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我们的价值观:初中年级读本
33474000000010

第10章 法治(2)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这是人类亘古以来的共同情怀。自国家产生后,任何人的生存、成长,都和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息息相关,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古希腊盲诗人荷马的“为国捐躯,虽死犹荣”,到波兰钢琴家肖邦的“爱祖国高于一切”,体现的都是绵延不绝的爱国情怀。爱国是一种天然的朴素情感,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爱国不分先后,爱国不论大小。“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壮烈是一种爱国情怀,“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些小行为,也是一种爱国之举。和平时代,少了许多“抛头颅,洒热血”的血雨腥风,平平淡淡才是真。因此,常怀爱国之心,常思报国之志,就不能仅仅盯着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而是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把爱国之情转化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行动,体现在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就要保持庄严肃穆;当出游在外、与人交往,就要体现文明素质;当读书学习、投身工作,就要立足干好本职工作。一句话,点点滴滴见证爱国之情。

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吉鸿昌,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受父亲影响,吉鸿昌幼年就具有爱国思想。1913年秋天,不满18岁的吉鸿昌弃学从戎,投入冯玉祥部当兵。吉鸿昌35岁那年,正值北伐战争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虎视眈眈。国民党借口“攘外必先安内”,拼命剿杀共产党。这时吉鸿昌奉命攻打鄂豫皖苏区,他进入苏区,亲眼见到共产党的真实情况后,思想开始转变,并为自己确立了目标,准备率部起义。不料蒋介石却解除了吉鸿昌的兵权,以考察的名义将他驱逐到国外。

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我誓死不当崇洋媚外的洋奴!”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挂在胸前,外出时也不摘下。

吉鸿昌在国外到处宣传抗日,以事实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并斥责英国纵容日本侵略中国的丑恶行径。一次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他:“日本有飞机大炮,中国凭什么抗日?”他拍着胸脯愤然回答道:“我们有热血,有四万万人的热血。中国人的愤激已经达到了极点,莫不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

吉鸿昌正是用他的铁骨铮铮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这种民族的骨气,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

梁园虽好不可久留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俄国]巴甫洛夫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一篇数学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并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大学。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不凡的智慧。

当抗日的消息传到英国时,华罗庚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并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进行科学研究。

1946年,华罗庚应邀到美国讲学,深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不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4名助手和1名打字员。在美国的4年里,华罗庚的科研成果使他成了“堪称世界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但是,一流的科研条件、终身教授的职务和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都不能动摇华罗庚报效祖国的决心。

1950年2月,华罗庚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阔教授”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极力动员大家回国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他满腔热忱地呼吁:“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华罗庚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和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他的名字载入了国际著名科学家史册。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不辱使命保护圣火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冰心

如果把奥运圣火比作天上的月亮,那么在境外护送圣火的运动员和现场助威的海外华人就是天上的星星。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在世界传递,吸引着无数颗海外游子的心,把他们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为奥运精神加油,为祖国强盛喝彩!

金晶无疑是这众多星星中最亮的一颗,她用柔弱而又残疾的身体挡住了“藏独”分子抢夺奥运圣火这一野蛮和粗鲁的行径。当她用娇小的身躯挡住“藏独”分子伸过来的黑手时,她已经不再是她自己了,她代表着千千万万个爱好和平、崇尚体育精神的善良的世界人民。

法国当地时间2008年4月7日,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在巴黎进行。因恶性肿瘤右腿高位截肢的火炬手金晶是巴黎火炬传递的第三棒,也是当天第一个传递火炬的中国人。中午12时40分,金晶和两名护跑手到达位于艾菲尔铁塔与塞纳河之间的路上,与第二棒火炬手交接。当警察正在注意第二棒火炬手时,数名“藏独”分子冲破了警方的阻拦,女护跑手被“藏独”分子扭住头发拖到一边,男护跑手以及在场的华人与“藏独”分子扭在一起,并被推到一旁。一位身材魁梧的“藏独”分子伺机扑到金晶身上,试图拽走金晶手中的火炬。一边拉扯金晶的胳膊,一边殴打她。令“藏独”分子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残疾女孩能有如此的力量。坐在轮椅上的金晶低下头转过身,用上身紧紧护住火炬。即使下巴被划破了,金晶仍然死死抱住火炬不放。最终几名“藏独”分子被警察制服。金晶抬起了头,大眼睛闪烁着泪光。

法国当地时间13时20分,金晶誓死捍卫的火炬在塞纳河边顺利点燃。金晶高举圣火,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谈起自己当时的念头时,金晶非常坚定:“奥运火炬代表着奥林匹克理想,代表着全人类的美好愿望。传递奥运圣火是我的梦想。火炬在我手里,谁也抢不走!”

金晶用她那残弱的身躯捍卫了奥运精神。这个情景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正如“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阎肃所说:“柔弱的你面对那环伺的狰狞。不屈的尊严写进斑斓青史,是金子,始终亮晶晶!”她以柔弱之躯挡住残暴,她用美丽的微笑传递力量。她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人的骄傲。

南沙守礁卫士的情怀

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苏步青

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3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富的纪录。

1992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上礁,准备大显身手的他面临的却是窘迫的现实:观测站条件简陋,缺设备、缺资料、缺人手,几乎“一穷二白”。南沙远离祖国大陆,观测站建设喊不来也等不来,必须动手干出来。他和官兵肩扛手抬,升级改造了气象观测场、值班室、预报室等工作场所,成功安装了第一套气象数据卫星接收系统,建起了第一个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开通了第一套气象数据卫星通信系统。

在南沙守礁的日子里,李文波瞄准南沙气象保障难题研究攻关,先后搞出了10多项小发明、小革新,被誉为南沙水文气象事业的“拓荒牛”。1998年,当电脑还是奢侈品时,他向亲友借了6000元钱买电脑,成功编写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使报表制作由人工统计和填写变成了电脑自动编制完成;2008年,他针对夜间空气蒸发量测量仪器落后、误差大的实际,反复摸索试验,研制出了南沙第一个自动滴注式蒸发水测量装置,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

2009年8月,在没有技术专家和专业施工人员的情况下,李文波当仁不让,迎难而上,经过半年努力,亲手建成了南沙第一个大气波导观测站,并在2010年一次性通过海军验收。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中心高级专家成房林称赞道:“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建成并运行该系统,国内所有观测站中仅此一家,南沙军人真是不简单!”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

舍小家为大家是李文波鲜明的写照。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很多。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10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一、活动名称:“我爱你,中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的:通过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锻炼学生品德意志,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激发全体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三、活动内容:

1.充分利用学校的橱窗、教室的黑板报、学生的手抄报等宣传阵地,随时随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系列纪录片《复兴之路》,让学生从生动的影像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观影后写一篇读后感。

3.开展“走近伟人,学英烈事迹”主题活动。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烈士陵园、当地的革命遗址等,通过对革命烈士的瞻仰,聆听老革命家对历史的述说,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