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万事由来大全
33584200000294

第294章 银行的由来

英文称“银行”为“bank”,原为“储钱柜”的意思。

11世纪以后,欧洲市场上进行大宗交易所使用的货币种类越来越多,为了辨别和鉴定货币,方便流通,有一些人便在市场上摆设钱摊,专门从事货币的兑换业务。这些人办理业务时,通常是坐在一条长凳上,所以,商人们就把他们称为banca,意思是“坐长凳的人”。后来,这个英语单词又演变为bank,即“储钱柜”。

由于携带大宗钱币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商人们开始把自己携带的巨额货币交给兑换人,由兑换人出具凭据,商人在经商地以凭据兑取他所需的当地货币。这种凭据就是最早的汇票。

Bank翻译成中文为什么成了“银行”呢?

这是因为白银在我国币制上占优势,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代以后,白银在币制上已占据了主要地位。“银”字往往代表货币,如各个朝代的信用机关多称为银店、银铺、银号等。“行”字在以前是指一种职业,如唐代的金银行,后来被用作商号的称呼。

在太平天国时期,洪仁玕在他的《资政新篇》中首先提出“兴银行”的改革主张。从此,“银行”一词开始被人们接受。

在世界上,最早的银行是1171年在威尼斯成立的。1897年,上海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新式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904年,我国第一家国家银行——户部银行在北京开设。1908年,户部银行改称“大清银行”,它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金融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是在1948年12月1日正式宣布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