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明伦汇编宫闱典宫闱总部
33569200000004

第4章 宫闱总部艺文一

女师箴        后汉皇甫规

观象制教肇经乾坤家有王义室有严君各有定位

阴阳是分昔在轩辕陶化正刑刑于壸闱以临百官

煌煌后妃女紞是闲穆穆夫人爰采洁蘩师礼莫违

神罔时怨关睢首化万国承流实有淑女允作好逑

唐媛兴妫文母盛周德音不回弘济大繇咨尔庶妃

銮辂斯迈战战兢兢厉省鞶带渐进不形变起无外

行难着而易丧事易失而难退动若顺流应如发机

奉上惟敬抚下惟慈怨岂在明患生不思

女史箴           裴頠

膏不厌鲜水不厌清玉不厌洁兰不厌馨尔形信直

影亦不曲尔声信清响亦不浊绿衣虽多无贵于色

邪径虽利无尚于直春华虽美期于秋实冰璧虽泽

期于见日浴者振衣沐者弹冠人知正服莫知行端

服美动目行美动神天道佑顺常告吉人

后妃列传序         晋书

夫乾坤定位男女流形伉俪之义同归贵贱之名异

等若乃作配皇极齐体紫宸象玉囗之连后星喻金

波之合羲璧爰自敻古是谓元妃降及中年乃称王

后四人并列光于帝喾之宫二妃同降着彼有虞之

典****以上六宫之制其详靡得而闻焉姬刘以降

五翟之规其事可略而言矣周礼天子立一后三夫

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王者内政故

昏义曰天子之与后如日之与月阴之与阳由斯而

谈其所从来远矣故能母仪天助宣王化德均载

物比大坤维宗庙歆其荐羞穹壤俟其交泰是以哲

王垂宪尢重造舟之礼诗人立言先奖葛覃之训后

烛流景所以裁其宴私房乐希声是用节其容止履

端正本抑斯之谓欤若乃聘纳有方防闲有礼肃尊

仪而修四德体柔范而弘六义阴教洽于宫闱淑誉

腾于区域则元云入户上帝锡母萌之符黄神降征

坤灵赞寿丘之道终能鼎祚惟永宗嗣克昌至若俪

极亏闲凭天作孽倒裳衣于衽席感朓侧于弦望则

龙漦结衅宗周鞠为黍苗燕尾挺灾隆汉坠其枌社

矣自曹刘内主位以色登甄卫之家荣非德举淫荒

挺性蔑西郊之礼容婉娈含辞作南国之奇态诐谒

由斯外入秽德于是内宣椒掖播晨牝之风兰殿绝

河睢之响永言彤史大练之范逾微缅视青蒲脱珥

之猷替矣晋承其末与世污隆宣皇创基功弘而道

屈穆后一善绩侔于十乱洎乎太祖始亲选良家既

而帝掩纨扇躬行请托后采长白实彰妒忌之情贾

纳短青竟践覆亡之辙得失遗迹焕在绨缃兴灭所

由义同画一故列其本事以为后妃传云

后妃传后论         同前

史臣曰方祗体安俪干仪而合德圆舒循晷配羲曜

以齐明故知阳烁阴凝万物假其陶铸火炎水润六

气由其调理取譬贤淑作伉文思灵根式固实资于

此宣穆阅礼偶德潜鳞翊天造之艰虞嗣涂山之逸

响宝运归其后嗣盖有母仪之助焉武元杨氏预闻

朝政明不逮远爱溺私情深杜卫瓘之言不晓张泓

之诈运其阴沴韬映干明晋道中微基于是矣惠皇

禀质天纵其嚚识暗鸣蛙智昏文蛤南风肆狡扇祸

稽天初践椒宫逞枭心于长乐方观梓树颁鸩羽于

离明褒后灭周方之盖小妺妃倾夏曾何足喻中原

陷于鸣镝其兆彰于此焉昔者高宗谅暗总百官于

元老成王冲渺托万机于上公太后御宸谅知非古

而明穆康献仍世临朝时属委裘躬行负扆各免华

阳之衅竟蹑和熹之踪保陵迟以克终所幸实为多

女史箴           张华

惠帝时华惧后族之盛作女史箴以讽

茫茫造化两仪始分散气流形既陶既甄在帝庖牺

肇经天人爰始夫妇以及君臣家道以正而王猷有

伦妇德尚柔含章贞吉婉娩淑慎正位居室樊姬感

庄不食鲜禽卫女矫桓耳忘和音志厉义高而二主

易心元熊攀槛冯媛趋进夫岂无畏知死不囗班妾

有辞割欢同辇夫岂不怀防微虑远道罔隆而不杀

