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修养故事
33450800000008

第8章 萧何追韩信(1)

“萧何追韩信”用以表示对人才的重视。

此典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楚汉之争时,韩信投靠刘邦,但一直得不到重用,等到刘邦行军至南郑时,他便在一个夜晚不辞而别了。刘邦的谋士萧何知道此事后,心里着急万分,来不及告诉刘邦,就连夜快马加鞭追赶他。有人不知详情,向刘邦报告说:“萧何已经逃亡了。”刘邦一听,顿时感到像失去了左右手一般,沮丧地说:“想不到连萧何也会离开我!”

过了一两天,萧何返回来。刘邦骂他说:“连你也逃跑,到底是什么原因?”萧何解释说:“我怎么敢逃跑,只是去追回一个逃跑的人。”刘邦又骂他说:“自从我被项羽封为汉王以来,逃跑的将士不计其数,你不去追赶,如今却来骗我,我会相信你吗?”萧何回答道:“其他逃跑的人都无关紧要,而我追赶的韩信,实在是一个杰出的人才啊!大王如果想在汉中称王,韩信没有什么用;如果大王想与项羽争夺天下,一定要重用韩信。如今我已将韩信追回,请大王考虑吧!”刘邦考虑了一会儿,说:“我是东部沛县的人,哪能郁郁寡欢地久居在这偏僻的汉中。”

接着,萧何请求刘邦用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并对刘邦说如果不这样做,韩信最终还是要逃走的。刘邦见萧何如此重视韩信,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于是刘邦选择了一个良辰吉日,筑起了拜将坛,向大家宣布:将拜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将。拜将仪式开始后,将领一看,原来被拜的大将曾是他们手下默默无闻的韩信,不由得大吃一惊。

孝廉船

“孝廉船”用以赞美人有才学,受人赏识。

此典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张凭,字长宗。晋代吴郡人,他非常讲义气,受到乡里人的称赞。他博学多识,思路敏捷,又有文才。被荐举为孝廉后出京都,对自己的才能很有自信心,声称一定要谒见当时的名人好好谈论一番。他想拜访丹阳尹刘惔,乡里人以及同时被荐举为孝廉的人都嘲笑他不自量力。张凭不理睬这些,就乘船去拜访刘惔。刘惔洗濯器物,料理事情,对张凭并不热情,让他坐在最末的座位上,只同他寒暄,完全心不在焉。张凭想开口谈论,可是一时又找不出合适的话题。不一会儿,又有不少名士来找刘惔谈论。谈着谈着,客人和主人之间有辩论不清的地方,张凭远远地从末座上发出话来,对此进行分析、判断,虽然话很简明,但是富有深刻的意义,足以使辩论的双方顿开茅塞。于是满座的人都惊呆了。刘惔马上请张凭上坐,和他谈了一整天,并且留他住下来,直到第二天天亮。张凭要走,刘惔说:“您暂且回到船上,我正好要同您一起去见抚军(即简文帝司马昱)。”张凭回到船上,同伴问他昨夜住在哪里的?张凭含笑不答。不一会儿,刘惔派人传呼张孝廉的船,同伴们全都惊讶不已。刘惔与张凭一同坐船去拜访抚军。进门后,刘惔快步走上前去,对抚军说:“下官今天为您找到一个太常博士的绝妙人选!”

虚左以待

古时候宴客,左边的首位最为尊贵,所以“虚左以待”是尊敬贤人的意思。也就是表示做大事的人求贤的态度,空着最尊贵的位置来等待有本领的人。

此典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战国时魏公子无忌,封于信陵,号称信陵君,是当时的四公子之一,信陵君好客,礼聘天下的贤士,家中供养着三千个门下客。他听说夷门那个地方有一位隐士,名叫侯赢,年纪已七十,信陵君想邀请他到自己的门下来。

