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也跟着当上了户部尚书,红了一阵子。
败军之将
“败军之将”比喻打了败仗的将军,后常用以讽刺失败的人。
此典出自《吴越春秋·句践入臣外传》:“范蠡曰:‘臣闻……败军之将,不敢语勇。’”
又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辞谢曰:‘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楚汉相争的时候,汉将韩信用背水阵的谋略击败了赵军并俘虏了广武君李左车。
韩信深知李左车是个人才,于是就向他请教攻燕伐齐的策略。李左车起初什么话也不愿意讲不愿说,最后他对韩信说:“我是一个打了败仗的将军,没有资格谈论自己的勇敢;一个亡了国的臣子,不能希望保存自己的生命。”后来见韩信诚心求教,才说了自己的见解并被韩信所采纳。
势如破竹
“势如破竹”形容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也形容气势不可阻挡。此典出自典出《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著手处也。”
杜预是西晋的著名将领和有名的学者。他曾经担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由于灭吴有功,被封为当阳县侯。他善于谋略策划,被称为“杜武库”。他撰写过《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其中《集解》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的最早的一种,收入《十三经注疏》中。三国末期,蜀国被魏国消灭,魏国被司马炎夺去帝位,改称晋朝,自立为晋武帝。杜预坚持要出兵灭吴,他给晋武帝司马炎写了一道奏章。杜预的意思和司马炎的想法是相似的,于是,司马炎不顾其他大臣的反对,决心伐吴。
公元280年,杜预奉命率领几路大军进攻吴国。杜预仅仅用了十来天的时间,就攻占了长江上游许多城镇,沅、湘两江以南一带的州郡,也都纷纷投降。吴军都督孙歆等高级文武官员二百多人也有的被俘,有的被杀。
杜预想趁此有利时机,出兵彻底灭掉吴国。
可是有人却认为,吴国是个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大国,很难把它一下子灭掉,何况时值夏季,雨水很多,河流泛滥,交通不便,气候炎热,疫病容易流行,还不如暂时停止进兵,等到冬季进攻也为时不晚。杜预不同意这种意见,他坚定地说:“从前,燕国的乐毅凭借济西一战,就攻占了强大的齐国。当前我方士气旺盛,趁此大好时机攻打吴国,就好像用刀破竹子,劈破几节以后,余下的便可迎刃而解,不用再费多大气力。”
于是杜预坚定按照自己的意见挥军作战。凡是他的军队所到之处,敌人全都投降了。不久,晋军攻占了建业,吴主孙皓投降。西晋终于统一了全国。杜预立下了汗马功劳,晋武帝封他为当阳县侯。杜预认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于是依旧勤于军备,兴修水利,他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
室如悬磐
“室如悬磐”形容室内空空的,没有东西。
此典出自典出《国语·鲁语上》:“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齐孝公是战国时军事实力比较强大的诸侯,一次,他出兵去征伐鲁国,鲁君打算派人去说服、阻止齐国的侵略,可是一时又想不出用什么话去说服,于是就去问展禽。展禽说:“我曾经听别人说过,处在大国的地位,才可以教导小国,处在小国的地位,只能服事大国,这样才能杜绝战争,没有听说用言辞去制止战乱的。假如做了小国,还很自负的话,这样只能是惹起大国的恼怒,增加战事,现在战事已经开始,不是言辞就能收到效果的。”于是展禽派乙喜拿膏沐去搞劳齐军,并说道:“我们的君主没有才干,不能妥善管理边界上的事情,使你们动怒,劳累你们的军队露宿在我们的土地上,因此命令我来犒劳贵国的兵士。”齐候说:“你们鲁国现在才恐慌吗?”乙喜回答道:
“小人是很恐慌了,君子却并不恐慌。”孝公说:“你们屋里没有值钱的东西,田野里连青草都没有生长,怎么还说不恐慌呢?”
首鼠两端
“首鼠两端”比喻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此典出自典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魏其侯和武安侯,都是汉武帝的外戚。
他们两人为了灌夫的事,一直意见不和。由于灌夫是一位武将,性格坦率正直,不惧怕权贵,时常因为小事,得罪武安侯。
有一回,灌夫由于喝醉了酒,因此得罪武安侯,武安侯想方设法找借口杀他;魏其侯是灌夫的好朋友,于是就极力要去救他。两人相持不下,都告到皇帝那里去,皇帝只好召集群臣辩论,看看究竟谁对谁不对。
御史大夫韩安国说:“魏其侯说灌夫在吴国作战时,保身一个人拿着一只戟,便冲进吴军中去,身上伤了十多处,他却毫不在乎,建立很大的功劳,在三军里面他要算是第一。
况且今天他没有什么大罪,仅仅因为在武安侯面前为了争一杯酒,是不能够罪杀他的,由此看来,魏其侯所说的话是对的。”武安侯说:“灌夫和奸猾的人往来,霸占百姓的财产,自己置了许多家私,还时常犯宗室,欺侮皇室的骨肉和亲戚,这就是所谓树枝比枝干大,小腿比大腿粗,不是折断,就要掉下来,所以武安侯所说的话也是不错的。”
争论没有结果。到了后来武安侯对韩安国说:“以往你和汲黯在朝中很能议论别人的长短,为什么今日的话首鼠两端呢?”