物无感而不衰日中则昃月满则微崇犹尘积替若

骇机人咸知饰其容而莫知饰其性性之不饰或愆

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出其言善千里应之苟违

斯义同衾以疑出言如微而荣辱由兹勿谓幽昧灵

无象勿谓元漠神听无响无矜尔荣天道恶盈无

恃尔贵隆隆者坠于小星戒彼攸遂比心螽斯则

繁尔类欢不可以渎宠不可以专专实生慢爱极则

迁致盈必损理有固然美者自美翩以取尤冶容求

好君子所仇结恩而绝职此之由故曰翼翼矜矜福

所以兴靖恭自思荣显所期女史司箴敢告庶姬

后妃传后论         宋书

史臣曰饮食男女民之大欲存焉故圣人顺民情而

为之度王宫六列士室二等皆司事设防典文曲立

若夫义笃阃闱化刑邦国古先哲王有以之致治者

矣夫后妃专夕配以德升姬嫱并御进非色幸欲使

情有覃被爱罔偏流专贞内表妖蛊外息至于降班

在四簪珥成行同列者三环佩系响乃可以燮理阴

教辅佐君德宋氏藉晋世令典纳有章俔天作俪

必四岳之后虽正位天闺礼亢尊极而衰易兆恩

宴难留一谢属车之尘永隔青蒲之地是故元后愤

终良有以也自元嘉以降内职稍繁椒庭绮观千门

万户而淫妆怪饰变炫无穷自汉氏昭阳之轮奂魏

室九华之照曜曾不能概其万一徒以所选止于军

署之内征引极乎囗皂之间非晋氏采择滥及冠冕

也且爱止帷房权无外授戚属饩岁时不过肴浆

斯为美矣及太祖之倾惑潘妪谋及妇人大明之沦

溺殷姬并后匹嫡至使多难起于肌肤并命行于同

产又况进于此者乎以斯言之三代二汉之亡于淫

嬖非不幸也

皇后传后论        南齐书

史臣曰后妃之德着自风谣义起闺房而道化天下

缲盆献种罔非耕织佩管晨兴与子同事可以光熙

阃业作俪公侯孝昭二后并有贤明之训不得母临

万国宝命方昌椒庭虚位有妇人焉空慕周兴祯符

显瑞徒萃徽名若使掖作同休阴教远燮则马邓风

流复存乎此太祖创命宫禁贬约毁宋明之紫极革

前代之逾奢衣不文绣色无红采永巷贫空有同素

室世祖嗣位运藉休平寿昌前兴凤华晚构香柏文

柽花梁绣柱雕金镂宝颇用房帷赵瑟吴趋承闲奏

曲岁费傍恩足使充牣事由私蓄无损国储高宗仗

数矫情外行俭陋内奉宫业曾莫云改东昏丧道侈

风大扇销糜海内以赡浮饰哲妇倾城同符殷夏呜

呼所以垂戒于方来也

后妃传叙          梁书

易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

女然后有夫妇夫妇之义尚矣哉周礼王者立后六

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

之内治故昏义云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阴之与

阳相须而成者也汉初因秦称号帝母称皇太后后

称皇后而加以美人良人八子七子之属至孝武制

婕妤之徒凡十四等降及魏晋母后之号皆因汉法

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损焉高祖拨乱反正深奢逸

恶衣菲食务先节俭配德早终长秋旷位嫔嫱之数

无所改作太宗世祖出自储藩而妃并先殂又不建

椒阃今之撰录正备阙云

后妃传后论         同前

史臣曰后妃道赞皇风化行天下盖取葛覃关睢之

义焉至于穆贵嫔徽华早着诞育元良德懋六宫美

矣世祖徐妃之无行自致歼灭宜哉

梁武帝立内职诏       沈约

刑于垂训周文所以表德壸闱失序汉氏所以丧邦

并被诸方册式昭戒劝魏晋以来虽云简薄而内职

名号参差不同在宋太始位置繁冗遂设官九品且

拟外朝填委椒掖征费无已自此相仍踵以成旧昭

阳九华千门万户殷受命自天始基七百思所以立