一天他大摆筵席,宴请宾客;等到客人们都坐下后,他把自己左边的坐位空出来,驾了车马,亲自去迎接侯赢。侯赢穿着破衣服,非常不客气地上了信陵君的座车,信陵君自己执着马鞭,毕恭毕敬地为他驾车,在半路上侯赢碰到他的老朋友朱亥,下车来和朱亥交谈,故意耽搁了很长时间,但是信陵君并没有厌倦的心情,而是更加和气。他家里的客人,有许多是魏国的将相等有名人物,等他开席,他的侍从看到信陵君给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子执着马鞭驾车,背地里都在怪罪侯赢,但侯赢看信陵君的态度越来越恭敬,才又上了车。到了家里,请他坐在上座,并亲自给他斟酒,为此客人都感到非常惊奇。

妍皮不裹媸骨

“妍破不裹媸骨”比喻表里是一致的,秀外一定慧中。

此典出自《晋书·慕容超传》:“谚云:研皮不裹嗤骨。”

南北朝时期,前燕慕容氏亡了国,贵族慕容超流亡在后秦。他害怕受到迫害,又希望秘密地进行复国活动,于是就假装贫困,在街上做乞丐。后秦的大臣姚绍发现了他,见他一表人才,决不是甘于贫困的人,于是向后秦国王姚兴说:“慕容超在街上讨饭,这个人决不是安分的人,是很有才干的,您不如给他一官半职,一方面使他感激,另一方面约束他,使他不至于反叛。”姚兴于是将慕容超召来谈话,慕容超知道姚兴已经开始怀疑自己了,所以见到姚兴便装出一副笨样子。姚兴果真被他的假象迷惑了,谈了一会便让他走了,并对姚绍说:“今谚有‘妍皮不裹媸骨’的说法,真是胡说八道。慕容超虽说相貌不凡,其实是个草包而已,这种人不值得重视。”从此不再提防慕容超的行动了。后来,慕容超联络残余力量,积极活动,终于完成了复国大业。

羊蒙虎皮

这个故事说明:有虚名而无实际的人,是经不起检验的。

此典出自《法言》:“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狼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

一只羊披着一张老虎皮。它看见草便高兴,看到豺狼便颤抖起来,这是因为它却忘记了自己还披着一张虎皮呢。

阳桥与鲂

“阳桥与鲂”用以告诉人们,趋炎附势、逢迎讨好的人,往往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也不是正派的人。万不能把重任托付他们;治理国家。必须依靠作风正派并有真才实学的人!

此典出自《说苑·政理》。

宓子贱被任命为单父宰,顺路去拜访阳昼,他说:“我将赴任,你有何指教呢?”

阳昼说:“我年轻无知,不懂治理百姓的办法。只能略谈一点钓鱼的经验,算是我送你的礼物吧。”

子贱问:“您有哪些钓鱼经验呢?”

阳昼说:“当你刚刚安好鱼饵,放尽钓丝的时候,鱼儿马上一拥而上,吞食上钩的鱼叫阳桥,这种鱼肉薄而味寡。还有一种鱼绕着钓饵游来游去,想吃又不敢吃,这种鱼名叫鲂,这才是肉肥味美的鱼哩!”

子贱领悟了其中的道理,连连说:“好!”

于是,子贱启程上路。还没到单父,一班豪绅显贵已经纷纷赶来夹道欢迎。宓子贱大声催促车夫:“快点走!快点走!阳昼所说的那种阳桥鱼来了。”

到了单父,他邀请那些德高望重、贤明干练的人,一起治理单父。

一身二任

“一身二任”指一人能承担两个方面的任务。可用来说明某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此典出自《汉书·王吉传》:“皇帝仁圣,至今思慕未怠,于宫馆囿池弋猎之乐未有所幸,大王宜夙夜念此,以承圣意。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恩爱行义纤介有不具者,于以上闻,非飨国之福也。臣吉愚戆,愿大王察之。”

