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地球奇观(上)
33539800000013

第13章 地理奇观(13)

据了解,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面目复原方法主要有四种:口述相貌、绘画复原、雕塑、计算机还原。“这四种方法都是建立在颅骨的基础上,只是技术手段的不同,其中赵成文教授的方法最符合中国国情。”中国刑警学院法医系主任、人类学家依伟力教授评价。

赵成文此次为辛追分别绘制了18岁、30岁和50岁三个年龄段的面相,其中还为50岁的辛追绘制了侧面相。复原主要依据辛追颅骨的x光片、出土时拍摄的面部照片,以及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帛画和相关历史文献资料。

“在我的眼里,只要颅骨保留完整,两千多年前的女尸与日常破案中遇到的尸体基本上没有区别。”赵教授一脸平静地说,“女尸在地底埋藏了两千多年,出土30年,但颅骨并未发生太大变化。通过颅骨的x光片,我可以确定其五官的基本位置和形状大小,面部照片为复原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帛画和文献资料,让我了解了辛追晚年的生活情景。”

30岁的辛追为什么首先“复活”

30岁的辛追首先在赵成文的手中“复活”。“根据人类学知识,人在30岁时骨头基本成型,选择这个年龄首先进行复原,能够尽可能保证颅骨传递信息的有效性。”赵成文解释说。

辛追“复活”

赵成文在对辛追颅骨的x光片分析中发现,尸体腐烂导致辛追在去世后嘴部张开,舌头吐出,下额脱位,头部变形。“根据以往规律,这种变形将导致五宫变短。比如长脸型就变成圆脸,国字脸变成田字脸。”赵成文举例说。此外,x光片的拍摄角度也并非垂直正位,形成了一仰角,这都为复原带来难度。

据此情况,赵成文首先将x光片扫描入电脑,然后根据解剖学的解剖结构理论,在电脑中对脱位的下额进行复位。随后,赵成文根据美术学中的“三庭五眼”理论,在辛追的颅骨上画出眼内侧线、眼外侧线、鼻翼线、鼻底线、发际线、眉功线、口裂线、下额线、中心线。

据介绍,“三庭”确定脸的长度,“五眼”确定宽度。发际线是人的额头到头发之间的一个标志,眉弓线确定眉毛的位置,鼻底线指鼻下段的位置、下额线表示头像的最底线的位置。“根据这九条线,基本可以确定五官的位置长度、宽度、大小。”赵成文解释说。

辛追的眼睛首先被确定为杏核眼。赵成文认为眼睛也是辛追复原相中误差最小的部位。他说:“根据辛追颅骨中眼孔的形状,可以推断她是杏核眼,再结合出土时拍摄照片和当年的解剖依据,可以肯定辛追生前的眼睫毛很长。规律表明,拥有长睫毛的人,基本上是大眼睛和双眼皮。”

与眼睛相比,辛追鼻子的形状确定相对容易。从出土的照片看,辛追的鼻子保存完好,直接可以判断是小尖鼻,只是由于年代悠久,辛追的鼻子显得有点塌,鼻翼开始变宽。“这只需在技术处理上把它立起来。”赵成文说。

30岁的辛追为何是薄唇嘴、狐尾眉?赵成文解释说:“根据尸体的照片:发现辛追嘴唇较薄,根据口裂线则可以判断其形状为典型的薄唇嘴,狐尾眉的依据主要是x光上的眉弓形状以及辛追遗体上的眉毛痕迹和已出现的眼睛形状。”

辛追的耳朵最后被确认为肥垂耳。赵成文说:“耳朵是保存最好的一个部位,虽然经历了几千年,但基本没有变形,只是压得有点弯曲。虽然有点萎缩,但其大小尺寸,可以根据绘画学中的‘上不能过眉弓线、下不能超眉底线’的经验来确定。”

误差在10%以内

“为2000多年前的古人画像,肯定有一定的误差,但根据统计资料,误差应当控制在10%以内。”赵成文说。

误差首先是因为x光片美中不足。赵成文在以往对无名尸体的复原过程中,使用的依据是颅骨,而此次只有颅骨的x光片,这必然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遗憾。中国刑警学院法医系主任依伟力说,虽然赵成文丰富的医学知识可以最大可能的避免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但复原后的面相在立体感上还是略感不足。

赵成文在辛追30岁面相的基础上,制作50岁和18岁的面相时,主要依据统计学的推理,同时辅以一定程度的猜测。

据史料记载,辛追15岁结婚。因此,赵成文在其18岁时的面相上,有意识的根据30岁面相,将其眼睛画得更大,更水灵,更流畅,脸型稍微圆润,眉毛则由狐尾眉变成了柳叶眉,嘴小一点,耳基本上变化不大,还薄一点,而且脸颊透点粉红。头稍大一点。同时在胸窝留有一定的凹陷,使其看起来略显丰满。“由于没有辛追年轻时的照片,在具体的制作中只能从人类学知识进行推理。”赵成文说。