束之高阁
“束之高阁”比喻弃置不用。
此典出自典出《晋书·庾翼传》:“翼字稚恭。风仪秀伟,少有经纶大略。京兆杜乂、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庾翼仪容俊美,体魄伟岸,青年时代就具有宏大的治理国家雄才大略和抱负。那时候,京兆的杜乂、陈郡的殷浩都以才学闻名于世,被称为佼佼者。可是庾翼并不看重他们,经常对别人说:“这类人,应当弃置不用,等到天下太平了,再考虑对他们的重用他们。”
“束之高阁”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它的意思是,把某物捆起来,放在高阁之上,用来比喻弃置不用。
竖子成名
“竖子成名”的意思是,庸人得志。有时用来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此典出自典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遂成竖子之名。又见《三国志·魏书·阮籍传》注: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乃叹曰:‘时无英才,使竖子成名乎!’”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魏晋时代,经常感时伤怀,嗜酒谈玄,养成了放荡不羁的性格。他曾经当过步兵校尉,因此人又称他为阮步兵。
有一次,阮籍登上广武城(古址在今河南省荥阳东北广武山上)。这里曾是楚汉相争的古战场。那时,刘邦屯兵西城,项羽屯兵东城,两军对峙了十个月,刘邦和项羽最终约定:“中分天下”——以鸿沟(今河南荥阳、中牟、开封一带)为界,东属楚,西属汉,项羽送还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阮籍看着楚汉争战处,心中许多伤感,叹息说:“当时没有英雄,让这小子成了名!”
霜露之疾
“霜露之疾”形容很轻微的疾病,所以后人也跟着常常引用,比喻轻微疾症。
此典出自典出《史记·公孙弘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
汉武帝时,有一位丞相叫公孙弘,他是个牧童出身,一直都替人家牧猪牧牛羊过活,到四十岁才去读书。由于他深知识字求学问的可贵,因此很快便学成功了。武帝初年入仕,后来更拜为丞相。公孙弘办事非常认真,因为随时有得罪当朝权贵的可能,在当时社会里,出身低微的人便会被人看不起,公孙弘眼看站在正义立场上的人的势力日渐削弱,于是他很灰心,决定弃官。一次借着一些小病,便上书给武帝说自己病倒了,没有精神去处理国家大事,就请求准他告老还乡。但武帝也知道他的苦衷,便写了封信给他,说:“你的病,不过是霜露之疾,好像寒霜朝露那样,过不了多久便会好的。目前朝廷还没有重要的事待办,你只消休养休养,看过医生、吃点药,就会好的;为什么要辞职不干呢?”而且,还赏赐了许多东西给他,作为养病之用。公孙弘深知武帝对自己的信任,于是便安心的干下去了。
死灰复燃
“死灰复燃”比喻人失败了又重新振奋起来,或用作已经销声匿迹的事物又重新发展壮大。
此典出自典出《史记·韩长孺列传》:“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
西汉时有个人叫韩安国,他在梁孝王的时候做过中大夫。当汉景帝因霜事不满孝王时,他跑去见景帝的姐姐,向她诉说孝王对景帝和窦太后的忠心和怀念,使孝王重新得到了景帝和窦太后的宠信,他因此得赏千金财物,名闻全国。从那以后,韩安国因为犯法被判罪,蒙县的狱官田甲侮辱他,他十分气忿地说:“死灰独不复燃乎?”意思是说:失败了难道就不能振作起来吗?然而田甲却斩钉截铁地回答他:“假如你复燃,我就撒一泡尿浇灭它!”没过多久,梁国内史的位置空缺,朝廷任命韩安国做内史,而且薪俸很高。田甲知道了这件事,十分害怕,悄悄地跑了。韩安国严厉地对人表示:假如田甲还不赶快回来就任,一定杀掉他的全家。田甲得到了这个消息,就光着身子跑去向韩安国当面请罪。安国笑说:“你可以拉尿了,不必捆他。”但韩安国非但没有惩罚田甲,而且后来还对待田甲很好。
生死存亡
“生死存亡”的意思是说,或者生存,或者死亡。人们常用它比喻情势十分危急,已经到了非生即死、非存即亡的关键时刻。
此典出自典出《左传·定公十五年》:“以礼观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于是乎取之。朝祀丧戎,于是乎观之。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心已亡矣。嘉事不体,何以能久?高仰,骄也;卑俯,替也。骄近乱,替近疾。君为主,其先亡乎。”
春秋时期,人们十分重视礼仪。诸侯国互相交往中,假如言行举止不合乎礼的制度和要求,一定会受到批评和议论。
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5年)春天,邾国国君邾隐公前来朝见鲁国国君鲁定公。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应邀参加观礼。邾隐公高高地举着玉器,仰着脸,态度十分傲慢,鲁定公接受玉器时,显得很卑微,他低着头,目光呆滞地望着地面。对这种场面,子贡很看不惯,他说:“以礼来观察这件事,我觉得这两位国君,都快要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