防自迩贻厥将来前代职品所宜因革外可详议务

令该允

后妃传后论         陈书

史臣曰诗表关睢之德易着乾坤之基然夫妇之际

人道之大伦也若夫作俪天则燮赞王化则宣太后

有其懿焉

为陈六宫谢表        江总

鹤钥晨起雀钗晓映恭承盛典肃荷徽章步动云囗

香飘雾縠愧缠艳粉无情拂镜愁萦巧黛息意临

妾闻汉水赠珠人间绝世洛川拾翠仙处无双或有

风流行云窈窕初日声高一笑价起两环乃可桂殿

迎春兰房侍宠借班姬之扇未掩惊羞假蔡琰之文

宁披悚戴

为陈六宫谢章        前人

恭膺礼命愧集丹缕之颜拜奉曲私愁萦翚羽之色

鲁宫夜火伯媛匪惊楚榭奔涛贞姜何惧岂期日月

腾影风云泻润乃复位崇九御声高六列象服增华

丹軿耀采何以弼佐王风克柔阴化兢惶囗集追想

流荇之诗荷据相并遂失鸣环之节

后妃传叙          周书

书纪有虞之德载厘降二女诗述文王之美称刑于

寡妻是知婚姻之道男女之别实有国有家者之所

慎也自三代迄于魏晋兴衰之数得失之迹备乎传

记故其详可得闻焉若纳以德防闲以礼大义正

于宫闱王化行于邦国则坤仪式固而鼎命惟永矣

至于邪僻既进法度莫修冶容迷其主心私谒囗其

朝政则风化凌替而宗社不守矣夫然者岂非皇王

之龟鉴与周氏率由姬制内职有序太祖创基修衽

席以俭约高祖嗣历节****于矫枉宫闱有鱼贯之

美戚里无私溺之尤可谓得人君体也宣皇外行其

志内逞其欲溪壑难满采择无厌恩之所加莫限囗

皂荣之所及无隔险诐于是升兰殿而正位践椒庭

而齐体者非一人焉阶房帷而拖青紫承恩幸而拥

玉帛者非一族焉虽辛癸之荒淫赵李之倾惑曾未

足比其髣囗也民厌苛政弊事实多太祖之祚忽诸

特由于此故叙其事以为皇后传云

后妃传序          隋书

夫阴阳肇分乾坤定位君臣之道斯着夫妇之义存

焉阴阳和则裁成万物家道正则化行天下由近及

远自家刑国配天作合不亦大乎兴亡是系不亦重

乎是以先王慎之正其本而严其防后之继体靡克

聿修甘心柔曼之容罔念幽闲之操成败攸属安危

斯在故皇英降而虞道隆任姒归而姬宗盛妹妲致

夏殷之衅褒赵结周汉之祸爰历晋宋实繁有徒皆

位以宠升荣非德进恣行淫僻莫顾礼仪为枭为鸱

败不旋踵后之伉俪宸极正位居中罕蹈平易之涂

多遵覆车之辙睢鸠之德千载寂寥牝鸡之晨殊邦

接响窈窕淑女靡有求于寤寐铿锵环佩鲜克嗣于

徽音永念前修叹深彤管览载籍于既往考行事于

当时存亡得失之机盖亦多矣故述皇后列传所以

垂戒将来

隋后妃传后论        同前

史臣曰二后帝未登庸早俪宸极恩隆好合始终不

渝文献德异鸣鸠心非均一擅宠移嫡倾覆宗社惜

哉书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高祖之不能敦睦九族

抑有由矣萧后初归藩邸有辅佐君子之心炀帝得

不以道便谓人无忠信父子之间尚怀猜阻夫妇之

际其何有焉暨乎国破家亡窜身无地飘流异域良

足悲矣

后妃传叙          唐书

唐制皇后而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是为夫人昭

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是为九

嫔婕妤美人才人各九合二十七是代世妇宝林御

女采女各二十七合八十一是代御妻自余六尚分

典乘舆服御皆有员次后世改复不常开元时以后

下复有四妃非是乃置惠丽华三妃六仪四美人七

才人而尚宫尚仪尚服各二参合前号大抵踵周官

相损益云然则尚矣礼本夫妇诗始后妃治乱因之

兴亡系焉盛德之君帷薄严奥里谒不于朝外言

不内诸阃关雎之风行彤史之化修故淑范懿行更