汉代,有一个人叫王吉,字子阳。他在青年时期学习刻苦,知识丰富,当上了昌邑中尉。而昌邑王刘贺却喜好狩猎,驰驱国内,放荡不羁,无休无止。

于是,王吉上书劝谏,说道:“昭帝仁义贤德,武帝去世不久,他至今思念不已,从来不到宫馆园林中游玩,也不以狩猎为趣。大王您应当时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体会皇上的意图。在诸侯骨肉之亲中,谁都没有比您更亲的了。您是武帝的孙子,是当今皇上的臣子,在您一个人的身上担负着两个方面的责任,如果在恩爱仁义方面出现细微的差错,被皇上知道了,对国家都是没有好处的。我王吉又呆又愚,或许说的不完全正确,希望大王您详察。”正如王吉所料,在汉昭帝死后,大将军霍光等人迎立昌邑王刘贺为皇帝,然而他品行不端,荒淫、放荡,不久便被废掉了,王吉也受到了牵连。

蛟龙得水

“蛟龙得水”比喻英雄逢时,可以充分施展才能。

此典出自《北史·杨大眼传》:“吾之今日,所谓蛟龙得水之秋,自此一举,不复与诸君齐列矣。”

南北朝时,北朝后魏武帝时,又想出兵向南方攻打梁朝,尚书李冲负责选拔出征官员。有一个名叫杨大眼的小官毛遂自荐,李冲不答应。杨大眼说:“尚书,你不知道我的本领,因而不了解我,让我表演一个小技能给你看看。”接着他便表演了一种飞奔的本领,其速度之快连飞驰中的马也追不上,李冲看后非常高兴,立刻升杨大眼为军官。

杨大眼被这突如其来的喜事弄得得意忘形,向他的同事说:“今天的我,真像人们所说的蛟龙得水一般的快乐,从此以后,我将不会和你们诸位站在同一行列了。”没有多久,杨大眼又被升作统军,每次打仗都会立下很大的功劳。他骁勇善战,不但梁朝的军人都畏惧他,就是北方的儿童,只要一听到杨大眼的名字,也吓得不敢啼哭了。

枯木朽株

“枯木朽株”比喻平庸无能之辈;又可用来比喻年老体弱的人。

此典出自《汉书·邹阳传》:“故无因至前,虽有随侯之珠,明月之璧,犹结怨而不见德。故有人先谈,则以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

汉景帝时,有个名叫邹阳的人,他为人慷慨正直,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他先在吴王刘濞手下做官,因文才口才都很好,所以深受吴王的器重。后来,吴王阴谋叛乱,邹阳上书劝谏,吴王不听,他就去投奔了梁孝王刘武。梁孝王的亲信羊胜和公孙诡嫉妒他的才能,就在梁孝王面前说了他很多坏话。梁孝王听信了这些小人的谗言,便把邹阳逮捕入狱,打算杀掉他。邹阳在狱中写了一封信给梁孝王,劝他细察忠奸,不要冤枉了好人,应重用人才。这封信,就是流传至广的《狱中上梁孝王书》。

在这封信中,邹阳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听说过:就算是像明月之珠和夜光之璧(美玉)之类的稀世之宝,如果在黑暗中将它突然投向路人,任何人也会手按佩剑对你怒目而视,那是因为你没有提前向他说明。有些树木虽然长得弯弯曲曲、稀奇古怪,却可以做成君王使用的器物。那是因为君王的左右先就看中了它。可见,如果没有人提前说情,即使是明珠美玉,也得不到赏识;反之,如果有人提前游说,即使是枯木朽株,也可以建功立业而不被丢弃。许多有才有德的人士就是因为没有人推荐,空有一腔忠贞,也不能施展才志,反不如羊胜等人那样的枯木朽株受到君王重用。”梁孝王被邹阳的言辞打动了,就将他释放出狱了。

蓝田生玉

“蓝田生玉”比喻名门出贤良子弟。

此典出自《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少有才名……权见而奇之,谓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三国时期,诸葛瑾在东吴做官,深受孙权的重用,官至大将军。诸葛亮有个儿子叫诸葛恪,字元逊,他从小聪明,机敏过人,善于言辞,深受孙权喜爱。

