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作为太原、郑州、西安三个省会城市连接的中点,因其交通通讯便捷,所以具有较突出的区位优势。该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还孕育了醇厚的黄河文明,被世人成为“华夏第一都”。
要地鸟瞰
总面积占山西省13%的临汾市位处于山西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23′~36°57′,东经110°22′~112°34′之间,东部与太岳相倚,与长治、晋城相邻;西边临黄河,与陕西省隔河相望;北起自韩信岭,晋中、吕梁与其毗连;南边又与运城市接壤。南北纵距170多平方公里,东西最大横距则约200公里,总面积达20275平方公里。史上记载,临汾“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足可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此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风云变幻
相传临汾之所以有“华夏第一都”之称,是因为我国远古时第一个帝王尧曾经占据过此地。
公元前558年,悼公死后,晋公室的力量逐渐被晋国六卿(韩、赵、魏、范、智、中行)削弱。因为六卿均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这就出现了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的兼并,不断有弱小贵族被兼并,六家内部也不断发生削弱自身势力的内战。到公元前490年(晋哀公二十二年),韩、赵、魏、智四家势力超越范、中行两家逐渐掌握了晋国的政权。公元前454年(晋哀公三年),智联合韩、魏两家在晋阳(即太原市晋源镇)围攻赵,3个月始终不能破城,于是水淹晋阳。危难之际,同兵不同心的韩、魏、智三家被赵离间,韩、魏决堤放水,水倒淹智营,由此智军大败。之后,智氏土地被分。公元前435年,哀公死,幽公立。韩、赵、魏三家形成合意,为幽公俸食只限于绛、曲沃两城,其余地归于三家各自所有。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承认韩、魏、赵、为与晋侯并列的诸侯。韩都平阳(即临汾),魏都安邑(即运城),赵都中牟(即河南鹤壁西)。那一年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战国时期从这时开始。公元前387年,三家又把晋静公迁于端氏(即沁水)将曲沃、绛两地瓜分。公元前376年,晋静公被废为庶人,迁于屯留,将其领地瓜分。晋自唐叔虞传至静公共二十九世,其祀遂绝。
兵家必争
……刘渊自称是尧的后代,乘晋朝发生内乱时乱占据了临汾,被晋朝派去讨伐刘渊的刘琨,失败而归。从此,刘渊父子更加嚣张,借以临汾为基地抢掠强抢,从此扰乱了整个中原秩序。在整个晋代和十六国时期,各国在争夺临汾的战争中付出极大代价,因此临汾也一直祸乱不断,这里的战事发展的更为激烈是在南北朝时期。公元576年北齐军将临汾包围,北周派兵去攻取,北齐军采用坚壁清野战术,退守高梁桥,并不和北周军直接交战。结果没有能阻止住北周军的进攻,被迫撤离到临汾的外围。几年后,北齐又占了临汾,北齐听取卢叔虎的进言,加强对临汾的防御,挖深沟、筑高垒、积粮屯兵,以防北周军进攻。但防御不牢,最终还是被北周将临汾夺回。失去临汾的北齐后来日益衰落。之后的各朝,都对临汾这一战略重地十分重视:李渊父子太原起兵从,攻克临汾后才进军关中;朱温与李克用争夺关中时,也以先夺取了临汾去的优势;女真(金)和蒙古(元)进入内地,也都把临汾作为首先夺取的对象之后才能过潼关。