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100魅力古镇
33467800000067

第67章 苏家围

位于广东河源市义合镇的苏家围,是苏东坡的后裔聚居地。东江和久社河在它的南面交汇,整个村子山水环绕,绿色相拥,其内的古榕、老屋、江风、竹韵,甜美的客家山歌、醇香的客家擂茶,让它于无形中有了“南中国的画里乡村”的韵致。

沿着一条弯弯的石砌小路,时上时下,临近苏家围,一片翠绿的竹林出现在面前。清风过处,是阵阵悦人耳目的清音。如同黄山的迎客松,迎亲桥首先映入人们的眼帘。桥栏仿竹形而造,朴实古拙。站在桥上,可以看见静静流淌的江水。风儿掠过江面习习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行走于苏家围,感觉最特别的是那些林林总总立于眼前的方形“府第式”围屋。围屋为砖瓦结构,给人一种特别宁静的安详感。这里的排水系统非常讲究,据说是仿照苏家先祖在江西吉安故居前的九曲水而建,因此即使突降特大暴雨,雨水都能从屋下的暗渠里排走,村里绝不积水。

苏家围景美,传说也美。据说苏东坡的第七代孙苏天荣于1312年夜宿义合时,梦见五位老人指着一棵高大茂盛的紫苏说此地是一块风水宝地。醒来后,他果然发现了梦中高大茂盛的紫苏。由于在宦海奔波,他想安居于此的夙愿一直到他的第四代孙苏秀弘任东莞京山(今东莞茶山镇)巡检时才实现。

苏公祠是为了纪念苏家围八世祖苏东山而建的,故又称“东山苏公祠”。这里一直是苏家围人举行祭祀、议事的地方。堂屋主体为三幢,两边开有侧门。据说,这是府第式客家民居的特点,因为客家人认为正对厅堂开门不吉利,古人在建筑上对阴阳风水的讲究由此可见一斑。

祠堂的门坪是用鹅卵石铺就的。不要以为这只是普通的鹅卵石,实际上这是一幅精妙的九龙戏水图。祠堂门前的对联点出了它存在的意义:“汉室忠臣第,宋朝学士家。”“汉室忠臣”指的是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软禁牧羊而矢志不肯降虏的苏武,“宋朝学士”指的是“一门父子三学士”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这副对联无疑是苏氏一族显赫的家世和曾经辉煌的见证。

步出苏公祠,是一条青石小径,这就是旧时的义合老街。小径全用光滑的鹅卵石铺成。漫步于小径,聆听从石径上传来的声音,是那么辽远、深沉而清明。石径旁的千年古榕,历经风霜,依然枝繁叶茂,愈发浓郁葱茏。

离千年榕树的不远处便是东山学堂。东山学堂曾是古时义合镇的最高学府,集聚了苏家围方圆几十里的学子。清代时,河源县有24人考取秀才,单东山学堂便占了12人,故有“苏半县”之称。但现在东山学堂的墙体已全部坍塌,当年学风鼎盛的景况早已成为一种梦境。

置身苏家围,没有琅琅读书声也不必惆怅,你可以和老阿婆聊聊茶树,阿婆的那株老茶树是清光绪年间种植的,距离现在已经100多年了。不知道年逾古稀的老阿婆多大年纪了,但对来此观赏茶花的人,她总是以满脸的笑容来迎接,那笑靥如同盛开的老茶花一般绚烂。或许,正是由于这些生动的生活场景连同她的历史文化气息,苏家围才有这样巨大的吸引力。

在这个保存着18座府第式明清客家民居的地方,入口的是“娘家作坊”里客家女用茶叶、芝麻、花生和各种香料手工研磨而成的客家擂茶,入耳的是客家妹子即兴演唱的客家山歌,入心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虽平淡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