭。宣帝委任张敞为京兆尹,叫他维持好京城的秩序。张敞到任后,进行调查研究,找到了盗贼的首领,命令他供出同伙,将功赎罪。贼首领说:“如果您把我抓起来,盗贼们就躲起来了,您也抓不到他们。如果您叫我当个官吏,我就有办法对付他们了。”于是,张敞任命他为官吏,把他放回家,群盗听说他们的首领当了官,纷纷赶来祝贺。喝酒大醉以后,盗贼的首领就把赤土撒在盗贼的衣襟上,作为标记。当他们摇摇晃晃走到街上时,狱吏们早已等到那里了,见到衣襟上有赤土的人,就一一逮捕了,一天之内抓了几百个盗贼。从此以后,长安市场上再也没有发生偷盗的事件。

张敞因此在长安站住了脚,并受到宣帝的嘉奖。

屈指算来,唯有张敞和赵广汉担任京兆尹的时间最长。张敞任京兆尹期间,朝廷里每有重要的问题要讨论,他就引古论今,分析利弊,讲得有理有据,公卿大臣都很佩服他,宣帝也多次采纳他的意见。

然而,张敞缺少威仪,上朝回来,骑着马从长安城中繁华热闹的章台街走过,叫御吏赶马,自己用扇子拍马前行。他又经常给自己的妻子描画眼眉,以致长安城中议论纷纷,说:“张京兆画的眼眉妩媚极了!”

有的人看不惯,就向宣帝上书,告张敞的状。宣帝讯问,张敞回答道:“我听说闺房之内,夫妻之间的私情多着呢,有的私情比画眉还过分,所以我给妻子画一下眉毛又算得了什么呢?”

宣帝觉得他说得有理,也很常识他的才能,就没有过分责备他。但是,张敞却始终没有得到较高的官位。

八面威风

“八面威风”形容威势很盛,威风十足。

此典出自明代董彀《碧里杂存》卷上:“厥明发舟,老叟举棹口中打号子曰:‘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圣祖元旦得此吉语,喜甚。”

元朝末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灾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天下百姓被迫拿起武器来战斗,他们发出了共同的呼声: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从公元1337年开始,便接连出现了不可遏止的人民起义浪潮。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太祖)也在家乡招兵买马,同乡人徐达等七百余人加入起义队伍。不久,朱元璋就拥有了一支二、三万人的军队,也有了很大声势。当初,当朱元璋领兵攻下安徽和阳后,想继续南下进攻江南。在过年那天,他与大将徐达乘上小船,准备渡江。

天亮开船的时候,撑船的老头儿举起船桨,嘴里喊起号子说:“圣明的天子有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威势很盛”。当时,朱元璋并没有当上天子,不过他觉得,在过年的时候听到这种话,也是非常吉利的,不禁喜出望外。后来,他果然起义成功,当上了天子。

比干宰相

“比干宰相”形容心神不定、失魂无奈的样子。

此典出自《封神演义》第二十、二十七回:

“妲己设计害比干。”

比干,相传为殷纣王的叔父,官至宰相。

一次,狐狸精妲己邀请狐群变作神仙赴宴,没想到露出了狐狸尾巴,被比干宰相识破。比干与武成王黄飞虎,烧死了洞穴里的狐狸,并且把没有烧焦的狐狸皮制成一件袍献给纣王,想以此教训妲己,使妖精不敢再捣乱;同时劝谏纣王悔悟,不再迷恋妖精。妲己见到狐狸皮袄是用她子孙的皮制作的,禁不住心如刀绞,火燎肝肠,暗骂:

“比干老贼!你烧死我的子孙不算,还来欺侮我。我不把你的心剜出来,也不配当王后了!”于是,她伙同九头雉鸡精胡喜媚,设计陷害比干宰相。

这天,纣王正在左拥妲己,右抱喜媚,饮酒作乐。妲己突然大叫一声,跌倒在地,口喷血水,闭目不言,脸色俱紫。喜媚说她这种心病,只有用一片玲珑心煎汤吃下去才能治好;并说朝中只有比干宰相有玲珑七窍之心。于是荒唐透顶的纣王赶紧把比干召来。