而在绘制辛追50岁面相时,则依照人类学规律,其眼角下落,额头出现皱纹,鼻子下塌,鼻翼宽,腮部加宽,脂肪增多,肌肉变得松弛。耳朵下垂,脖子加粗。由此推断,其30岁时的椭圆脸变成长方脸。

为了尽可能避免在复原中出现偏差,在辛追各个年龄阶段的面相确定后,赵成文使用了HCB—1型痕迹闪光制版重叠比对仪,对面相进行了检验。其原理是把原来的x光片制成反转胶片,扣在制成的面相上,利用这个边缘线进行重叠,纵横线进行对比,同时对9条标准线进行检测。

赵成文说:“这个最后的程序主要是对复原的面相进行检验,是一种自我约束,科学的方法。”

复原两千年前的美丽

复原两千年前西汉贵妇人头像的学者赵成文终于舒展开紧锁的眉头,向世界宣告这一极具挑战性工程的完成。

摆在记者眼前的是长沙国轪侯利苍夫人辛追的4张头像。无论是18岁时的豆蔻年华,还是50岁的一脸沧桑,辛追始终是微笑着的,仿佛正要向你走来。

杏核眼、小尖鼻、薄唇嘴、柳叶眉,两千年前的辛追,活脱脱像长沙街头一个顾盼生辉、窈窕多情的湘女。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两千年前的辛追之美;看不到的却是赵成文教授呕心沥血、夜以继日伏案工作的身影。

和大多数东北人不同,身穿警服的赵成文教授看上去更像一个江南水乡出生的学者,瘦削的身材,一双眼睛锐利而深邃。

“一切才刚刚开始,我的下一个梦想,就是在我的有生之年恢复秦始皇的面容。”赵成文说。

穿越两千年的“深情约会”

走进中国刑警学院刑事相貌学实验室,好像来到了一个人像世界。打开赵成文教授研制的“警星CCK—3型人像模拟系统”,不计其数的人像便“扑面而来”。赵成文教授笑着说,从4月5日到4月19日,他每天都在这间面积不到20平方米的实验室与2000年前的辛追“深情约会”。

“我一笔一笔画着,不知不觉就进入到朦胧状态,年轻时的辛追忽然间就到了眼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赵成文不自觉地又沉浸到工作时的状态。

“当一个人完全投入到头像复原中去,眼中看到的这个老太太,已经不是尸体,而是活人。尤其是辛追年轻时,她好像就在我周围生活着,时不时向我抿着嘴笑。可能是她从西汉的睡梦中一觉醒来,也可能是我穿越时空的隧道,进入她的那个年代。”

赵教授将设计利苍夫人头像背景的灵感也归功于这种类似梦境的交流。“辛追有一次在朦胧之中指点我,给我很大的启示。”

“她说,‘我带来了布’。”

这句话提醒了赵成文,赵教授于是用她出土时身上缠绕着的布的图案,绘成她头像的背景。

用出土时的布的图案做背景,巧妙地把历史、现代、文物结合到了一起,使这位西汉贵妇人的头像更显雍容华贵,逼近历史的真实。

事实上,赵成文教授并不是唯心主义者。这其实是他全身心投入头像复原工作后潜意识中的一种反映。“思维集中到一点,就会出现新的突破。这个瞬间便是奇迹。”赵教授说。

神奇之手复原两千年前的美丽

第一次感受到赵成文教授的“神奇”是在沈阳机场,从未谋面的赵教授仅凭着电话里的描述,一眼就认出刚下飞机的我们。

赵成文今年年初曾经给江西南昌出土的明王妃进行过头像复原。当时赵教授心中就有一种愿望,能给马王堆出土的长沙国轪侯夫人进行头像复原就好了。

30年前,西汉长沙国轶侯利苍夫人辛追的墓葬在长沙马王堆出土。开棺时,辛追的皮肤仍然有弹性,五官分明。

“辛追比明王妃要漂亮,我从两者的颅骨形状就能判断出来。”

赵教授对记者说:“有一天做着做着,突然之间,图像没有了,计算机告诉我内存不足。回家以后,我女儿对我说,肯定是你画得不像,老太太生气了,给抹掉了。”

“我回忆自己当初做的图片,确实有点不像,又开始重做。没想到,重做的效果比以前还好。”

“现在做出来的,比我预测的效果要好得多。我准备了好多图像做参考,但我这些图像都没有一个能用上的,就说明她本身的信息量本身就足够了,包括她的嘴唇、眼睛、鼻子、眉毛。她的五官会说话。”仔细琢磨这4张图像,古典中蕴涵着现代色彩。按照赵教授的说法,辛追既然能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我们这个年代,让她“复活”,我们应该给她一点现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