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万事由来大全
33584200000392

第392章 寄送贺年片习俗的由来

每逢元旦或春节,人们总要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寄上一张张写满节日祝福话语的贺年片。小小的一张贺年片,把两个地方的人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贺年片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贺年片了。当时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是新年到来之际,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一种物品。“名刺”既是世界上最早的“贺年片”,又是世界上最早的“名片”。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记载:“古人通名,本用削木书字,汉初谓之谒,汉末谓之刺,汉以后则虽用纸,而仍相沿曰‘名刺’。”唐代诗人元稹《重酬乐天》诗云:“最笑近来黄叔度,自投名刺占陂湖。”唐宋时期,贺年片又被称作“门状”。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记载:“节序多贺之礼,门投帖,也有帖到人不到者,不能亲至者,再以束刺佥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俗以为常。”

在明代天顺年间,民间出现了用梅花笺纸裁制而成的贺年片。这种贺年片长约10厘米,遇上年节,签上自己的名字和地址,中间写上祝福的话语,在亲朋好友之间互相寄送,以广交游,成为一种社交的方式。明代的文征明在《拜年》一诗中,描述了过年送贺年片的情景:“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间嫌简不嫌虚。”

如今,寄送贺年片已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表示友好的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