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万事由来大全
33584200000019

第19章 “退休”的由来

在我国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不论有无官职,达到一定年龄时,就要离开工作岗位,回到家中颐养天年。但是在古代,退休一般指的是官员辞去官职,而且不叫退休,叫“致仕”。

致仕起源于战国时期,到了汉代,才形成了一整套的人事行政制度。唐朝规定,70岁以上的官员均应致仕,致仕以后,五品以上的官吏,可得半禄;有功之臣,由皇帝亲赐,可得全禄;京官六品以下,外官五品以下,各有永业田可以养老。

宋朝时,由于许多官员不愿意主动致仕,皇帝只好采取三种手段:一、官吏年过70岁,不再升官,也不再考察功过;二、让御史检查弹劾年过70岁、精力衰退的官吏;三、由皇帝亲自下令,或者派其亲属规劝致仕。明朝时将官吏致仕的年龄从70岁提前到60岁。明孝宗又进一步规定,凡是自愿告退者,不分年龄,均可批准,并明确规定:凡内外文武官员致仕者,照品给俸;无世职者,60岁致仕,给半俸;未到60岁,因病致仕者,不给俸。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致仕逐渐演变为今天的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