为内助若夫艳嬖之兴常在中主第裯既交则情与

爱迁颜辞媚熟则事为私夺乘易昏之明牵不断之

柔险言似忠故受而不诘丑行已效反狃而为好左

右附之憸壬惎之狡谋钳其悟先哀誓楗于宠初天

下之事已去而恬不自觉此武韦所以遂篡囗而丧

王室也至于杨氏未死元乱厥谋张后制中肃几敛

衽吁可叹哉中叶以降时多故矣外有攻讨之勤内

寡嬿溺之私群阉朋进外戚势分后妃无大善恶取

充职位而已故列着于篇

伐国论          李德裕

自古得伐国之女以为后妃未尝不致危亡之患者

何也亡国之余焉能无怨气其立基创业之祖宗必

皆一时之英杰其社稷山川之鬼神常为一国之所

奉受其血食忿其灭亡故能为厉矣必生分美之色

蛊惑当世之君使其骨肉相残以坏于内君臣相疑

以败于外危亡之兆鲜不由此史苏所谓必有女戎

妺喜妲己褒姒是也史苏所谓详矣今不复论是以

晋献得骊戎佚女太子有雉经之酷祸及三世苻坚

纳慕容姊弟秦宫有凤兮之谣败于五将梁武取东

昏所幸几至危国隋文嬖陈主之妹终于殒身此其

祸败之着明者矣又夏姬入荆子反疲于奔命吴嫔

至晋世祖怠于为政所以王珪囗庐江美人正言纳

说如王珪者可谓识微之士明于祸福矣

论别宅妇女入宫表     张廷珪

臣廷珪言昨奉进止别宅妇女皆遣入宫囗至黄门

臣已执奏停寝数日宰相重宣陛下以人废言未蒙

允纳密旨增峻制狱益严事相牵连重有追掩窃闻

舆议足以伤心或母子生离或男女永隔囗酷之至

有甚于死方春德泽万物昭苏岂独斯人不沾雨露

一伤和气恐阻圣恩况所进宫人皆非婉丽陛下容

易将入下人迫胁而行不作无益害有益臣必知其

然矣又陛下至明之君当比德于上皇岂效迹于中

古况春秋鼎盛庆祚无穷树德将逮于千年臣尚谓

少行事傥乖于一物臣窃有疑且臣位在黄门年高

白首常恐宠禄过厚颠坠微躬何所觊觎辄有干议

伏以遭逢昌运沐浴湛恩如不披心竭诚无乃希旨

苟免六合虽广取容何地不胜愚恳之至谨重昧死

奏闻伏望曲留天鉴少垂矜采

第二表           前人

臣廷珪言检贞观永徽故事妇人犯私并无入宫之

例准天授二年有囗京师神都犯奸先决杖六十配

入掖庭至太极修格已从除削唯决六十仍依法科

罪今不依贞观永徽典故又舍太极宪章而依天授

之法臣愚窃谓未便且法令者与天下共之者也君

不可失之于上臣不可违之于下如或失之于上则

无以御下矣如或违之于下则无以事上矣所以古

之圣人垂范作式县诸象魏铭于景锺昭示万方期

于画一由是法有定禁时无滥刑化致雍和俗登仁

寿鸾凤巢阁麒麟在郊膏露浮甘卿云布彩方今圣

道包于天地仁恩洽于品物明无不烛聪无不听时

康俗泰远肃迩安岂可升平之朝而行末令之罚臣

之愚鄙伏深疑惧无任恳迫之极谨昧死重连正囗

奏闻特乞天恩曲垂矜鉴得令别宅妇女各准法处

分率土苍生幸甚如允臣所请仍望便停令囗内宣

降进止

梁家人传叙        五代史

呜呼梁之恶极矣自其起盗贼至于亡唐其遗毒流

于天下天下豪杰四面并起孰不欲戡刃于其囗然

卒不能少挫其锋以得志梁之无敌于天下可谓虎

狼之强矣及其败也困于一二女子之娱至于洞囗

流肠刲若羊豕祸生父子之间乃知女色之能败人

矣自古女祸大者亡天下其次亡家其次亡身身苟

免矣犹及其子孙虽迟速不同未有无祸者也然原

其本未始不起于忽微易坤之初六曰履霜坚冰至

家人之初九曰闲有家悔亡其言至矣可不戒哉梁

之家事诗所谓不可道者也至于唐晋以后亲囗嫡

庶乱矣作家人传

后妃传叙          宋史

周人尊祖之诗曰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盖推本后稷

之所自出以为王迹之所由基也宋之兴虽由先世

积累然至宣祖功业始大昭宪杜后实生太祖太宗

内助之贤母范之正盖有以开宋世之基业者焉观