比干心里很清楚此去凶多吉少。他按照姜子牙的吩咐,做了如此这般的准备,然后穿上朝服,上朝面见纣王,怒责昏君听信妖言,陷害忠良。无奈纣王昏迷不悟,不但不听劝谏,反而传令武士拿下比干,取出心来。比干怒不可遏,接过利剑,自己往脐中刺入,将腹剖开,掏出心来,往下一掷,回身跑出午门,骑上马往北门去了。

大约走了几里路,路旁有个妇女手提筐篮,叫卖“无心菜”。比干忽然听见,就停下来问她:“如果人没有了心,会怎么样?”妇女答:“如果人没有了心,会死。”比干听她这么一说,大叫一声,撞下马来,一腔热血溅尘埃,当场死亡。

出水芙蓉

“出水芙蓉”指刚长出水面的荷花,原比喻诗写得清新,后常用来比喻女性的美丽。

此典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

南朝宋时,有一位着名的诗人叫谢灵运,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后移籍会稽。他年少时候被寄养在外面,族人都称他为客儿,世称谢客。晋末,谢灵运袭封康乐公,入宋以后,曾任永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

谢灵运诗才出众,他的诗大多数都是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擅长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谢灵运的诗善于铺陈雕琢,某些篇章真实地反映了山川景物的自然美,给人以清新可爱的感觉。文学批评家钟嵘的《诗品》中说:谢灵运的诗像芙蓉出水一般清新可爱。

春风得意

“春风得意”形容考上进士后的得意心情,也用来形容官场飞黄腾达或事业顺心如意的样子。

此典出自唐代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时候,有一位着名的诗人,名叫孟郊,他是河南洛阳人。最初隐居在高山,称为“处士”,性情非常耿直,因此很少有人能和他合得来,只有大诗人韩愈和他一见如故,因此后人有“韩孟”之称。他们两人在诗的风格上也有相似的地方,常常唱和于诗酒之间。

孟郊的经历很不如意,这从他的诗里那些特多的怨、伤、愁、病、饥、恨……之类的字句可以看出来。他曾两次考进士都没有考上,直至贞元(唐德宗年号)十二年,才考中了进士,那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穷困的生活磨掉了旷达的气度,考中进士以后,他才开朗起来,他高兴地写了一首《登科后》的绝句,表达他当时愉悦的心情,那首诗说:“从前那窘迫的日子是不值得夸耀的,今天我的心情忽然开朗了,才感到皇恩没有边际。我兴高采烈地骑了马儿奔驰在春风里,一天的时间就将长安的花儿看完了。”

悬鹑百结

“悬鹑百结”形容衣衫褴褛,家境贫困。

此典出自《荀子·大略》:“子夏家贫,衣若县(悬)鹑。”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家里十分贫穷,生活非常清苦,常常穿着十分破烂的衣服,身上像悬挂着毛斑尾秃的鹌鹑一样,可是他却不想去做官,安贫乐道。有人说:“你为何不去做官呢?”子夏说:“诸侯当中看不起我的,我不愿做他的臣子;士大夫中看不起我的,我不愿再见到他。”

燕巢于幕

“燕巢于幕”的本意是说,燕子在帐幕上做巢。人们用它形容处境极其危险。

此典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异哉!吾闻之也:‘辩而不德,必加于戮。’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惧犹不足,而又何乐?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君又在殡,而可以乐乎?”

春秋时期,吴王寿梦有一个儿子,名叫季札,一称季,又名吴公子札。吴王寿梦死了以后,吴国人要立季札为王,他坚决不肯接受。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季札离开吴国,到鲁、齐、晋、郑、卫等国家去游历,有时谈论诗歌、音乐、舞蹈,有时谈论政事、道德,有时同朋友谈谈友情,显得非常活跃。

有一次,季札准备从卫国到晋国去,事先在卫国的戚地住宿。突然,传来一阵钟声,季札听了,就感觉这钟声有些不正常,他说:“奇怪啊!我听过这样一种说法:

‘与人争权夺利,却不进行道德修养,这样的人真的该杀’。演奏钟乐的人应该知道,得罪了国君,惧怕犹恐不及,还有什么可以寻欢作乐的呢?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就像燕子在帐幕上做巢一样。卫献公刚死,还没有安葬,难道就可以奏乐伉乐吗?”季札一气之下,立刻离开了戚地。戚地,是卫国执政大夫孙文子的封邑。孙文子听到季札这番话以后,一辈子不听音乐了。

一箪一瓢

“一箪一瓢”形容清贫如洗的生活。

此典出自《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他对于先生的道德标准实行的最有成绩,孔子曾多次地夸奖他。有一天,孔子对学生们说:“你们将颜回做为学习的榜样吧,他的心永远不离开仁义道德,可是你们呢?只是偶尔想起一下罢了!”

