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高脂血症自然疗法
33613900000006

第6章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及分型诊治

一、对病因的认识

中医学中没有高脂血症这个病名。高脂血症这个现代西医疾病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痰湿”“血瘀”等病证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为痰饮、瘀血停滞机体内所致,其形成与脾、肝、肾、心等脏器功能失调关系密切,也与饮食不当有密切关系。

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高脂血症实质是膏脂在体内过多堆积所致。膏脂虽然为人体的营养物质,但过多堆积则为病态,会形成高脂血症。凡膏脂摄人过多,或膏脂在传输、利用、排泄等方面失常的因素皆可使血脂升高,其致病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因素中医认为,饮食过度,喜食肥甘厚腻咸味之品,会使过多的膏脂随饮食进入人体,使其输布、转化不及,滞留血中,而致血脂升高。如果长期饮食过度,或者酗酒过度,损及脾胃,使脾虚失去健运,致使食物精微不能输布及营养全身,进而引起血脂升高。

2.情志因素中医认为,七情六欲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思伤脾,怒伤肝,恐伤肾,忧伤肺,喜伤心。如果一个人长期忧思不堪,则会思虑伤脾,脾失健运,使血脂升高;如果一个人长期郁怒寡欢,则会郁怒伤肝,肝主疏泄,如果肝失条达,则气机不畅,使膏脂输布失常而致血脂升高。

3.生活方式因素中医认为,喜静少动乃百病之源。有些人生性喜静或者贪睡少动;或者因职业因素而伏案工作,久坐少动,或者身为领导,为协调人际关系,处理棘手问题而思虑过度,夜眠不安,都会使人体气机失于疏畅,气郁则津液输布失常,而使膏脂转化不及,导致血脂升高。

4.体质因素如果父母肥胖,胎儿发育脂肪细胞数目过多,致使幼儿多脂,成年以后,则形体丰腴,而脾阳不足,则津液膏脂输布迟缓,并致血中膏脂过多。或者体质平素为阴虚阳亢,则脂化为膏,溶于血液中,致使血脂升高。

5.年龄因素如果一个人年老体衰,则人体五脏六腑皆衰,尤以肾衰为主。而。肾主五液,肾虚则津液失其主宰;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脾虚则五谷运化失常;肝主疏泄,若肝失条达则津液输布不畅,肝、脾、肾三脏皆弱,或者其中之一脏虚弱,皆可使五脏六腑功能失常,而致膏脂代谢失常,致使血脂升高。

6.疾病因素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互相关联,相互协调,方可使人身体健康。如果一个人患有消渴、水肿、胁痛、黄疸,则会使人血脂升高。因为多数消渴证病理为阴虚燥热,患者多食而使血脂升高。水肿日久,则损及脾肾,脾虚失于健运,则使膏脂代谢失常。胁痛、黄疸皆为肝、胆之病,肝病日久则气机不畅,疏泄失司,则使膏脂输布失常,而致血脂升高。

7.房事因素房事因素对血脂的影响,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房劳过度,则辛劳忧愁,使人未老先衰,而致血脂升高;另一种乃因久无房劳,精液瘀滞,体内膏脂不能转化为精液排泄而致血脂升高。因此,适度而又和谐的性生活对维持男、女身体健康有益。

二、中医分型及诊治

中医认为,血脂升高乃由膏脂摄人过多、转化利用不及、排泄障碍、久坐静卧等因素所致。根本原因在于脏腑功能失调,脾、肝、肾三脏功能障碍所致。

现代中医学根据临床表现,将高脂血症分为以下6种证型,分别介绍如下。

1.脾虚湿盛型

(1)主要症状:面色淡黄,体形丰满,四肢倦怠,头身沉重,眼睑虚浮或者下肢浮肿,腹胀食少,咳嗽有痰,大便溏不成形,舌质淡,舌体胖有齿痕,舌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2)食疗原则:化浊祛痰,健脾降脂。

(3)用膳宜忌:①忌食生冷、油腻、动物内脏等食物。②宜食山楂、大枣、荷叶、麦麸、茯苓、薏苡仁、莲子、昆布、海藻、白萝卜、大豆等药食两用之品。

2.湿热内蕴型

(1)主要症状:面色无华,烦渴口干,渴而不欲饮或者饮下不适,脘腹痞闷,腹大浮肿,身体困重,大便干或便溏而有恶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2)食疗原则:清热化湿,降低血脂。

(3)用膳宜忌:①忌食辛辣、温燥食物及动物内脏。②宜食马齿苋、大蒜、绿豆、赤小豆、虎杖、橘皮、车前子、香菇、平菇、蘑菇、萝卜、海带、泽泻、茶叶、荷叶、山楂、竹笋、黑木耳、薏苡仁、玉米须等药食两用之品。

3.肝火炽盛型

(1)主要症状:面红目赤,口苦烦躁,头痛易怒,胸胁胀满,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2)食疗原则:清肝泻火,降脂减肥。

(3)饮食宜忌:①忌食辛辣、香燥、温热食物。②宜食绞股蓝、槐花、决明子、山楂、柿叶、大黄、海带、菊花、枸杞叶、菊花脑、绿豆等药食两用之品。

4.阴虚阳亢型

(1)主要症状:头晕目眩、耳鸣,失眠多梦,肢体麻木,口渴,舌质红,舌苔黄,脉弦。

(2)食疗原则:滋补肝肾,平肝降脂。

(3)饮食宜忌:①忌食动物内脏,油腻、生冷及辛辣食物。②宜食黑芝麻、核桃仁、芹菜,枸杞叶,百合,海带,黑木耳、竹笋、枸杞子、何首乌、葛根、螺旋藻等药食两用之物。

5.气血瘀滞型

(1)主要症状:胸闷气短,或心前区疼痛,胸闷不舒,两胁胀满,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沉涩。

(2)食疗原则:活血化瘀,行气降脂。

(3)饮食宜忌:①忌食生冷、油腻及动物内脏等食物。②宜食丹参、荷叶、红花、蒲黄、陈皮、山楂、姜黄、海带、麦麸等药食两用之品。

6.肝肾阴虚型

(1)主要症状:眩晕耳鸣、消渴口干,腰膝酸软,肢体麻木,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弱。

(2)食疗原则:滋补肝肾,养阴降脂。

(3)饮良宜忌:①忌食辛辣、香燥食物及动物内脏。②宜食黑芝麻、黑豆、核桃仁、枸杞子、香菇、何首乌、女贞子、沙苑子、墨旱莲等药食两用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