有一次,孙权大设宴会,六岁的诸葛恪跟随他的父亲一起去参加宴会。诸葛瑾的脸长得特别长,孙权想开他的玩笑,于是在宴会期间,他命人牵来一头毛驴,在驴的脸上写了“诸葛子瑜(诸葛瑾字子瑜)”四个大字,借以讽刺诸葛瑾脸长似驴。众人见了,都捧腹大笑。诸葛恪见此情状,不窘不慌,他跪请添写两个字。孙权命人将笔拿来给他。诸葛恪在“诸葛子瑜”四字后面添写“之驴”二字,变成“诸葛子瑜之驴”。满座文武大臣见此无不惊讶,无不叹服。

又有一次,孙权问诸葛恪:“你父亲和你叔父相比,到底谁高明?”诸葛恪答道:“我父亲高明。”孙权要他说出理由,他说道:“我父亲懂得事奉明主,而叔父却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是我父亲高明。”当时,东吴的臣民大都认为孙权是英豪,刘备没出息;诸葛亮辅佐刘备,可以说是缺少眼光。诸葛恪的回答让孙权满心欢喜,不禁又大大夸奖他一番。

孙权见诸葛恪才思敏捷,对答如流,大为赞叹。又一次,孙权对诸葛瑾说道:“人们都说蓝田生美玉,名门生贤良,真是名不虚传呀!”

后来,诸葛恪当了吴国的抚越将军、丹阳太守。孙权死后,他又辅佐孙亮,任大将军,执掌朝政。

一柱擎天

“一柱擎天”的原意是一根柱子托住天,后来人们用它比喻一个人担负重任、支撑大局。也常用它来形容某人的重要作用。

此典出自《淮南子·天文训》:“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日月之淫为精者为星辰。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天地的聚集之气,变成阴阳,阴阳的会合之气,成为四季。四季的消散之气,成为万物。阳气聚集,它的热气生成火,火的精气,变成太阳。阴气积聚,它的寒气生成水,水的精气,变成月亮。日月的过甚之气,生成星辰。天容纳日月星辰,地容纳水潦尘埃。

从前共工(古代一个部落首领)和颛顼(古代一个部落首领,黄帝之孙)争夺天下的帝位,共工发怒碰倒了西北方的不周山(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结果撑天的柱子被撞断,系地的绳子也被拉断。天因为失去了支撑,便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天上的日月星辰都移向西北方向。东方大地倾陷下去,所以水流尘土都归向东方。

圯上老人

“圯上老人”比喻熟悉兵法、善于识别人才的长者。

此典出自《史记·留侯世家》。

汉高祖的大臣张良在青少年时代有一段传奇般的经历:有一次,张良在下邳圯桥上游荡,一个身穿粗布衣服的老翁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鞋甩到桥下,并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给我把鞋拾上来!”张良很生气,真想狠揍老翁几下,可是看在他是个老人的份上,还是强忍怒气,把他的鞋拾了上来。老翁说:“给我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把鞋拾上来,干脆把好事做到底,于是跪着给他穿上。老翁穿上鞋后,笑着离去。张良非常吃惊,一直目送着他。老翁走了一里多路,又返回来,对张良说:“小伙子有出息。五天后黎明时分,与我在此相会。”张良觉得这件事怪异,连忙跪下说:“遵命。”五天后黎明,张良到桥上时,老翁已经先到了,老翁生气地说:“与长辈相约,你却晚来,这是怎么回事?”说罢就走,对张良说:“再过五天后再早点来。”五天后鸡鸣时刻,张良又去了,可是老翁又先到了。老翁再次生气地说:“你为什么又来晚了?”说罢就走,对张良说:“五天后要早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等了一会儿,老翁也来了,他高兴地说:“年轻人,就应该这样。”他拿出一部书给张良,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辅佐帝王完成大业,后十年必将兴旺发达。十三年后,你可以在济北见到我,我就是城山下黄石。”老翁说完就走,也没有留下其他的话,以后再没有露过面。天明后,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

倚马之才

“倚马之才”用以称颂文思敏捷。

此典出自《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东晋废帝(司马奕)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大将军桓温上书,请求亲自率兵北征鲜卑。袁宏为桓温记室参军,随军出征,因为过失被免去官职。行军途中需要一种紧急的文书,桓温便叫袁宏倚在马前起草文稿。袁宏不停地在写,一会儿工夫就写满了七张纸,文章斐然可观。

玉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