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捧出心里的阳光(散文随笔卷)
33412800000056

第56章 后记

这本文艺报社2009年度随笔、散文选集,是以副刊发表的作品为主,兼及其它版面发表的随笔、散文作品中筛选出来。在这之前,有过几次副刊部分随笔、散文作品辑入报社以理论、评论为主的选集中,而单独以随笔、散文作品结集成书,在本报尚属首次。《捧出心里的阳光》全书分为“记录·质感”、“我之见”、“创作随笔”、“印象”、“异域奇葩”,共五辑。阵容可观,体现出《文艺报》长期以来所积累和延续并珍惜的创作资源:人和人的创造。

书名源自老诗人罗洛的诗句“捧着我们心里的阳光”。

在本集中,老中青的作者队伍,历久弥新;纵横驰骋的写作,无论是共和国成立60年的丰富旅程,还是个人艰难曲折的成长;无论是深情厚谊的印记,深刻反省思想、创作的探索,或是记录与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深刻体验、译介的异域奇葩,总之,是以一己之力,托举起一小片天空。我们能看到和欣赏到他们展开创造力量的过程和创造的美好。尤其想藉此表达,2009年,我们获得的和我们失去的。获得更多、更深的经验、体会,人们真实地生活过来,得到更结实的成长;写作也在这个过程中显得格外不同,求真、求实,求真正的建设、求本质的觉悟和崛起,可以说,2009年,作家们行走更用力气、也更用心。这一年,我们失去了一些可亲可敬的文学前辈,季羡林、绿原……有幸地,《文艺报》刊载了这两位文学大家的遗作,在此可分享绿原先生的文章。

《文艺报》副刊“原上草”,在一届又一届报社执领者和副刊同仁的努力下,尽力耕种着,在这片土地上,承接和延续着一些扎实的传统和作风,使这一簇原上草能经风历雨、生生不息。副刊以不同于报社严整、理性、大刀阔斧地理论、批评的风貌,更和缓地、人性化地迈步,表达四方的声音,捕捉远处、顾及当前,展现作家倾心尽力之作,提倡作家从生活的底处开始,从现实的点滴做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眼睛所见的、心所感受的……朴素而有准备地创造和表达。《文艺报》的深刻、硬朗在这里以深厚、柔美、平和、诚实、坚韧、包容、持续呈现。副刊以其持久的土地之温暖,吸纳着更多作者、读者。这本《捧出心里的阳光》,来自作者、读者,它若能回到作者、读者那里,便是最好的去处。

谨致谢于广大作者、读者的耕作和看护,致谢于文艺报社全体同仁的努力。

冯秋子

2010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