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疗法,是癌症三大治疗手段之一,放疗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手术、化疗等配合,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以提高癌症的治愈率。在手术前,先作一段放疗使肿瘤体积缩小些,便可使原来不能手术的患者争取到手术的机会。其原理是依据大量的放射线所带的能量破坏细胞的染色体,使细胞生长停止。所以,可用于对抗快速生长分裂的癌细胞。放射线治疗是最常用的直接或辅助治疗癌症的方式。此外,骨髓移植前,也必须进行全身的放射线照射,以消除所有恶性的细胞。
这种疗法,是利用放射线对癌细胞的致死效果的疗法。由于足够的放射剂量仅是对被照射部位有治疗效果,是和外科手术疗法相同的,都是局部疗法。但是,进行放射疗法的适应症状癌症,在症状改善,延长生命,比外科手术要优越的多,是最好的期望结果。对晚期癌症则可达到缓解压迫、止痛等效果。
放射疗法对周围正常的组织损伤不大,对异常增殖的癌肿大量的杀伤,使之缩小,同时机体又再次尽可能发挥最大的调节功能。
目前,除了采用高能X线外,开始利用高能粒子线进行癌的放射疗法。今后可以期待这种方法在放射疗法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放射治疗的发展历史只有100多年,但发展很快,从X线机到超高压装置,不断完善更新,形成了一个复杂、基础知识广,包括放射物理、放射生物、肿瘤学、临床放疗技术的学科。由于早年放疗放射剂量、生物效应处于无经验初期,造成过度放射的损伤。目前的放疗学科已发展到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阶段,和广泛使用计算机控制的高新治疗设备阶段,大量的经验已成规范理论,完全可以预测到它的副作用程度。
放疗已是肿瘤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在所有恶性肿瘤病人中,有60~70%需用放射治疗。
放疗和化疗综合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放疗不能减轻化疗的毒性作用;化疗也不能减少放疗的损伤作用,如,化疗抑制全身的骨髓,放疗也产生局部的骨髓抑制,病人常常因而无法继续治疗。放疗能够引起全身反应,如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身体衰弱、恶心呕吐、食后胀满等,而且使照射部位、口咽部位和口腔粘膜损伤发生溃疡、糜烂、出血等。
核能的发展
核电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世界很多国家都将发展核电作为重要的能源战略选择。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11年1月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442个,核电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正在建设的核电机组有65个。日本福岛核电事故促使世界各国对核电安全进行重新审视,并对核电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德国是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反应最快也最激烈的国家。福岛核电站事故的第三天(3月14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即宣布,德国将暂缓先前通过的核电站运营期限延长计划,并对所有的17台核电机组的安全性进行彻底检查。3月15日,德国政府又宣布暂时关闭7台1980年之前修建的核电机组。到5月30日德国环境部长又宣布,德国将于2022年前关闭国内所有的核电站,从而成为首个不再使用核能的主要工业国家。
法国在世界也是核电比例最大的国家之一,目前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有58台,全国电力供应的75%以上依靠核能。福岛核电事故发生后,法国能源部与环境部表示,在确保核安全的前提下,法国不会放弃发展核能建设。但法国总理菲永致信法国核安全局主席拉科斯特,要求吸取日本福岛核电站教训,在2011年底前全面检查该国核电站安全并公布初步调查结果,同时就每个核电站改善安全措施提出建议。
美国是全球核电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有104座通过注册的核反应堆,全国20%的电力供应来自于核能发电。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美国明确表示大力发展核电的立场不会改变。但是,美国进一步加强了核安全举措,奥巴马要求核管制委员会对美国国内的核电站进行全面评估。
瑞士政府3月14日也宣布,将暂停正在进行中的5个老化核电站更新换代计划,并决定暂停3座新核电站的安全审批程序。
印度政府3月14日下令,全国所有核电厂实施安全检查,保证它们可抵御地震或海啸袭击。意大利当局3月21日表示,将冻结发展核项目一年。其他国家如俄罗斯、英国、韩国、泰国、越南等也就本国核电站安全性及未来核电发展计划进行了重新检视。
可以看到,尽管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再次为世界核电工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然而在能源紧缺、全球变暖的时代背景下,考虑到各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需要,大多数国家仍选择继续审慎发展核电工业。
核能发电是目前世界上和平利用核能最重要的途径。尽管部分国家对此存有争议,但无论从经济还是从环保角度而言,核能发电都具有明显优势。核电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经过最初十几年的试验性发展阶段之后,核电技术趋于成熟,发电成本大幅下降,有些国家的核电成本已经低于常规火电。随着世界石油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使人们更加充分认识到核电在保障能源供应和平抑能源市场价格波动方面的重要作用,核电由此进入迅速发展阶段。
今天,在国际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已在适应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环保的迫切要求上显示出巨大竞争力的核电,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法国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正在芬兰建造的第三代核电站和即将在法国兴建的同样的核电站将开启新一轮的核电发展高峰。