颜回的生活十分困难,吃穿都很窘迫,别人常同情他说:“颜回的日子过得有多苦啊!”而颜回却以苦为乐,每天都愉快地读书、听讲,照孔子的教诲去修养自己。

孔子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常常对人感慨地说:“颜回啊,真是有修养呀,一竹筐饭,一瓜瓢水,都能过日子。他住在小巷子里,房屋简陋极了,别人谁也受不了那份苦,可他却能从中找到快乐。啊,颜回真是难得的大贤人哪!”只可惜颜回活到三十一岁就生病死了,那时孔子已年过花甲,对于心爱的学生逝去,他非常悲痛。

鲁哀公与孔子谈话,他问孔子:

“您的三千弟子之中哪一个是最好学的呀?”

孔子默默地回答说:“唉!我的弟子当中只有一个人最好学,修养也极好,自己不顺心的时候从不对别人发泄,偶尔有点小过失,但从不犯第二次。实在太可惜呀,他不幸病死了,我的门下再也没有这样的好学生啦……”

孔子伤心得老泪横流,鲁哀公也被感动得流下眼泪。

广开言路

“广开言路”这句成语常用来指尽量创造使人们发表意见的机会。

此典出自《后汉书·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

东汉安帝时,内侍江京和中堂侍樊丰等人诬告太子刘保谋反。安帝信以为真,打算废掉太子刘保,为此征求文武大臣的意见。大将军耿宝等人主张废掉太子,大臣来历则认为太子年幼无知,其主要责任不在他,不应废掉。汉安帝不采纳来历的意见,还是坚持把刘保废为济阴王。

来历见自己的意见没被采纳,便约祋讽等十多个大臣一起到安帝那里去为太子说情。安帝见此情形,便派人拿着诏书去威胁这些大臣说:来历、祋讽等人不识大体,居然敢和一些小人在一起吵吵嚷嚷,这哪里是对待君主的态度呢!

朝廷广开言路的本意是让大家尽量发表意见,他们却把一切责任推给别人。如果谁再坚持己见,就处死谁。来历由于一再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罢了官。

近悦远来

人们用“近悦远来”形容附近的人得到恩泽而感到高兴,远方的人也闻风前来归附。

此典出自《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

‘近者悦,远者来。’”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诸国,宣扬其政治主张,希望各诸侯国的君主能够采纳和运用他的主张。一次,孔子来到楚国,叶公向他请教如何管理政事。孔子回答说:“要使那些在你统治下的老百姓感到高兴,使那些不在你统治下的老百姓前来投靠你。”

离朱之明

“离朱之明”形容目光敏锐,能洞察秋毫。

此典出自《孟子·离娄上》:“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同“圆”)。’”

汉代赵岐解释说:“‘离娄,古之明目者,黄帝时人也。黄帝亡其玄珠,使离朱索之,离朱即离娄也,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

这段话意思是说:

黄帝时,有一个人叫离娄,也叫离朱。

他有一双神奇的眼睛,能在百步以外看清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一次黄帝丢失了玄珠,就派离娄去寻找。

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眼力、公输般(春秋末期鲁国人,亦称鲁班)那样高超的技巧,如果没有圆规和直角曲尺,仍然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民为邦本

“民为邦本”意思是,人民是立国的根本,要治理好国家,必须依靠人民,而不能违背民众的意愿。

此典出自《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而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夏朝的国君太康,本来是大禹的孙子,他在继任国君后荒淫无度,不问国事,一天到晚只知打猎寻乐。所以,老百姓都非常怨恨他。有一次,太康到洛水的南面去打猎,连续一百天不回京城。有穷国的君主羿趁机起兵反叛,并鼓动夏国的老百姓,把太康阻止在黄河南岸。于是,羿篡夺取了夏国的政权。

太康有五个弟弟,当羿起兵反叛时,他们用车载着母亲从京城逃了出来。虽然他们都非常怨恨太康,但心想:“我们是夏国的子孙,怎么因羿叛乱就躲得远远的呢?我们一定要恢复夏国。”因此,他们就和母亲一起在洛水之滨住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