其训太祖以无逸治天下至于豫定太宗神器之传

为宗社虑盖益远矣厥后慈圣光献曹后拥佑两朝

宣仁圣烈高后垂帘听政而有元佑之治南渡而后

若高宗之以母道事隆佑孝宗奉明慈怡愉之乐皆

足以为百王法程宋三百余年外无汉王氏之患内

无唐武韦之祸岂不卓然而可尚哉昭宪垂裕之功

至是茂矣旧史称昭宪性严毅有礼法易之家人上

九曰有孚威如终吉其是之谓与作后妃传

论西汉女主之祸       胡寅

致堂胡氏曰外戚之祸在王氏然汉初功臣平勃等

预有罪焉高祖崩倡言吕后与帝共定天下帝王诸

刘后王诸吕无不可者于是大裂土疆以王诸吕侵

弱刘氏罪一也孝惠即世听张辟疆之说纵诸吕居

中用事专权禁闼共斡兵柄上以媚太后下以安己

身由是诸吕不可制罪二矣高后即世虽能诛诸吕

立孝文然自兹以往母后习见前世用事例为出阃

之言观大臣议所立皆曰齐王高帝孙然母家驷钧

恶淮南王母家又恶独代王母家薄氏谨良遂立孝

文则平勃之徒畏母后深矣盖汉母后豫政临朝不

必少主虽长君亦然窦太后好黄老恶儒士儒士多

不得进赵绾王臧欲助上兴制度则发其奸利寝之

窦婴兄子也恶之则除门籍喜之则为相梁孝王爱

之则诵言请立为嗣不顾大宗之重王太后于灌夫

骂坐则不食论弃市韩嫣帝所贵也太后欲杀之则

帝不能救可谓司晨豫事矣武帝欲立昭则杀钩弋

夫人驯致王氏篡夺其所从来者远矣

论历代女祸        马廷鸾

按胡氏之说足以尽西京外戚贻祸之本末矣尝因

是而极论之天地间有阳不能无阴阴而乘阳则宇

宙分裂人极隳亡矣欧阳公谓宦官之祸甚于女子

盖为唐末一时言之耳以古今大势论则女祸深矣

少女子能蛊惑人主以亡国老女子能崇长外戚以

亡国三代之亡国皆由此物矣周之东迁以褒姒周

虽不亡于此已衰于此矣秦后始有宣太后穰侯之

专庄襄悦美姬以易其宗汉高帝起于闾阎吕氏初

无功于王业也而汉初诸人之论每以为吕氏雅故

推毂高帝就天下又谓吕后与高帝共定天下是以

诸吕之心自谓与诸刘等憪然有取而代之之意而

后动于恶中间霍氐拥昭立宣阴妻邪谋特觉之早

耳而终不免新莽之乱焉曹魏之见篡于司马氏也

一再废弒专以母后为之主及晋武帝平吴之后耽

惑女宠杨贾实召五胡乱华之祸天下既为南北矣

齐陈以女色亡元魏以淫后亡隋文帝起外戚以篡

周唐高祖主外戚窃宫妃以取隋太宗宠武才人开

聚之丑子孙歼焉禄山之起为太真妃也唐虽未

亡于此而已衰于此矣河朔失而劲兵亡东南虚而

蛮祸起非权舆于天宝末乎朱梁以女宠开子祸而

亡后唐庄宗以刘后杀功臣靳军赏而亡皆女子之

为也

后妃列传叙         辽史

书始嫔虞诗兴关睢国史记载往往自家而国以立

天下之本然尊卑之分不可易也司马迁列吕后于

纪班固因之而传元后于外戚之后范煜登后妃于

帝纪天子纪年以叙事谓之纪后曷为而纪之自晋

史列诸后以首传隋唐以来莫之能易也辽因突厥

称皇后曰可敦国语谓之俚寋尊称曰耨斡盖

以配后土而母之云太祖称帝尊祖母曰太皇太后

母曰皇太后嫔曰皇后等以徽称加以美号质于隋

唐文于故俗后族唯乙室拔里氏而世任其国事太

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俨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

相国遂为萧氏耶律俨陈大任辽史后妃传大同小

异酌取其当着于篇

音忒寋

音蹇音么

后妃传赞          金史

赞曰周礼九嫔掌妇学之法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班

昭氏论之曰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便口