拥有核电站的国家逐年增多,除俄罗斯、美、英、法等国外,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也建成了一批核电站。核电发展的促发因素很多,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性。核电经济性因各国资源贫富和技术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在美、法、日等国,核电已经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另外,核电经济性还表现在发电成本非常稳定,对燃料价格波动不敏感,因此,核电能够平抑能源价格波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二是安全性。核电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核电站自身的安全性和核废料处理的安全性两个方面。核电站事故绝大多数是常规设备故障引起的。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人们已经掌握了丰富的核电站运营经验,而且通过完善设计,使得核电站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核废料尤其是高放射废料的处置方面的国际合作加强,制定了国际安全标准。
三是无污染性。与消耗矿物燃料的火电站相反,核电站不释放二氧化碳、硫和一氧化碳。欧盟委员会交通和能源部门2004年起草的一份报告说,如果不修建核电站,欧盟将不能实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少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排放目标。欧盟的计算显示,在今后25年内,需建造10~30万兆瓦核电站才能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污染的目标。这意味着要新建100多座核电站。核动力将再次成为矿物燃料强有力的替代能源。
在经济快速增长国家的带领下,亚洲正大力发展核能,以满足对能源的巨大需求。据华盛顿核能研究所统计,亚洲正在建造18座反应堆,大约占世界在建反应堆总数的70%,另有77座反应堆正在筹建或拟建。世界原子能机构的统计显示,未来65座正在兴建或正在立项的核电站中,多于2/3都将分布在亚洲各国,总容量为2029.6万千瓦,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目前中国的核电仅占全国能源总量的2%,但是为配合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中国首先要发展的就是核电。中国核电发展的最新目标是:到2010年在运行核电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2020年前要新建核电站31座,在运行核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达到这一目标将意味着,国家今后每年需新开工建设两个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需要总投资5000多亿元。
印度的投资计划也同样令人惊叹。由于能源匮乏,世界上人口第二众多的印度实施了核电振兴计划,目前有至少8台机组正在兴建中,这将使该国的核电装机容量从250万千瓦达到760万千瓦,目标是在2020年再建31座核电厂,使核电装机容量从不足3000兆瓦增加为2万兆瓦,其中多数将建在重工业集中的西部地区。如果实现这一目标,印度届时的电力供给中将有15%是来自核电。2006年3月,印度与美国签署民用核能协议,由后者提供核技术和燃料,条件是印度同意它的14座核反应堆接受国际核查。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不断攀升,且耗用化石燃料会排放出致使全球气候升温的温室气体,核能的吸引力因而越来越大。
作为世界第二大煤炭进口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韩国如今40%的电力供应依赖于核反应堆,且有意在2035年前把这一比例增加为60%。韩国时下正在建造4座反应堆,并打算2017年前再建4座反应堆,其中两座1000兆瓦的反应堆将建在蔚山,可为韩国工业腹地的240万个家庭供电。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情况时,大力发展核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并且前景广阔。目前,我国核电只占整个的装机容量的2.2%,世界平均值是16%,所以中国有广阔的空间和发展的余地。
1.我国有一定储量的核资源和相当强的核工业基础。
在核燃料工业方面,建立了从矿山、冶炼、核燃料转化、铀同位素浓缩、反应堆元件制造到后处理等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其中铀矿冶炼能力和铀同位素浓缩能力均在世界前十名以内。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核潜艇压水堆燃料元件,运行中从未发生过破损。
2.我国已有较成熟的设计、建造和运行反应堆的经验。
我们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并建造了生产堆、潜艇动力堆以及研究试验堆。通过实践,积累了很多个堆年的运行经验,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反应堆设计和科研体系,拥有物理、热工水力、化学、腐蚀、燃料元件、材料、安全、三废处理等各种条件的试验设备。对核电站的设计、试验研究也进行了多年的探讨,并已建成了秦山核电站。
3.我国的核设备、仪表研究制造的特种材料工业已有一定的基础。
早在研制“两弹一艇”(原子弹、氢弹、核潜艇)过程中,我国机械、电子工业部门大力协同,为核工业研制了关键的核设备、仪表。冶金、化工工业部门研制了大量的特种材料。例如配合秦山核电厂建设研制核电设备及其所需的各种材料。
4.我国有一支素质较好、专业比较配套的核科技队伍,基本上可以适应我国核电建设的需要。
5.我国有一批比较完整的培养核科技人才的教学基地。
50年代中,我国就开始在几所著名的理工科大学建立原子能系、工程物理系,设置了核物理、反应堆工程、同位素分离、放射化工、核材料、加速器物理、核电子学以及核防护等专业。已逐步建立了核科研、生产、教育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培养出几万名核科研、工程专门人才。现在,正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努力培养开发核能的各种专门人才。
因此,我国既迫切需要、又具有良好的条件发展核电。首先应解决东南地区的缺能问题,然后逐步改变全国的能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