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兵锋所向的纷争之地
33408000000037

第37章 安顺,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

安顺,曾经是古代西南地区夜郎、牂牁的首邑。地处贵州省的中西部,被称为“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商业之盛,甲于全省”,自古以来就是贵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要地鸟瞰

安顺东邻省会贵阳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靠六盘水市,北接毕节地区,有“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之称;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安顺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之一。秦时开始修建通马车的“五尺道”,元代开始建镇。它是古代黔中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有着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的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明洪武年间正式定名为“安顺府”(原名为“阿达卜”),明、清期间“商业之盛,甲于全省”。近代,是贵州中西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杨尚昆、邓颖超在红军长征时,等曾率队经过此地,洒下了革命的火种。

风云变幻

1381年(洪武十四年),为了扫清元朝残余势力朱元璋任命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其率军由贵阳至安顺再到普安入滇。鉴于安顺地理优势,明朝廷在卫城时,即着手以安顺取代普定土府和安顺土州城的地位,洪武十六年(1383)、十八年(1385)分别撤普定府和普定县,将习安州并入安顺州《大定志》记载“普定卫明建城碑记,安陆侯吴复洪武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钦依旨于普定府选择地名阿达卜建筑城池,洪武十五年闰二月十七日完备。”万历三十年(1602),安顺州被升为安顺府,府、卫同城。此地极为便利,很快便成为了黔中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清顺治十七年(1660)设立了云贵总督,总揽云贵军政大权。总督驻地一在贵州安顺,一在云南曲靖。康熙元年(1663)于安顺改设贵州总督衙门,划云南、贵州二省归平西王吴三桂管辖,至康熙五年,设云贵总督,移驻贵阳。康熙六年(1667)时,贵州提督由贵阳移驻到安顺。民国三年(1914)安顺府改名为安顺县。1949年11月22日,建立了中共安顺临时县委、县人民政府。1958年设立了安顺市,并宣布市、县分治,但又于年底撤县并市。1963年恢复安顺县名。1966年市、县第二次分治。1990年县市合并称安顺市。

兵家必争

安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为了屯垦戌边,开发西南,除让沐英率大军屯驻云南,以对付主蒙胧元的残余势力和时叛时服的土司政权外,鉴于“霭翠辈若不尽服,虽有云南而不能保”的局面,让安陆假吴复择地设栅筑城在“西南冲剧,夷汉襟喉,土厚水深,川潆峰列”(《安顺府志》)的阿达卜寨。当年蒋介石移动至宝岛的时候,途经安顺上空,他曾说“如反攻大陆成功,必定都安顺”。而如今,安顺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相互协作的立体交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