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

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

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

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

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

功后世妇学不修丽色以相高巧言以相倾衒能以

市恩逢迎以固宠是故悼平掣顿皇统以殒其身海

陵蛊惑群嬖几亡其国道陵李氏擅宠蠹政卒偾其

宗呜呼可不戒哉

后妃表序          元史

后妃之制厥有等威其来尚矣元初因其国俗不娶

庶姓非此族也不居嫡选当时史臣以为舅甥之贵

盖有周姬齐姜之遗意历世守之固可嘉也然其居

则有曰斡耳朵之分没复有继承守宫之法位号之

淆名分之渎则亦甚矣累朝常诏有司修后妃传而

未见成书内廷事秘今莫之考则其氏名之仅见简

牍者尚可遗而不录乎且一代之制存焉阙疑而慎

言斯可矣作后妃表

后妃传叙         明外史

明太祖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壸教洪武元年

命儒臣修女诫谕翰林学士朱升曰治天下者修身

为本正家为先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

至于嫔嫱之属奉侍巾栉恩宠或过逾礼越防上下

失序历代宫闱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夫内嬖

惑人甚于鸩毒惟明主能察于未然下此多为所累

卿等其纂述女诫及古贤妃事可为法者使后世子

孙知所持守升等乃编录上之五年六年命礼臣议

宫官女职之制礼臣上言周制后宫设内官以赞内

治汉设内官一十四等凡数百人唐设六局二十四

司官凡一官九十人女史五十余人皆选良家女充

之帝曰所设过多宜防宠嬖命重加裁定于是折衷

曩制女官立六局一司局曰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

寝尚功司曰宫正秩皆正六品每局领四司其属二

十有四而尚宫司总行六局之事戒令责罚则宫正

掌之官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视唐减百四十余人

凡以服劳宫寝祗勤典守而已一切充华美人昭容

修媛虽着称前录而意在色升名乖德选者悉罢不

设诸妃位号亦惟取贤淑庄敬惠顺康宁闺房雍肃

旨寓深远又命工部制红牌镌戒谕后妃之词悬于

宫中牌用铁字饰以金复着令典自后妃以下至嫔

御女史巨细衣食之费金银币帛器用百物之供皆

自尚宫取旨牒内使监覆奏移部臣取给焉若尚宫

不及奏内使监不覆奏而辄领于部者论死或以私

书出外罪亦如之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宫以

证取药呜呼何其慎也是以终明代无龙漦燕啄之

妖墨囗斜封之祸不特同辇共坐者群臣无所容其

谏诤而宫闱秘邃即阴教之贞淑容仪之美丽外廷

亦罕得闻焉家法之善未有如明者也上自孝慈下

迄愍后考厥族里次其时代虽所遇不齐显晦异致

而同居正号者并列于篇其妃嫔有事实者亦附见

焉作后妃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