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万事由来大全
33584200000365

第365章 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五日,俗称“端午”,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俗节日。端午节时,人们要包粽子,在门上插艾蒿。那么,这个节日及其风俗是怎么来的呢?

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受奸臣陷害,被流放江南。后因国破家亡,屈原在悲愤中于农历五月五日自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人为了纪念他,把这一天当做节日,每年到了这一天都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后来人们又改用五彩丝线和竹叶、苇叶包糯米投江,这就是端午节包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门上插艾蒿据说与战乱有关。传说一妇人领着两个孩子逃难时遇到追兵,她便丢下一个,背着另一个往前跑。追兵捉住她,问她为什么丢下一个背着一个,妇人说,丢下的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背上背的是丈夫和前妻的儿子,因其母早死,小儿体弱,所以不忍心丢下他。追兵感动于妇人的善良,便让她回家在门上插艾挂蒲,以免遭杀身之祸。妇人回家把这一做法告诉了穷苦的乡邻,众乡邻因此逃过了一场劫难。端午节插艾蒿的习俗也因此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